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调研报告1

办公空间调研报告

姓名:杨鑫

班级:环艺091

学号:090605005

办公室是人们从事脑力劳动的场所,企业的创造性得益于该场所的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一个优异典雅的办公空间,将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有利于人们正常工作,同时,它的艺术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使人感到轻松、舒适。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办公空间设计,充分了解办公空间的构成和设计方法,我详细调研了两个办公空间设计的案例,下面就根据这些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查找资料得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瑞典最先有人强调个人空间的办公环境,设计出了每个人“U”型的办公空间。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各大公司正时兴建造大开间的集体办公区,这样的办公室环境招示着一种思想:人人平等.张扬个性.和微软“尊重个人创造力”的形象相得益彰。

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目标:以人为本。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最大目标就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办公空间的可以分为具有行政性(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各类经济企业的办公楼),专业性(各类设计机构、科研部门、商业、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办公楼),综合性(指同时具有商场、金融、餐饮、娱乐、公寓及办公室综合功能设施的办公楼)。

在我国,传统的办公环境是每个人一桌一灯,一大排日光灯,象工厂一样。八十年代后,机关单位的办公台加大班椅,成为一种呆板的符号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初办公空间开始引进港台模式,逐步从封闭的小办公空间到大空间形式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式的转化,更为体现企业文化,改变工作作风,对提升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在近20年间,除了办公家具和设备改进之外,无论从空间的形态、构成以及功能几乎没有本质的改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IT技术运用越来越普及,人性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等等,使得人们重新来关注办公空间(一般被认为是最佳模式的开放式的空间),并以人性化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实践。

调研开始找到许多关于办公室设计的大量资源,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办公室设计方案,并没有找到的就是那种单纯的能够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者的办公室设计。从对工作区,休息室的最初印象到会议室的吸引人之处或者是设计工作室本身的功能性和豪华性。设计师工作室在风格上功能和特点上能够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空间设计上的独特之处也是随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员工对于设计公司的要求是来自于工作区和休息区。所以一家设计公司对他们的员工能给予的就是创造一切可能激发设计人员创造出最后的作品。

白色是一种非常纯粹和柔和的颜色,在办公室中使用白色也有助于缓解疲劳。室内的白色,一方面是一种设计手段,表达出了这如同建筑一般的空间的抽象和微妙之美。另一方面,它成为一种视觉意象,充满理性和智慧的空间设计所赋予的意象:单纯、完整。

事实上,办公室内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强度、色彩直接进入工作人员的视觉器官,进而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工作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办公室的照明状态不仅要考虑到办公桌上水平照度的效率,还要使人能有效地观望物体,保护视力,提高工作效率、平衡情绪、身心健康、充分体验空间的舒适和美感。空间走廊上的灯采用倾斜向工作区域的悬挂方式,进

而更加的合理的利用光源,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局部人工的灯光有点过于明亮,可能会让人感觉眩目。

另外,该办公空间设计很人性化,除了一些必须得基本配置外,还另外设有阅览室和休息间,可以供大家休息阅读和休闲。不过我感觉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空间,把这些休闲空间综合利用,组合在一起。

国内CMGJ设计公司

大量图纸书籍、各种模型和材料堆放在各个角落,音乐和谈话声音此起彼伏,设计师们则埋头此中并乐此不疲地奋斗着,这是许多设计公司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是设计师们所熟悉的工作环境。然而,在这个设计公司,是不一样的情形,它明亮、整洁、纯朴但不乏生气和活泼。

前台位于大堂一侧,公司同样贯彻白色主题。从前台位置看公司大堂,白色柱子通过顶部的处理,显得别有情趣。前台门厅和交通要道用V字形联结各个部门,这种方式既最大化地节约了面积,也使得人流动向非常明确。在视线的终点,点缀一些鲜艳的色彩,一把红色的座椅,满眼的白色因这一点色彩显得更加洁净和生动。同样也将阳光更充足、景观更好的空间留给了员工。

