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阳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资阳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书面)

--20xx年3月22日在资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晓明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重点突破、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工作主题,加快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奋力推动“两个着力”,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657.9亿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9.7%;增速达17.0%,高于计划增速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 3位,总量由上年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实现了“跨越升位”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1.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8.4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7.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 %、78.5%、16.2%,拉动GDP分别增长1、13.3、2.7个百分点。

(一)“基础设施年”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综合交通建设强力推进。成安(资)渝、遂资眉、内资遂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成资、成简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资阳段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新规划成资潼广、资德阿和环成都经济区高速、遂资

眉雅铁路和资安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多线接成渝、内外大畅通”的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水利“1311工程”,全市人民期盼和努力了40年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老鹰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完工,沱江城区段路堤改造工程顺利开工。病险水库整治、小农水试点等工程加快建设,全市用水条件逐步改善。

能源通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阳500千伏输变电站、雁江天星220千伏变电站和简阳草池、十里坝、乐至皂角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正式投入运营。与省电力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田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年投资20亿元,再造一个资阳电网;中石油5万立方、中石化20万立方油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成功与成都共用区号“028”,实现电话并网升位,全市信息化进程加快。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达235.3万吨,油料产量达20.7万吨,分别增长1.9%和5.3%;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柠檬、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实现畜牧业产值120亿元,出栏生猪715万头、山羊344万只,分别增长5.0%和3.3%。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4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4.1亿元,增长15.8%。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成32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粮田5.2万亩,落实高产创建和科技示范面积84.7万亩。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83.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4位,比全省平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实现了“千百亿”工业目标。“1+4”主导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和建材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7%。节能产业加快培育,“浙粤节能产业园”开工建设并已入驻23户企业,工业“1+4+1”主导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园区建设有力推进,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南骏汽车产业园、资阳

机车产业园、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纳入全省产业园区“1525”工程,城南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与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形成新的增长极。全市产业园区集聚规模企业28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21.8亿元,增长38.7%,园区工业集中度达74.1%,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60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62亿元,增长26.6%。

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1555”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本级安排1000万元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狠抓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57.7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税收收入实现18.6亿元,增长51.2%,占税收总收入的58.5%。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例会、督查督办、市级领导挂联、统计数据评审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搭建起政企互动平台,开展了“百佳企业”、“百佳经营户”评选活动,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23亿元,为目标任务120.5%,增长18.9%;公路货、客运周转量为39.1亿吨公里、27.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1.3%和8.6%;房地产销售额实现70.7亿元,增长146.4%;旅游收入实现70.2亿元,增长29.9%;辖内各项贷款余额282.37亿元,比年初净增65.2亿元;其他金融机构贷款40.4亿元,比年初净增17.6亿元。

(三)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投资增势强劲

投资实现重大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年”工作部署,强力推动投资项目建设,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前实现五年“投资千亿工程”的目标任务。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完成401.1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12.7%,增长40.4%,增速列全省第1位,较上年提升1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狠抓项目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加强了投资和重点项目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全市3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3.3亿元,为年计划的108.4%,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3.1%。19个省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5亿元,为省下达投资计划的155.3%。37名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6亿元,为年计划的134.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

务。

“基础设施建设年”项目推进顺利。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年”九大领域项目完成投资177.7亿元,为年计划的106.9%。31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为年计划的114.4%;57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7.7亿元;12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为年计划的130.8%;58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为年计划的100.1%;19个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为年计划的93.3%;2个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1亿元;2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8亿元,占年计划的158.5%;3个基层组织阵地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为年计划的103.3%;67个民生和社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9亿元,为年计划的133.5%。

项目策划生成取得显著成果。策划规划并编制了20xx年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19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4亿元,为20xx年加大投资力度打下良好基础。策划规划和编制了“十二五”重大项目759个,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为资阳“十二五”加快发展储备了后劲。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

城镇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完成了《资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了城东新区、城南新区、生态新城等20余个项目的控规和专项规划,促进城市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培育“2+3”城市增长极,统筹推进资阳旧城区、城南新区、城东新区“一城三区”建设,雁江“两区一带”、简阳“两湖一山”、安岳“两极一带”、乐至“两城一带”建设加快推进。20xx年全市城镇人口达138.7万人,城镇化率达35.7%,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九曲河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路网、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东新区骨干路网加快建设,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宜居宜业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xx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92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5平方公里;资阳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大城市框架正在形成。

(五)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为计划目标的119%,同口径增长33.7%。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4.5亿元,增长59.8%,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9.4%,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83.4亿元,增长85.2%,增幅同比提高52.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盈利企业达491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8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8.5,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98元,比上年增加1798元,增长13.3%,超计划增速6.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52元,增加749元,增长15.6%,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超计划增速7.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重点抓好了价格监管、监测预警、价格改革、收费清理整顿等工作,有效平抑了市场物价,保证了市场供应,保障群众生活,确保了物价基本稳定,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3.8%,控制在4%目标以内。

