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隆德县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隆德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隆德县地处宁南边陲,六盘山西麓,历史悠久,自北宋建城,史逾千年。全县辖3镇10乡1个街道办,118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县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3万,其中回族2万。受农耕文明哺育,隆德耕读传家,崇文尚教,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革命、绿色生态、民间民俗、闽宁协作、北方农耕、健康养生”六种文化渊源交相辉映,特色鲜明,“六盘人家、书画之乡、名旦梓里、清凉世界”文化旅游品牌广泛传播。近年来,我县书画艺术、民俗工艺凭借深厚积淀,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

一、文化旅游建设现状

(一)文化旅游基础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区、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06亿元建成了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人家文化广场、六盘天池、清凉世界、石窑寺、六盘人家老巷子历史文化名村、六盘山隆德博物馆、闽宁会馆、六盘山文化城、六盘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凤岭乡于河村魏氏砖雕民俗文化村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全县社区文化广场达到4个,面积近3万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个,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13个,全县文化示范户达到204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在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的同时,

按照我县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隆德文化资源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致力于营造一个富裕、秀美、文明、和谐的新隆德。

(二)文化产业市场初步形成。依托杨家店民俗文化村、六盘山(隆德)文化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以书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初具雏形。通过业务指导,宣传推介等措施,使六盘人家非遗产品公司、雕龙精美画框装饰公司、六盘人家魏氏砖雕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和文化经营户的产品种类、销售业绩大幅提高,新开发出丝绒画、干花、水晶工艺品、木雕、油画、折扇、挂件等20多个系列160多种文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0多万元。张喆生篆刻、张炜剪纸、杨氏泥塑、魏世祥砖雕、刺绣、麦秆画、隆宝阁古玩为代表的200多家文化产业经营实体经营状况良好。扶持成立六盘人家秦腔戏剧服饰公司等10多家文化经营户,经营实体达到1500多家,从业人数达5000多人,以“六盘人家”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产销两旺。20xx年,文化产业实现产值2800万元。

(三)文艺演出业充满生机。广泛开展主题健康向上、内容新颖、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彰显县域文化特色。春节民俗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书画展、“送文艺、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活动实现了经常化、普遍化。群众文艺创作成绩喜人,《隆德农民书画作品集》、《走访长征路纪实摄影集—追逐红飘带》、长篇小说《朦胧年华》等相继出版。县文工团编拍的节目 2

花儿组合《花儿唱出新生活》在中国西部花儿民歌大赛全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荣获优秀奖。县文工团自08年8月成立以来,深入乡镇村组,为群众义务演出150余场,县秦剧团在县内为群众每年演出超过180场,县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中心除按照“每村每月一场数字电影”的要求开展放映外,还积极开展数字电影放映进林场、进工地、进军营、进社区、进老年公寓、进学校等活动,把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向边远死角延伸。结合春节文化活动、传统节日、“五一”、“七一”、“国庆”等节日,县、乡(镇)、村三级联动、部门、社会广泛参与,开展多彩多姿的群众文体活动。每年组织“文化下乡”( 为群众送文艺节目、送春联、送民间工艺品、送图书)、社火大赛、运动会、合唱比赛、书画及民间工艺展评交流等活动。隆德社火近年来,连年在全区比赛中获一等奖,书画和民间工艺交流、培训、展评活动更是每年举办超过420场次,外来交流专家、学者、艺人每年超过1000人。广泛深入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开发。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征集到高台马社火造型、戏剧服饰、老剧本等相关实物160多件,丰富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资料和实物储备。完成了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十三坊”实物的主要制作工具和实物征集工作,建立、完善了传承人影像、文字等档案资料。完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台马社火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建立了完 3

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形成了县、乡、村及传承人四级保护网络。至目前,我县被确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个,自治区级10个,市级15个,县级28个。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文物勘察监管,完成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工作,利用“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加强文物保护知识宣传;博物馆全年接待参观团体400多个、观众3万多人。

