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及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及对策

课程名称: 《财务案例》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渐成风潮,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或是责任心的缺位等原因,很多投资项目产生了亏损。海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我国海外投资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1、企业的海外投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很多国企在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全面的前期调查,盲目进入新的市场。在国内投资,对于重大项目由于政府协助,无需进行较科学的风险防范程序就可顺利进行,导致了央企一直以来忽视风险的预测与防范,进入海外市场,由于对于市场不熟悉,且没有经过慎重的市场分析,在投标时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导致投标时估计的成本过低。陌生环境存在着太多隐形的风险,又存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企业仍然带着这种在国内投资的优越感去面对海外市场,势必遭受失败。

2、中国缺乏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人才。

中国企业在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当中, 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寻找到具有海外背景、适合海外经营的人才。企业在选拔驻外人员的过程中,仅仅考虑语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量选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业经验, 同时还必须要求驻外人员具有对异文化的较强适应力, 具体表现在对异适应性、当地文化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则是, 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评估能力和培训机构, 而这种盲目的外派, 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外派失败。

3、企业对外投资扩张过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无法跟上。

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应该具备所有权优势,包括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种要素。我国多年来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失败的。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管理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成本无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备实施的能力,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的案例也经常出现。

4、政治障碍: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 主要是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日益提高, 不仅同发达国家、客观上也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形成了竞争。

5、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下滑,经营成本上升。

受境外投资企业所在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 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所在国的信贷紧缩, 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所在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或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 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而所在国在经济低迷时期往往会放弃或抵制投资自由原则, 在外资的审批或经营方面施加行政干预或消极施政措施,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风险。此外,与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更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中国境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6、跨国投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贸易和投资也面临新的风险。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升级、全球利率攀升对跨国投资和贸易融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等,这些都将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泛起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向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扩散势头,并刺激印度、土耳其、拉美和东欧国家仿效,恶化了全球贸易环境,加大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损害了正常的国家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这无疑影响我企业“走出去”。

7、驾驭风险能力受到更大挑战。

华尔街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这无疑对企业驾驭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多的人担心,虚拟经济的风险正向实体经济蔓延。无论预测如何, 华尔街已经成为向全球投资者提示金融风险的范本。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防范和应对各种跨国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当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和并购投资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制度建设、投资机构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投资管理技术的发展等还不够成熟。企业的融资手段相对单一,国内银行还不能提供成熟的离岸金融业务,海外分支机构较少,难以对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再融资提供支持。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面对不利的经济现实,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呢? 第一,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利用不少国家放松外来投资限制契机,重点投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同时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危

机引发的大调整会形成全球经济新格局,洗牌过程也会使一些国家的产业出现空当。随着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实体经济濒临衰退,国外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不少国家放松了对外来投资的限制,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适当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对外投资合作应注重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主业、实业,谨慎对待金融衍生产品,冷静面对“抄底”的诱惑,充分认识这场危机的本质和长期性。适时而动不等于盲动,把握机会更须严防风险。政府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时,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 第二,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服务和监管体系。

目前国内还有不少制约对外投资的因素,审批环节较多,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难以根据外部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当务之急, 是促进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推动和促进出台对外投资的管理条例。一方面, 应切实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和监管体系。作为跨国经营的新军, 国内众多企业对国外的商业习惯、劳工法律、文化习俗还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还缺乏经验,此类人才也相当紧缺。有关各方应为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并督促企业承担驻在国的社会责任,防止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健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境外企业正常经营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去”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在对海外投资方面,政府也要先当好“导游”,把每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环保和人文等方面的政策风险和民意倾向搞清楚至关重要。而在协调保障方面, 中国政府可利用多边双边磋商机制,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交流,签订部分双边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第三,谨慎实施海外“抄底”。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资产价值大幅下跌;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回调。许多人认为目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抄底”的良机。但我们应该牢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赴美国“抄底”的教训。一方面,陷入困境的一些企业资产状况不透明, 泡沫是否完全被挤出不得而知,“抄底”可能抄在“腰”上。另一方面, 基于国家利益、股东利益的考虑,美国等国家也不会把优良资产卖给中国企业。一些国家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实施限制。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及民族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成功并购后, 是否能成功的经营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所以面对“抄底”机会, 中国 企业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第四,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建立海外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

