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

大一上学期我有幸读到了《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本书。在该书中,作者朱佳木以独特的视角,对19xx年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之前的背景、会议期间的进展,以及会议文件的形成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点叙述了会上关于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个别领导同志的错误问题、真理标准的问题、中央人事安排问题的讨论,特别是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情况。在当时,这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历史补充了一定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背景。

会议之前的若干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是我们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作者认为,转折发生在19xx年11月,发生在三中全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一定会在此前此后发生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于确定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作者举例说明工作转移的决策绝非全会上的临时动议、心血来潮,而是从19xx年开始就在党内反复酝酿,并且在全会之前已经酝酿成熟的一个问题。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工作重点转移不仅没有多少障碍,相反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是大得人心、顺乎民意的决策。同时,三中全会宣布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很大的解放,是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但并非突如其来,并非急转弯,而是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愿望。

另外,作者为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内一部分领导同志已在酝酿经济体制改革,还引用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的话,举了胡乔木在国务院务虚会上发言的例子。他不惜笔墨摘引胡乔木的发言,也说明了在三中全会之前,党内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声已经强烈到了何种程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何种程度。

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和集中解决的,同时使不少老干部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三中全会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关于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在公报中也作了结论,认为这对于促进思想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议中间的若干情况

作者补充和归纳了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一般情况,介绍了与会人数、人员构成和会议代表。他感到这两次会议有3大特点:一是议题中途发生违反主持人意愿的改变;二是持续时间长;三是气氛热烈活泼,真正做到了代表畅所欲言,简报有闻必录、及时详尽。

在会议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里,作者归纳了4个主要内容,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个别中央领导同志的错误问题,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和中央人事包括宣传领导部门人事调整的问题。他引用资料说明了在整个过程中,与会人员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这两次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会议文件形成的若干情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自己所了解的胡乔木主持起草或最后改定的五个会议文件(加快农业发展问题的决定稿、邓小平在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叶剑英在工作会议闭幕会上

的讲话稿、全会公报稿、华国锋在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稿)的形成问题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当时记录,从12月2日到13日会议闭幕,到邓小平那里谈话共有四次,前三次胡乔木都参加了;对决议稿,胡乔木至少改过两次,而12月13日午饭后胡乔木修改润色的稿子,是作者直接送到邓小平家中,亲手交给邓小平秘书的。

总而言之,读了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对一向视自己为历史盲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想,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的路还很长,在学习历史这条路上我会走好,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