(五)旅游与文化初步结合。以隆德书画、民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主题,编辑出版了《隆德民间艺术》、《中国书法之乡—隆德》画册,在《宁夏旅游大全》和《中国旅游指南》登载隆德文化旅游专页;沿312国道在六盘山隧道口、县城东西两个入口处和甘肃宁夏交界处设立以“生态隆德、文化隆德、红色隆德”为主题的大型宣传牌;特别是六盘人家文化广场的简称,突出了红色主题,以毛主席诗词手书为灵魂,以中国革命前辈的翰墨碑刻为辅,以景观符号全面展示六盘山区书法、绘画、泥塑、砖雕、剪纸、皮影、戏曲、刺绣、社火等民间民俗文化,凸显“书画之乡、高原绿岛、红色之旅、丝路古城”特色,通过文化提升了旅游品位,通过旅游拓展了文化内涵,隆德文化品牌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增加。

(六)文化体制改革初显成效。隆德县委、政府、文化及相关部门以改革促发展,深入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开展文化事业单位岗位竞聘,优化用人机制;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文化队伍素质。文化、财政、人事、文联等多部门联合广泛开展民间民俗文化技能培训,培养民间文化人才,扩充民间文化队伍。 4

建立文化人才奖励机制和民间艺人职称评定与工资性扶持机制,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为文化建设提供充实的人力资源。在当前各种文化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不断萌生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文化建设方略,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文化市场检查执法力度。以政府主导,部门、社会共建共管的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为框架,积极扶持发展以创意设计、网络服务、动漫设计为代表的新质文化门类,严厉打击网络犯罪,“黄、赌、毒、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反动邪教”等腐朽低俗文化的蔓延,有效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维护了县内文化市场秩序。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文化旅游基础建设投入资金严重短缺,制约了发展的步伐。图书馆等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现已破败不堪,与“文化大县”的形象相去甚远。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县文化系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我县文化企业总体存在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四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文化大院建设资金短缺。五是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自治区已将区、市两级文化市场执法稽查机构及编制等事项明确,但县一级监管仍有缺位,造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吧管理等问题得不得根本解决。

三、下一步的对策

5

在今后的工作中,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市文化旅游工作总体思路和安排部署,牢固树立“跳出文化看文化,着眼全局谋文化,围绕中心抓文化,服务群众干文化,对接市场活文化”的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开展“文化民生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委契机,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以完善政策体系为保障,以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建设富裕秀美和谐幸福新隆德提供思想保证、文化支撑和舆论支持。

(一)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着力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1、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抓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抓好群众身边的各级各类先进模范、名人名家等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众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抓好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普及作用,在更深层次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扎实推进“礼仪工程”、“诚信工程”、“和睦工程”、“爱心工程”等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日行一善”、“我知父母心、感恩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构建学校、 6

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3、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坚持城乡共建、企地共建、军民共建,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 “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自治区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迫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4、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县有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户”的要求,将其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一是启动实施“四馆两院一广场”建设,早谋划、早部署,年内完成项目规划、论证、设计及项目申报工作,做实前期基础工作。争取启动建设图书馆文化共享数字化服务平台,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启动建设笼竿城遗址项目。对千年历史的宋代“笼竿城”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实施六盘山(杨家店)红色旅游拓展项目,将杨家店打造成为具有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专业村”。四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实施红崖老巷子历史文化名村二期工程,建成“耕读之家”、“书画之家”、“剪纸之家”、“泥塑之家”等非遗专题展示销售区,将红崖老巷子打造成集民俗文化体验、非遗产品创作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文 7

化旅游专业名村。五是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好水乡综合化文化站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联财镇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立项。六是把农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作为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实际、最方便的平台,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在资金、机构、人员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经常性经费补贴,创新管理模式,丰富内容,确保效果。

5、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8个,整合资源建设文化大院10家,培育农村文艺团队11家,发展农村文化户120户,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夯实基础。高质量、高起点规划建设312国道、隆秦公路、隆张公路“百里文化长廊”,烘托浓郁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四下乡”、“四进社区”、清凉世界、百场广场文化演出、健身舞大赛、基层文艺团队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城乡群众多样文化需求。

