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报告(科技厅)

山西大学“十一五”科技发展报告

报送单位:山西大学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1

一、 概述

“十一五”以来,在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制度与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基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在量子光学、计算智能、生物工程和化学化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整体科技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现将“十一五”科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二、 科技制度与创新体系建设

为规范和促进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我校于20xx年制定了《自然科学研究管理文件汇编》,《汇编》从经费管理、项目管理、论文认定、科研奖励、科研机构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我校的科研管理活动,为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学校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新理念的提出,结合科研发展实际,及时对科研管理文件进行修订,修订《山西大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著作认定标准》、《山西大学自然科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山西大学自然科学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和《山西大学创新人才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共18个。

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亚宝集团建立了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关系,与山西省林业厅建立了产学研林业科技创新联盟,与省内各地市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山西汾酒集团、山西三维集团组建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

三、 科技资源与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科技经费共计投入6.39亿元,较“十五”期间的3.47亿元增长了近1倍,其中国家级科技经费投入2.31亿元,较“十五”期间的6986万元增长了2.3倍,首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科研经费2500万元。省级科技经费投入6547万元,较“十五”期间的3754万元增长了0.7倍,企事业科技经费投入1.79亿元,较“十五”期间的7256万元增 2

长了1.5倍。

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000人。“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创新团队4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西省拔尖人才15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31人。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唯一的由地方大学独立支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群体于20xx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xx年被评为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xx年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山西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xx年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xx年建成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为不断探索有利于学术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五年来,学校在不断凸现自身特色,整合科研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方面狠下功夫,20xx年,组建了7个学术创新平台和10个学术创新团队。20xx年,在原有校级研究所的基础上调整和成立了21个校一级研究单位,20xx年学校又成立了一批二级研究所,初步形成了校一级研究所——二级研究所——研究室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使基层学术组织由传统平面的教学型转向立体整合的研究型,为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产出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四、 科技进步与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量子光学、计算智能、生物工程和化学化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突破:

1.量子光学方面

①“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20xx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完成人:谢常德,张靖,潘庆,郜江瑞,彭堃墀,该项目对于光量子信息学领域中纠缠态光场产生及其在连续变量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系列研究成果。

3

②设计了连续变量四组份类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纠缠态和类Cluster纠缠态产生系统,并完成了产生四组份类GHZ纠缠态和类

Cluster纠缠态的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 98, 070502(2007) ③构建了一个特殊多能级(四能级Tripod)原子系统,在该系统中获得了双-EIT(Double-EIT)窗口并实现了量子相干增强的弱光非线性效应,增强因子比非EIT系统高2000-5000倍。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Phys. Rev. Lett., 101, 073602(2008)。

④自制的一台Nd:YVO4/KTP内腔倍频单频激光器泵浦由PPKTP晶体构成的两个光学参量放大器,制备了两束单模压缩态光场,压缩度达4dB。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 101, 233602 (2008)。

⑤提出一种特殊的具有权重的连续变量图态,它具有最大的量子纠缠特性多组份纠缠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 Rev. Lett.103, 070501 (2009)。

2.计算智能方面

①在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在粒度计算、神经计算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建立的基于正向近似的特征选择通用加速器可为海量数据特征选择问题提供高效数据处理手段(该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0, 174(9-10):597-618)。近五年来,在《Informat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中国科学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完成的“基于计算智能的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获20xx年度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培养的博士生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较高水平的论文。重点研发的智能电子板书写系统(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4)、智能铁路信号灯系统、温度和湿度控制仪等智能电子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已与深圳林格实业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

4

②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最早开展以语料库语言学为主导的模型和方法研究,提出的歧义切分模型、命名实体识别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汉语框架网,建立了语义角色自动标注方法,并将语义角色运用到句群的语义理解。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系列论文。构建了中文姓名库、地名库、歧义实例库、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建成1000万汉字大规模真实语料库,完成了“现代汉语词性标注体系及其词表”。20xx年为SigHan国际评测提供了语料。课题“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构建”和“基于语义标注的中文阅读理解语料库”经山西省科技厅鉴定分别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自动分词系统”、“词性标注评测系统”、“全文智能检索系统”等软件被国家语委、清华大学等国内30余家单位以及IBM、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购买和采用。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中文文本语料库评测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持续承担国家863计划智能接口的评测任务。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本方向对于发展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民族软件产业、信息技术,推动国民经济和国防信息化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

3.生物工程方面

①新型生物材料—多聚羟基烷酸

实验室采用自己选育的微生物菌种和独特的发酵生产工艺,开发出了多聚羟基丁酸(PHB)、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co-HH)]、羟基丁酸和羟基辛酸共聚体[P(HB-co-HO)]共三种PHAs产品,创立了从菌种、上游发酵到下游提取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套生产工艺,有关[P

