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原市科技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瘦肉型猪标准化养殖及粪尿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技术

所属领域:农、林、牧、渔、业

申请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协作单位:

起止时间:20##年1月至20##年12月

太 原 市 科 学 技 术 局

填报时间:二〇##年十月

目    录

1总论... 2

1.1项目的概述... 2

1.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2

1.2.1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意义... 2

1.2.2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4

1.3项目计划目标... 4

1.3.1总体目标... 4

1.3.2经济目标... 5

1.3.3技术、质量指标... 5

2申报企业情况... 5

2.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5

2.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6

3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6

3.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6

3.2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7

3.2.1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7

3.2.2生猪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9

3.2.3生猪养殖业近期发展趋势... 12

3.3本项目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现行指标进行比较... 13

3.4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14

4项目主要研究方案和工艺路线... 15

4.1技术方案... 15

4.2设备方案... 18

4.3工程方案... 20

4.4粪尿无害化处理主要工艺路线... 22

5项目分阶段计划进度安排... 22

5.1分阶段进度安排... 22

6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23

6.1项目概算依据... 23

6.2资金筹措方案... 23

6.3资金使用和管理... 24

6.3.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24

6.3.2自筹资金... 24

6.4投资使用计划... 24

7其他... 25

7.1环境影响... 25

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5

8结论和建议... 26

8.1项目存在问题和建议... 26

8.2项目结论... 26

1总论

1.1项目的概述

该项目从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与建设、生猪品种的引进、猪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与管理、繁殖、消毒与防疫、废物处理与利用、组织管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该村现有的生猪养殖基地存栏原种猪600头,存栏育肥猪40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的粪便及废水产沼,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生态文明、持续高效”为目标,对生猪养殖配套由北京、山东购进的全国最先进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上料、上水、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消毒的全自动养殖程序将实现生猪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这种全封闭的饲养模式杜绝了疾病侵袭,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成本的支出;沼气站的建立可以实现粪尿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年产沼液11863吨,经过固液分离的沼液采用管道输送到临近的600余亩果蔬田中喷灌、渗灌和滴灌用肥,整个项目是“变废为宝、资源全面综合利用的生态环保工程”。

1.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1.2.1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意义

(1)项目的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现代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养殖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畜禽产业已从传统的自繁自养,自给自足生产转变为专业化生产,成为畜牧业中的又一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生产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传统的生产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水平、科技含量,还是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猪肉及其他附属产品的需要。只有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才能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加快生猪养殖业向标准化、无公害的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体系。

(2)项目的建设是提升生猪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都是按照传统的常规技术进行饲养,能够完全按照饲养标准,畜产品安全标准,养殖企业建设和管理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组织生产的企业并不多,导致生产企业生产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生猪产业发展不稳定,严重地影响了生猪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企业抗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使养殖企业走出波浪式发展的怪圈,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同时,进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可实现企业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将为确保畜产品安全创造良好条件,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污染,无残留,无疫病,符合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

(3)项目的建设是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生猪养殖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兴办饲料工业,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推广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使养猪生产从传统落后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开始走上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饲养管理比较先进,生产设备较高的现代化发展轨道。截止去年底,我省生猪存栏为530万头左右,全年出栏肥猪为660万头左右,同比分别增长8%和13%以上,生产猪肉51万吨。养猪业生产成为带动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城乡畜产品供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

因此,加快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能力、防疫能力和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加快我省生猪养殖业发展,适应畜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强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发展沼气产业,符合企业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增加了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促进了企业增收;通过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可以促进农民节约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向无公害生产转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1.2.2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目前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厂区“三通一平”的建设工作。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接下来还要进行旱井打造、沼气池的建设、设备的引进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1.3项目计划目标

1.3.1总体目标

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实施时间为12个月。项目实施后,生猪养殖规模达到50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沼气池年产10万立方米沼气,800吨优质有机肥;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6人,企业总人数达到4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15人,带动周边50户农民进行生猪的标准化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1.3.2经济目标

