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 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通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形式单一。仅是同桌、前后桌4人临时性合作,缺少实质意义上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

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农村中小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农村特色的小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创新之处:努力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施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理论价值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

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

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课题实验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六项原则: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②体现评价的时代特点; ③突出评价过程连贯性; ④尊重评价的差异性;

⑤运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⑥突出评价的主体性.

2、“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3、七个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⑵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⑶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⑷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⑸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⑹个案研究法

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⑺量表评价法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

(3)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

(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课题研究组织

王德成 赵刚 纪海艳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组织条件:成立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常规教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学校的教研工作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这一课题展开。

3、物力条件: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与教科室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八、预期研究成果

1、“中小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论文

 

第二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附件1:

编号:

响水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项目类别: 专 项

课题主持人: 张 丽 丽

所在单位: 响水县张集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xx年4月20 日

响水县教育局教研室

1

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4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6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7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合作交流原则: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二)主体性原则: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合作学习的推行。

(四)反馈性原则:合作学习是动态过程,要通过反馈→引导→反馈的循环过程来提高学习质量。

(五)创造性原则:合作学习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作为主要学习目标 课题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⑵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⑶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⑷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⑸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⑹案例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⑺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8

9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