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九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十九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预习要求:

1、撰写预习报告,写明实验目的、简要叙述实验原理及方案、画光路图。见教材131-139页。

2、理解等倾等厚干涉理论(干涉现象、等倾等厚干涉原理、公式的物理含义);预习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基本结构、调节方法、读数规则)

3、实验方案三和内容I不作要求。

实验内容:(教材相关内容注意事项)

一、等倾干涉及激光波长的测定

1.将迈克尔逊干涉仪调整为待测状态。

  a 调节移动镜和参考镜后面的三个调节螺丝,将屏上观察到的两排亮点一一对应重合(其中各有一个最亮点要重合),使屏上能观察到等倾干涉条纹。

b 调节粗动手轮和参考镜下的两个微调螺丝,使干涉条纹疏密适中,并处于屏的中央位置,并且使移动镜、分光板、补偿板的几何中心和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c 干涉仪调节零点;避免空程

2.定量测量激光波长

    旋动微动手轮,每m=50个条纹变化(“陷入”或“冒出”)采集(读取)一次数据,记录数据于表中。(注意标尺和测微鼓轮读数匹配)。

3.用逐差法数据处理,求出平均值及标准差。得出实验结果。

二、观察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

1.用激光做光源,找出等光程位置(即将粗调手轮转到条纹最宽)

2.换白炽灯做光源,缓慢调节微调手轮直到出现彩色条纹。

3.记录该位置。观察条纹形状和颜色分布。

数据记录及处理:

1.测量激光波长  

                                                                        单位:mm

 将数据表中的数据分成2组,采用逐差法进行处理,有

    ,…,

数值(绝对值)如下表: 

                                                 单位:mm

表中数据相对应的干涉条纹变化数N=500。

平均值    

 标准差      =

激光波长平均值随机误差的极限值为:

             

测量激光波长的公式为 

         =

激光波长误差基本传递公式为

             =

迈克尔逊干涉仪仪器误差限2%

          

激光波长的总误差为

        

结果:                  

              

思考题及实验结果讨论(略)

注意:

1.测量中,微调手轮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

 

第二篇: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0##-9-19

室温 30.9℃  气压 102.34 成绩    教师      

实验名称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调节和使用的方法。

2.应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WSM-200 03040303 20100538)

He-Ne激光器  扩束镜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主体结构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主体结构如图3-45(a)所示,由下面6个部分组成。

image description

1微调手轮 2粗调手轮 3读数窗口 4可调螺母 5毫米刻度尺 6精密丝杆 7导轨(滑槽) 8螺钉 9调平螺丝 10锁紧圈 11移动镜底座 12紧固螺丝 13滚花螺丝 14全反镜 15水平微调螺丝 16垂直微调螺丝 17观察屏固定杆 18观察屏
图3-45 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

(1)底座

底座由生铁铸成,较重,确保仪器的稳定性。由3个调平螺丝9支撑,调平后可以拧紧锁紧圈10以保持座架稳定。

(2)导轨

导轨7由两根平行的长约280mm的框架和精密丝杆6组成,被固定在底座上,精密丝杆穿过框架正中,丝杆螺距为1mm,如图3-45(b)所示。

(3)拖板部分

拖板是一块平板,反面做成与导轨吻合的凹槽,装在导轨上,下方是精密螺母,丝杆穿过螺母,当丝杆旋转时,拖板能前后移动,带动固定在其上的移动镜11(即M1)在导轨面上滑动,实现粗动。M1是一块很精密的平面镜,表面镀有金属膜,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垂直地固定在拖板上,它的法线严格地与丝杆平行。倾角可分别用镜背后面的3颗滚花螺丝13来调节,各螺丝的调节范围是有限度的,如果螺丝向后顶得过松,在移动时可能因震动而使镜面有倾角变化,如果螺丝向前顶得太紧,致使条纹不规则,严重时,有可能使螺丝口打滑或平面镜破损。

(4)定镜部分

定镜M2是与M1相同的一块平面镜,固定在导轨框架右侧的支架上。通过调节其上的水平拉簧螺钉15使M2在水平方向转过一微小的角度,能够使干涉条纹在水平方向微动;通过调节其上的垂直拉簧螺钉16使M2在垂直方向转过一微小的角度,能够使干涉条纹上下微动;与3颗滚花螺丝13相比,15、16改变M2的镜面方位小得多。定镜部分还包括分光板P1和补偿板P2,后面原理部分将介绍。

(5)读数系统和转动部分

① 动镜11(即M1)的移动距离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尺5上直接读得。

② 粗调手轮2旋转一周,拖板移动1mm,即M2移动1mm,同时,读数窗口3内的鼓轮也转动一周,鼓轮的一圈被等分为100格,每格为10-2mm,读数由窗口上的基准线指示。