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可吸收周边农民15人作为养殖工人和提供工资性收入15万元。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可收购农户玉米2000吨,带动农户实现纯收入200万元。通过养殖小区示范带动,可把养殖基地建到全镇各地,把市场网络建到太原市和古交市的各大商场,进一步保障生猪市场的供应和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3技术、质量指标

项目实施后,引进优良种猪200头,其中法系大白100头、法系长白50头、杜洛克50头。基础母猪年更新30%,种公猪年更新50%;母猪的受精率可达到95%以上,怀胎分娩率达到95以上,年平均产仔2.2窝,每窝平均产活仔10只;初生重达到1.1千克以上,断奶重达到10千克以上,断奶成活率达到94%以上;育肥时间120~180天,出栏重95~100千克;饲料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饲喂成本降低30%;猪仔和育肥猪的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疫病防治成本降低40%,猪粪尿废弃物利用达到100%。

2申报企业情况

2.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

2.2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企业法定代表人:梁明中,男,晋源区人,赵家山村村长,常年从事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村现有村民200户,养猪场设立专门人员管理,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8人,占到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其中:场长1名,副场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4人,会计1人,饲料加工员4名,各类饲养员7名,保卫4人。养猪场员工老、中、青三代比例协调,人员知识结构合理,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此外,同时,该村以山西农科院畜牧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长期聘请焦福林研究员等多名专家作为本项目的技术顾问,定期来该村咨询、指导,科技开发能力较强。

3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3.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该项目实施依据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制定《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按照该规程进行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与建设、生猪品种的引进、猪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与管理、繁殖、消毒与防疫、废物处理与利用、组织管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实施都有章可循,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现代化养殖技术,做到生猪养殖的无公害绿色生态养殖,实现生猪养殖的工厂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养殖标准,延长公司生产的产业链,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可以提高母猪的受精率、分娩成功率和仔猪成活率,缩短生猪的育肥时间。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的技术规程,配套由北京、山东购进的全国最先进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上料、上水、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消毒的全自动养殖程序将实现生猪的全封闭饲养,这种模式杜绝了疾病侵袭,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成本的支出;沼气站的建立实现粪尿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杜绝了废弃物的排泄,向周边60户农户提供清洁能源沼气和优质有机肥料,减少周边农户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此外,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还可以实现蔬菜的绿色无公害生产。

3.2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3.2.1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生猪业是我国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

20##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国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20##年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875万头,比20##年上半年增加240万头(增长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仔猪生产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2)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20##年三季度数据,全国生猪存栏数达到4.69亿头,母猪存栏达到近5000万头。规模养殖稳定发展,规模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6%。

(3)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

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国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4)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3.2.2生猪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

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当前,我国肉类加工企业较多,地区之间生猪交易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

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是,好多养殖户生猪生产规模小,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

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40%,20##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我国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4)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国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国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5)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

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当前,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6)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部分地区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这些地区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2.3生猪养殖业近期发展趋势

(1)发展规模化养殖和规模化加工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将改变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集中度不高的情形,使生猪养殖在地理分布上趋向集中,同时也促进生猪市场的集中、统一。养殖业的集中也将促进我国生猪屠宰加工业的规模化经营,使之趋向集中。

(2)猪肉加工业与生猪养殖业进行纵向整合

如果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和生猪屠宰加工业走向规模化经营之路,伴随这一趋势发生的另一趋势将是猪肉加工业与生猪养殖业进行纵向整合。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使生产者更加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以避免市场的供大于求,猪肉加工规模的扩大也促使加工者考虑如何取得稳定的、有质量保证的生猪供应,等等。这些激励因素将促使猪肉加工业与生猪养殖业走向一种更直接、降低交易费用的纵向整合方式。

