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大学生

网络用名探析

A SOCIOLINGUSTIC SURVEY ON THE INTERNET ID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1980S

摘 要:网络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网名的使用已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名作为网民的通行证,突破了“姓+名”的传统模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出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特色鲜明的网名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本文对在校大学生的网名及部分网上八〇后大学生的网名进行调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所收集到的网名从语言学的角度,分别就网名的表层形式、音节分布、语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体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分析网名所折射出的审美情趣,总结出网名的音韵美、修辞美和组合美;第三部分对网名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做出具体的探析,揭示出八〇后大学生网名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时尚和中性文化,反映出了八〇后大学生在个性张扬、追求自由的同时内心充满矛盾、易于从众的心理特征;第四部分提出当前网络用名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策略,旨在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名;审美情趣;社会文化;心理特征;网名规范

Abstract: Internet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s life and internet IDs are a part and parcel of Internet.Being the identities for the people on web,internet IDs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as given names followed by family names,presenting a virtual but colorful society.Young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were ahead of the time,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IDs on whom had been most promin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and sums up from the internet IDs the angle of social linguistics,after making investig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part of internet IDs 1

of the online users-in-1980s'.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firstly,it analyses all the collected internet IDs from aspects of surface form,grammatical structure, semantic and styles.Secondly,it analyses all the collected internet IDs from aesthetic taste they have reflected,summarizing the phonetic rhetorical beauty, construction and combination beauty.Thirdly,from the angle of socio-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makes concrete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Chinese traditional,modern and neutral culture,which are contained in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IDs.It also reflec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open personality ,pursuing freedom as well as inner contradictions and easy conformity.Lastly,in order to make a harmonious internet environment,i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of internet I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them.

Key words:Internet IDs;aesthetic appeal;social culture;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tandard of internet IDs

目 录

引言 ............................................................. 1

一、从语言学角度探析网名 ......................................... 2

(一)网名的组合形式分类 ......................................... 2

(二)网名的音节分布情况 ......................................... 3

(三)网名的语法结构 ............................................. 3

(四)网名的语义分类 ............................................. 4

(五)语体风格的多样化 ........................................... 5

(六)网名的高频字分析 ........................................... 6

三、网名所折射出的审美情趣 ....................................... 6

(一)音韵美 ..................................................... 7

(二)修辞美 ..................................................... 7

(三)组合美 ..................................................... 8

三、网名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 ............................... 8

(一)网名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 9

(二)网名所体现出网民的心理特征 ................................ 10

四、网名的规范性问题及其对策 .................................... 12

(一)网络用名存在的问题 ........................................ 12 2

(二)解决网络用名问题的策略 .................................... 12

结语 ............................................................ 13

注释 ............................................................ 13

参考文献 ........................................................ 15

后记 ............................................................ 16

3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并参与到网络活动中。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xx年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热点数据表明,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名总人数已达到13700万,网民人数在中国13.1亿的总人口中的比例占到10.5%。[1]这意味着,在中国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是网民。这个数据不可小看,如今仍呈增长的趋势。

网名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如今,在网络中,无论是在线聊天(QQ或MSN)、注册论坛还是创建博客,都需要一个网络名称来识别身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网名。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网名成为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有效证件。所以,网络是网名的载体,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之中,人们的思维将会更加宽广,视野也将会更加开阔,这些变化网名足以能证明。

古往今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人的命名问题,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网络用户名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一些。在目前的学术界,网络语言的研究较为活跃,但这些研究基本集中在网络交际语言的类型、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涉及到网络用户名研究的文章并不多。

本文以“八○后大学生——网名——语言学”为切入点,在比较广泛地收集并占有具体语料的基础上,就我们身边的八〇后大学生的QQ、博客等网络用名的语言特征、审美情趣、心理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用表格、数据的形式直观显示这些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指出网络用名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规范等问题,旨在探讨网络用名的整体状况,建立对八〇后网名的宏观认识。

我们认为以八○后大学生的网名为切入点对网络用户名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主要基于以下两三点:

首先,网络用户名作为网络语言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在命名、修辞等领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其次,对网络用户名进行研究,也可以拓宽名称学的研究领域,并能够进一步推动语言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网络用户名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审美等取向,从而能够为文化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提供一些素材。