(HB-co-HH)]、[P(HB-co-HO)]的国家发明专利已得到授权(专利号分别为:2004100924468和200410092437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重点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应用已开发的上述PHAs材料正在进行靶向抗癌药物缓释纳米微球制剂和人造骨制品的开发研究。

5

②细菌多糖

实验室从山西五寨地区柠条的根瘤中分离到一株锦鸡儿根瘤菌株

(Rhizobium sp.N613)。该菌株能产生丰富的根瘤菌胞外多糖(rhizobium exopolysaccharide,REPS)。经过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发酵方式的优化和产物分离纯化的研究,建立了包括上游发酵、下游提取及化验测定的整套生产新工艺。该多糖的生产工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批准(专利号2005100481290)。发酵周期为48~72小时,每立方米发酵液的REPS产量达到10Kg以上,通过代谢调控与补料分批发酵其发酵产量最高可达

16.2Kg/m3,提取收率为可达70%以上。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易提取等特点。

③高糖化酶活菌种及其酶制剂

通过对黑曲霉菌株As3.4309的诱变育种,获得一株高糖化酶活黑曲霉突变株,该突变株糖化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3.5倍左右,其固态麸曲糖化酶制剂酶活力可达8000~11000单位/g(mg/h),折合μg/min单位为

133000-184000单位/g。液态发酵糖化酶制剂活力可达3500-4100单位/mL,折合μg/min单位为580000-68000单位/mL。迄今为止,尚未见到高于该菌株糖化酶活力的文献报道或专利。此外,该菌株还具有产酶速度快、不产生色素、无霉腐味等优点,适合进行工业化推广。

应用该突变株建立了固态发酵、液态发酵法生产糖化酶制剂的新工艺,并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1020563)。该酶制剂产品能够有效提高淀粉质原料的利用率,可应用于酒类及调味品酿造、发酵食品、纺织品脱浆等应用领域。着类似的功效,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强食品营养,也可以制成口服液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还可以加工制作美容化妆品。

④抗脑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性药物-重组蝎神经毒素

实验室通过重组东亚钳蝎类氯通道神经毒素的表达纯化、重组毒素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测定、电生理活性分析、同位素标记跟踪该毒素在SHG-44原位荷瘤鼠体内的动力学分布等研究,表明该毒素具有神经胶质瘤细 6

胞靶向特异性,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神经胶质瘤早期诊断、生物治疗以及抗脑神经胶质瘤靶向性药物的研发等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与开发价值。本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ZL200410012544.6)。

⑤蛋白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

本课题组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首次在国内外制备出重组蛋白酶抑制剂的产品(rBTI)。目前,该项研究已进入动物实验及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等阶段。 rBTI的中试生产获得太原市科技局的支持,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山西省科技厅等单位的支持。关于“荞麦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蛋白的研究: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本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号:ZL200510012385.4。

4.化学化工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是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小组关于杂三金属盐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标志着我校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应用研究方面是应用催化研究小组研制的1,4-丁二醇二段加氢催化剂被山西三维集团采用,并已完成工业化试验,极大地提升了1,4-丁二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获得了20xx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

五、 其他

申请专利254项,比“十五”期间的103项增长了1.5倍。授权163项,比“十五”期间的68件增长了1.4倍,其中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科技转化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逐步提升。学校与省内各地市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山西汾酒集团、山西三维集团组建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聚羧酸盐高效水泥缩水剂、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高流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保元精”口服液、灵芝种植生产技术、低度有色酒的配制技术、新型环保无尘 7

教具、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收宝”、“肥田灵”生物复合肥等一批科技成果在省内外得到了推广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展了广泛而活跃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先后与美、英、日、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2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聘请杨振宁等130余名海内外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五年来共计接受访问学者600多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700多人次,交流论文600多篇。扩大了学校影响,提高了办学水平。20xx年建成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六、 对“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的建议

1、加大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主要缺乏科研骨干特别是科研领军人才,其原因主要是外省市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和丰厚收入与待遇的吸引,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我省缺乏科技人才成长的土壤与环境。因此建议制定更多更优惠的政策,引进与留住优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

2、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我校的优势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灵魂,但是由于我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很有限(在全国排列倒数第几位),政府除了省自然基金外,大部分资金都用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因此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促进我省基础研究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3、进一步改善科技环境。目前的科技环境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管理传统化;二是优惠政策滞后,力度不大;三是企业不成熟,风险意识不强;四是缺乏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五是缺乏科技产业发展的好环境。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创造条件,改善科技环境,促进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 8

 

第二篇:山西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白玲doc

山 西 大 学

本 科 实 习 报 告

学 院 初民学院

学生姓名 白玲

专 业 工商管理类 学 号 2010352001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张腊凤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二 年 月 日

实习名称: 学 分:

实习周数: 两天 实习时间:20xx年4月14—15日

实习单位: 实习地点: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山大峡谷、紫团山、黑龙潭。

山西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白玲doc

山西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白玲doc

山西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白玲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