(3)饲料企业积极向下游纵向整合

猪肉产业链包括种猪培育、繁育猪仔、养殖、屠宰、加工环节,此外,还有一个贯穿生猪生产始终的重要中间投入——饲料。目前,我国在饲料领域已形成一些具有规模的企业,在猪饲料方面有全国性公司新希望、通威,区域性公司正虹科技、正邦科技、天康生物等。由于这些饲料企业有规模优势和资本实力,具备向下游种猪培育、养殖和加工渗透的基础,而此次散养户的大量退出市场为饲料企业进入下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综上所述,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和纵向整合将对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影响,在种猪选择、饲养技术、饲料、疫病防治、环保等方面都将得到积极发展和推进。通过研发和应用生物基因技术改良种猪,提高生仔率、瘦肉率和出肉率,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率;优化饲料配方,针对猪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的饲养和提供专门的饲料;提高生猪饲养的管理水平,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标准,做好防疫的技术储备;提高猪肉品质,增加产品的歧异化和附加值;规模化养殖与农村沼气发展结合,废物综合利用,等等。生猪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有利于生猪生产企业和猪肉加工企业回避风险。我们看好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业进行整合的机遇,看好生猪养殖、猪肉加工和饲料业中具备整合实力的龙头企业。

3.3本项目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现行指标进行比较

该项目的主要产品有:三元杂交商品猪。本杂交商品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

本项目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效益。养殖场建设规模较大,而且由于当地劳动力成本低,使得生猪饲养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样为养殖场灵活定价,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二是品质优势。本项目严格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规程进行生产,推出的优质瘦肉型猪,具有品种优良、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并且从生产源头抓起,无污染、无激素、无药物残留,是高品质产品。生猪生长在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的农村;饲料是用符合无公害食品规定的优质原料所生产,可以满足人们对中高档猪肉的消费需求。

3.4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目前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小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厂区三通一平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接下来还要进行旱井打造、沼气池的建设、设备的引进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本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山西省制定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技术规程》执行,实现工厂化、专业化和封闭化生产,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保证了项目产品的安全、卫生和无公害要求。

对于瘦肉型高蛋白猪种的市场效益,世界畜牧组织已经给与明确的肯定。胴体瘦肉率达到68%以上,二脂肪含量还不到20%,本公司通过前期的引进和技术消化,已经掌握了这些优良猪品种养殖的技术,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引进的150头兰德瑞斯猪、大约克夏猪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通过测量体重、背膘,通过和国内其他瘦肉型配套系如斯格配套系、光明配套系、PIC配套系比较,证实了克洛夫的市场效益,优秀的自身素质将保证兰德瑞斯猪、大约克夏猪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为养殖户分担一定的风险,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从猪肉市场需求来看,晋源是一个新兴的城区,市场对肉、奶、蛋的需求量极大,特别是优质猪肉更是情有独忠,每斤16元的价格仍是供不应求。据市场调查显示,全市每年需优质猪肉达4000吨,而晋源现每年出栏猪仅2.3万头,产肉年仅2000吨,当地市场缺口很大。再加上晋源距太原市非常近的独特地理优势,产品还可以向太原市场延伸。因此,发展肉猪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企业扩建的需要来看,通过古交近年来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广大养猪户纷纷要求转变饲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的发展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4项目主要研究方案和工艺路线

4.1技术方案

(一)猪群结构和生产计划

本项目引进原种猪200头,母猪190头,公猪10头。

采用本交结合人工授精方式,生产中心以周为单位,进入生产流程,生产方案如下:

公猪:10头;其中6头用于人工授精,4头用于试情;

原种母猪:190头;

每周实配种母猪:24头;

每周配准数23头;

每周分娩:23胎;

每周产仔猪:141头,平均每胎10.5头;

每周断奶仔猪:124头(按93%断奶成活率计);

每周完成保育:129头(按95%育成成活率计);

每周出栏大猪:139头(按99%育成成活率计);

全年育成猪:10428头。

其中:育成种猪1428头、转做商品肉猪9000头。

(二)生产工艺流程

按照标准化养殖方式,采用半限位四阶段生产工艺。即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育成四段饲养。其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三)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采用半限位四阶段生产工艺。即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育成四段饲养。种猪则可在生长阶段体重达50公斤后开始销售。种猪场每周给24头母猪配种,怀孕16周,产前35天进入母猪单体大栏,提前1周进入分娩保育舍,分娩后哺乳4周断奶,仔猪继续留在分娩保育舍6周,空怀母猪断奶后转入配种舍,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5-10天内配种,产前5周转入单栏限位饲养。留在分娩保育舍的仔猪5周后转入保育舍,分娩栏空栏清洁消毒1周,然后转入育肥舍饲养11周,体重达95-110公斤上市。