6、培育发展特色城乡文化。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按照“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先进乡(镇)”、“民间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社区”等创建活动,对达到创建标准的予以命名授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特色文艺队伍建设,推行民间艺术团(剧社)评星定级、购买公益性文化产品等,建立特色文艺队伍以奖代补基金,鼓励乡镇、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结合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积极培育发展特色文艺队、社火队等文艺队伍。

8

7、加强文艺作品创作。坚持热情讴歌隆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铸造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作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深入挖掘“红色革命、绿色生态、民间民俗、闽宁协作、秦陇农耕、健康养生”六种文化渊源,编排“生态移民”等时代歌舞剧和民俗文化传统剧目,开展巡回下乡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8、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着眼于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保护,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组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打台戏》、《吆逐》、《赵氏武术》、《议程官》、《叭啦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编辑出版《议程官<春宫词>》、《隆德民间小曲小调》等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办好20xx年世界非遗日活动,组织民间艺人开展展演活动,改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展六盘山花儿生态保护试验区隆德基地的普查、整理工作。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整理完成第四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规划建设7个高台马社火传承点、建设杨氏泥塑创作、加工、展示基地,支持杨氏泥塑、魏氏砖雕、高台马社火、民间刺绣、民间宫灯、秦腔戏曲服饰道具制作、皮影工艺制作等文化遗产传人,在继承原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将创作的优秀作品制作成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三)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以建设全国生态旅游特色县为目标,利用“红色文化隆德” 9

品牌,加快重点景区(点)建设,不断提升接待服务能力。 9、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修编《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六盘山(杨家店)红色旅游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扩建、红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二期工程等项目,精心打造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杨家店民俗文化村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文化城、博物馆、非遗馆、老巷子为重点的民俗文化旅游区,以六盘天池、苏台峡谷、清凉世界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珍稀植物园、方圆生态农业园、神林花卉园为重点的观光农业旅游区。引进培育旅游服务企业,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到20xx年,旅游总人数达到30万人次,“红色文化隆德”魅力进一步彰显,“六盘人家、书画之乡、名旦梓里,清凉世界”品牌的知名度显著提升。

10、发展农家乐休闲游。鼓励乡镇开发格局特色、各有所长的农家乐街道服务点,重点扶持1线(六盘山-杨家店-六盘天池-老巷子-清凉世界-苏台大峡谷)、3点(城关镇、观庄乡、陈靳乡)、3路(213国道、隆秦公路、隆张公路),高规格布局“农家乐”旅游项目,每个点确定10—20户重点扶持户,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参加星级农家乐评定,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参加全国、全区优秀旅游村镇创建活动,提升区内外影响力。

11、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开发书法、绘画、剪纸、刺绣、泥塑、宫灯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地狱特点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开发旅游食品如荞面、豆面、莜麦面、胡麻油、洋芋粉 10

条、油炸蚕豆、沙棘饮料、食醋、地方酒、矿泉水、蕨菜、灰菜制品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宁夏及至全国著名或驰名商标。设立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基金,主要用于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奖励在文化旅游产品研制、开发、宣传、销售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引进和扶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企业发展。

12、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坚持文化旅游推介与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四个一”工程,即制作一部文化旅游系列宣传品,出版一套景点导游讲解丛书,摄制一套文化旅游系列宣传片,打造一台高水准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剧目,增加隆德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宣传元素,不断提升隆德旅游景区景点知名度。扶持隆德县伏羲文化传媒公司等专业传媒公司利用文化创意、演艺传媒对文化产品、旅游景区和品牌形象进行深度创意包装,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县广播电视台要专门开设文化旅游专题宣传栏目,在县城主要街区、地标性建筑物、旅游景区景点中融入文化旅游元素,规划建设312国道、隆秦公路、隆张公路“生态文化长廊”,使之成为展示我县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窗口。

(四)不断激发内生创造活力,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3、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和区、市的统一部署, 文化部门要改进和完善内部岗位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建立 健全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 服务能力与创新活力。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落实工作任务。进一步转变职能, 11

推进文化行政部门切实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管理为主转变,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带动公益性文化单位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适应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政府采购、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新办法,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14、规范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依法维护消费者文化权益和国家文化安全。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