(六)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步伐加快

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继续推进了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全市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供销系统改革和蚕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市建设6+3、畜牧业6+1、中小企业5+1等机制创新,强力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了城乡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其他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区域合作加快推进。蓉资合作方面,与成都经济区7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路、园、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资、成简、国道321线改造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签约引进工业项目32个,“两湖一山”开发稳步推进。渝资合作方面,完成安岳-大足石刻旅游公路规划,引入重庆皇田公司对安岳石刻实施整体保护,安岳重庆山洞工业园首批5户入园企业开工建设,重庆东亚专修学院整体迁建成功签约;深化了与北京石景山区、广东中山市等的战略合作,与广西玉林、柳州等地投资交流活动成效明显。

招大引强实现突破。成功引进百威英博建设西南(资阳)生产基地、韩国现代与南骏建设四川现代商用车生产基地、浙粤工业园暨温州商城等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全年共引进3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外资企业“零”的突破,新引进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全市引进国内省外资金304.6亿元,增长34%。

(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民生投入进一步增加。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5.6亿元,实施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九大民生工程,各项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60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4元,比上年增长5.5%。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49893人,免除“六类”中职学生学费1532人,资助中职困难学生20931人,建成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8所、农村留守学生之家233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3.1万平方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群达44.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达到42.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3%。新建保障性住房1084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7032户,棚户区改造5512户。新解决了2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八)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人数较快增长。开展各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1.2万人次,全

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为目标任务的12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救助成效明显。扶持农村23027名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城市和农村困难群众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78和185元,城市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达144元、60元。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有序发展,全市高考再创佳绩,本专科上线率达91.3%;成功引进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东亚专修学院两所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完成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9+3”藏区学生免费教育稳步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较大缓解。资阳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楼、雁江区中医院、安岳中医院综合楼、乐至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三乙”医院和市中医院创“二甲”通过专家现场评审。

科技文化体育加快发展。全年共组织申报国、省科技项目38项,4个项目获得省政府表彰,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28件,居全省前10位。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建成716个农家书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效明显。

民政计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市民政福利创新园项目顺利开工,新建、改扩建敬老院4所,建成1所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7735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5022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人口自然增长率3.2‰,比省控制目标低0.8‰。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九)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攻

坚克难,团结奋进,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7.9亿元,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3%,五年平均增长15.1%;人均GDP达15500元,为目标任务的16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1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12.7%,年均增长40%,五年投入累计达到1100亿元,超额完成投资“千亿工程”目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3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39.4%,年均增长20.8%;城镇化率达到35.7%,较“十五”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为目标任务的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5亿元,为目标的236%,年均增长3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52元,为规划目标的135%,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298元,为规划目标156 %,年均增长15.3%。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投资保持迅猛增长,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实现了升位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是资阳经济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效益不断提高的五年,是民生持续改善的五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五年。

(十)积极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谋划建设“幸福资阳”美好蓝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了“十二五”工业发展、投资、教育、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31个。《规划纲要》注重与国、省“十二五”总体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规划等重大规划的全面对接,注重与周边市、县和行业重点专项规划、县(市、区)规划的对接;充分吸纳了《资阳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融入成渝加快发展规划》、《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和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反复征求各县(市、区)、市级部门意见,多次听取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规划纲要》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常委会、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市二届八次人代会

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时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幸福资阳”谋划了美好蓝图。

20xx年是“十二五”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个开局”之年,展望外部环境,加快发展、开放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根本消除,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从我市发展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宏观经济态势趋稳,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省委确定20xx年全省经济工作“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基调,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都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深化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众收入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还不够;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瓶颈制约问题日益显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二、20xx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按照国、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要求,20xx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围绕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以“产业发展年”为经济工作主题,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努力建设“幸福资阳”,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根据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参考国、省关于20xx年经济工作安排意见,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全市生产总值(GDP)74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节能减排任务。

三、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要求、发展路径、工作基调、工作主题和着力重点,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产业发展年”为主题,扎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实施造车产业扩能工程、节能产业项目引进工程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产业提升工程“三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施百户企业技改创新行动、百户企业引进行动、百户企业培育行动“三百企业行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实施园区建设、电网建设、油气建设“三大会战”,促进保障能力上台阶。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以生猪、山羊、柠檬、蚕桑、油料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连片规划、成片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深化农业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农超”、“企超”对接,打造资阳农业产业品牌。二是扩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抓好3个省级、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内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抓紧启动建设一批新的示范片,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三是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宅基地退出流转新模式、新机制;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达高国际、摩根时代等大型商贸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城市中心商业区和特色商业街;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传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启动一批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配套和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会展经济。抢抓机遇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三岔湖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建设。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深度挖掘包装简阳“两湖一山”、安岳石刻、乐至陈毅故里等特色旅游资