总的来看,空间设计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很充分的利用空间,无论在功能使用方面还是在空间造型的艺术处理方面都尽如人意。室内交通空间以及相邻区域的隔断同时担负着重要的储藏功能,其外部看似只是一片完整的界面,其实内部分工明确,空间分割非常精确。界面的处理显得简洁而轻松,采用玻璃与白色玻璃材质相隔装饰,毫不影响视线的自由和空间的开放。通过对辅助空间、界面的设计以及对尺寸的精确把握,最终呈现出一种饱满、单纯的空间。这有点类似于东方艺术中的“留白”,张驰之间,虚实相生。室内的白色,一方面是一种设计手段,以表达这如同建筑一般的空间的抽象和微妙之美。空间的弹性利用也处理的很好,下面图片的一个办公区,既可以用来召开会议,在平时又可以用来作为阅览和创作交流的地方。

窗外昼夜更替,车水马龙;窗的另一边,被这片最纯的白色截取,整个空间,几乎所有的物体成为白色体块,没有上下、轻重、主次的区别,白色,甚至模糊了时间的界限,24小时都是那么纯净而明亮......白色,在他们自己的工作空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和独特的诠释。

不过有些地方还不是十全十美,此办公空间的设计太过于现代化,现代社会越来越科技化信息化,被各种烦恼所压抑的人们都渴望能求的一块自然之地,回归自然,放松一下心情。所以,如果能在其中适当添加一些绿色植物,特别是在一些角落,可以起到填补剩余空间的作用,是室内的死角焕发出生机。同时,在门口的空地过多,门口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可以有规律的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不会影响人们行走路线的畅通,又能加强与外界的视觉联系,还可以消减噪音,给步入的宾客一种清新的感觉。

综述

在当今IT网络无限化的状态下,欧美前500强企业将办公回归到高效的创造和大量人的沟通。现在的室内空间都开始回归到家庭的氛围,这就是人性化的体现,人只有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才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创造。我所要诠释的办公就是自我实现、团队精神、高效产出和专业精神;我们所诠释的生活也是四个方面:自由自在、热爱自我、群体关系和返璞归真。这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无限可能的境界

 

第二篇: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土木工程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得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而且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一座高层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6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规模小,发展速度也慢。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技术条件,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地矗立了起来。19xx年,88层、高420.5m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高层建筑中办公建筑占据了绝大部分,办公建筑作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之—,将在信息时代获得巨大的发展,据预测,至本个世纪中叶,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办公建筑中工作,正如日本建筑师林昌二所言,从某个角度讲,本世纪可以说是“办公楼的世纪”。

二、高层办公建筑的特征

高层办公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场所了,并兼作生活场所的功能,逐渐体现出功能的综合性和智能化的趋势。

目前,高层办公建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功能多样化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要求时间必须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为了追求土地最大的价值,餐厅、娱乐、休闲、商店等生活辅助设施也进驻办公楼,造成现代的办公建筑往往集办公、娱乐、餐饮、休闲、购物、居住等体,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办公楼的综合化和多功能化,造成了办公楼建筑设计与能耗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 建筑通透化

信息时代,人们的行为模式与选择方式更加趋于便捷和直接。人们没有时间深入建筑内部去细细探索,而需要一种更快速、更高效、更富吸引力的传达建筑内部信息的方式。因而诸如大面积玻璃幕墙,甚至完全的玻璃外墙开始流行以至繁荣至今,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建材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等因素都加大了建筑内部环境的控制的难度。

● 设计灵活化

无论是出租办公楼,还是某公司、企业、银行自用的办公楼,还是政府办公楼,其办公内容、办公方式都会发展变化,而办公楼一经建成,其结构及布局就很难改变。因此,充分考虑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就成为现代办公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常用可拆装的半隔断式工作位置屏障(个人屏障或小组屏障),使工作人员在大空间办公室形成“场”的感受,有一个实现自我的“个人领地”。

● 环境人性化

现代办公楼作为“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决定了其人员高等级、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点,因此,创造性脑力劳动所需要的随意、轻松、日常化甚至生活化的人文环境日益被强调。

三、调研内容

在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我同毕业设计小组成员一同调研了武汉地区的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考察了中南广场和亚贸广场,通过这次的调研使得我对高层办公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 武汉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概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建造高楼的脚步从未停息,武汉三镇街头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就如同一张城市名片,它的变迁也印证着武汉城市的巨变。从最初的几十座高层建筑(14层以上)到如今的千座,高楼的记录不断被刷新,据悉,目前武汉最高的一栋高层建筑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的“武汉中心”,设计高度428米,共88层。

