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质量分析

三生教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当“三生教育”这个课程进入课堂,不禁让好多人质疑:什么是“三生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三生教育”呢?“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套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比较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现自我。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

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本次试题内容,都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各单元中的主要内容,设计格式合理。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的养成,以及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考试作为目前三生教育学科评价的主要一环,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考试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今年的试卷在传承课标精神,体现学科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从考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好学科教学,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来深思。

1. 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中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

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教学和考核。比如对正确认识和使用地图的能力的考核等。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认真分析本门课程

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2、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3、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4、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5、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6、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010-6-30

 

第二篇: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http://www.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

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李树林,李平,房力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政策研究室,哈尔滨 (150001)

E-mail:

摘 要: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文章通过调查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导师队伍总体水平、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情况、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情况以及研究生生源质量等因素是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因素;调查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急剧的扩张。客观讲,这种超常规式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其中,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归纳一下这些探讨,大多是基于客观层面或针对培养环节中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譬如,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培养机制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等。而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缺乏量化的分析与明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证研究。

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某高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和实证研究,目的通过这个研究能够引起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更多注意,从而对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容进行多次的分析和探讨,并召开研究生座谈会,对问卷进行测试和修正。为保证被调研者客观、准确地填写问卷,研究者亲自到学生课堂、宿舍发放问卷,说明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本次调查的范围涉及理、工、文、管等各个院(系)的硕士研究生,共发出问卷500分,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89.2%。其中一年级研究生占53.1%,二年级占46.9%。研究生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7.6%,专科学历的占2.4%;“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占74.6%,一般院校毕业的学生占24.7%,专科院校的占0.6%。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由28个问题项组成,涉及研究生自入学到毕业各培养环节,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将定性指标分成1~5个档次(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值为5、4、3、2、1五等。为保证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在自变量的选择方面,去掉6个不含有量化级别的备选问题项(见表1的阴影部分),最后由21个问题项构成自变量,以V21(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作为因变量,具体见表1。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软件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本思路是:

- 1 -

2.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2.1 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样本来自于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在进行调查之前,对问卷的形式与内

http://www.

1.根据理论分析和小范围问卷调查、座谈的结果,设计并修正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问卷;

2.在全校范围发放经过修正的问卷,得到所需数据;

3.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处理; 4.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V20 V22 V23 V25 V26 V27 V28

研究生做论文的态度 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 研究生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 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研究生培养实行末位淘汰制 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

学制由3年改为2年

3. 实证结果及解释

3.1 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主要是对指标过多而产生的变量间可能存在相关性问题进行处理。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Bartlett的值为2790.943,P<0.0001,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而KMO值为0.871,大于0.7,故可以考虑使用因子分析。

表1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指标序号 V1 V2 V3 V4 V5 V6 V8 V9 V10 V11 V12 V13 V14 V15 V16 V17 V18 V19

指标内容 研究生生源质量 考研原因 报考学校的原因

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机会 图书资料(含数据库资料)

校园网络资源情况 授课教师授课态度 授课教师授课方式 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导师队伍总体水平 对导师指导满意程度

导师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能力和水

平 导师的劣势

导师进行学术指导采用最多的方式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频率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 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及业务的指导力

学校对研究生答辩的要求

[1]

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df Sig.

.871 2790.943231 .000

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从21个自变量中析出5个公因子,但从表3中可以看出,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仅仅达到54.147%,难以较好反映全部变量,这说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5个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但并不全面和客观。因此,下面的回归分析仍然使用全部21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拟运行结果

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13.0版本中的Analyze-Regression-Linear Regression 进行回归分析[2],在表1中选择“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V21)”作为因变量,其他21项作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变量筛选,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解释变量,最终得到模型汇总(Model Sunmmary)、方差分析(ANOVA)、回归系数(Coefficients)、多重共线性诊断等表(如表4至表6所示)。

3.3 对模拟运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

1.回归模型的产生

经过逐步回归,7个变量进入会规模

- 2 -

http://www.

型(见表4),它们分别是:V11导师队伍总体水平,V10课程内容设置情况,V4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V24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V27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V1研究生生源质量,V6图书资料(含数据库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讲,7个因素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这种回归分析的有效性。

2.回归模型概要

由表4中的模型7可以看出,复相关系数R为0.571、判定系数R2为0.326,调整以后的值(Adjusted R Square)R2为0.315,其值并不是很大,这说明进入回归模型中的第7个自变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有较弱的影响,同时,模型6与模型7的R2值相差仅为0.006,差距很小,因此,可以刨除模型7这一因素。从表4中还可以看到,模型1的改变绝对值(F Change)为91.02,明显大于其他6个模型,这就说明,该模型的自变量“V11(导师队伍总体水平)”是因变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很好的预测变量。

此外,Durbin-Watson即DW值为1.864,近似等于2,可以认为随即误差项是相对独立的,7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的问题。

3.模型的方差与F检验的结果 从表5中的模型7可以看出,回归均方(Regression Mean Square)为86.922,剩余均方(Residual Mean Square)为0.422,F 值为29.41较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较大。显著性为0.000,由于显著性已达到0.01的水平,说明配合回归直线是有意义的,因变量“V21(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与6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4.多重共线性诊断

