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史读书笔记

化学史读书笔记1——中国化学

第一节 火与能源

一些动画片中有这样的情节,一大群野人追赶一只小白兔,天空中电闪雷鸣,小白兔被闪电击中,变成了香喷喷的烤肉,这是人们发现还是熟肉更好吃。

远古人取火的的办法:钻木取火,或用碎石敲打出火花来,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一般认为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开端。

人们在使用火的过程中,除了用它烧烤食物,抗拒严寒,取得光明,抵御野兽袭击外,还掌握了一些它的习性和作用:发现泥土在火的作用下变得坚硬牢固后,便发明了原始陶器;发现某些石头在猛烈的炭火下会产生出闪亮坚韧的金属,便开始加工矿石冶炼金属。这些都为酿造工艺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陶瓷工艺、冶金工艺、酿造工艺成为最早兴起的化学工艺。

人类还受到疾病的威胁,最早人类对疾病的起因没有正确的认识,医治疾病是靠巫术和巫医,但是后来人们从饮食的实践和偶然的尝试中逐步取得和积累了天然物质作为医药的经验,进一步用火加工某些矿物炼制医药,其后,人们为了追求长生不死的奇方,又兴起了炼丹

术。

中国古代化学就是通过这些使用化学工艺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

远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煤,并用这种“黑石”来烧水,取暖,煮饭。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建立了手工煤炭业。

元朝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看到中国用煤的盛况,回国后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描述:“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像木材一样可以燃烧,火力比木材强,晚上燃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也不熄灭,价钱比木材还便宜。”

到了16实际欧洲才开始使用煤,比中国完200多年。

沈括是北宋进士,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他写的《梦溪笔谈》是世界科学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高度,在这本书中最早记录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沈括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

第二节 陶瓷和文化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发明了陶器。

陶器是用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东汉出现了青釉瓷器,南北朝期间出现了白釉瓷器,隋唐时代发展成为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包括景德镇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 秦陵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而成。

第三节 蔡伦与造纸

蔡伦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八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了太监。在此期间发明了造纸技术。

第四节 毕升与活字印刷书

毕升是杭州一家印书作坊的刻字工人,他的工作是把一个个汉字雕在木板上,只要是一个字刻错或者书印完后,这一整版就报废了。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毕升萌发了改进雕版印刷方法的念头。

一次他受制陶工匠的的启发,把一个个单字刻在用泥巴做的四方块上,绕后烧成一个个小瓷砖。每到印书的时候,就把有用的字一行行摆在铁板上,用铁框箍紧。但是印的时间稍长一点儿,字块就会松动,这样印出的字有的看不清楚,有的根本没印出来,一些人嘲笑毕升,说他太狂妄。但是毕生没有退却,他在铁板上放个一些松脂、蜡等粘合材料,把铁框加热,趁热用铁板把放在铁矿里的活字压平。冷却后平整的活字就牢固的固定在铁框里了,印完书后,再把铁板烤热,

把活字一个个取下来,留作后用。

第五节 炼丹术与炼金术

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在英语里,化学家chemist,炼金家alchemist,极为接近,“化学院与炼金术”。

硫化锡颜色酷似黄金,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

第六节 酿造与染色

第七节 李时珍与中国医药

李时珍出自医学世家,祖辈三代为医,医术高明,颇为赞誉。 19xx年着手编写《本草纲目》,1578年初稿成。历时27年。1596年首次在南京出版,很快就传到日本,欧洲各国,法、德、英、拉丁、俄等十余种文字,传遍五大洲。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簏,百姓之重宝。”

第八节 孙思邈与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1000多年前发明的。

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黑火药是硫磺、硝石、炭的混合物。由于它成黑褐色所以人们称它为黑火药。而前两种在汉代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也就是说火药本身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避湿气和瘟疫。”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剩余581年卒于682年,是位百岁老人。他七岁时读书就能日颂千言,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对佛家经典著作也十分精通,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因此他多次辞官,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做。唐太宗要封他爵位,他也拒绝了。唐高宗邀他做谏议大夫,他也婉言谢绝了。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

孙思邈在他写的《丹经》中记载“内伏硫磺法”的炼丹方法——把硫磺和硝石的粉末放在锅里,再加上点着火的皂角子,就会产生烟火。后来经考证,这是至今为止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

