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调研报告

北京故宫调查报告


1    建筑概况

1.1        自然与人文环境

居民状况:

故宫旧称紫禁城,因为特殊的历史地位,附近鲜有居民区和民宅。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故宫附近规划改造,南池子和北池子大街两旁有部分民宅,多以平房四合院为主。

交通状况:

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城楼以北,被护城河包围。北边的神武门紧挨景山前街,和景山公园南门相对。西边是北长街和南长街,东边是北池子大街和南池子大街,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在旅游旺季,故宫周边各个交通要道均比较拥堵。

环境变化: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                 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20##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主要环境问题:

   在旅游旺季,人流量较大,路面垃圾较多;因为故宫是古建群,所以绿化较差,高耸的绿色植物非常少。

1.2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修建沿革:

自1840年后的100年间,故宫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维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通过对故宫的建筑的普查,针对紫禁城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故宫古建筑修缮史上的第一个五年治理与抢险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社会留给故宫的荒凉残破的面貌,使之展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

  1973年,故宫博物院根据中央的指示,制定出第二个五年规划《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保护规划》。该规划除了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外,主要涉及安装热力管道,电缆工程,污水管线工程,防雷装置等多方面,多专业的保护方案。

  而从20##年开始的故宫大修计划,一直要持续到20##年。这一阶段除了陆续开放一些修缮后的景点外,还要将故宫1000多名工作人员长期占用的办公用房重新进行修缮,届时,“开放区”的比例将由现在的30%增加到70%以上。

使用沿革: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3        基本状况

基本情况整体介绍: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4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 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1.4        价值评估

1.4.1    历史价值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它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但故宫不是一般的古建筑,它是皇宫,这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而且承袭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形式、典制规范。不仅如此,这些建筑物不只是个“空壳”,与故宫博物院的100多万件清宫旧藏密不可分。又由于明清24个皇帝曾在此登基执政,49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就在此发生,其千门万户、一草一木都有丰富的内涵,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1.4.2    科学价值

故宫的规划和设计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起到了很强的代表作用。它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五门三朝”等封建礼制,在建筑设计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伦理思想(如皇权至上)、美学思想(如壮丽崇威、平衡对称)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它采用的颜色也很有讲究。各种形式的建筑如庑殿歇山等,各种檩枋及斗拱的精巧工艺,都为之后的建筑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技术上的铺垫。

1.4.3    艺术价值

故宫是一个布局相当严谨的建筑群,它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正方形。从文化上看,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高低之分。无论从屋檐阶梯还是 从琉璃瓦的颜色看,故宫都是所有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因为那是九五之尊生活和处理政事的地方。故宫这个建筑群集中了当时所有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才能,每一个角落都是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一个集大成的宝贵财产。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有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故宫中另一项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内容就是其中的各种文物收藏,经统计共有100余万件。从书画收藏,到陶瓷和青铜器文物,到公艺类藏品,到宫廷类文物,到图书典籍的收藏,他们每一样不仅有历史价值,更有供我们深入研究的艺术价值。

1.4.4    社会价值

曾经故宫更多的功用是历代帝王进行上朝就寝等一系列活动的地方,其中以及周围也有一些庙宇,如著名的外八庙就是雍正时期修建用来祭祀云雨风雷四神的。

现如今,故宫作为整个北京乃至中国的地标性建筑群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这些参观者所欣赏到的不止是故宫内各个建筑及艺术品,他们更多的所了解到的是中国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及传统。

2    调查访问

2.1        建造情况

经过调查访问故宫的工作人员,我们得知自从1406年开始建造紫禁城后,直到1420年竣工,故宫之后的建置以及修缮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故宫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场大火,焚烧了很多的宫殿,因此之后的故宫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修缮,鲜少会有所有建筑都光鲜亮丽的时刻。故宫之所以能达到现在的规模,其主要功劳都是乾隆帝即位后长达六十年的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925年,紫禁城正式改为故宫博物院,其功能不再是历代帝王的专有活动场所,而是向着开放式的博物院逐渐发展。在经历的战争年代后,1949年1月故宫博物院重新恢复开放,被定位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故宫开始进入为期19年的大修,相信经过漫长大修之后的故宫,将会吸引人们更多的注意力。

