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碘率报告单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姓名:               性别:          年龄:         

测量部位:甲状腺     药物:131I-NaI     剂量: 2 μCi

测定时间     吸碘率

0   2 小时          %

4/6小时         %

24 小时         %

   果:

医生:

20##年    月    日

                                                       

注:甲状腺吸碘率测定为甲状腺摄取碘的功能测试,因此其结果可能受患者含碘食物、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此报告仅反映患者当时检查情况。

 

第二篇:验血报告单

如何看验血报告单?

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1.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2.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3. 血小板计数(PLT)

血红蛋白测定(HGB)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青少年(儿童):110~160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血红蛋白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

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HCT(红细胞比容)

正常范围

男性 40%~54%;女性 37%~47%;新生儿 48%~68%。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用于临床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通常以HCT30%-35%为出现缺氧临界值,此时除输入晶体液及胶体液外,还应输入CRBC

1.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新生儿 35~43pg 儿童 33~37pg 成人 26~32pg 。

化验结果意义:MCH检查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正细胞性贫血者MCH正常,大细胞性贫血>32pg,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26pg。

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320~360g/L (32%~

36%)。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附注:根据RBC、HGB、HCT的测定结果分别计算求得MCV、MCH和MCHC,前三项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结果,必须准确可靠,后三项才有意义。

相关疾病: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氧化碳中毒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值:80~94fl (80~94μm3)。

化验结果意义:(1)增多:大细胞性贫血。(2)减少: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4. 白细胞数;WBC 成人:(4.0~10.0)×109/L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2)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霉素)反应等。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