第九节 徐寿与中国近代化学

徐寿1818年出生在无锡一个普通地主家庭,5岁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17岁母亲去世。社会变革使其对科学产生兴趣,没有科学教育学校,靠自学。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

徐寿和儿子被征聘,为了造船徐寿亲自翻译了关于蒸汽机的专注《汽机发初》,这是他翻译的第一本科学专著。徐寿等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独立设计制造除了我国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己设计制造的机动轮船——黄鹄号(以蒸汽为动力的木质轮船)。

1866年李鸿章,曾国藩在上海兴建江南制造总局。徐寿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办好江南制造总局的四项建议:一、译书;二、采煤炼铁;三、自造枪炮;四、操练轮船水师

为了做好译书的工作,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设立了翻译馆,招聘西方学者和中国略懂西学的人才。直到1884年徐寿逝世,共译书17部105本,约287万余字,其中化学和工艺书籍13部。

在徐寿生活的时代,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都没有用过,要把西方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困难重重。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是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对于“金、银、铜、铁、锡、硫、碳及氧气、氢气、氯气、氮气等大家已经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对于其他元素徐寿取西文第一个音节来造新字,如钠、钾、钙、镍。

第十节 侯德榜与制碱法

侯德榜18990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清贫只念了两年私塾就没有钱读下去了。后来侯德榜在祖父的教育下一边读书一遍和父亲一起到田里劳动。特别是他用水车时,双肘往横木上一趴,

脚下踩水轮,两手拿着书念,有时也把书挂在横木上背起书来。被祖父称作“挂书攻读”。

侯德榜的姑姑开了一间药铺,见侄子很有出息就供他读书,后来他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在这个学校他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xx年他考上了上海闽皖铁路学堂,19xx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期间他学习刻苦,期末考试结束,他每门功课都是100分,轰动了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xx年开始侯德榜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寒窗八年获得博士学位,那时已经30出头。

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办永利制碱公司,请外国技师,但后来建厂失败,他写信到美国邀侯德榜学成回国,共同创办中国的制碱工业。侯德榜毅然相许。

19xx年侯德榜终于彻底掌握了氨碱法制碱的全部技术秘密,而且有所创新,进行改进。成功生产出了“红三角”牌优质纯碱。

19xx年,永利公司为了“再展化工一翼”,决定建设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南京永利宁厂,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和总工程师。他深知联合企业的复杂性,他担心“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矣。”但抱着“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30个月后,19xx年建成了这座重化工联合企业,正常投产。

19xx年,他们研究出了融合察安法与索尔维法两种方法,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xx年底,侯德榜出版了《制碱工学》,其中将侯氏制碱法系统的分献给了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第十一节 范旭东与中国化学工业

1883年范旭东出生于湖南省,6岁丧父,随母亲和大哥到长沙定居。

毛泽东曾说:“中国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高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1900~19xx年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留学。19xx年辛亥革命爆发,范旭东满怀爱国热情由日本回国。

19xx年,在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其大哥)的帮助下,获得了到欧洲诸国考察的机会。在英法比考查索尔维法制碱工厂时,多次碰壁,不准进入现场,仅在英国碱厂参观了“锅炉房”,这一遭遇对范旭东是莫大的刺激。更坚定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创业思想。

他写下中国民族化学史诸多第一:

19xx年,创立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业企业——久大精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精盐工厂。

19xx年,创办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工业碱厂。 19xx年,从久大精盐分离出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19xx年,范旭东旗下“红三角”牌纯碱,第一次进入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质奖章。

第十二节 吴蕴初与味精

1891年,吴蕴初生于江苏省,10岁入学,后在上海广方言馆学习一年外语,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回乡作小学英文教师糊口,不久考入上海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习化学。因刻苦学习成为德籍教师杜博赏识的高才生。

19xx年毕业,在上海制造局实习一年后,会学堂做助教。

19xx年吴蕴初被杜博举荐到汉阳铁厂任化验师,试制硅砖和锰砖成功。19xx年升至分厂厂长。

吴蕴初看到日商在上海倾销“味@素”,到处是日商得巨幅广告,吴蕴初感慨中国为什么不能自己制造!他买回一瓶仔细研究,没有现成资料,他四处搜集,托人在国外寻找文献资料,拿出自己的工资购置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分析设备。他认识到从蛋白质中提炼谷氨酸关键在于水解过程。他白天上班,夜里埋头实验,通宵达旦。经过一年