本文努力做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网上调查与实际调查相结合。通过对196名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逐个采访调查以及网上实录的方法,在比较广泛地搜集并占有具体语料的基础上,既对网名作的语言学上的描写,又从 1

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发现一些特征。由于我们也是八〇后大学生,在调查中不但有亲身体验,而且也能更方便地了解调查对象更多的实际情况。这样,所得结论的真实度更高,可信度也更强。

一、从语言学角度探析网名

通过对196名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逐个采访调查法,我们整理出200个有效网名。其中,男生网名为98个,女生网名为102个。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实录法,即从腾讯QQ、聊天室、BBS论坛收集到了100个八〇后大学生的网名。本次调查一共收集了300个有效网名,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对这些网名做出必要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现在对这些网名进行表层形式的分类。

(一)网名的组合形式分类

网名的组合形式比较多样,有多种构成方式并存的网名。有纯汉字形式,纯英文字母形式,有纯符号形式,还有汉字与符号混用的形式等。其中,汉字与符号混用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汉字+英文”、“汉字+符号”、“汉字+数字”以及以上各要素综合混用的形式。

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由此可见,网名的组合形式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是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名占绝对优势,达到了59.7%。如今网络的更新换代也使网名开始花样翻新。如凭借单纯的数字来表情达意有很大的局限,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久而久之,数字网名便不再受人们的青睐,在我们的调查中纯数字网名也只有1个。相对比而言,混用形式的网名即各种元素的搭配得网名,具有形象、传神、新颖等特点,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因而混合网名逐渐走俏。由于外语在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文网名中英语网名也占一定的分量,而纯字母作为网名的 2

数量相对较少。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下文中关注的重点也将主要放在以汉字形式作为网名的这一类别上。

(二)网名的音节分布情况

在这里,我们从300个网名中整理出了179个以纯汉字为组合形式的网名,并对这179个网名进行音节分布的研究。

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八〇后的网名都集中在2—5个音节当中。而在我们所调查的300个网名中用一个音节做网名的较少,只有2个,六个音节以上的网名只有1个。其实,在现实的网络用名中用一个音节或大于六个音节做网名的现象是存在的,只是数量不多。因为汉语中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它很难传递出网名的具体信息。而六个音节的或大于六个音节的网名太过于累赘冗长,也不太符合网络用语方便性的原则,因此这种网名数量也不多。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音节和四个音节的网名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双数和对称美的审美倾向的特征。

(三)网名的语法结构

网名的语法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语法角度看,一部分网名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构成的。据统计,300个有效网名中,共有90个这类网名,所占比例约为30%。如“风&空气”、“夏季沙拉”、“→天堂←将军”、“蜜糖”、“水上清风”等以动宾词组的甚至是用一句话作为网名的也屡见不鲜,如“思念提子”、“~~~無所謂~?”、“路一直都在??”、“李老大的博客江湖”、“温暖一冬”等。这类网名共35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1.7%。

还有一些网名是由双音节词语构成。在我们所调查的300个网名中,两个音节的网名共有69个,有三分之二以上(共48个)都是双音节词语,约占所有网名的26.8%。如“若风”、“无悔”、“菠菜”、“左岸”、“阿海”等,并且这些网名中的双音节词语从词性上看多为名词和形容词,而也有些诸如“旅行”、“倾听”、“心冷”这样的双音节网名中的双音节词语从词性上看为动词。

另外,网名中包含有语气词、助词、叹词的也不少见。如“嘿!烟火**”、“無ぺ窷啊~”、“向阳吧~~”、“忘了长大了”、“孤独的人啊”等。由于这类网名

3

由简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构成,所以会呈现出口语化的趋向,简单易懂,网名中的“啊”、“吧”、“了”等语气词也能够增加感情色彩。

(四)网名的语义分类

这里所说的语义分类主要的依据是网名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与自然现象有关的

与自然现象有关,就是网名中常带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岁月如歌”等字眼或意象的。如“温暖一冬”、“焦阳”、“水中冰”、“斜月三星”、“夜月”等网名。

