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幸福宜春

齐心协力开拓进取 加快建设幸福宜春

编者按 9月27日,代市长蒋斌代表市政府向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部署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报告成绩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措施具体得力。宜春日报特对政府工作报告予以解读,以飨读者。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五年增长

1.3倍;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达107.9亿元,五年增长2.5倍,其中,市本级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双跨千亿”,其中过百亿园区6个,占全省的1/5。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个,占全省的1/5,丰城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樟树跨入“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9.0:56.6:24.4,非农产业比重突破80%,二产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2.4%;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90.6%,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接近2000亿元,是前五年的4倍。全市高速、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武吉高速、大万公路、高胡公路、宜安公路、樟树盐化工和高安建陶基地专线等先后竣工,明月山机场、杭南长高铁、昌铜高速、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全面开工。城乡电网升级改造、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全面展开,10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全国小农水重点县”。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7平方公里,五年接近翻番;城镇化率达41.1%,年均提高1.66个百分点。宜春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再造了一个宜春新城,并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12张国家级名片。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清洁工程成效明显,整村推

进、村镇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宜丰等8个县(市、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工业废水、烟尘、粉尘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6%;城市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7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节能减排圆满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土地整治、“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稳步推进,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5%以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被评为“全省综合先进市”,森林防火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奉新等3个县获得“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靖安进入“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200强;袁州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56.97%,五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均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城乡低保、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小额贷款发放、新农保参保、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1.7%和11.1%,为建国以来增幅最大的五年。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19万元,增加6079元;人均住房面积35.1平方米,增加10.8平方米。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五年增长

1.3倍;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达107.9亿元,五年增长2.5倍,其中,市本级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双跨千亿”,其中过百亿园区6个,占全省的1/5。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4个,占全省的1/5,丰城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樟树跨入“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9.0:56.6:24.4,非农产业比重突破80%,二产比重提高14.6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2.4%;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90.6%,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接近2000亿元,是前五年

的4倍。全市高速、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武吉高速、大万公路、高胡公路、宜安公路、樟树盐化工和高安建陶基地专线等先后竣工,明月山机场、杭南长高铁、昌铜高速、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全面开工。城乡电网升级改造、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全面展开,10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全国小农水重点县”。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7平方公里,五年接近翻番;城镇化率达41.1%,年均提高1.66个百分点。宜春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再造了一个宜春新城,并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12张国家级名片。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清洁工程成效明显,整村推进、村镇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宜丰等8个县(市、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工业废水、烟尘、粉尘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6%;城市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7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节能减排圆满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土地整治、“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稳步推进,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5%以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被评为“全省综合先进市”,森林防火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奉新等3个县获得“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靖安进入“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200强;袁州在全省率先实行全面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56.97%,五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均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城乡低保、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小额贷款发放、新农保参保、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1.7%和11.1%,为建国以来增幅最大的五年。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19万元,增加6079元;人均住房面积35.1平方米,增加10.8平方米。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任务

大力推进幸福宜春建设

(一)坚定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着力做大经济总量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高投入拉动高增长、以好项目促进快转型,理出一批重大项目线索,制定专门方案,集中资源和力量,强化调度,对接服务,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重大央企、重大民企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超前谋划、精心包装、积极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得到上级支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协调督办,强力推进签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项目尽快投产、竣工项目如期达标,实现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全面提升园区水平。按照“发展在园区、突破在招商、招商在大项目、目标在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完善园区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一批新型生态园区,增强产业竞争力、园区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管理服务,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经济效益、劳动就业和生态建设的考核引导,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提升园区集约化水平。

聚势打造产业集群。突出加快锂电新能源、机电、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强势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注重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强化科技、人才和政策支撑,着力抓好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落地,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真正做响“亚洲锂都”品牌。力争五年内,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平台打造、政策支撑和环境改善,加大技术检测、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和中介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向产业集中。按照区域协作、优势强化、分类引导的原则,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放手发展县域经济。按照“城市经济区、工业经济区、山区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划分,实行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发挥各自优势,明确产业重点,突出主攻方向,彰显区域特色。以大竞赛活动为抓手,全面掀起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促进各地工业总量进一步壮大、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农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放手放权,做到能减就减、能放都放,让县市区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及时帮助县市

区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当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员”。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县(市、区)能够集中精力谋发展、促发展。

(二)夯实农业基础,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完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全社会支农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10万亩以上,20xx年粮食总产达400万吨以上,新增有机、富硒特色精品水稻基地20万亩。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粮食、畜禽、毛竹、油茶、有机(富硒)农产品五大产业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积极扶持高产油茶发展,力争五年内高产油茶面积达150万亩,其中,新造80万亩、低改70万亩,将我市打造成国家大型优质油茶基地。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健康、智能养殖工程,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本建成“五大水利保障体系”。继续抓好紫云山、大 、潭口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固整治重点圩堤,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农村水环境整治。抓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新改建硬化农村公路5000公里,力争50%的自然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自来水。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森林抚育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市”和“森林宜春”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

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全面推进省定村点建设基础上,突出抓好500个市定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点和100个村镇联动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

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信用户等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和谐文化“一村一品”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清洁工程和沼气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三)完善城镇配套功能,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一核、三轴、五组团”的基本思路,实施“东延、西拓、南控、北跨”工程,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区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改造,启动宜春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现代化城市构架。推进城市水体项目建设,加快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强化城市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深入开展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试点工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改善设施配套,切实解决城区交通拥堵。

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镇体系,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奉铜高速、宜万铜高速建设,抓好昌樟高速拓宽改造,力争三年内县县通高速。全力配合杭南长高铁建设,积极争取咸宜井铁路建设。加快丰、樟、高三市要素集聚,扩大城市规模,推进丰、樟、高中等城市群建设。其他各县围绕“三年拉框架,再造新城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为龙头,强化村镇规划管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环保专项行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完善配套设施,重点引进一批高档演艺、大型娱乐等品牌项目,增强文化吸引力。突出做响“月亮之都、养生温泉、禅宗圣地”品牌,继续打好以明月山为龙头的旅游升级战。突出发展旅游会展、休闲娱乐、影视文化等相关总部经济,使总部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推进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增强金融竞争力。着力打造健康规范的保险运营市场,重点抓好政策性保险运营。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序发展。完善政策扶持,做好引导服务,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逐步构建便捷、高效的商

贸流通体系。

(四)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任务,促进改制企业重焕生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新秩序。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大力盘活国有资产,拓宽新型融资平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诚信招商,积极推进产业对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强化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切实做到既重管理,更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外贸出口总量。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着力提升外经工作水平。完善大通关系统,加强口岸建设,增强快速通关能力。争取设立宜春海关。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继续推进“科技入园、科技进村、科技惠民”活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科技促结构调整、以科技促产业升级、以科技促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活动,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技术攻关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的大量产业技术工人。

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落实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为全民创业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积极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大胆创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引导企业强化创业意识。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五)谋求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公平。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网点调整、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着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确保全市高中毛入学率达87%以上。推进职业教

育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构建较高服务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实现广播“村村响”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完成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尽最大努力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健全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就业困难。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的社会敬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综合福利院,建立完善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以孤儿和残疾人为主的补缺型福利事业,兼顾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普惠型福利事业,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城市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20%。切实抓好稳定物价工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管理盲区。坚持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努力构建城乡和谐平安新秩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妥善应对和及时处理社会舆情。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提高基层民主管理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突出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