本次研究属于大样本调查,由回归产生的多重共线性诊断表显示,只有一项条件指数(condition Index)略大于15,其他都小于15。另外,他们的特征值(Eigenvalue)都不为0,所以6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全部解释变量(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

1 2 3 4 5 6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Variance26.885 8.113 7.747 6.225 5.176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 19.315 12.402 9.454 7.553 5.423

19.315 31.717 41.171 48.724 54.147

% of Cumulative

Total Variance % Total5.915 1.785 1.704 1.370 1.139 .982

26.885 8.113 7.747 6.225 5.176 4.463

26.885 34.998 42.745 48.971 54.147 58.610

5.9151.7851.7041.3701.139

Cumulative

% Total26.885 34.998 42.745 48.971 54.147

4.2492.7282.0801.6621.193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4 模型汇总(Model Summary(h) )

Change Statistics

Mode

R

R

Square.174

Adjusted R Square .172

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714

R Square Change.174

F Change91.020

Sig. F Change .000

Durbin-Waton

df11

df2431

1 .418(a)

- 3 -

http://www.

… 6 7

… .566(f) .571(g)

… .320.326

… .310 .315

… .652 .650

表5 方差分析(ANOVA(h))

Model 1 … 7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Sum of Squares

46.444 219.921 266.365 … 86.922 179.443 266.365

df 1 431 432 … 7 425 432

Mean Square 46.444 .510 … 12.417 .422

F 91.020 … 29.410

Sig. .000(a) … .000(g)

… .017 .006

… 10.7484.017

…11

…426425

… .001 .046

… 1.864

5.标准化残差

标准残差直方图(图略)显示,正态曲线被加载在直方图上,残差服从于近似的正态分布。标准化残差分布散点图中的散点基本分布在由原点划出的直线上下两部分。同时,以横轴每个点对应纵轴的各散点分布近似于相等,所以,可以判断残差的分布满足等方差性的要求。

经过上述分析,6个模型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假设条件,即不存在序列相关和多重共线性,为等方差性、正态分布,由此根据表6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方程为:

V21=0.184V11+0.121V10+0.158V4+0.152V24+0.124V27+0.161V1+0.421

同时,由表5可以看出,各自变量T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它们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表明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为正相关,即研

增大而提高的。

4. 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因素的基本结论与分析

当前关于研究生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很多,对于影响因素的整体认识趋于一致。但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总共有6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由进入回归模型的顺序,我们能较直观地看出,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依次为:导师水平、课程内容、教学研究实施及条件、管理水平、对研究生的要求以及生源质量等。下面结合问卷调查的各项统计得分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表6 回归系数表(Coefficients(a))

Model

1 … 7

(Constant) V11 … (Constant) V11 V10

Unstandardizd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CoefficientsB 1.508 .471 … .421 .184 .121

Std. Error .137 .049 … .180 .055 .042

Beta .418 … .164 .134

11.0289.540… 2.3403.3492.849- 4 -

t

Sig. .000.000….020.001.005

Correlations Zero-order

.418 … .418 .383

Partial .418… .160.137

Collinearity

Statistics

Part Tolerance .418 … .133 .113

1.000 … .664 .716

VIF 1.000… 1.5051.397

http://www.

V4 V24 V27 V1

.158 .152 .124 .161

.037 .049 .032 .050

.199 .148 .155 .154

4.2673.0843.8253.240

.000.002.000.001

.343 .382 .223 .383

.203.148.182.155

.170 .123 .152 .129

.729 .685 .968 .705

1.3711.4601.0331.418

a Dependent Variable: V21

1.研究生导师队伍总体水平(V11)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关键性因素,即导师总体水平越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将越好。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得到研究生的认可程度不高。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这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

2.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情况(V10)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即课程内容设置得越科学合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就越高。数据统计表明,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结合国家发展建设需要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研究生课程设置,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情况(V4)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存在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经过“九五”和“十五”“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校的实验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学校基础薄弱,欠账多,再加之近年来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学校的实验基础条件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学校今后仍应适当加大投入和建设的力度。

4.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V24)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数据统计显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还不高,或者说在某些培养环节中还存在着

- 5 -

较多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考和总结,积极实施教育职员制改革,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逐步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5.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V27)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具有导向性的影响。尽管当前有些学校已经取消了对研究生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但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学校实行的这项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得到了研究生的认可,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学校要从发展的角度坚持或改进这一要求,使研究生真正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上来,从而提高培养质量。

6.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情况(V1)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基本因素。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与学校的客观情况是相吻合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质量。此点值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注意,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声誉和地位,吸收更好的生源。这是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王苏斌、郑海涛等. SPSS统计分析. 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裁建琼、于惠芳等. SPSS统计分析事例精选.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http://www.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Li Shulin,Li Ping,Fang Liming

Policy Research office,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

Abstract

The issues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ints that attracts the most attention currently. This paper tak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adopt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by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conclosions show that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tutors, the content of courses, the labs and all kinds of laboratory equipments,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level, the demand for scientific disser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sources and so on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graduate student;quality of education;key factors;investigation;study

作者简介:李树林,哈尔滨工程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平,哈尔滨工程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房力明,哈尔滨工程大学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