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几本好书,将这个假期填得满满的。虽然白天走家串户,晚上躺在床上,摊开自己喜欢的书,还是不知不觉就一直能看到黎明。按照自己的兴趣读书,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有外国文学《飘》,近现代文学《金锁记》《倾城之恋》,现当代小说《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甚至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角色。《飘》让我懂得坚持,看到了乱世中的顽强的女性;《金锁记》让我看到了一种扭曲的感情;《悲伤逆流成河》让我看到残酷的现实,它将所有的情感凝练成一本书,而《夏至未至》又将这种悲伤延续,将用友情爱情换得荣誉地位的悲伤扩大,成长中我们不断失去着很多东西??

《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乱世佳人"郝思嘉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

初读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讨厌她为了功利,为了钱等不择手段,而选择婚姻。甚至是不惜损害自己的妹妹,抢走了妹妹的未婚夫;讨厌她面对白瑞德的爱时,那愚蠢的固执。但她的勇敢与坚强和那份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不得不让我敬佩。 郝思嘉那种对金钱和土地的狂热追求是可以理解的。在那种战争爆发的动乱的社会,她一个女子却要独自承担起养活包括自己情人和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的重担,那是多么繁重的担

子,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她坚守着自己的事业,为了担负起此重担,不得不与黑人做生意。 思嘉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她认为自己爱的是卫希礼,可是希礼却不爱她,就像白瑞德说的那样,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可是郝思嘉却不明白,越是得不到,难以实现的,就越追求不舍,就像陈奕迅的《红玫瑰》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可是,到最后才发现,她最爱的人一直就在自己身边,而她却不曾意识到,等到明白时,却为时已晚。但思嘉就是思嘉,她没有绝望,她只是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郝思嘉,始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也是我最喜爱的人——白瑞德。瑞德有着良好的家世,却并不以此为荣。他有着锐利的眼睛,有着聪明的头脑,他能很快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的勇敢,执着,他的机智果断,都成为让人喜欢的因素,还有他放荡的外表下那颗专一的心也使人喜欢。他爱并保护着思嘉,希望让她事事称心,可这些却被思嘉拒绝了,于是他一直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爱的郝思嘉也能同样爱上他,可是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就这样,当他的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我佩服思嘉的不择手段,但对于她出卖自己的感情婚姻,换来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我还是很难接受。她对希礼盲目地坚持令人气愤,每当读到瑞德对思嘉好的桥段,我总是很兴奋,在我心中,他们就应

该是那对有情人。

张爱玲是一位人尽皆知的优秀作家,很多人对《金锁记》具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张爱玲的顶峰之作,认为无论是从技巧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是别人无法企及的。这并不夸张,张爱玲对人物,尤其是女人的刻画非常细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七巧的悲剧命运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展开的,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

泽。但是,想象终究是想象,在幸福丧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

读完这篇小说,我虽然对七巧种种变态行经感到些许厌恶,但对她同样有一种直彻心骨的苍凉的悲哀和同情。七巧年轻的时候和街上的走贩眉来眼去,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子,尽管大哥把她带到火坑了,她后来再见大哥,一样塞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大哥带回,这时她仍然有温情的;季泽被她骂走后,她会躲在窗户背后看着爱人仓皇而去的背影,那时她心中还有爱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间也仍然怀念年轻时候的温柔。这样,这个人物也活了,我们也对她丝毫没有世故的眼光,她是可爱的,也是不幸的。我看到了她的不幸,也看到了她的偏执,她让子女走上了她的老路,葬送了他们的幸福??

相比《金锁记》,《倾城之恋》中的流苏还是幸福的。有些人评价《倾城之恋》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凄冷而幽美。在这场比赛中,从游戏般的恋爱升华成真正的感情,并且结婚,不管那种感情是不是真的,至少有了相对完美的结局。在那纷乱的时代白流苏没有被击倒,她是个好女人,,但因为她离过婚,仍被很多人瞧不起。幸运的是范柳原接纳了她,使她正式成为了他的妻子。

张爱玲把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写得如此的动人,便是不平凡。这篇小说无论如何是结构和语言取胜,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对于爱情的这引自《诗经》的描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另一位优秀的作家就是郭敬明,他的现当代小说很优秀,有故事有情节,他以《梦里花落知多少》成名,在那之后,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一直对《悲伤逆流成河》和《夏至未至》充满好奇,听别人谈论,不如自己去读。郭敬明将显示残酷的揭露出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失去的,在他细腻的笔锋下显露无疑。

《夏至未至》具有诗意的笔法和唯美的情节,很多情节令我沉醉其中。故事中的陆之昂与傅小司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男生,“既生瑜,何生亮”用在他们身上非常适合,他们都很有才华,可是总让人感到陆之昂是活在傅小司的影子下的。立夏如同所有温柔善良的小姑娘一样,呵出体内的热气让人感觉她的温暖。甚至连短短几场出现的青田,也会用一两句话与某个角度下的特写让人揪心。程七七、李嫣然、遇见等不约而同地出现在生命里,小说着实记录了这些年少青葱的少年成长的经历。

郭敬明这一悲剧作家把每个故事的结局都写得唯美但又悲伤,可谓赚足了读者的眼泪。不同于有些作家一眼能够看透结尾,郭敬明对每个人物都进行细致的描写,尤其像陆之昂这样的角色,我本以为他也可以像傅小司一样成功,但最终他却沦为一个逃窜的犯人。为了傅小司陆之昂伤了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到处逃窜,最终竟沦为一个乞丐!陆之昂一直保护着傅小司,和守在傅小司身边的立夏一样,然而,两个人最终都离开了他。一个教会他成长,一个教会他爱,他也曾拼命找寻立夏,但发生过的永远也不能抹杀,程七七怀了傅小司

的孩子的事实,重重地伤害了立夏,也许离开傅小司,对立夏来说是件好事。

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读书对我来说真的是充实了,在家里的温馨氛围中,感受着读书的快乐。马上又要回到校园,继续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有些说不出的感觉,离家的忧伤,开学的激动混合起来,还真是难以表达。透过这些文学作品,我看到了人间百态,有些精彩,有些忧伤,有些精彩不用亲身体会,深夜里捧一本喜爱的书,尽情阅读就是了。

 

第二篇:读书心得3 (2)

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 心得体会

认认真真读完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后,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我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这一独到阐释,为今天开展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开展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不但无宜于社会且危害社会。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道德资本”,人的一生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聚会时,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个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且是从小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 例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说起来简单,但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吃大亏。孩子喜欢同桌的彩色铅笔,便偷偷放入自己书包。家长发现若不及时制止,孩子就认识不到此事的严重后果,结果由小及大,愈演愈烈势必难以收场。

因而,道德习惯应为一切习惯之首。所谓“人才”,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先成“人”,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才”。成“人”的根本便是最为基本的道德习惯。

其次,才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让我深深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让我对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与了解。然后该书又分块分别阐述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我们要本着以严为纲,以爱为本的原则,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