2.2        使用情况

经过调查访问故宫的工作人员,我们得知故宫面积共有72万平方米,而其中未开放的占40万平方米。这些未开放的面积中,内部状况较为破旧,还没有进行过完善的修缮,因为对普通游客没有太大的观赏价值,且为了进行更好的保护而没有开放。而另一些没有开放的地方,有些是正在修缮中还有一些已经改变为故宫内部工作人员的办公空间,因此也没有对外开放。但据介绍,现在已经开放的部分,已经足够接待现有的游客,且能够让中外游客很好的了解到故宫本身以及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

目前开放的较为重要的宫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位于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以及养心殿,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宁寿宫等东西两侧的后妃居住的宫殿,也有御花园,乾隆花园等绿化十分精细完备的花园体系,更有午门,太和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等故宫各交通出入口,这些内容无疑能令参观者有一个愉快的参观体验。

 

第二篇: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故宫考察报告

——明清建筑风格对其家具设计的影响 摘要:仔细揣摩中国古代建筑、家具构件名称如建筑的柱、梁、枋、檐及家具的榫、枨、框档等就能知道无论从技术材料还是结构形式来讲它们都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陈从周先生在其著作《说园》中将家具喻为“屋肚肠”,也形象地说明了建筑与家具的关系。本文即是通过对故宫太庙(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现中山公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建筑空间的考察来讨论建筑予家具而言,在设计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特征、建筑类别等方面的影响。

引言:身居京城多年,对故宫的拜访也不下十次,但都是陪着亲朋好友以一个业余观光者的心态匆匆地来而后又匆匆地走。最近一次踏入其中的初衷也不外乎陪游,因为深居在此,尤其往返数次后,难免会对其萌生些许视觉疲劳。当然,这次陪游成为次要目标,主要是带着考察的任务认真打量了她的建筑布局,造型结构、细部装饰、室内陈设等。凭心而论,之前虽数次身临其境,却唯有最近才真正的领略和感受到了古人那超群的聪明才智。

需要说明的是,因本人非建筑和考古专业出身,对此次兼带陪游的考察之行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抑或深邃精湛的水准,故,此次行文仅从视觉的感受来探讨故宫建筑风格对其室内家具设计的影响。

考察方法:拍照、询问(具体工作人员、导游)、随身携带文献翻阅

1. 明清社会及建筑概况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恢复、停滞以至崩溃的时期。明初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自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得到发展。清朝建立后,为稳定封建经济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但对手工业和商业采取压抑政策,直到清中叶这种压制状况才逐渐好转。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向前发展,除了建设首都南京和北京及扩建若干宋、元以来的旧城外,为了防止倭寇,在沿海地带建造了大小城堡和海防基地;同时在城镇和乡村中增加了很多书院、会馆、宗祠、戏院、旅店等公共性建筑,尤其是作为私有财产出现的江南园林,这一系列的建筑成果使得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2. 故宫建筑概况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起从全国征调近三十万工匠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后只经过部分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没有变动[1]。明清故宫全部建筑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用宫城(紫禁城)围绕。其建筑基本上是遵照《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礼制来布置的,如前朝后寝(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祖右社(左太庙右社稷坛)。和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体现帝王权利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作用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

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在明清故宫中得到典型的表现。前三殿是宫城主体,所以在这组宫殿的四角建有崇楼(图一),太和殿是最高等级建筑,采用重檐庑殿顶、三层白石台基、11间面阔、屋顶走兽和斗拱出挑数目也最多。(图二)

3. 明清家具概况

经历了宋朝理学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双重影响,明清的家具设计呈现两种分化,即皇室家具崇尚雄伟奢华(图三),而民间家具则沿袭了宋代文人发展的简洁流畅、舒展优美,因而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明式家具”(图四)。清朝中后期,由于受西方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使得该时期家具类的小木作构件走向堆砌雕饰的“清式风格”(图五)。

4. 故宫建筑风格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4.1 从故宫单体建筑布局来看家具结构