1、 单独设立国家对外投资基金。

该基金应包括对外投资信贷基金和对外投资保险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和鼓励包括符合境外投资基本战略目标的对外投资,基金的使用程序和方法应简明、扼要、规范、透明,便于了解、申请和使用。

2、设立专门的政策性海外投资保险, 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出口信用保险。 海外投资保险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因发生非常风险难以收回投资时,为补偿投资者的损失而设立的保险。重点保障发生战争、内乱导致不能执行合同的政策性风险;企业经营者的海外投资被收、征用造成的风险;东道国因外汇不足而限制外汇兑换、拖延付款以及限制进口造成的经济性风险。

3、为企业创造对外投资安全环境,积极推进和签订境外投资有关的政府间协定。 首先,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以保护我国对外投资者,使其免受因发生战争、没收、汇款限制等非常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保障我国投资者与投资对象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其次,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简化境外投资的国际税收问题,避免税收摩擦, 减轻企业税负。

4、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合作伙伴。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海外投资战略,不要过于依赖于跨国并购等单一方式,而要考虑多种方式如与当地企业合资经营,或以自身优势业务为核心进行独资等,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国际市场,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同时考虑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包括与国内企业或国外企业联合收购等,降低成本和风险。并注意选择专业的服务机构,为评估和规避风险提供帮助。企业“走出去”还需要寻求政府层面提供的政策支持和相应服务,从而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为这些企业在“走出去”初期提供便利。

第五,突破国内投资思维的局限。

央企或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有着承接国家大型重要的项目的任务,也因此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控股、政府补贴等众多优势集央企于一身,造成了企业风险意识差,投资的思维也已经僵化。另外,央企的一些项目投资目的是创造业绩,提升知名度,从而弱化了商业规则。央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建立合理的商业规则,注重商业规则为其维护合法的地位和应得的利益。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提高央企在海外市场的威望,一味的谦让而不懂运用商业规则只能降低央企在海外市场的国际地位。

 

第二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分析

章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分析

analysis to th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 enterprise

姓 名: 千回万度

学 号: #########

系 别: 经 济 学

专 业: 经 济 学

年 级: 2008级

指导教师: ########

20xx年 11 月

摘要

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了,现今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海外的机遇,但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损失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看法。

关键字:对外投资;风险;海外资产

Abstract

China's reform more than 30 years, the economy got high spee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s more and more strong, overseas investment in Japanese. Especially since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he Chinese enterprise "to walk out" in quickened significantly.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China enterprise provide rare investment overseas opportunities, in China's support and the help, the Chinese are a big push in overseas. But the enterprise in the overseas investment also is facing many uncertain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risk, legal risk, management risk, financial risk,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se risks,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investment losses from the news again, through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to the problem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views.

Key word: foreign investment;risk;overseas assets

I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1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 1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 1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 1

二、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 ...................................................................... 2

(一)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 .......................................................................................... 2

(二) 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条件 ...................................... 2

(三)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国际环境 ...................................................................................... 3

三、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3

(一) 政治风险 ...................................................................................................................... 3

(二) 法律风险 ...................................................................................................................... 4

(三) 财务风险 ...................................................................................................................... 5

(四) 管理风险 ...................................................................................................................... 5

四、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 6

(一) 政治风险的防范对策 .................................................................................................. 6

(二) 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 8

(三)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 9

(四) 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 10

参考文献 .................................................................................................................................. 12

致谢 .......................................................................................................................................... 13

