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南方医科大学药综真题答案

20xx年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药学综合

药理学

名词解释(15分)

1.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药物效价 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3.基因工程药物 将重组基因导人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后所获得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或多肽)。

简答(30分)

1. 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每类举一例

答:①利尿药:氢氯噻嗪;

②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③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④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

⑤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

2. 不良反应的类型

答:①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内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②毒性反应 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病人对药物过于敏感所产生的危害反应。

③变态反应 又称之为过敏反应,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该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病人身上,和已知药物作用的性质无关,和剂量无线性关系,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 ④继发性反应 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是一种治疗效果引起的另一种不良反应。如抗感染治疗引起的菌群失调症。

⑤后遗效应 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⑥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反应。

⑦致畸作用 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性作用。

3.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分类,举例,作用机制

答:(1)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作用机制: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基础胃酸与夜间胃酸的分泌量均降低,促进溃疡愈合。

(2)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

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

(3)M1胆碱受体阻断药:丙胺太林、阿托品、哌仑西平、替仑西平; 作用机制:阻断M1胆碱受体

(4)胃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拉唑类)

作用机制:奥美拉唑口服后,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并转变为有活性的次磺酰胺

衍生物。它的硫原子与H+,K+-ATP酶上的巯基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从而抑制H+泵,抑制基础胃酸与最大胃酸分泌量

问答(30分)

1. α受体的分布,分类,作用

答: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其作用特性与分布不同分为两个亚型:α1、α2。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α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2. 细菌耐药机制,耐药措施,举例

答: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

4.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

6.其他

耐药措施:

1针对感染病原菌选择已知抗菌作用最强药物,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选用窄谱药物;

2使用抗菌药物时,剂量应给够,疗程应给足,以彻底杀灭感染病原菌,减少耐药变异菌株衍生的危险性;

3针对感染病原菌使用已知能阻止其耐药性发生的联合用药方案;

4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化疗预防时一定要有明显指征,疗程要尽可能短,以避免筛选出或诱导出耐药菌株;

5避免环境的抗菌药物污染;

6对已知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予以隔离,对其医疗护理后应认真进行洗手和其他隔离预防措施,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7.医院应加强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制定或修订控制措施;

8.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和施行防止滥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具体的例子大家自己列举。

药物化学

名词解释(全英文)(15分)

1.Bioisosteres 生物电子等排体: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2.Calcium channel blocker 钙拮抗剂: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 Ca+ 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

3.NSAIRD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简答(30分)

1. 吩噻嗪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吩噻嗪母核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变质。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渐变为红色。在水溶液中加入抗氧剂,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均可阻止变色。

2. 卡托普利的结构,活性和副作用

卡托普利(Captopril)是根据ACE的结构设计出来的第一个上市的ACEI,为脯氨酸的衍生物,脯氨酸氮原子上连一个有甲基和巯基取代的丙酰基侧链。

Captopril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AngI)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导致血浆中AngⅡ数量下降,无法发挥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及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ACEI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上述这些作用结果均使血压下降。

用药后易产生皮疹、干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味觉丧失和蛋白尿的副作用

3. 抗艾滋病药物的构效关系

答:

问答题(30分)

1.糖皮质激素在糖代谢和盐代谢中的作用

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有较高的结构专属性,骨架全反式对活性是必需的。结构特点一般17-位均有一个羟甲基酮基,并在环A上具有△4-3-酮基。电解质代谢皮质激素一般在11-位上没有氧原子基或虽有氧,但包括在酯环内(如甲醛皮质酮)。而糖代谢皮质激素则在17-位有α-羟基和11-位有含氧原子的基团(酮基或β-羟基)。二类作用并非绝对的,由于对受体结合有最适和次适之分,因此在代谢调节上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可通过某些基团的影响,加强或减弱。因而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设计出选择性高的新药,以减少副作用。如将C9和C16位分别以氟和甲基取代成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不仅数十倍增加糖代谢皮质激素作用,而且几乎完全消除了所不需要的盐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引入双键,只有△1增强活性,减低副作用。如泼尼松及氢化泼尼松的活性为氢化可的松的3~5倍。可能由于△1双键使A环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所致。据报道在血液中含△1的化合物比氢化可的松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因其A环部分代谢的比较慢。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骨架中引入不同的基团,对它的活性有影响,因而影响对某些代谢的调节作用。