③ 微调手轮1每转过一周,拖板移动0.01mm,可从读数窗口3中可看到读数鼓轮移动一格,而微调鼓轮的周线被等分为100格,则每格表示为10-4mm。所以,最后读数应为上述三者之和,如图3-46所示。

image description

图3-46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读数

(6)附件

支架杆17是用来放置像屏18用的,由加紧螺丝12固定。

【实验原理】

1.相干光的获得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来实现干涉的。其工作原理如图3-47所示,M1M2为两垂直放置的平面反射镜,分别固定在两个垂直的臂上。P1P2平行放置,与M2固定在同一臂上,且与M1M2的夹角均为45°。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以沿臂轴前后移动。P1的第二面上涂有半透明、半反射膜,能够将入射光分成振幅几乎相等的反射光1'、透射光2',所以P1称为分光板(又称为分光镜)。1'光经M1反射后由原路返回再次穿过分光板P1后成为1"光,到达观察点E处;2'光到达M2后被M2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在P1的第二面上形成2"光,也被返回到观察点E处。由于1'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P1 3次,而2'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P1 1次,为了补偿1'、2'两光的光程差,便在M2所在的臂上再放一个与P1的厚度、折射率严格相同的P2平面玻璃板,满足了1'、2'两光在到达E处时无光程差,所以称P2为补偿板。由于1'、2'光均来自同一光源S,在到达P1后被分成1'、2'两光,所以两光是相干光。

综上所述,光线2"是在分光板P1的第二面反射得到的,这样使M2M1的附近(上部或下部)形成一个平行于M1的虚像M2'(即M2'是M2P1反射而成的虚像)。因而,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M1M2的反射相当于自M1M2'的反射。也就是,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产生的干涉相当于M1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当M1M2'严格平行时,空气膜厚度相同,所发生的干涉为等倾干涉,可以观察到由一系列同心圆环组成的等倾干涉条纹。当M1M2'不平行且M2M¢1足够靠近时,空气膜可看作夹角恒定的楔形薄膜,所发生的干涉为等厚干涉,可以观察到一系列互相平行,宽度相同的等厚干涉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干涉的形成条件与条纹特点不仅与M1M2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且与所用光源有关。

在干涉仪中,M2可沿着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平移,当M2平移时,M¢1M2之间的距离d将发生变化。对等倾条纹来说,当d逐渐增大时,同心圆环不断向外扩展;当d逐渐减小时,同心圆环不断向内收缩。在实验中,我们就以等倾条纹的这一变化规律作为判断光程差增减的依据。

M2M¢1相交且交角很小时,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可看到彩色的条纹。若是等厚干涉,则中央是一条白色条纹,两侧有若干彩色条纹。中央条纹对应于= 0。

2.测量He-Ne激光波长

(1)单色点光源产生的干涉及波长的测量

He-Ne激光用短焦距透镜会聚后是一个相干性很好的点光源,经M1M2反射后的相干光束相当于两个距离为2d的两个虚光源S1和S2',由这两个虚点光源发出的球面波在空间处处相干,这种干涉称为非定域干涉,即在两束光相遇的空间内均能用观察屏接收到干涉图像。若将观察屏放在不同的位置,则可以看到不同形状的干涉条纹。

普通光源不是点光源,它们是由许多互不相干的点光源集合而成,但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后可以发生干涉,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M1M2'严格平行且相距为d时,所有倾角为i的入射光束,由M1M2'反射的光线的光程差为

                                                                                                           (3-60)

它们将处于同一级干涉条纹,并定位于无穷远。

两束相干光明暗条件为

                                                    (3-61)

式(3-61)中i为反射光1′在平面反射镜M1上的反射角,l为激光的波长,n2为空气薄膜的折射率,d为薄膜厚度。

i相同的光线光程差相等,并且得到的干涉条纹随M1M2'的距离d而改变。当i = 0时光程差最大,在O点处对应的干涉级数最高。由(3-61)式得

                                                                                     (3-62)

                                                                                                              (3-63)

由公式(3-63)可得,当d改变一个1/2l时,就有一个条纹“涌出”或“陷入”,所以在实验时只要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个数N,读出l的改变量Dd就可以计算出光波波长l的值

                                                                                                                 (3-64)

从迈克尔逊干涉仪装置中可以看出,S1发出的凡与M2的入射角均为i的圆锥面上所有光线a,经M1M2'的反射和透镜L的会聚于L的焦平面上以光轴为对称同一点处;从光源S2上发出的与S1a平行的光束b,只要i角相同,它就与1′、2′的光程差相等,经透镜L会聚在半径为的同一个圆上,如图3-48所示。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的双线波长差