引言

中国商务部称,20xx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创历史新高。截至20xx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xx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xx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1万亿美元,年末存量18.98万亿美元,以此为基期进行计算,20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1%,名列全球第五位,位居发展中国家、地区首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保持了增长势头,年均增长速度达54%。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内外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风险。从近年来的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损失的案件中,我们也看到对外直接并非一帆风顺,中铝入股力拓失败、利比亚战争使中国企业巨损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坎坷之路,并从中找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又称跨国直接投资(Trans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TDI)、海外直接投资(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ODI),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为:“在投资者以外的经济(国家)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收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世界投资报告》中则定义为:“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虽然以上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均体现出国际直接投资是以投资者控制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的对外投资活动。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贸易增加,从而对母国国际收支造成有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资金与利润的汇出而对该国的国际收支造成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的无国界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均呈积极方向发展。在目前资金供给充足、外汇储备充裕的背景下,进一步鼓励、扶持国内企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可以减少国内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促进外汇保值增值,同时可以适当 1

减少资本项目的顺差,缓解我国经常性项目账户中投资收益项逆差的压力,积极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近年来,外国资本越来越注重在华独资经营,想方设法保护其技术,我们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越来越难。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逆向技术转移,即技术由东道国向投资国转移,纷纷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讲所取得的技术带到母国企业进行消化吸收。我们所熟悉的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优秀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投资并不一定直接获得产品上的优势,但是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兼并当地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这些技术带到国内母公司,掌握世界上最新技术动态,与时俱进。因此,在当今世界全球技术一体化的趋势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先进技术的源头,并实现国外向国内的转移,将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

(一)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统计公布,20xx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GDP约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6%。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存在密切的关系。

根据邓宁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为2000美元~ 4750美元时,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部分企业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都达到较大的规模,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这一阶段。中国20xx年的人均GDP约4371美元,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

(二) 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条件

由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特有的资源禀赋,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进出口贸易多年的贸易顺差,使得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20xx年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据海关总署10日公布20xx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显示,20xx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 2

美元,减少6.4%。

雄厚的外汇储备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减少了外汇资金的约束。此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为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提供了信誉保证。如20xx年10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举宣布将于20xx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第三次在香港公开发行人民币固息债券。中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些金融机构已经跨出国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分支机构,不仅具体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誉,而且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本运作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

(三)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国际环境

政府的相关政策,会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利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对外输出资本,并利用经济政策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承包水平,稳步发展劳务合作。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和海外国有资产监管。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形成是全球化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市场为每一个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遇。对外输出资本可以是每个国家从全球范围内考虑资源配置在更广阔空间上开拓和利用市场,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而20xx年的金融危机则加速了中国的这一进程。

三、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面临着海外并购的时候,虽然中国企业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当中面临失败厄运的原因。从中国企业的情况来看,海外并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由于未能预期政治事件的变化而给国际投资活动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并购的项目涉及到东道国的重大国家利益的时候,政府会动用法律或政策直接干预并购项目,从而导致该收购失败。

1. 中国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西方社会对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和战略意图感到不安。由于我国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总是让被收够方的政府有所顾虑。如 20xx年 5月,原中铝总经理肖亚庆正式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这个决定必定会进一步 3

增加了澳洲舆论对中铝官方背景的敏感和恐惧,担心中国政府控制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运。

2. “ 中国威胁论 ” 等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威胁论 ” 等各种意识形态也开始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受到国外政治集团的干扰,也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也使得我国企业受到更多的政治干扰。

3. 征收风险

征收风险是指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东道国中央、地方政府不公开宣布直接征用企业的有形财产,而是以种种措施阻碍外国投资者有效控制、使用和处置本企业的财产,使得外国投资者的股东权利受到限制等而构成事实上的征用行为。虽然这一政治风险表现形式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后已并不多见,但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 “蚕食式征用”的风险依然较高。蚕食式征用具体指不适当的独断性征税、限制汇款、禁止解雇、拒绝批准进出口原材料等等。

(二) 法律风险

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

1. 中外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差异

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这有利于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也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2. 当地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