2、与人物有关的

与人物有关的网名一看就知道是人名,比如“妮莎”、“店小二”、“海盗F”、“樱桃女孩”、“斯芬克司之迷”、“韓舂慶”等。当然也有比较另类的,如“壁花公主o?”、“大屁股的女人”、“八〇后”等。

3、与动植物有关的

与植物有关的,比如“圣诞蔷薇”、“飘零寒树”、“独树·卓然”、“荷之下”、“菜♂菜”、“罂粟め蕊”等;与动物有关的,如“子非鱼”、“豬仔&瘋狂”、“小小鸟”、“Dear*熊宝宝”、“水中鱼”等。

4、与娱乐有关的

这里所说的与娱乐有关的,主要是指受影视、歌曲、书籍、动漫和网游等因素的影响而起的网名。比如网名“弱水三千”摘自周杰伦的歌曲《发如雪》中的一句歌词而成;网名“逍遥游”、“逍遥九天”则是直接引用庄子的名篇《逍遥游》的篇名;网名“色即是空”让我们想起韩国电影《色即是空》。

5、与颜色有关的

每个人喜欢不同的颜色,如网名“深蓝天地”、“紫泪”、“紫烟”、“素水”等,用颜色去描写自己的性格。

6、与谐音、幽默有关的

这类网名也很有特色。谐音的如“一生一世520”、“著魔!”,幽默调侃的如“未籪奶”、“大屁股的女人”、“你让我沦陷”等。

7、与内心表达方式有关的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于内心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这里指的是能够直接表露自己心迹的网名。有的网名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如“笑对人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和向往之情;有的网名则表现的是一种悲观消极的色彩,如“一无所有”,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试图想逃避生活的烦恼;还有一些网名所表达的是对人、对事以及对周围现象的思考,呈现的是一种模棱 4

两可的不确定的意义,如“尘世”、“氤氲·暖阳”,“氤氲”和“暖阳”这样一对意境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不知起名者到底想要表露一种怎样的心境。

具体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三:

虽然网名的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也应有尽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表三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八〇后的大学生的网名的语义类别还是以与自然现象、人物以及大学生们的内心表达方式为主的。

(五)语体风格的多样化

语言符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和形成与特定的交际领域相对应的言语表达手段和表达形式,这种与特定语境和主题对应的言语表达手段和表达形

[3]式所构成的特征体系就是语体。我们对于网名的语体风格主要分为书面语、口

语、其他三类。口语在用词上通俗易懂,多采用俚语俗语和方言词语,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书面语则反之。其他类指的是既不趋向于书面语也不趋向于口语的一类网名。

在我们所调查的300个网名中,无论是音节长短,还是用词以及网名的结构,其语言风格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网名趋向于书面语的形式,文雅含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的网名则趋向于口语化的形式,尤其是音节较长的网名。这些网名简洁活泼,个性十足;还有些诸如非主流的网名,形式复杂,难于区分其语体风格。

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四: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5

从表四中可知,约42%的网名其语言风格是趋向于书面语,这主要缘于八〇后的大学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其他既不趋向于书面语也不趋向于口语的网名也不可小视,从数据上可知它已逐渐走俏。而口语化的网名生活气息浓厚,通俗易懂,易于拉近网民间的距离,但在数量上相比以上两种语体风格,趋向于口语化的网名要少。

(六)网名的高频字分析

在调查的所有网名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网名都力图表现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尽量避免与其他网名重复。但就单个字而言,使用频率并不一样。有些字很少见,有些字则倍受宠爱,出现频率也就相对较高。如“爱”、“心”、“月”、“风”、“天”、“水”等几个字富含诗情画意,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展现内心世界的高频字。

具体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二、网名所折射出的审美情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的人肯定也会给自己起一个好听的、看上去又过目不忘的网名,这样的网名其审美情趣会更加丰富。通过对所收集的网名进行研究,我们主要从音韵上、修辞上以及网名的组合搭配三方面进行分析。 6