高层建筑不间断出现从另一方面表示武汉这座城市正在蓬勃发展:1、市场需求旺盛,无论租或售,都能顺利找到下家。2、开发商荷包充裕,资金、设计、施工、材料一应俱全。许多购房者讨厌高层建筑的主要原因是楼盖的太高,造价便会升高,使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盖不盖高楼完全是投资者的事,它有权选择赚的多还是赚的少,何况房屋公摊是一个只有开发商才算得明白的糊涂账。其实高楼越来越多,并非政府提倡,更不是什么形象工程,说白了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太兴盛了,而中心城区土地日益稀少,楼盘自然越来越高,因为楼层高了才能摊薄土地的成本。

根据20xx年《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武汉城区31层以上建筑256栋。

2010版蓝皮书显示,武汉城区14层以上的高楼数量增至2564栋,占武汉城区建筑总数量的0.46%,比20xx年增加231栋。高层建筑增长很快,尤其是3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增长更快,20xx年有224栋,20xx年达256栋。从密集度来看,城区大部分高层建筑都集中在二环线范围内。

武昌区高层建筑有653栋,占武汉城区高层建筑总数量的25.47%,居城区之首。接下来分别是洪山区476栋、江岸区451栋、江汉区311栋、硚口区217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80栋、汉阳区129栋、青山区103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44栋。各城区中,高层建筑占该区房屋建筑比重最大的是江汉区。

高层建筑在逐年增加,与之相反的是低层建筑在减少。截至20xx年底,已建成的低层建筑(1-3层)475490栋,占建筑总数的85.10%,比20xx年下降0.55个百分点。各区中,低层建筑占该区建筑比重最大的是洪山区,占91.25%,占比最小的是江汉区,为70.26%

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亚贸广场

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地点:武昌区武珞路628号

总占地面积:12000 M2

总建筑面积:120000 M2,其中A座建面36000 M2

规划:由A、B二幢塔楼和裙楼连体而成

层高:A座28层 B座32层

功能:底楼—美食城、肯德基、停车场

一楼—五楼为商场

A座8-17层原规划为四星级宾馆,现定位为写字楼

A座18-28层为高档写字楼

B座为高档写字楼

配套:具备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各项设施,具体为

裙楼大型商场(全市第四),200泊位停车场、新加坡美食城、肯德基快餐厅、美发美容中心等。

外立面装饰:裙楼玻璃幕墙,塔楼以白色条砖为主,配浅蓝色玻璃

内部设施: A座共6部电梯

案例二:中商广场

高层综合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地点:武昌区中南路

占地面积:6700M2

建筑面积:

规划:由A、B二幢角筒式主楼和裙楼连体而成

楼高:180米

楼层:A座49层,B座38层(均含地下二层)

功能:地下一、二层为停车场

地上1-6层为购物中心

地上7-9层为饮食娱乐、休闲、健身中心

地上10-49层为写字楼

室内交通:写字楼11部客梯,2部专用消防电梯,另设

步梯通道3条,宽1.2 米

停车场:地下两层共180多个泊车位,保安、监控和收

费系统由电脑控制,全天候服务

外装饰:裙楼为铝塑复合板,主楼以米黄色进口面砖和

绿色玻璃相间的幕墙、条点窗砖面装饰

四、调研总结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层办公建筑的调研,使得对高层办公建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武汉新一批的高层办公建筑,大都运用了高科技技术,建筑功能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建筑在此建筑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高层办公建筑因其占地面积小、空间充分利用、能有效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它的面积集中、体形高大、能满足人们多功能使用的需要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高层办公建筑耗资巨大、技术复杂、体量庞大,容纳了大量的人员和活动,必将在交通景观等各方面对人聚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这是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的一种新思潮,也是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都注重把绿化引入建筑楼层,考虑日照、防晒、通风,以及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等因素。此外,屋顶绿化也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做法,可以看出建筑的第五立面显得尤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

高层办公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以及人员密集的问题,但同时带来了高能耗,以及诸多社会问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态建筑的概念,为解决高层办公建筑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也将是我们以后研究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