一般光学实验中所用的单色光源发出的光并不是绝对的单色光,它所辐射的光波有一定的波长范围Dλ。钠光中光强最强的谱线有两条,波长分别为λ1λ2。移动M1,当光程差满足两列光波的光程差恰为λ1的整数倍,而同时又为λ2的半整数倍,即

                                                  ,又                                    (3-65)

当改变Dd时,光程差为

                                          ,又                 (3-66)

这时λ1光波生成亮环的地方,恰好是λ2光波生成暗环的地方。如果两列光波的强度相等,则在此处干涉条纹的视见度应为零(即条纹消失)。那么干涉场中相邻的两次视见度为零时, 公式(3-65)和公式(3-66)两式对应相减得光程差变化量

                                                                        (3-67)

由式(3-67)得

                                                     

于是,钠光的双线波长差为

                                                                                                      (3-68)

式中/2在视场中心处,当M1在相继两次视见度为0时,移过Dd引起的光程差变化量为

                                                              

                                                                                                               (3-69)

从式(3-69)可知,只要知道两波长的平均值M1镜移动的距离Dd,就可求出钠光的双线波长差Ddl


【实验步骤】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

(1)按图3-47所示安装He—Ne激光器和迈克尔逊干涉仪。打开He—Ne激光器的电源开关,光强度旋扭调至中间,使激光束水平地射向干涉仪的分光板P1

image description

图3-47 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

(2)调整激光光束对分光板P1的水平方向入射角为45°。

如果激光束对分光板P1在水平方向的入射角为45°,那么正好以45°的反射角向动镜M1垂直入射,原路返回,这个像斑重新进入激光器的发射孔。调整时,先用一张纸片将定镜M2遮住,以避免M2反射回来的像干扰视线,然后调整激光器或干涉仪的位置,使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P1折射和M1反射后,原路返回到激光出射口,这已表明激光束对分光板P1的水平方向入射角为45°。

(3)调整定臂光路

将纸片从M2上拿下,遮住M1的镜面。发现从定镜M2反射到激光发射孔附近的光斑有4个,其中光强最强的那个光斑就是要调整的光斑。为了将此光斑调进发射孔内,应先调节M2背面的3个螺钉,改变M2的反射角度。微小改变M2的反射角度再调节水平拉簧螺钉15和垂直拉簧螺钉16,使M2转过一微小的角度。特别注意的是,在未调M2之前,这两个细调螺钉必须旋转到中间位置。

(4)拿掉M1上的纸片后,要看到两个臂上的反射光斑都应进入激光器的发射孔,且在毛玻璃屏上的两组光斑完全重合,若无此现象,应按上述步骤反复调整。

(5)用扩束镜使激光束产生面光源,按上述步骤反复调节,直到毛玻璃屏上出现清晰的等倾干涉条纹。

2.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用粗动手轮把平面射镜M1移至30mm左右。点亮氦氖激光器,使激光束经过分光板P1分束,会出现两排各3点的光斑。

调节M1M2的两种镜后的螺旋。改变M1M2镜的方位,使两排光斑重合并能观察到这些光斑有振动现象并有微少干涉条纹。再在激光器前放一扩束透镜,屏上即可呈现出干涉纹,缓慢细心调节M2镜后的调节螺丝,即可出现圆形条纹。

文本框:  
图3-48 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图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手轮操作和读数练习,连续同一方向转动微调手轮,仔细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现象,先练习读毫米标尺、读数窗口和微调手轮上的读数。掌握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经上述调节后,读出动镜M1所在的相对位置,然后沿同一方向转动微调手轮,仔细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的个数。每隔100个条纹,记录一次动镜M1的位置。共记500条条纹,读6个位置的读数,填入自拟的表格中(在调节和测量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细心,转盘的转动缓慢,均匀,为了防止引进螺距差,每次测量必须沿同一方向旋转转盘,不得中途倒退,且不能振动仪器)。

3.观察汞灯白光的彩色干涉条纹

用激光观察到干涉条纹时,缓慢转动粗动手轮,使干涉圆环条纹向里陷入,使得干涉条纹变粗,当视场范围内只剩下几条干涉条纹时,把激光换成汞灯白光,就可以观察汞灯白光的彩色干涉条纹了。

4.测量钠光D双线(D1D2)的波长差

用激光观察到干涉条纹时,缓慢转动粗动手轮,使干涉圆环条纹向里陷入,使得干涉条纹变粗,当视场范围内只剩下几条干涉条纹时,把激光换成钠光,将观察到干涉条纹,再仔细、慢慢地调节M2镜旁的微调弹簧,使条纹成清晰的圆形。