据资料表明,故宫所有建筑开间都采用奇数制,除太和殿为十一开间外,其余所有门楼或殿堂都根据其地位采用不同规模的九五开间,这种布局构思一说源于《易经》寓意九五帝王至尊的卦象,另一说是为保证建筑物正中开门,其开间必须奇数。我们暂且不考证哪种说法更为真实,至少眼前的建筑无论从美学的角度还是技术的层面都给世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从每幢门楼和殿堂对称的形制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家具设计中,对称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床榻类、椅凳类,还是案几类、橱柜类,都采用严格的几何对称方式。(图三~五)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视觉的审美要求,还能更方便地进行家具组合布局。

4.2 从建筑结构来看家具结构

在建筑和家具中一脉相承的构造方法当属榫卯结构。故宫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无疑属于榫卯技术的巅峰之作。可以说,精湛的榫卯技术是中国古建取得辉煌成就的核心力量。明清家具向建筑学习,在结构上最具本质意义,其最重要的表现是对建筑梁、柱、枋和替木的借

鉴和吸收,如家具腿足的侧脚收分、枋串和牙子等做法(图六)。

4.3 从建筑造型看家具造型

建筑造型予家具造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近代研究古建筑的方法通常是“一屋三分”,即屋顶、柱子、台基三部分。事实上这种方法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应用在古典家具的研究上。对应的是将建筑屋顶的研究方法移植为对家具顶部的研究,如桌、案的顶面、椅、塌的搭脑等(图七);对建筑梁、柱、枋则可以看成是家具的各类枨和腿柱(图八);建筑的须弥对应家具的束腰(图九);建筑的栏杆对比床榻的围子(图十);建筑的台基则相当于家具的托尼(图十一);建筑的照壁可以引申为室内屏风(图十二);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出现的一种名为拔步床的家具纯粹是对整个建筑造型的模仿(十三)。

5. 影响建筑与家具风格的外在因素

众所周知,影响事物变化发展有内外两个因素,其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对于建筑与家具而言,这个外因便是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等在内的经济基础。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在主观世界的反应。中国古代家具的演化,从根本上说是由跟其息息相关的人类生活方式来决定的,建筑在其中则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及生产力发展到明清二代可以说是积淀了前朝所有精髓于一身,所以,仔细研究故宫的一草一木,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浓厚的明清社会烙印,同时还能领略到历代劳动人民所建立起来的灿烂成就。

6. 结语(几点看法)

经考察,个人认为:

1) 要研究明清建筑艺术风格对家具设计的影响,从考察范围来说,北京故宫建筑代在建筑技术、材料、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确能起到很大的代表作用,但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华民族来讲却显得有些苍白。因此,要想获得更准确和更完善的考察数据,还需将考察范围扩大到故宫以外更多的对象。如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以独角戏的身份出现和告终的。

2) 对于考察的广度和深度来讲,我们不应只把目光局限在本专业的认识上,因为知识层面越高,它跟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越大,因此,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借力于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理论的研究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收获更多的成果而不至于踏步不前。

3) 一如文章开始和结论所谈到的,明清建筑和家具设计制作的成果是建立在前朝历代智慧之上的。中国2300多年封建社会历程,以唐朝为转折,生活方式由席地到垂足发生了巨大

改变,这是影响建筑和家具变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需要提出的就是宋朝,由于军事上的软弱,宋氏王朝的发展大都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工艺制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是简洁而舒展,清逸而严谨的理学品格,这对于明式家具重内涵而轻装饰的工艺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明清建筑与家具不能不考虑在她之前的宋朝工艺成果。

7.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xx年第二版.

[2] 北京建筑文化考察组, 殷力欣, 温玉清,刘锦标,金磊.河北正定、保定等地古理筑考察纪略:写在刘教祯先生诞辰110周年华诞之际[J].建筑创作,2006,(12).

[3] 刘树老,王黎.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与木制家具的关系[J].装饰,2007,(02).

[4] 张十庆. 建筑与家具——古代家具结构与风格的建筑化发展[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5,(04).

注:本文图片除图一部分引自刘敦桢先生专著及图六引自张十庆老师论文外,其余为笔者自拍、处理的照片。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