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语言学理论专题研究 任课教师:李军华 专 业:

姓 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阳 学 号:201510080926 海 超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认知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论文成绩:(任课教师填写并签名)

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这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表明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我国语言学家在谈到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时断言:“二十年后,认知语言学将是最热门的课题”然而,在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介绍仍处在零散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综合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专著引进或出版。赵艳芳副教授集十几年来研究之所得,推出了我国国内第一部综合介绍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专著:《认知语言学概论》。此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阐述了作者借鉴国外理论进行个人研究的一些心得和见解。这本书不但填补了我国语言学界的一项重大空白,还将对认知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拟就阅读此书的一些感受做一个读书报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括该书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就书中“隐喻”理论进行探讨分析、用该书的“隐喻”理论分析语篇主题问题。

一、本书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该书共有12章。

第一章导论。作者首先阐述了认知的含义,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哲学、心理学基础,从而说明了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认知科学的关系。作者指出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语言与认知不可分。接着作者阐明了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认知语言学是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的形成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理论、意象图式、认知语法、象似性和语法化以及认知语用推理。作者还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即认知取向,解释取向,语义取向和共性取向,并指出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史上的重大发展,有利于揭示语言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的本质和奥秘。最后作者简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创立。作者在这一章中,对认知语言学作了一个历史回顾,从纷繁的历史中抽出一些与目前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关的问题作为主线,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过程,说明认知语言学是新的认知科学与语言研究的共同成果。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观。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及认知观。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认知观: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指出客观主义长期以来统治西方文化与哲学,对语言研究有重大影响。作者还阐述了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不足。接着作者介绍了经验现实主义(简称经验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分别就“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任意性问题”、“范畴与概念”、“隐喻”、“多义现象”、“语言的形成与意义”以及“推理”等语言的基本问题,说明了经验主义这种非客观主义的新认识。认知语言学就是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新一代语言理论。

第四章认知与语言的生理和物质基础。作者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的生理和物质基础。首先作者介绍了大脑的进化与认知发展的情况,接着作者论述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以认知为前提的。然后作者介绍了以往的一些研究,如对颜色词、通感、生理变化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隐喻等的研究。它们都证明了语言是建立在人的生理、物质世界和认知能力之上的。

第五章范畴化与认知模式。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节之一,主要探讨了语言形成和语义概念赖以生存的认知基础:范畴化与认知模式。作者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几位先驱及其著作,如杰肯道夫的《语义学和认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莱考夫的《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约翰逊的《心中之身:意义、想象和理解的物质基础》以及兰盖克的一些观点。他们的专著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范畴化的语义概念。接着作者详细解释了范畴化与基本范畴、原型理论以及范畴等级结构等基本原理的含义,并依次探讨了它们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和对语言形成的作用。这些都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极为重要,故作者在此部分不惜笔墨。在后半部分,作者还阐述了认知的另一基本层面: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具体介绍了莱考夫总结的几种意象图式和四种认知模式以及各自的特征,其中包含有作者对莱考夫观点的部分评析。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第六章词的概念与词汇变化。作者主要阐述了概念的形成及概念结构,以及语言词汇在大脑词库中的组织结构,说明大脑内部的词汇的结构是依据认知结构而建构的。

第七章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随着语言学的逐渐发展,隐喻和转喻已经不再仅仅被当作是一种修辞手段,而被认为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方式,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章即论述了这两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在语言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作者介绍了隐喻和转喻认知的心理基础:完形原则,包括相似原则、接近原则、顺接原则和突显原则。接着作者分别详细论述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解释。最后提到了这两种认知方式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第八章认知与辞法。本章开始关注语言单位的认知过程,介绍认知与语言结构的关系。作者重点讨论了认知语法的语言观,对语义与句法的关系的看法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如何影响句法结构。作者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认知语法描述内部语法的性质。作者指出认知语法是语义内容的组合和符号化,认知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语义结构。接着作者阐述了与语义描写有关的几个概念:认知域、意象及其参数、图形/背景理论等等。