向一个方向快速转动微动手轮(或缓慢转动粗动手轮)移动M1镜,使视场中心的可见度最小(即干涉条纹变模糊时),记录M1镜的位置d1,再沿原来方向移动M1镜,直到可见度最小(即干涉条纹第二次变模糊时),记下M1镜的位置d2,即得到:

继续向原方向快速转动微动手轮(或缓慢转动粗动手轮)。当干涉条纹从清晰又一次变模糊时,再记录M1镜的位置d3,即得到:,继续向同一方向前进,测量10个模糊区的间距,计算出,代入公式(3-69)计算出Δλ,记录表格自己设计(取为589.3nm)。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0.07932 + 0.07962 + 0.07906 + 0.07948 + 0.07919)/5=0.07933mm

=0.00010mm    

   

                       =0.00011mm

(634.6 + 637.0 + 632.5 + 635.8 +633.5)=634.7nm

(2*0.00011)/250=1nm

最后将实验测得的波长表为

      6351nm

                    

并与公认值比较,计算其相对误差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调节和测量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细心和耐心,转动手轮时要缓慢、均匀。

2.为了防止引进螺距差,每项测量时必须沿同一方向转动手轮,途中不能倒退。

3.在用激光器测波长时,M1镜的位置应保持在30~60mm范围内。

4.为了测量读数准确,使用干涉仪前必须对读数系统进行校正。

【实验小结与讨论】

这次试验做起来确实比较费力,因为很细小的动静都会影响到试验的过程,所以需要非常的耐心、细心。经过反复的重复试验过程,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上网查阅了资料,如下:

    1.观察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时,屏上只看到一大片光斑,看不到干涉条纹,怎么办?

移走扩束镜,调节激光管方位,配合调M1M2后螺钉,使由M1M2反射的最亮光点能大致回到激光管中,此时入射光与分光板成45°角。然后重新微调M1M2后面的螺钉,使得屏上两排光点中最亮光点完全重合,重合的标准是最亮光点中出现细条纹(其它光点也有细条纹),再放上扩束镜,屏上必看到干涉条纹。

2.调节微调旋钮时,没看到圆环“冒出”或“缩进”,怎么办?

原因:可能是微调旋钮与移动可动镜M1的精密丝杆之间出现了“滑丝”。

办法:可调节粗调大手轮,使M1重新移到一个粗调位置,再使微调手轮多转几圈,确保微动鼓轮螺帽与螺杆间无间隙(空程误差),转动微动鼓轮,必可看到圆环“冒出”或“缩进”现象。每次正式测量读数前,为防止空程误差,也应使微动鼓轮多转几圈,看到圆环“冒”或“缩”时才往一个方向转动读数,中途微动鼓轮不能反转。

3.如何对M1位置进行读数?

该读数由3部分组成:①标尺读数,只读出整毫米数即可,不需估读;②粗调大手轮读数,直接由窗口读出毫米的百分位,也不需估读;③微动鼓轮读数,由微动鼓轮旁刻度读出,需要估读一位,把读数(格数)乘10-4即毫米数。M1位置读数为上三个读数之和。

4.什么是定域干涉?什么是非定域干涉?

干涉条纹是定域还是非定域的,取决于光源的大小。如果是点光源,条纹是非定域的,在平面镜M1M2反射光波重叠区域内都能看到干涉条纹。如果在扩束镜与分光板间放一毛玻璃,则点光源发出的球面波经毛玻璃散射成为扩展面光源,条纹则是定域干涉(等倾干涉条纹)。

5.观察点光源非定域干涉时,屏上只看到干涉圆弧,没看到干涉圆环,怎么办?

调节水平拉簧螺钉和垂直拉簧螺钉,使干涉条纹往变粗变稀方向移动,必可调出干涉圆环的圆心。

6.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补偿板、分光板的作用是什么?

分光板是后表面镀有半反射银膜的玻璃板,激光入射后经半反射膜能分解为两束强度近似相等光线。

补偿板是折射率和厚度与分光板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使分光板分解的两束光再次相遇时在玻璃板中通过相同的光程,这样两光束的光程差就和在玻璃中的光程无关了。

7.当反射镜M1M2不严格垂直时,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此时M1M2'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薄层,用平行光照射将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即空气层厚度相同的点光程差相同构成同一级干涉条纹,这些条纹是一系列等间距的直条纹。

8.为什么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未扩束的激光束?

因为没有扩束的激光能量集中,光强较大,直接射入眼内会使视网膜形成永久性的伤害。

9.在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中,用激光作光源的调整过程中,看到的是两排光点还是两个光点?为什么?

实验中看到的是两排光点,因为光线在玻璃板与平面镜之间有多次反射。实验中只需调节两排光点中最亮光点即可。

10.实验中为什么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本实验采用分组隔项逐差法,可以充分利用所测数据,更好地估算最佳值,更合理地估算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