(四)管理技术规程

1、生长育肥各生理阶段的日增重和每阶段末体重指标见表5-2:

各阶段生长增重指标表(表5-2)

2、各阶段猪群所需饲料量(按每头猪测算)。

(1)公猪:2.5公斤/天×365=912.5公斤

(2)待配母猪:2.5公斤/天×10天=25公斤

(3)怀孕前期:2.0公斤/天×80天=160公斤

(4)怀孕后期:2.5公斤/天×34天=85公斤

(5)哺乳期:4.5公斤/天×28天=126公斤

(6)空怀:2.0公斤/天×31天=62公斤

(7)仔猪哺乳保育期(诱食至63日龄)。

18天(哺乳期)+35天(保育期)→53天×0.35公斤/天=18.55公斤

(8)生长期。120天—63天→57天×1.5公斤/天=85.5公斤

(9)肥育期。175天—120天→55天×2.2公斤/天=121公斤

3、种猪的技术规程

后备种猪初配:种公猪月龄达8个月,体重120公斤以上时开始初配。种母猪体重达90-110公斤,第二次发精后开始初配。公猪使用年限3-4年,母猪使用3年7胎以上。种猪的年换种率为33%。

4、仔猪的饲养技术规程

(1)开产-7日龄。做好仔猪的接产,保温和帮助固定乳头工作。种猪做好初生重的称重,记录工作。2日龄内补铁。

(2)5-7日龄开始诱食。

(3)14日龄正常吃料。

(4)28日龄断乳。种猪进行第一次选种,做好记录,打耳号,转保育舍。

4.2设备方案

(一)定位栏:

(1)母猪大栏(7×3.5):25个

(2)母猪单体大栏(2.1×1.4×1):100套

(3)分娩保育栏:(2.2×1.8):150个

说明:母猪单体大栏为产前35天进去,提前1周进分娩保育栏,分娩保育栏为产前1周进去,哺乳28天,断奶赶走母猪,仔猪留在分娩栏保育6周。

(二)其他配套设备。

1、清毒设备。

(1)喷雾消毒降温系统,1套

(2)高压喷雾消毒机,1台

2、场内运输设备。

(1)拖拉机,1台

(2)手拉饲料车,5台

(3)斗车,10台

(4)仔猪运输车,2台

3、人工授精设备。包括恒温冰箱、干燥箱、消毒柜、恒温水槽、显微镜、精子密度仪、磁力搅拌器、电子秤,恒温板和其他配套器械,全套2.5万元。

4、兽医室设备器械1万元。

5、超声波测孕仪,1台

6、称猪台,1套

7、病死猪化制炉,3万元

主要设备仪器表(表5-3)

4.3工程方案

(一)建设规划和布局

1、建设规划:根据生猪的健康养殖和生物学特性能与环境要求,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用地等要求,项目区选择在空气清新,光照适宜,场地平坦的宽阔场地。

2、猪舍布局:猪舍的合理布局在建立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下合理布局是提高劳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布猪舍局时,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3、猪舍的朝向:朝向的选择,主要从采光、保温防暑和通风几个方面来考虑。(1)采光:猪舍采光的多少和太阳照射到墙面的时间有关。冬季太阳方位角变化范围小,各朝向墙面上得到的日照时间相差很大,因而猪舍内所得辐射热量相差亦大。(2)保温防暑:南向猪舍在冬季太阳高度角降低,阳光射入舍内深,接受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多,可提高舍温改善舍内卫生条件,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转高,阳光射入舍内不深,接受太阳辐射较少。因而南向有利于冬暖夏凉。