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进一步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由于统计口径调整,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口径520亿元),增长25%以上。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加强项目包装、申报,努力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抓好资金筹措,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制定实施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投资规模。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九曲河综合整治、资阳市“一馆三中心”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资渝、遂资眉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关刀桥水库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方面,快速推进四川现代、玉柴发动机等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与社会事业及服务业项目建设方面,抓好大型房地产项目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商贸物流中心、民政福利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项目协调管理。实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切实落实重点项目审批手续代办制、一站式服务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定期收集、梳理、传递重点项目进展及问题,实行问题化解销号管理;深化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项目工作周例会、项目干部蹲点负责等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六个一”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三)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按照“两化互动”要求,抓好“2+3”城市增长极、“资三角”城镇群、“岳-龙”城镇群、“天-童”城镇群,积极培育资阳、简阳两座大城市,安岳、乐至、三岔三座中等城市,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小城镇,构建以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形成功能互补发展城市新格局。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资阳“一城三区”建设,老城区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完成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强力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城南新区加快以城南大道为重点的骨干路网及管网配套建设;城东新区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一批标志性工程的启动建设。加快启动市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展示馆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集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推进户籍改革,放宽落户条件,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探索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建立促进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在城乡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市政设施维护和管理。完善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减少和治理“城市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加强水、电、气、油、路等城市要素保障,全面整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涉农领域改革,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深化市场主体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培育。深化财税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深化资源环境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森林、矿产、电力等资源管理使用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强力推进区域合作。突出资阳与成都的全面合作,积极对接“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两湖一山”合作开发,加快建设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引进更多企业入园投产、更多项目落地开工,全面推进落实“1+7”合作协议。积极加强渝资合作,以安岳为“桥头堡”,进一步加强与渝西川东八县经济协作。深化多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与北京石景山区、广东中山市的合作,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各类专题

投资促进和产业对接活动。加大签约项目落地推进力度,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创新投资促进方式,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投资促进活动。

稳步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扶持,着力打造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建设商用车制造及出口基地。重点发展机车整车等外向型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一批面向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稳步加大机车、汽车、丝绸、机电和农产品出口力度,积极拓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外贸出口新突破。

(五)大力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围绕改善民生的发展取向,积极对接国、省民生政策和投向,不断争取和加快推进住房、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社保等民生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一批旅游、商贸、物流等社会服务业项目建设。注重引入民生工程市场化推进机制,提高财政投入民生项目比例,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引导民间投入。

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实施。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力抓好20xx年省下达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好九曲河综合整治、城区水环境综合工程、民政福利创新园等重大民生项目,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扶贫解困“三村行动”等重大民生工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价格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价格管理,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努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及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建立稳定的粮油菜生产供应基地,加大政府储备调控和引导市场力度,有效平抑物价,防止恶意炒作,哄抬物价。注重解决民生价费热点问题,提高医药价格监管水平,规范教育收费,巩固商品房“一价清”制度,整顿中介服务和乱收费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价格热点问题。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体系,扩大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力度,落实好优抚抚恤、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政策。加快完善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政策,争取逐步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动建立孤儿养育、教育、医疗、康复及成年后住房、就业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养育标准。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切实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巩固职业教育攻坚成果,加快推进高等院校建设。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重点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和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打造特色专科医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村接收网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竞技体育加快发展。围绕打造“节能产业之都”城市名片,积极探索科技工作深度介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网络事件的能力,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严格安全监管,加大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

(七)强化要素保障,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强化用地保障。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城乡土地资源,抓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深入推进土地“六改”,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用好用足国、省政策,满足城乡建设的用地需求。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金融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贷款额完成70亿元以上;完善“六换+三大市场互动”、“六方合作+保险”、“五方联动+信用管理”三大机制,用好政策、金融、民间、招商四大资源,建好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开发区五大投融资平台;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争取国省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强化能源保障。重点抓好电网建设大会战,加快建设以资阳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输电环网;着力抓好油气建设大会战,建设中石化20万立方米油库,建成投运中石油5万立方米油库,加快推进安岳、乐至天然气开发利用;加强煤、电、油、气等能源调控平衡,重点保障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的要素供应。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围绕“绿色资阳”建设,着力开展城市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安全、辐射环境安全、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等工作,加速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厂、城东新区污水处理厂等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生态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抓好节能减排。分解落实“十二五”和20xx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废弃建材产业化生产。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各位代表,做好20xx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精神,振奋精神、积极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资阳”,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