企业海外投资的财产要是被当地政府控制,当地政府有权直接或间接通过立法侵蚀外国公司产权,如提高收入税、限制财产的使用权等。因此,东道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变化;东道国内外部冲突、政权不稳定以及原有政策的废除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就是产权被没收的风险。在海外投资的结构性安排上,是采取全资(项目股权由中方100%持有)、合资(参股他国公司)、合作还是采用某种“曲线”投资(中方 4

参股第三方国家的公司,再由后者到他国直接投资),不同的安排风险完全不同。海外投资是企业的经营行为,究竟是搞产品输出,还是搞资本输出,一定要充分考虑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成本,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要有成本意识。

(三)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评估风险、 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1. 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并购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对目标企业调查研究不足,信息收集不充分,还有缺乏对国外企业的长期跟踪观察,使得对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失误,出现收购价过高的风险。在首钢并购秘鲁铁矿过程中,由于对秘鲁政府意向调研不足,对参与投标的其他几个竞争对手也不了解,首钢在投标中一下子就开出了远远高出对手的 1. 2亿美元高价。这导致首钢在以后多年中长期存在贷款规模过大、 偿付能力偏低、 每年支付银行的财务费用过高等问题。

2. 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的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过多,以流动负债去支持长期投资,会使得短期内产生偿债的紧迫性,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和融资市场利率变动,将导致企业发生偿付困难甚至并购失败。

3. 支付风险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受到限制太多,进程缓慢,无法适应海外并购的需要。在当前的我国海外并购中,一般都采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或者通过银团短期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并购后的整合和公司有经营设置了巨大的财务障碍。

(四) 管理风险

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在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主权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组织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企业组织惰性

通常情况下,组织往往有保持稳定的倾向,特别是大型、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尤其 5

如此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熏陶,企业管理人员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已经根深蒂固,更倾向于凭藉经验来延续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企业制度也趋于固定和保守,面对全新的经营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反应开始迟钝,从而造成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对外投资逐步稳定,中国企业对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的以维系组织关系的各项投资也逐渐形成沉淀成本,包括企业文化、制度、与客户群体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达到稳定的状态,这也使得组织缺乏变革动力。

2. 企业组织结构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等方面的因素

海外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与企业的变革是相联系的,当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企业现有组织结构形式与企业发展经营的不协调,导致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冲突,并产生危机。如我国长期以来是集中决策的管理方式,但当处于国际化大环境中之时,如不能紧密联系市场,紧跟时代步伐,必然会造成决策机制落后于市场变化。

3. 原有组织结构缺乏相关部门,不能应付在东道国的管理

由于各种机制的缺乏致使对当地市场的反应迟缓产生经营危机。有些中国企业对投资对象国情况不太了解,却又由于考虑成本问题而不设立相关市场调研部门,一切凭主观想象,盲目决策,重管理轻市场,造成经营失误;还有些企业实力不够,却又缺乏相关的融资与研发机构,一时冲动就决定走出去,结果投资失败。

四、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政治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实施本地化策略

对外投资企业实施本土化策略既可以能够享受到东道国的国民待遇,避免东道国政府在关税、配额、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外资企业的歧视待遇,又可以从根本上规避政治风险的内在要求。一国政府之所以引进外资是因为其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丰富本国物质和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融入投资所在地的环境,不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就不可能取得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那么这样的外资企业就很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政治风险。当地采购、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和多雇用当地人员是外资企业实施本地化战略的关键,利用当地成员在社会文化和人脉关系等方面的优势,他们更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习俗,更容易获得东道国政府的信任。

2. 选择恰当的投资经营方式

共同投资,共享利益的投资进入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缓解民族主义对外国企业的敌 6