第九章象似性和语法化。本章主要介绍的是认知功能学派的研究方法。认知功能学派主要从语言的象似性、语法化和语法隐喻方面研究语言的形式与认知的关系,采取的是历时角度。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象似性、语法化和语法隐喻这几个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并澄清了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研究在某些取向上的不同。

第十章认知与推理。这一章从语言理解的角度,阐述了相关理论以及对话语理解的推理机制。作者指出: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的相关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认知被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作者重点介绍了相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明示与推理、最佳相关、认知语境和推理模式等等,并举例说明了推理模式的具体应用。作者接着论述了相关理论对隐喻的理解以及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意义。最后,作者阐述了图式阅读理论的大概内容。

第十一章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谈到一种新的语言理论,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它的应用。作者在本章中说明了认知语言学在外语教学、汉语研究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说明认知语言学的重要价值及意义。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第十二章结论。在最后一章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括了全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认知语言学是以前语言学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在目前研究语言形成中语用因素的所有理论中,认知语言学是最新、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书末还附有认知语言学常用术语对照表,便于读者参考。

正如胡壮麟教授在序言中所说,作者“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阐述极为精辟,她对大脑进化与认知关系的理解,她对范畴话语原型理论的通晓,她对隐喻、象似性、语法化和推理的掌握,多么深邃!”

二、就书中“隐喻”理论进行探讨分析

当代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可夫与约翰逊提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隐喻认知的。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曾经说过: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是无所不在的语言原则。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惟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现代隐喻学就是要对隐喻的认知功能作出充分的描述和解释。束定芳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隐喻的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文字游戏功能等。他在论述隐喻的语言学功能论述了填补词汇空缺、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的功能。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是语篇信息发展的要求,也是交际双方作者和读者之间、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互动的认知过程的结果。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发话者为保证语篇信息流的畅通,需要根据自己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所作出的假设以及受话者可能作出的反应来合理地编排信息。在语篇的发展过程中,发话者对受话者知识状态的假设就会体现在语篇的组织方式上。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语篇的简洁性和表达的经济性,往往利用隐喻的经济性和隐含信息的特点,使隐喻成为语篇的一种重要的而常见的组织手段。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说:“诗与文之中,比喻之为用大矣”。钱钟书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性在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关联。赵艳芳也说,在隐喻结构中,各种本来似乎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来解释、评价、表达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也体现在语篇结构的宏观层面上,在语篇的生成与发展中,从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规律来讲,说话人往往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隐喻人们还不太熟悉的事物,这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从语篇的信息组织过程来讲,也是一个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过程,这种信息流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语篇的生成与发展。隐喻在语篇的生成与发展中,不但可以引出新的话题,与上文构成衔接关系,而且也为新信息的引入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而使语篇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隐喻的这种承上启下的衔接功能在语篇段落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钱钟书《围城》)

钱钟书先生是善于使用隐喻的语言大师。上面这个例子以“文凭是树叶”这个隐喻为线索,带动了语篇信息的发展,非常形象、生动,也非常巧妙。隐喻作为一种体验、一种情感方式,它在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的基础上,诠释着人类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理解。远取诸身,近去诸物,在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探索中,保持着人与世界的关联。因此我们可以说隐喻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或者重新理解我们已哦知事物的认知活动,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的认知结构系统,通过两个概念领域的关联与投射来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隐喻归根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无论是相互作用,还是语义选择或是空缺填补,隐喻的产生都离不开语境,因而隐喻的产生和理解都是和语境密切相关的,隐喻的意义可以直接从语境中推导出来。在这一点上隐喻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是一致的。因此,从语篇的角度来分析隐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用该书的“隐喻”理论分析语篇主题问题。

语篇的中心主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喻性的。作者选定一个隐喻,以这个隐喻作为语篇主题,以此支配整个语篇的脉络,语篇按照隐喻主题这一线索发展下去,从而决定了整个语篇的模式,形成了语篇的信息流。我们认为,这就是隐喻的语篇主题功能,隐喻的这种功能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如下面的汉语语篇:

生命是一条河流,日子是一滴一滴的水。日子向前走的时候,被风吹去许多年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华。有的水滴跟太阳走了,云雾一样变成了回忆;有的水不时被风吹绽朵多美丽的浪花,令人赏心悦目。

而一滴滴汇成的水流,这种透明的日子,就这样无有穷尽地浇灌着人生路上的花朵树木庄稼,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鲜活而富有意义。

生命是一条河流,日子是一滴一滴的水珠。在生活固定好的河道里慢慢地流着,流经一段一段人生的陡峭崖峰,流经一片一片人生的田园风光——自己在碧波中鱼跃歌飞,也能闻到他人田里的刮甜李香。虽心驰神往,却也停驻不下滔滔奔流的脚步。日子如水,来的来着,去的去了。刀剑无情,却也拦不下啊!

