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体育史话》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体育史话》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体育史话》读书笔记《中国近代体育史话》这本书是由崔乐泉主编,是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19xx年中华书局出版。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章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编写,首先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时间是从1840年到19xx年,其次是中国近代体育的演变,时间是从19xx年到19xx年,然后是中国近代体育的成熟,时间是从19xx年到19xx年,最后是中国近代体育的不平衡发展,时间是从19xx年到19xx年。最后一章则是区别介绍了各主要运动项目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开展。 中国近代体育,是指1840年到19xx年这段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本身固有的由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体育;一是由西方传入的近代体育。古代中国体育曾经历了高度繁荣和发展的阶段,但到了清代,它和它所处的社会,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近代体育,从而开始了它缓慢的体育近代化的过程。在本书一开始以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为导入介绍了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代民间的推广和普及,但和当时的其他文化一样,由于时代的局限,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健康发展。在旧中国,备受压迫、剥削的各族人民根本谈不上经常性的有意识的体育锻炼,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多被反动统治者利用,成为奴役人民的工具。这可以说是由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而与此同时西方体育通过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体育流入中国,也在这个时期学校体育的也开始一步步的完善,为我国近代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条件。第二章在中西方近代体育影响下的传统体育中,由于文化氛围的差异,从西方传入的近代体育与民间体育在一些城市附近的乡镇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开始给健身术,武术等传统体育赋予了“体育”的含义引发了体育界对传统体育的再认识,形成了当时一场关于西方近代体育与传统体育比较的大争论,推进了传统健身术的改造和武术的演进,首先武术被引入学校体操课,其次社会上的武术会馆进一步更新,第三,武术的教法得到了新的改进。在西方体育的传入过程中我国以健身术和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活动进行了一些改造,为传统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也是东西方体育的第一次碰撞与融合。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个观点肯定了体育的重要性也是现在的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三章对我国近代体育中的学校体育,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以及体育各种政策法规的颁布完善了我国近代体育在立法上的不足和近代体育的思想理论研究。其中近代的传统体育发展最为兴盛,在19xx年的精武体育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组织机构上,对中国近代体育史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并且许多地方的精武分会还注意开展近代球类、体操和田径运动,也推动了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无论是国内的运动竞赛,还是参加国际体育活动都是比较活跃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不过在这一时期我国落后的体育水平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受到政治格局的动荡,以及经济和体育科学的落后,想改变中国全民体质的落后并不可能。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的开始部分就先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政治背景,然后再根据政治背景展开一条条线索整合在一章中,体育的发展过程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相似,受政治的影响最大,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各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本书中在近代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非常大,也很多次的提到了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中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律,举办竞赛,培养师资队伍,并且在传入中国以后逐步居于近

代中国体育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西方体育被引进时,中国的传统体育仍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继续得到流传与发展。这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近代体育也在东西方不同的体育体系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收中完成它的近代化历程。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