基于社会语言学调查的80后语言探析

(一)音韵美

一个有着极强的乐律性且富有感染力的名字,一定会合乎汉字的音韵节律,就像唐诗宋词元曲般给人一种纳珠吐玉之美妙享受。符合音律美标准的命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对于人们的真实姓名来说,主要是由于名和姓的声韵异组异类使声音有了变化,因而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网名也是如此。在此次收集的300个网名中,有59.7%的网名是汉语网名。同其他语种相比,汉语的语音具有音节分明、抑扬顿挫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音韵美。这些特点都是与汉语音节的声、韵、调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比如网名“尘世”、“无悔”、“菠菜“、“阿海”等形体简洁明了,音律先轻后重,平仄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平仄平仄搭配的网名,如“残剑飞雪”、“习惯有你”、“缘此为止”、“无限好风光”等。

(二)修辞美

修辞美也叫辞格美,语言学中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偶、排比等修辞方式。在我们所收集的300个网名中,各种修辞都有运用的,但据统计运用比喻、引用、对比这三种辞格的网名共计87个,约占所有网名的29%。下面就以这三种典型的辞格为例: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4]据统计,300个网名中这类网名共27个,约占所有网名的9.0%。如网名“焦阳”,意为焦阳似水,温柔热烈,真挚如火;“垂钓人生”意为人生要像钓鱼一样,鱼的上钩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他们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他们钓到的是满目的风景,钓到无穷乐趣,钓到充实的人生。

2、引用

在我们所收集的所有网名中,引用成语、典故的共有37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2.3%。如网名“昨非”是引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得来;还有网名“芊蔚青青”是引自陈子昂的《感遇》诗中前一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而得来的;另外,“子非鱼”是引自《庄子·秋水·子非鱼》中的惠子说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得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玉壶”也有人把它作为自己的网名;网名“踏雪寻梅”则典出孟浩然冒雪骑驴寻梅,情怀旷达的意境。另外,这一说也典出了元代画家王冕。他自叙“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寻梅,“冲寒不畏朔风吹”,一旦发现奇绝之枝,即“喜欲颠”,载酒与梅花对饮。不管典出何处,若没有高雅情致,是万万不会踏雪寻梅的。因此,这类网名都传递出一定的哲理性。

7

3、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5]同样,这类网名共23个,约占所有网名的7.7%。比如网名“氤氲·暖阳”就是运用对比修辞的一个典型例子。“氤氲”也作“烟煴”、“絪缊”,是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给人一种压抑、阴暗的感觉,而“暖阳”则给人一种明亮、温暖、舒适的感觉。这两个意境完全不一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网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组合美

由于绝大多数的网名都是由汉字组合而成的,汉语语义的组合性较灵活,意合性较强。不同的组合搭配会呈现出不同特征的词语。网名更是生动地体现着这一点。经分析,所收集的网名的组合美主要是体现在混搭上。

混搭,源自于英文单词Mix and Match,最早流行于时装界。所谓混搭,是指将不同风格、不同面料、不同价位的衣服按照个人喜好及个性特征进行完美的搭配,从而搭配出完全属于个人的专有风格。其实混搭早已经是时尚圈的常客了。现如今各大时尚秀场如果没有混搭的出现,那就是失败的,这就是混搭的魔力。[6]“混搭”这一概念也被其他领域所引用,在网名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据统计,300个网名中共有119个网名具有“混搭美”,占所有网名的39.7%。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形式上的混搭

通过统计分析,300个网名中共有86个网名属于形式上的混搭,约占所有网名的28.7%。表现在:中文与符号相搭配的网名共45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5.0%。如“风&空气”、“菜♂菜”、“→天堂←将军”、“华阳小令﹋”等;中文与外文相结合的网名共20个,约占所有网名的6.7%。如“St〇p戀”、“paradise石头”、“Miss.蜜”、“Savageの殘”等;还有汉字与拼音、数字相结合的网名共21个,约占所有网名的7.0%。如“噯鉨①輩zi”、“de意尐女生”、“順⑦”、“110抱紧点”等。

2.内容上的混搭

内容上的混搭是把几种不同类的事物组合起来的网名,300个网名中这类网名共有35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1.6%。如网名“夏季沙拉”把四季中的夏季和水果沙拉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清凉感;“玉田洋葱头”是把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县名“玉田”和蔬菜“洋葱”结合在一起;网名“梁上燕子”是把燕子和梁柱结合在一起。这类网名看似很奇怪,但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三、网名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

8

(一)网名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网名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与真名一样也是区别人与人身份的符号,是文化的镜像与观念的折射。通过网名我们能看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网名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7]无论是哪一时代的人的身上都会散发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这在八〇后