而人一生里命运的壮美或悲凉,都是日子这个无形的大手一页一页翻开,悲呛或壮丽,日子是演绎一切的大师。说流水无情,不如说日月残酷。生命的包容也在这里,在日子的皱熠里隐藏,生命才得以博大、丰富。

当生命里另一般水流汹涌着激情的浪花,让一尾鱼儿美丽地跃出波涛,把她的日子与我单调的日子并排放在一起,让水并肩而流。生命的岸边,天蓝、风清、月白……

生命从此后仍像花儿一样开过一季一季,日子的流水还是该去的去着该来的来着。风掠过人生的河面,那是一个回味啊!风微笑——生命走过,日子流水一样,养育了许许多多的记忆……(田高峰《生命的日子如流水》

上面这个例子以“生命是一条河流”为中心隐喻,成为语篇主题,相互引出了一系列与河流有关的词汇,形成了词汇套,如“水”、“水滴”、“浪花”、“水珠”、“河道”、“碧波”、“鱼跃歌飞”、“滔滔奔流”、“流水无情”、“水流汹涌”等等。从上面的例子和分析可以看出,隐喻所诱发的语篇中构成连贯关系,其后续命题与前一个命题的概念域产生意义上的相关性,相互映衬,相互制约,形成语篇信息流,保证了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在这一点上英语语篇与汉语语篇有着惊人的相似,说明了隐喻在语篇的组织、语篇的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和。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的。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

4、、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 形式 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 符号 层的最小单位。

13、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和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从语言学首先深受哲学、逻辑学等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思想方法的影响,后来语言学摆脱对传统人文学科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比如,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深受生物学的影响;20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密切相关;生成语言学受数学、逻辑学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从语言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观念。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等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语言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另一方面,语言学又从未割断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联系。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现象的独特性。语言既具有社会属性,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是贮存人类已有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依托。语言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所以说,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它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2)语言研究协同其他学科研究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为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3、语言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体现?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

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基本都在大脑的左半球,比较有名的是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左半球前部,如果受损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的能力,存在句法表达障碍,不会使用单纯表达语法功能的成分,对句法结构的理解也出现困难。韦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如果受损会得感觉性失语症,可以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可以流利地说出句子,但句子的意义却是混乱的。

4、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语言,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包含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1)不同的语言词汇系统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有很大不同;

(2)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

5、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指代相同的现象时,符号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其语音形式却有很大不同。这说明语言中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语言在历史上的语音演变更直接地证明了某个意义并不是一定要和某个语音形式对应,意义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必然的联系。

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一般符号的任意性又有所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虽然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但不能随便改变。由于系统的制约,单个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聚合关系是语言单位的一种分类关系,同一类语言单位属于同一个聚合群,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按不同的标准会归纳出不同的类别。按词的发音形式特征、意义特征、构词成分或组合功能都可归出不同的聚合。我们通常说的同音词、同义词、各种词类等,都是语言单位的聚合。聚合关系是线性组合实现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用“报”、“小说”、“信”等替换“读书”中的“书”,也可以用“买”、“看”、“拿”替换其中的“读”,符号单位替换后整体结构关系并不改变。说明这种组合关系是存在于两类单位的组合中。“读”、“买”、“看”、“拿”属于一个聚合群,“书”、“报”、“小说”、“信”属于一个聚合群,同类聚合的成员可以互相替换,出现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上。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同时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

《语言学概论》练习2参考答案

(第三章)

一、填空

1、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和

2、国际音标遵守和

3、音位变体分、两种。

4、汉语的调位可分四种。

5、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6、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二、名词解释。

1、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

2、对立与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查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3、语流音变:音位与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4、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齿呼: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e/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三、注音题。

1、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诗中各字的声母。

春[t??]日[?]起[??]每[m]早[ts],采[ts?]桑[s]惊[?]啼[t?]鸟[n];风[f]过[k]扑[p?]鼻[p]香[?],花[x]开[k?]落[l],知[t?]多[t]少[?]?