视,而且通过共同承担政治风险,可以大大减少东道国政府政治干预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在选择的投资进人方式时应尽量考虑寻求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资经营,在投融资过程中积极吸收东道国的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参股,以降低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例如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可以通过自己持股的第三国公司作为跨国并购的代理者或谋求当地合作伙伴、专业的投资机构加盟并购团队,通过并购主体多元化来避免海外并购被视为国家行为。以中海油拟并购优尼科为例,如果早一点邀请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The Carlyle Group)、新加坡的淡马锡加盟并购团队,就很有可能不会遇到后来发生的政治阻挠①。而对东道国敏感的投资领域或企业,应采取更能被东道国接受的投资方式,尝试渐进和灵活的投资策略最大可能地消除对外资进入的敌视。如与当地企业合资、接受当地政府入股等。

3. 与东道国政府签订投资保护协议

投资保护协定是缔约国之间为互利投资合作而做出的国际承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有关投资协定内容包括转移价格的制定、汇兑与转移行式、解决争端的仲裁条款、征用和国有化的补偿等。双边投资协定已在全球广泛采用,成为保护国际投资的最为重要的国际法制度。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签订了 127 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应尽量选择那些已与中国政府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进行对外投资,以便能在投资前与东道国政府签订一份投资协议,具体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总体上规定了中国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财产保障、待遇、征收的条件及补偿标准等,避免东道国政府对企业经营进行过多地干预。

4. 投保政治风险投

保政治风险是中国境外投资企业转移政治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中国企业参保对外投资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全球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国内基本都设有政策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如美国政府专门设立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是美国的一个政府机构,其主要责任就是保护美国海外资产,且主要是美国私人海外投资的风险承担责任。2001 年 12 月 18 日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是中国政府惟一承办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2)向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投保。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作为世界银行集团的一员,成立于19xx年,是世界银行集团旗下一员。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致力于推动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市场,为投资者和贷款者提供政治保险(担保),保险范围覆盖征收、违约、货币转移限制、以及战争和内乱。多边投资担保己被跨国投资者广泛采用,截止 2007 ① 资料来源:郑学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 7

年 3 月,MIGA 已为 850 多项担保提供了超过 160 亿美元的保险,支持了 95 个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37。中国于19xx年4月30日核准了《公约》,成为机构的创始会员国,是 MIGA 的第六大股东,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 MIGA 为成员国的企业提供一套独特的伞形保险措施,并将“南南投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可能面临的与政府行为有关的政治风险作为优先和重点业务处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更应该利用好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通过积极承保转移政治风险。

(二) 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1. 系统分析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国内外法律法规

首先,充分系统的了解国内关于企业对外投资经营的法律法规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前提,所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必一定对国内20xx年3月正式发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研究。比如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批准范围、批准权限,包括是否危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否涉及到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是否违反我国对外缔结的国际条约等等。

其次,企业对投资目标所在国(地区)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详尽地分析更加重要。包括该国否对外国投资者有鼓励性、限制性、禁止性规定;投资的项目(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为限制或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该国法律对外资并购的程序性规定如何等等。可见,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企业既要对东道国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研究,又要在每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它们所牵涉到众多法律、规定。。例如东道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除了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之外,尚有规制环境污染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水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②。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将分析研究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工作做精做细,才能做到充分了解和熟知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规避法律风险。

2. 加强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跨国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是一项很强的系统性工作,企业在制定风险防控制度时要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看作一个整体,从而构建防范体系。中国企业要在组织上、制度上、流程上、业务上保障企业的各项事务都受到法律的审核、得到法律的帮助,从而降低法律风险,提高公司收益。企业要坚持依法经营,细化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管理部② 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

8

门间相互进行监督和牵制,使各部门的权力得到了有效的制衡,降低因企业内部管理而引致的法律风险,建立起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企业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企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制度,逐步将事后法律补救变为事前法律风险防范和事中法律控制,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注重信息化管理,积极运用法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突出重大投融资、知识产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公司出台重大经营决策时,应当吸收法律专业人员参与,法律专业人员应当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并且提供书面的法律意见,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法律保障③。

(三)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 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一个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指标应当主要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对外借债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和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

