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力量》观课报告

最近,我在山东教师教育网站上,通过“一师一优课”栏目观看了《空气的力量》一节的教学视频。深有感受如下:

上课的教师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详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1.知识整合——妙!

教师都是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应用,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变化等等几个方面进行。但每位教师的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2.环节过渡——精!

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各教学环节,虽形式各异,似无法,确有定法在其间。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得环环相扣,过渡极为自然,如同故事进行到此刻,就当有下文一样,引人思考。因教师准确的语言串联,各环节过渡时,毫无唐突之感!尤其,实验初中的老师,更是以自然大方的教态、流畅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称赞!我的体会就是,听完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美!

3.启发质疑——实!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疑问,教师能灵活的处理,说明课前下了功夫,而且教师点拨时,语言中的启发性,引导性,能启迪智慧,没有暗示,又十分恰当!研究的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念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例如济阳实验中学的老师。真正是用真实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激荡。我不得不说出心中的感觉:震撼!

4.学习过程——趣!

那些优美的课件自不待言,那些有趣新鲜的实验,确实让学生们快乐起来,热情高涨起来。学生对自己的身边的实验都很感兴趣,学生真是学在乐中,乐在学中,我听课仿佛进入了神奇的殿堂。怪不得,满满的听课老师都在聚精会神地听!

5.教具创新——巧!

观看讲课老师们改装或自制的教具,真是费了心机。例如:实验初中的老师在探究大气压的测量,改进了托里拆利实验,紧扣课题,引人入胜,效果甚佳,无不称奇!甚至有些老师借来研究,还有的请教问询。这个功夫之深,用心之细,可以想见。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第二篇:观 课 报告

观 课 人:张军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与达成

研究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

授课时间:20xx年9月26日星期一上午第2节

授课教师:朱其凤

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

学生人数:55人

综观本次讲课,共有39人次单独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其中有9位同学参与发言与单独朗读活动的次数为24人次,占总发言率的61.5%。还有15位同学每人单独参与活动1次。也就是说本节课只有24位同学单独参与了教师组织的活动,活动的参与率为55.9%。在听课过程中,我还观察到有将近10%的学生出现了走神现象。

纵观观课表,我还发现A1组有4人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A2有8人参加,B1有9人参加,B2有5人参加,C1有1人参加,C2有6人参加,D1有1人参加,D2有5人参加。由此可见,各组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非常不均衡,这对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思想感情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来说,那些不起来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会受限。希望在下节课时能予以纠正,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其实造成参与活动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只叫了那些举手的同学,没有照顾到那些不举手,不敢起来展示的学生;而老师之所以要叫那些举手的同学,主要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听课,害怕出现冷场的现象。下次讲课时,只要注意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

只有大面积的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才能避免出现有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科能力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