首先,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的体现。在所收集的300个网名中,含有“风、大学生的网名上也有所体现。 花、雪、月、日、天、地”等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有关的字眼的网名共有58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9.3%。如“花开花落”、“温暖一冬”、“天若天蓝”、“水上清风”、“踏雪寻梅”、“缺月明明”等。这些网名中体现的是对大自然的关照,反映出中国传统观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也能看出命名者在起名时将自己的情感都寄予具体的意象之中,这种方法也是具有东方文化那种含蓄多情的文学特色。

另外,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深入人心。许多网名都是成语、典故或古典诗词的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如“花开花落”、“一无所有”、“戀戀风尘”、“海阔天空”、“岁月如歌”等;还有一些网名是对古诗句的化用,如“子非鱼”是引自《庄子·秋水·子非鱼》中惠子的话;“芊蔚青青”也是引自一古诗中。据统计,300个网名中这类网名共有27个,约占所有网名的9.0%。

2、网名所体现的时尚文化

“时尚”一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他们是时尚文化最快的接受群体。所以,在他们的网络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时尚文化的气息。据统计,300个有效网名中共有98个网名体现出了八〇后大学生崇尚时尚文化的特征,约占所有网名的32.7%。网名所体现的时尚文化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书籍的影响

许多网名是受某一部文学作品的影响,提取作品中一句经典的话语或是直接引用某部作品的名字。这类网名共有18个,约占所有网名的6.0%。如“K线之舞”就是直接引用一本书的书名;网名“麦田守望”是引自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作《麦田守望者》的书名中前四个字得来;“小王子”是直接引用法国著名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得来的。

(2)受歌曲、影视的影响

有些网名是直接使用了或化用了某电影名、歌曲名。如网名“天若天蓝”就是化用了大陆电视剧《天若有情》这个剧名;“路一直都在??”是直接使用 9

歌曲名《路一直都在》;台湾青春偶像女组合SHE的歌曲《店小二》有也被直接使用作为网名。据统计,这类的网名共有25个,约占所有网名的8.3%。

(3)都市生活词语的使用

还有些网名中使用的词汇具有典型的现代都市生活气息。据统计,这类网名共有45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5.0%。如网名“妹妹不吃咖啡”中的“咖啡”一词;“夏季沙拉”中的“沙拉”一词等,这些词语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或引用西方词语而得来的。网名“箪裑鳜镞”、“瀦↘頭~”、“寶呗”等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

3、网名所体现的中性色彩

中性审美成为时尚,在古代有过,现在也有,并且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使人们眼界越来越开阔、胸怀越来越宽广、审美越来越有品位和层次了,中性美也越来越受宠。

如今,受中性风潮的影响,网名种类形式多种多样,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网名的设计上对性别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对此不加考虑。通过我们简易的访问,绝大多数人在设计网名时认为性别并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相反更多的人对中性色彩的网名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性别特征模糊的网名更能让他们自由地在网络中驰骋。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一代网络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在现今网络人的网名中,属于中性网名占有一定的优势,“中性”慢慢的成为时尚用词。中性的流行,也并非偶然,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二)网名所体现出的网民的心理特征

网民的心理复杂多变,但也有极大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性张扬,追寻自我

80年代出生的这一群青年人,个性十分张扬,以“我秀故我在”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正如刘澎心、吴十日在《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中所说,“强调人的个性,立足于个体,以个体为轴心来构建价值观体系,这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现代化的重要特点。”[8]在我们所统计的网名中,大都反映出命名者鲜明的个性,这在数量上也是有所体现的。据统计,共有38个网名体现出了八〇后大学生追寻自我、张扬个性的特征,约占所有网名的12.7%。如“≯喪身戰士ゞ”、“站墙外等红杏”、“梦在飞”、“優雅dē颓废”等。另外,除了在名字选择上采取“我选择,我喜欢”的态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偶像崇拜。偶像可以是历史人物,可以是当红明星,抑或是身边的人等。偶像崇拜并不是“真正的对偶像客体的崇拜,而是对自己衍化物的崇拜。即崇拜者通过对被崇拜者的崇拜,以求达到对自我的最理想设计。”[9]通俗地说,就是年轻人看到了 10

