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例3

某企业购入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为l0年,考虑到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因此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即不断地为企业生产产品,直至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为此固定资产就应当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预计使用寿命期间所生产的相关产品成本中。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问。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计量尺度。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总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

账本位币,即按保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货币计量隐含币值稳定假设。

货币计量两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补充。

二是假定币值稳定,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货币计量的优缺点

它利用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部的计量活动,计量结果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从而得到会计报告,并能够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所。然而,很多影响企业的活动很难或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企业成员或雇员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却无法用货币对其准确计量。客户的忠诚能保证企业的未来收益,但是在过去的报表中只反映了过去已实现的收益。虽然会计中使用了货币计量概念,但经理人也不能期望从会计报告中获得企业各种要素的全景图。另一方面,在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已诞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第二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 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 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 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 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 财务报告的目标。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 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 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 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 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 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人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 者投人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 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 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就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拥有若干 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酌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 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 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 体。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 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持续经营

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 的会计处理。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持续 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 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

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 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 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 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

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 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 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 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 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 对于使用者决策来讲也很重要,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 补上述缺陷。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 当期的收人和费用,计人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 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 动而发生的。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 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妁现金作 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 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在19xx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权责发生制是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加以 规范的。经过修订后,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列入总则中而不是在会计 信息质量要求中规定。其原因是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贯穿于 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层次较高,统驭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