3.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特点及作用

答:喹诺酮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具体品种有萘啶酸(Nalidixic acid)和吡咯酸(Piromidic acid)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此外尚有新恶酸(Cinoxacin)和甲氧恶喹酸(Miloxacin),在国外有生产。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本类药物中,国内已生产诺氟沙星。尚有氧氟沙星

(Ofloxacin)、培氟沙星(Per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等。本代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

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结构中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增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的作用增强,对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增强。多数产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与莫昔沙星。

药物分析

名词解释(全英文)(15分)

1. pharmacopoeia药典 :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 一般鉴别试验

3.限度检查

简答(30分)

1.体内样品分析的特点及分析步骤(以血样为例)

答:特点有① 样品基质非常复杂。不管是血样、尿样或组织样品,除了有待检测的药物外,还有许多内源性物质或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这些都有可能干扰测定。因此体内药物分析必须经过预处理,以除去干扰物质。同时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还要求具有高选择性(专属性),使被测物能从干扰物中分离出来。

② 被测物浓度一般极低,为纳克/毫升至微克/毫升级水平,有时甚至达皮克/毫升级。因此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要求有极高的灵敏度。

③ 可供分析的样品有限。不管是临床药理学研究还是血药浓度监测,每次可供分析的样品量是非常有限的,如血样仅数毫升甚至更少,组织样品更不容易收集到。

④ 待分析的样品往往是易变化的,需低温冷藏,甚至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抗氧化或及时进行衍生生化反应生成相对较稳定的化合物。且贮藏的时间要根据其稳定性加以严格限制。

⑤ 体内药物分析有时要求很快报告分析结果。如毒物分析以及一些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往往等待分析的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告结果。

⑥ 一个体内药物分析实验室往往要求有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如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免疫法等,以适应多项分析的要求。

分析步骤: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②样品的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

③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测定

④分析数据的处理

以血样为例说明:

1.血样(全血)的采集

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动脉或心脏取血。对于患者或志愿者,通常采集静脉血,有时根据血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血样的采集时间由测定目的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决定。全血采集后置含有抗凝剂(例如:肝素、EDTA、草酸盐、枸橼酸盐等,防止凝血后影响测定)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即得。血浆或血清由采集的全血制备。

2.血浆的制备

将采集的全血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离心,促进血红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3.血清的制备

将采集的全血在室温下放置,待血液凝固后,再离心,促进血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

2.非水滴定法(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应用范围)

原理:非水介质中酸碱滴定,主要以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为基础,凡能放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HE A-+H+

酸 碱 质子

在非水溶液中,游离的质子(H+)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溶剂分子结合成溶剂合质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溶剂对酸碱的强度影响很大,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利用这个道理,使原来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某些弱酸弱碱,经选择适当溶剂,增强其酸碱性后,便可以进行滴定。

步骤: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约消耗高氯酸滴定液(0.1mol/L)8ml],加冰酸酸10~30ml使溶解,加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指示液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注意事项:1.供试品如为氢卤酸盐,应在加入醋酸汞试液3~5ml,使生成难解离的卤化汞,以消除氢卤酸盐在冰醋酸中生成氢卤酸的干扰后,再进行滴定。

2.供试品如为磷酸盐,可以直接滴定;硫酸盐也可直接滴定,但滴定至其成为硫酸氢盐为止。

3.供试品如为硝酸盐时,因硝酸可使指示剂褪色,终点极难观察,遇此情况应以电位滴定法指示终点为宜。

4.电位滴定时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玻璃套管内装氯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为参比电极。