的实验,终于制出了几十克成品,并找到了廉价批量生产的方法。很快首批产品问世,取名为“味精”,并打出“天厨味精,完全国货”的广告。,味美价廉,大得人心。3年后使日本“味@素”失去中国80%的市场。日本想北洋政府提出吴蕴初的味精工艺抄袭日本,不能算专利,但是产品相同,原料不同,日本工艺严格保密,所以第一回合日本没有吃败。第二次日本又控告“天厨味精”的“味精”两字是剽窃日本广告中的“调为精品”,北洋政府驳回了日本领事馆的控诉。吴蕴初在海外还申请了专利,放弃了国内的味精专利,各地大量仿造,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他的味精还打入欧洲等海外市场,成为闻名遐迩的“味精大王”。

然而,日本人不甘心,利用制造味精的生产原料盐酸多年依赖日本进口的不足,使天厨厂的味精供应时断时续,吴蕴初决定自己生产盐酸,19xx年开始筹划,19xx年他终于成立了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取名天原,天原电化厂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盐酸,烧碱,漂白粉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工厂。

19xx年成立了天利氮气厂,用天原厂电解放出的氢气合成氨。 19xx年建立天盛陶器厂,生产多种耐酸陶管、瓷板、陶制阀门及鼓风机等。

至此,天厨、天原、天利、天盛4个轻重化工企业形成了自成一体,实力雄厚的天字号集团。

第十三节 杨承宗与放射化学

第十四节 邢其毅与结晶牛胰岛素

天津人,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参与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十五节 傅鹰与表面化学

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

第十六节 唐敖庆与理论化学

江苏人,中国量子化学的主要开拓者。

第十七节 宪和稀土化学

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十八节 卢嘉锡与结构化学

 

第二篇:读书笔记---化学史简明教程

读书笔记

《化学史简明教程》 ——张德生

《化学史简明教程》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古代和中古时期的化学,是化学的萌芽时期。主要介绍古代实用化学、炼金术和医药化学。第二章为近代化学的孕育和建立时期,主要内容有波义耳的科学元素说、燃素学说的兴衰、拉瓦锡建立科学燃烧氧化理论、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论、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等。第三章为近代化学发展时期,主要内容有近代有机化学建立、新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近代物理化学建立与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等。

“化学”这个词最早见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在公元296年发布的一张告示,告示中命令焚毁埃及关于Chemeia的书。意思就是下命令焚毁亚历山大里亚关于制造金银的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化学”这一名词。从这个告示中,也证明亚历山大里亚城是“化学”的起源地。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文著作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化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在希腊文字典中查不到的技术符号与术语。它们往往用奇怪的名称、符号来掩盖原意。希腊文化学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有趣的实用化学知识以及许多化学装置图,其中实验操作有熔化、焙烧、溶解、过滤、结晶、升华、蒸馏等,加热的方法有用活火、灯、沙浴、水浴等。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及炼丹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二)近代化学的孕育和建立时期:

从17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近代化学建立与发展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后期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前期是近代化学孕育建立时期,从1661年波义耳提出科学的元素概念,经燃素学说,到拉瓦锡的科学燃烧学说即氧化理论的建立,道尔顿创立科学的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1860年第一次国际会议大论战,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原子--分子论确定,近代化学建立。而后期是近代化学发展成熟时期。

(三)现代化学时期:

这个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在原子--分子论指导下,近代有机化学进一步发展。电化学的诞生,光谱学建立,新元素不断发展,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近代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

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

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化学家们已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了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学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现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化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化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集体劳动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此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工作者认识物质、改变物质的重要手段。凡是有所作为的化学家,都是勤奋好学、百折不挠、不断实践、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科学的人。

不管学习哪一门学科,我们都需要从整体上掌握它的发展史,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历史上的那些研究人员的人品和研究方法,了解其发展的动力及原因。要学好化学,我们当然也要如此。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化学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并且了解一些化学的小故事、小知识,也可以增加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我的学习。

学习化学发展史,了解化学史上雄伟悲壮的重大事件,可以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同时,通过学习化学史,可以了解为化学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尊重他们的劳动、智慧和成果,学习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及重视科学实验的精神,学习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学习他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学习他们在科学道路上那种坦率无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