自己的理想,偶像便是自身理想的化身。如“聂風”是影视作品《风云》里的一个大侠的名字。

2、快乐生活,追求自由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局限于物质,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对于八〇后的一代,他们中很多人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生活,就是为了寻求开心,而不是为了沉重的负担,更不是为了痛苦。所以,从他们的网名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把自己的心情寄予自己的网名中。据统计,这类网名共有28个,约占所有网名的9.3%。如网名“Smile﹋”,可以看出命名者希望自己能笑对人生,能快乐生活;“无悔”,能体会出命名者对生活的投入以及即使有过错也不后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网名“悠哉游哉”、“逍遥游”、“开心甲虫”、“de意尐女生”等都充满了自由快乐的生活气息。

3、内心矛盾,思考与迷茫

虽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作为八〇后出生的大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学习、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在对人生的思考上都会遇到挫折与迷茫。所以,有的网名表达了他们内心对这个世界各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而这些认识和思考,则多充满了消极迷茫的色彩。在300个网名中这类网名的数量较多,达到了40个,约占所有网名的13.3%。如“一无所有”、“不要轻言爱”、“独树·卓然”、“孤独的人啊”等网名。这些网名中所透露出来的迷茫悲观的情绪,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主要是来源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

4、随波逐流,易于从众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行为 或态度的变化。这就是说,从众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所谓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的最好写照,它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10]网名的普遍使用也是网民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许多网民开始只是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查阅资料,对网名并不熟悉或根本不感兴趣,但是经常听其他人评论网名如何标新立异、如何与众不同,久而久之会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为了和他人保持一致,为了自己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这些人也开始有了网名。别人的网名标新立异,自己的网名也不甘落入俗套。在我们所收集的300个网名中共有29个此类网名,约占所有网名的9.7%。如网名“噯鉨①輩zi”、“∩i愛w○嗎”、“妳嗳ωō鐌誰”、“學譮メ佉嗳”、“х葬.﹎懓”等,同样是“爱”,却让人大开眼界。 11

四、网名的规范性问题及其对策

(一)网络用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300个有效网名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网名和真名相比具有形式上的随意性,内容上的多样性等特点。纵观当今网络,客观地说,网名的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许多网名集音、形、义于一体,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但毋庸讳言,网名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从产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

1、格调低下问题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自由性以及不稳定性的特点,一些不文明的格调低下的网名会在网络中滋生。在我们所收集的300个网名中,有些网名传达了颓废、悲观厌世的情绪,甚至还有一些带有淫秽低俗色彩的网名,以此作为宣泄情感的手段。如“低调离开”、“漸漸心已死”、“色即是空”、“嗳閺煙菋”、“站墙外等红杏”、“大屁股的女人”、“未籪奶”等。

2、语言文字使用混乱问题

在网络空间里,由于缺乏对网名的有效管理,许多网名依旧存在严重的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繁体字网名比较多

繁体字的使用是不具有任意性的,除非在特殊的情况等范围之内才可以保留和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应提倡使用简体字,但实际情况是如今繁体字的网名屡见不鲜。如“漸漸心已死”、“懷唸風锍”、“純心鎖愛”、“『煙圏纏繞』”、“風戀殘枼”等。

(2)字形组合类网名比较多

理论上,汉字的字形组合是约定俗成的,比较固定的。但八〇后的网名字形组合方式各异,他们将汉字进行重新组合,追求特立独行、新颖别致的效果。如“偽妳變乖”、“箪裑鳜镞”、“莣銱過袪”、“ゞ‖☆尛愾謉”、“嗳閺煙菋”等。

(3)自创混合类网名比较多

在网名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混合类网名,它们往往是网民凭空创造的,我们暂且称之为“自创混合网名”。这类网名将文字、数字、符号、字母等进行杂糅,重新组装。有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有的仔细分析之后,才能知晓个中含义;还有的甚至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如“≯喪身戰士ゞ”、“⒑指緊筘ɑ﹎”、“順⑦”、“㊣er㈧經de愛”、“乀閉丄眼﹋”、“κ葚嚒⒋a!”等。这类网名虽然很有特色,但有悖于我国目前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予以提倡。