4、猪场各类建筑物平面布局:(1)猪场平面布局的基础要求:生产性建筑区内,各种猪舍安排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并处于核心位置;各种后勤辅助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各种物资供应,并接近生产区;生活服务设施应远离生产区。(2)猪场各类建筑物布局原则:猪舍及其附属设施布局以安全生产为原则。舍与舍之间间距不少于10米;生产区、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方向的上风位;消毒卫生设施应设置在生产区和场区的出入口,病猪舍隔离舍应设在远离生产区。

5、总平面布置方案:依据猪场各类建筑平面布局要求、原则和建设地点地形地貌及用地范围等,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

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流程、地形状况、功能分区、卫生、防疫和全年主导风向来综合考虑。整个建设项目由生产区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分为繁育区和育成区。

6、竖向布置:本项目为生猪生产养殖场,要求用地较为平整,故作平坡处理,地面水排除采用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方式,建筑物周边设有盖明沟,汇集地面雨水及附近雨水,引流到暗设的排水沟中。场地及道路的地面水由雨水口接到暗沟流入雨水沉淀池,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向外排放。

本项目为建成现代化生猪生产养殖基地的新现象,场内所有管线采用埋地敷设,所有管线包括供水、供电线路等沿路边布置到达各建筑物。

4.4粪尿无害化处理主要工艺路线

 


5项目分阶段计划进度安排

5.1分阶段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工期:12个月。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1、20##年1月—2月项目区总体规划设计和材料准备阶段;

2、20##年3月—4月份项目区“三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3、20##年5月—20##年10月设备购置、种猪购进及厂区试运行、沼气池建设阶段;

4、20##年11月-20##年12月整理资料、申请验收阶段。

6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6.1项目概算依据

项目所需各类房屋建筑全部按当地市场实际价格估算;设备购置按厂方或供应商报价加运杂费估算;安装工程中安装费生产设备按其购价的8%估算,辅助设备按其购价的5%估算,其他费用中培训费按实际需要估算,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8%估算,涨价预备费按国家计委有关规定,暂时不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税率为零。

6.2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已完成投资200万元,新增投资250万元,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喂料机、控温和通风设备以及种猪等设备购买、人员的培训等,其中设备设施购置投资200万元,相关业务费30万元,人员费20万元。

(2)资金来源与筹措:本项目新增建设投资为250万元,由申请政策扶持资金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构成,其中申请政策扶持资金100万元;单位自筹150万元。

6.3资金使用和管理

6.3.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可研及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培训、科技人员补助、关键设备购置、公益性建设等费用。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工程款项的支付要实行转账结算,现金收支要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格控制现金结算,严禁白条入账。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账、专人管理,并严格按批复方案及工程预算进行列支,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及投资和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检查和监督,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

6.3.2自筹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要确保自筹资金的落实,实行专款、专账、专人管理,并严格按批复方案及工程预算进行列支,坚决杜绝挤占、挪用。

6.4投资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情况,确定项目的建设期为12个月,即自项目进行设计起12个月内投入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根据各年生产负荷情况逐年投入。

其中市科技三项费100万元使用情况如下:设备费50万元,能源材料费13万元,试验外协费8万元,人员费7万元,差旅费2万元,会议费5万元,管理费5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

7其他

7.1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是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只要严格按相关规程和标准做好环境、污水处理等综合治理,并严格按科学的生产和管理体系组织生产,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外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1)环境保护依据

按照科学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把污水治理排放和烟尘除尘处理排放的设施考虑进去。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等。以确保从养殖、收购、运输各个环节都安全无污染。

(2)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在养殖场建设中充分考虑到排泄物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排泄物进行无污染、无氧发酵的无害化处理。同时为加强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方面执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措施,通过沼气发酵池进行处理,沼气用于养殖场自身的生产需要和周边农户的生活使用,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用于灌溉农作物和草场,实现畜粪便的资源的综合利用。

(3)养殖小区污水处理

对污水采取沼气池治理的方式。猪舍内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全部进入沼气池处理,同时对运送排泄物的拖车专门建立清洗车位,污水进入沼气池,确保绝大部分的污水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加强对沼气池处理沼液进一步过滤,经处理后沼液用于四周农场和草场,污染物基本达到零排放,因此对环境基本无影响,污染物基本达到零排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