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青少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教育者共同的愿望。在当今青少年身上所反映出现的许多的社会问题中,也让广大的教育者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青少年身体健康,并不代表他的心理是健康的。换个角度去思考,当今的青少年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理性地对待处理生活中的各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人格。

每个青少年的健康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一定是指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家长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教育观。然而,在许多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应该重视。

从教育角度看,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给孩子的教育工作和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物质基础。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爱更集中、强烈,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顾更为周到,无疑这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成长。但是,就因为“只有一个”家长就更加视为珍宝,一切都由着孩子,迁就放任。一切都属于孩子,任其独享。一切都服从孩子,可以指挥一切。因此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生子女的性格容易造成任性,自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较娇气,个别还不会和别人相处,性格孤僻,这些“问题行为”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全部代替完成;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和他人相处的能力,不会关心他人。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同伴在指导或训练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方面,具有为成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放手地让孩子出门去找“兄弟姐妹”,让孩子把“独”溶进“群”中,这样可使孩子身上的 “孤”克服许多。小龙是家里的独苗苗,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到大都是他说了算。到了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回到学校就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和同学相处。同学都说他经常要求别人做事,如果不做,就说要他爸爸打他们,吓得他们都不得不答应小龙的要求。我知道情况后,先找了小龙谈心,告诉他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小家庭”,在这个家庭里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命令别人去服从不愿意去做的事,当然更应该学会去尊重别人。小龙听了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之后,我

更加留意他和同学相处。一发现他有关心同学的表现或能让同学的事情,我就及时表扬他,让他的道理是非观增强,同时也增强同学对他的好感,让他能更好地和同学相处做好铺垫。随后,我还经常和他的父母联系,和他们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和方法。这样的心理健康辅导,对小龙的身心变化很大,他的父母也逐渐改变了教育方法和观念,他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关心家人,学会做事。小龙慢慢变得更加可爱乖巧了。

这样,健全学生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个性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或民族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就意味着有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从国内目前改革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希望教育、成功教育或是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爱的教育,都无不把侧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其主动精神和能动性的追求上。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协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应付挫折、确立目标,另一方面又能恰当地表现自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不掌握他们的心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不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将难以塑造其优良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人生观,使得每一个人遇到困难,能积极乐观面对;遇到灾难降临,能豁达人生;解决各种问题,能客观分析问题??总之,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那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发挥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班中小芳在三岁的时候,父亲因为疾病离开了她。从那时起,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小芳。可小芳并没有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常常与母亲斗嘴,不听教育。到了小学一年级,小芳的班主任发现小芳做事态度很任性,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及情况后,常常与她沟通聊天,并利用网上资源,搜集单亲母亲为教育孩子默默付出的事例,感动小芳。让她明白,母亲为了她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而自己平

时的态度,深深伤害了母亲的心,要学会感恩。感谢母亲,这么多年来对她的教育。而小芳也从老师的心理疏导中,心理得到洗涤,虽然没有父亲的关爱,但相比之下,母爱更多的包含了父爱。想起平时母亲对自己的严厉,小芳明白了这也是一种爱。在老师和小芳的妈妈共同教育下,小芳健康成长,与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因为她明白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拥有母亲的关爱。

从小芳的成长变化历程来看,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了改变小芳性格的关键作用。小芳的人生观得到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对妈妈的态度,更加理解了妈妈平时对自己的教育和期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善于利用心理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就不会再有动手打自己父母,为了零用钱而杀害父母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像现在社会上迷恋网吧、游戏的青少年,也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打开内心窗口,明白到比玩游戏更有意义的事情还很多,不应该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它还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它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与甜,正确处理每件事情。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如果花朵还未开就已经枯萎或已经失去光彩,那么祖国的未来还怎能有希望?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去培养每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的成长会像拥有了充足的阳光,孩子们才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才会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行为举止

现在有的青少年行为举止令人咋舌:守校纪校规上,如上课起哄、搞恶作剧、欺负同学、顶撞老师、骂人、说谎、考试作弊、无故旷课等;如偷窃、打架、说下流话等。 影响了青少年行为举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且各不相同。学生品德不良是一般违规行为的扩展与恶化,它与家庭的溺爱、放任,学校教育中的粗暴,坏同伴或校外集团的教唆,以及本人道德判断力、抗诱惑能力的薄弱密切相关。可以说,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的直接表现。问题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就越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年级的小杰是班里的调皮鬼,班里有什么突发事件,大部分都由他挑起,而且他的性格固执,班主任对他真是伤透脑筋,什么办法都运用了,但对他来说,要改变他的行为真的太难。自从班主任接触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后,对小

杰的教育又有了新的方法。原来一直以来班主任对他违反纪律后都产生了一种厌恶的心态,对他的教育也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并没有了解他当时违反纪律的原因和心理想法。而小杰每次违纪都不会细想自己为什么做错,至于老师批评的话他也不放在心上,所以他的“行为问题”也一直存在,并难以改正。班主任遵循心理辅导强调的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原则,于是班主任从他的个性开始培养,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了。并告诉他要和班里的同学友好相处。出现和同学闹矛盾的时候,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在班里要求同学帮助小杰改正他的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杰的性格有了一定好转,不再随便向同学发脾气,有时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老师对学生所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耐心引导学生去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的做法使小杰觉得被受尊敬,他的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事情有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从小杰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孩子形成健康的行为举止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只要老师能正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么任何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

有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这样形容心理健康教育,他说:“心理健康教育就好比教人游泳,如果一个人很好地掌握了游泳和水下自救的技能技巧,即使他被卷入激流险境,也能从容应付,脱离危险,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人都有如被冲进了激流险境,有些人会失去信心,只觉得生死沉浮,前景渺茫。有些人会感到害怕,不知如何到“中流击水”,害怕去搏击风浪。”因此,我们都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类心灵与行为自救自助的希望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如花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第二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

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