2. 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自身实力

只有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有能力支付跨国并购所需的大量资金,应对并购过程中的各类财务问题,才不会因资本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者因现金短缺而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此外,收购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水平,管理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这在海外企业并购的竞争中可以体现出来。再则,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的整合再发展。总之,企业首先要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然后再考虑进行海外并购,这样才能加大并购及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国际化发展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3. 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20xx年初到20xx年6月,央行共8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今年2月和4月,又分别提高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可以说中国开始了10年来的新一轮货币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资金在世界各国的自由流动性,这种背景下,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如何获得并购所需的资③ 赵曾海.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新青年:权衡》,2007 年第 4 期.

9

金,又无需付出较高的成本,这是并购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融资渠道多元化将是银根紧缩背景的主要融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降低融资风险。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投资的多元化一样,都有利于规避单一渠道所带来的风险,防止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最终走向破产。

(四) 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1. 树立跨文化管理的意识,识别文化差异

由于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跨文化管理对于中国跨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各国特有的语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都会形成障碍,跨文化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底层员工都一定要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就要树立起跨文化管理的意识。识别企业文化环境中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差异是进行跨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正确识别企业中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才能有效地回避和处理文化冲突。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特定禁忌、惯例、风俗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对待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态度是识别文化差异的首要任务,避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直接性的文化冲突而引起员工之间不信任和反感情绪。此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逐步对企业不同文化中的各项文化要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识别彼此差异,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和态度、行为方式与习惯、物质要素、审美、教育及社会制度等诸多文化要素,使企业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各种文化管理风险。

2. 建立和完善现代国际化企业管理制度

由于中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加之一些企业改革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与现代跨国企业的管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跨国企业可以仿效国际跨国企业通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企业产权、责权关系,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明确划分股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在责、权、利方面的相互关系,积极规范董事会运作,健全外部董事制度,扩大外部董事来源,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代会的作用,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对经营者合理的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业绩评价与激励报酬体系,引导企业经营人员的目标与出资者的目标相一致。可以说,建立和完善现代国际化企业管理制度是防范海外分支控制风险的根本出路。

3. 必须着力选聘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

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主要、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足够数量、优秀适用的国际化人才。企业管理层既要从“走出去”战略的角度,重视国际化人才自我培养;又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充分利用好项目所在地各类人 10

才资源,实现为我所用;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创新精神,切实从体制、机制、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以利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一是在企业内部选拔合适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如在职培训、在企业内部培训、派往大学和专门机构甚至送出国门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国际化人才。二是大胆聘用当地人才。特别是那些处于“走出去”早期阶段的企业,在人才储备不足和受制于培训学习时间与成本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海外人力资源,选聘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三是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吸纳大量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四是与国内高校联合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精通国际金融、国际经营、国际法律等的跨国人才。

11

参考文献

[1] 陈爱蓓.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与对策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8(1),

[2]郭虹,赵春明.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与对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3]刘阳春.中国企业 ODI 的特征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

[4]喻平.发展我国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1.

[5]川杨会晏.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整合中的策略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1(1).

[6]冯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与问题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4).

[7]雷蕾.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风险浅析[J].大众商务,2009(6).

[8]丁刚.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7(4).

[9]赵曾海.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新青年:权衡》,2007 年第 4 期.

[10]齐晓华.优势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兼论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

[12]成思危.中国境外投资的战略与管理[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13]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4]宋亚菲.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5]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2009[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6]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2008[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7]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杨海.中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9]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一理论探讨与经营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杜奇华.国际投资[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1]张曙霄,李秀敏.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措施[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2]张曙霄,吴丹.世界经济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3]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4]刘慧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5]王超.松下成功之道全书[M].柯文出版社,2004.

[26]邢建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抉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7]王志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8]陈宝森.当代美国经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9]李小北.国际投资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0]林康.跨国投资与跨国经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1]华民.国际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4]郑学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

[35] 杨春鹤.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

12

致谢

在我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成文全过程,得到导师###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经济学系的全体任课教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