5.玻璃仪器必须干燥,试剂的含水量应在0.2%以下。

6.配制高氯酸滴定液时,应将高氯酸用冰醋酸稀释后,在搅拌下,缓缓滴加醋酐(乙酸酐),量取高氯酸的量筒不得量取醋酐,因高氯酸与有机物接触极易引起爆炸。

7.配制高氯酸滴定液时,若用于易乙酰化的供试品测定,必须测定本液的含水量(费休氏法),再用水或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01~0.2%。

8.配制甲醇钠滴定液时,应避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气接触,每次临用前均应重新标定。

9.碱滴定液滴定操作时,应在干燥的恒温条件下进行,不得有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气。

10.若滴定样品与标定高氯酸滴定液时的温度差别超过10℃,则应重新标定;若未超过10℃,则可根据下式将高氯酸滴定液的浓度加以校正。

应用范围: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的含量。

2. 原料药分析和制剂分析的区别

(1)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同

制剂除与原料检查相同的项目如外观,熔点,溶液的颜色等外还要检查如片剂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注射剂的装量差异,可见异物,细菌内毒素等;杂质检查的项目不同,一般原料

药项下的检查项目不需重复检查,只检查在制备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制剂相应的检查项目; 杂质限量的要求不同,如阿司匹林 “水杨酸”≤0.1%。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3%;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如阿司匹林原料% ≥99.0 阿司匹林片 标示量的% 95.0~105.0

(2)因制剂的附加成分如赋形剂,稳定剂,稀释剂,抗氧化剂,因此干扰组分多,要求方法具有一定专属性

(3)主要成分含量低,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制剂含量测定:强调选择性、要求灵敏度高。原料含量测定:强调准确度、精密度

(4)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不同

原料药测的是百分含量而制剂测的是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问答(30分)

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的分析项目和验证内容

答:需验证的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制剂中其他成分的测定,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2.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概念,目的,内容)

概念:用规定的对照品溶液或系统适应性试验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进行试验,必要时,可对色谱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目的:保证试验系统的可靠有效

内容: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裂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 药剂学

一、名词解释(15分)

1.药物剂型 :指将药物制成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形式,简称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2.表面活性剂 :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3.靶向制剂: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二、简答题(30分)

1. 固体分散体载体种类及举例

答:㈠水溶性载体材料:

①聚乙二醇类(PEG):如PEG4000或6000

②聚维酮类(PVP):如PVPK-15

③表面活性剂类:如泊洛沙姆188

④有机酸类:如枸橼酸、酒石酸

⑤糖类与醇类:如半乳糖、甘露醇

⑥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甲纤维素

㈡难溶性载体材料:

①乙基纤维素

②聚丙烯酸树脂类

③其他类

㈢肠溶性载体材料:

① 纤维素类:如纤维素法酯(CAP)

② 聚丙烯酸树脂类

2. 辅料的作用

答:①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

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

3. 湿法制粒的工艺步骤

药物粉末+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包衣→包装

三、问答题(30分)

1. 药物剂型设计的原则

答:①安全性:药物制剂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②有效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药物制剂的有效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药品的有效性与给药途径有关,也与剂型及剂量有关。应增强或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③稳定性:选择适宜的剂型、辅料、包装材料,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④顺应性:剂型及其制剂的形状、大小、外观、气味、色泽、使用方法、用药次数等,均应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避免对病人的刺激,提高病人对药物的接受程度。

⑤质量可控性:制剂设计必须做到质量可控,按照所建立的工艺条件制备的制剂,应完全符合质量标准,不同批次生产的制剂均应达到同一质量标准。

2. 脂质体的组成,特点,制备方法

答:组成:磷脂类和胆固醇

特点: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被动靶向性。用于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防治。如肝利什曼原虫药锑酸葡胺脂质体,其肝中浓度比普通制剂提高了200~700倍。

2、缓释作用: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3、降低药物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毒性。

4、提高稳定性:如胰岛素脂质体、疫苗等可提高主药的稳定性。

制备方法:①薄膜分散法

②逆向蒸发法

③冷冻法

④注入法

⑤超声波分散法

⑥PH梯度法

⑦前体脂质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