2、用国际音标拼写下列词语的普通话读音。

35眩[?uan51]晕[iyn51]、确[?y?51]凿[tsɑu]、棉[mi?n35]花[xua55]

四、问答题。

1、归纳音位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音位是从具体的语言和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音位应遵循的原则有:

(1)对立原则。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的不同音素,它们的差别如果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则它们间的关系是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归纳时应该分别归入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则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处在互补关系的几个音素,有可能被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3)语音相似原则。处在互补关系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音质差异太大,即使互补,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2、什么是非音质音位?它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非音质音位是指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

时位三种。调位如普通话的/ma/,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语音形式、意义也就不同。读阴平是为“妈”,读阳平时为“麻”等。重位是用重音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如英语的content,如果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则是名词,意思是“内容”,若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则是形容词,意思是“满足”。时位如英语中的beat/bi:t/(“打”)和bit/bit/(“少许”),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3、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元音和辅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个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

4、简述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用来标定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3

(第四章 语法)

一、填空

1、划分词类的标准有

2、语法的和

3、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4、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

5、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和

6、根据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不同,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和 复综语 四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2、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

3、语法意义: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意义称为语法意义。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

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

4、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5、语法的递归性:主要是针对组合关系而言的。因此所谓“语法的递归性”是指有限符号和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语法的递归性保证了语言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或话语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表达需要。

6、屈折语:“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作内部屈折。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三、利用多种变换手段(可以增加个别虚词,但不能增加实词),尽可能多(至少5个)地写出与下面句子有句法同义关系的句子。

他看完了《红楼梦》。

1)他把《红楼梦》看完了。

2)《红楼梦》被他看完了。

3)他《红楼梦》看完了。

4)他看完的是《红楼梦》。

5)他看完《红楼梦》了。

6)他看《红楼梦》看完了。

7)《红楼梦》他看完了。

8)《红楼梦》看完了,他。

四、指出下列短语中的歧义并说明其产生歧义的原因。

1、门没有锁

(1)门没有锁上。(2)门上没有锁。原因为“锁”的多义,在句(1)中作动词,在句(2)中作名词。

2、走了一个小时

(1)(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2)走(离开)了一个小时。原因是“走”在离开语境的情况下理解上的多义性。

3、新书架

(1)新的书架。(2)放新书的架子。原因是结构关系不同。

4、烤白薯

(1)(吃)烤白薯。(2)烤白薯(吃)。原因是结构关系不同。

5、烧炭

(1)(把竹子)烧成炭。(2)烧炭生火。原因是“烧炭”指向的对象和目的不同。

6、小张的笑话说不完

(1)小张闹的笑话说不完。(2)小张说笑话说不完。原因是语义表达不明确。

五、问答题。

1、常见的名词/代词的范畴有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常见的名词/代词的范畴有:数、性、格。“数”,如英语名词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性”,如法语un lit(床,阳性),une fenêtre(床,阴性);“格”,如英语名

词cat(非所有格),cat’s(所有格)。

2、构词和构形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构词和构形是两种不同的语法形态。构词是指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词的方法,如read(读)加上-er就变成了一个新词(读者);构形也就是通常说的狭义的形态,是指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reader加上-s表示名词的复数,read加上-ed表示动词的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语言学概论》练习4参考答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一、填空

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和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

3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4、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 本义 ;由此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 引申义 。

5、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 词汇意义 ,简称 词义 。

6、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7、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色彩意义 。

8、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9、除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之外,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和修辞效果。

10、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确定的。

二、名词解释。

1、语义场:具有相同语义特征(义素)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语义场包括上下语义场、类义语义场、同义语义场、反义语义场等。

2、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多、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因此,与基本词汇相比,它有如下特点:非全民常用性、非稳固性、构词能力不强。