(二)解决网络用名问题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12

网名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使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是一项系统性、渐进性的工程,需要家庭、各高校及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协调进行,共同完成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这项任务。

2、推动网络用名法制化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法律是解决各种纠纷、保证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工具。网名同样离不开法律提供的根本支撑,需要法律来对其进行恰当地界定和规范,指导和激励网络用名的和谐发展。

3、强化行政管理力度

对网名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同样需要国家的行政管理。目前,各部门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网络管理中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监管。具体到网名,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社会各机构、各组织对网名实施具体的行政管理,加大对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即使现在很多人还是反对规范网名,但我个人认为网名的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网络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网络的健康发展应该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一齐进步。大学生更应有责任去规范好自己的网名,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结 语

网名是个新兴事物,它和真名一样都是使用者的身份代码。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八〇后大学生,他们的网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变化。网名作为一种新的语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于网名我们不能一概地肯定与否定,要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它。

本文在收集、分析网名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各个角度对八〇后大学生的网名进行了考察与研究。探讨了八〇后大学生网名在其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情况,并揭示出其网名所折射出的审美情趣及社会文化心理。毋庸置疑,网名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可供参考的措施。

在此次行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就语言学这一角度中从语法和语义这两方面对网名进行探析时还欠缺学术上的专业性,有些地方解释的不够清晰;对于网名规范性的对策的论述也过于笼统。这篇文章还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其中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注 释:

[1]蔡兴勇,多媒体技术与教学[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13

[2]对于网名的语义分类要明确一点:一个网名所涉及的对象及表现的内容不是单一 的,以上的分类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那么在相关的数据统计时各类的交叉现象难免会存在。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7).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4.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4. [6]/view/195381.htm.

[7]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8]刘澍心、吴十日.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J].河南社会科学[J],2005(2).

[9]杨红、路云亭.港台流行文化对大陆大学生的心理影响[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10]时蓉.社会华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

[11]祝耸立,高翔.解读网络语言[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7. [12]张会娟.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网民心理的体现[J].理论学刊,2006(11). [13]郑燕萍.网名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4]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5]张瑜,洪波.多角度看大学生BBs昵称[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16]廖小鸿,杨宁.网上语言表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17]武小军.网名成因的社会语言学阐释[J].求索,2006(11).

[18]徐晶.从网名透视社会文化心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6).

[19]曾慧.管窥“新新人类”网名[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克鲁克洪.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1]张莉.网名的语言调查及文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30-132.

[22]凌德祥.正视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叨.语文建设,2000,(5).

[23]鄂巧玲.网名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J].语文建设.2000,(12). [24]陈君等.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

[25]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北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参考文献:

[1]蔡兴勇.多媒体技术与教学[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58—6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4.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4. [4]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5]刘澍心、吴十日.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J].河南社会科学[J],2005(2).

[6]杨红、路云亭.港台流行文化对大陆大学生的心理影响[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7]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

[8]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K].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0]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1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2]王小溪.中国人真名与网名对比分析及网名规范问题[J].信息技术教学与 研究.2007:45.

[1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许志龙.中国网络问题报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15]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6]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7]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3.

[18]李玉华、卢黎歌.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网络心理现象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5

后 记

毕业论文即将结稿,美好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首四年中的点点滴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蒋协众老师。本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材料的收集,从文章的编排、写作到论文终稿的完成,无不倾注蒋老师的悉心指导。每一次稿件的审阅都能让我感受到导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学术作风,这既使我在学习上深受鼓舞,又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上受益匪浅。无论在平时的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写作阶段,导师都给了我许多教导和关怀。另外,导师的和蔼可亲、诙谐幽默,让我虽身处异乡却感觉温馨无比。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还要真诚地感谢人文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您们四年来的辛勤培养和谆谆教诲。另外,我要真诚地感谢四年大学的校友们,正是由于和你们的讨论,使我对论文不断有新的想法,行文顺利。特别感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帮助和关心,使我总能信心百倍得面对困难,让我在异地的求学中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也必将变成日后的美好回忆,值得我珍藏终生。

最后,我更要感谢我的父母。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总会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我莫大的支持,让我能够最终完成学业。

xxx

20xx年5月30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