3、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多义词的本义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4、派生义:多义词中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

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5、言内意外: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之意以外,有许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在字面意义之外。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意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

三、分析题。

1、试分析同义词“教师、教员、老师”之间的差异。

“教师、老师”都是尊称,“教员”不是;

“教师、教员”都是非面称,“老师”是面称;

“教员、老师”都可以用于背称,“教师”不能用于称谓。

2、试分析多义词“深”和别的词所构成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深”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距离大,如:水很深;它还可以表示感情深,这时与“厚”同义;它还可以表示颜色深,与“浓”同义。在表示水深的时候与“浅”构成反义关系;表示感情时与“薄”构成反义关系,表示颜色时和“淡”构成反义关系。

四、问答题。

1、简述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简述词语搭配的限制因素。

词语搭配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语言外的现实因素的制约:现实现象中不存在的关系,表达这些现象的词语也不能搭配使用;

(2)系统内部要素的制约:不同语言中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3)语用因素的制约:①社会使用习惯;②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3、简述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以及“言内意外”的本质。

(1)词义和语境的关系:①确定词语所指;②限制作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③补充信息;④有助于理解“言外之意”;⑤调整话语理解偏差;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2)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意义之外,有许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在意义以外的意义。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意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不管是“言不尽意”,还是“言内意外”,都是语言运用的问题,属于当代语用学研究的范围。

《语言学概论》练习5参考答案

(第六章 文字)

一、填空

1、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记事,一种是用

2、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文字,即兼有方法的文字。

3、古代埃及人创造了

4、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二、名词解释。

1、字符: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他源文字:指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意音文字:指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4、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5、文字:“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三、问答题。

1、简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要通过“形”记录语言的音、义两个方面,所以文字有形、声、义三个部分。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通过这样的书写符号可以把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从文字自发起源的角度说,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

2、从记事图画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3)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3、按照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文字分成几类?举例说明。

一般来说,按照记录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文字分成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类。意音文字是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如汉字是一种语系-音节文字,每一个汉字基本上记录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语素;而拼音文字是只表音的文字,如书写英语的文字就是一种拼音文字。

4、简述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相适应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语素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还有许多同音语素,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确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由于汉字与语素基本上对应,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语言学概论》练习6参考答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分化)

一、填空

1、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主要有 行业用语 、 科技术语 、 阶层方言 。

4、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 语族 、 语支 、 语群 等。

6、和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 印欧语系 。

7、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语族;俄语属于 印欧 语系、 斯拉夫 语族;彝语属于 汉藏 语系、 藏缅 语族。

8、我国诸民族语言主要分属、

9、我国最大的语系是藏缅 、 侗台 、 苗瑶 三个语族。

10、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等语言都属于

二、名词解释。

1、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三、问答题。

1、简述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有很大不同: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2、比较语言的谱系分类与类型分类。

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谱系分类和类型分类。谱系分类是基于历史同源关系的发生学分类,从历时角度研究;类型分类是基于语言结构共时同构关系的结构分类,两者的分类依据不同。类型分类注重语言在系统关系中的内部面貌,是从共时角度根据语言系统结构的内部特点分类;谱系分类注重语言在历史过程中的外部联系,谱系类型相同的语言一般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点。从类型分类来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4类: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谱系分类注重语言的亲属关系,一般可以分为3种级别的类型:语系、语族、语支。

3、简述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主要有:1)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2)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3)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汉藏语系各语言的谱系分类较多地参考了这种结构类型上的共同性。

《语言学概论》练习7参考答案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

1、

2则没有人把它当母语来学习。

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

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 类推作用 。

6、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和三种情况。

二、名词解释。

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2、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

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3、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历史比较法。

三、问答题。

1、语言接触中的借词、皮钦语(“洋泾浜”)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有何不同?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语的词。“洋泾浜“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

2、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汉语缺少形态,语法聚合规则古今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老、小、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着、了、过)。

3、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

词汇发展中之所以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与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提高,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对旧的事物也不断会有新的认识,由此带动了新词的不断产生。产生的途径有造词、借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等。旧词的消亡源于旧事物的消失、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