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讲义

第八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胎龄等于或大于37周至小于42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4.0kg

一、新生儿分类

1.足月儿 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 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在2.5~4.0k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2.5kg的新生儿,常见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3.巨大儿 出生体重>4.0k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1.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我国习惯上将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kg以下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

3.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母亲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 母亲有糖尿病、妊高征、先兆子痫、阴道流血、感染、吸烟、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等;母亲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2.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各种难产如高位产钳、臀位娩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等。

3.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 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脐带绕颈、各种先天性畸形等,以及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多产儿等。

二、新生儿护理

(一)喂养

母乳喂养的好处:

1.母乳能提供6个月以内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 2.初乳是孩子的第一次免疫,能减少孩子患感染性疾病。

3.母乳可促进孩子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

4.母乳可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发育。

5.母乳可减少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母乳喂养儿生后1~2年生长正常,可减少成年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几率。 保证新生儿得到充足乳汁的措施: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按需

第1页

(二)皮肤护理

应每天沐浴,检查室温在26~28℃以上,关闭门窗,水温39~41℃左右,先放凉水,后放热水。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损伤。沐浴时勿使水进入耳、鼻、口、眼内。

1.选用柔软吸水性良好、大小适中的尿布,每次喂奶前、排便后及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

3.保持臀部干燥,尿布必须包裹整个臀部和外阴,经常查看尿布有无污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4.

(三)脐带护理

沐浴后的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前,拿掉脐纱,脐部可以用清水洗。每天沐浴后,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窝里的水及分泌物,再以棉签蘸酒精溶液消毒脐带残端、脐轮和脐窝。保持脐带干燥,不要用脐纱包扎脐带。尿布的上端勿遮挡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可用干净的衣物轻轻盖住脐部。

脐带脱落后的护理。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酒精消毒脐部直到分泌物消失。

***

1.分娩室新生儿保暖

(1)分娩室室温应该在

(2)给新生儿擦干,出生后将新生儿放在温暖、干净、干燥的布单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的全身和头发,去掉身下湿布单。

(3)皮肤密切接触:出生后,鼓励产妇和新生儿尽可能皮肤密切接触。

2.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保暖

(1

(2)给产妇讲解新生儿保暖的重要性。

(3)医院为新生儿准备好清洁舒适的衣服、被子、毯子。皮肤接触后立即给新生儿穿上衣服,包裹被子,戴上帽子给新生儿保暖。

(4

(5)每4小时检查一次新生儿,并评价保暖情况,如果新生儿冷,体温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36.5~37.5℃)加盖毯子,或让新生儿和产妇睡在一起,拥抱新生儿。半小时后再评价。

(6立即擦干新生儿,继续保暖。

(7)不要给新生儿包裹太紧,使其手脚能自由活动。

(五)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3%~9%过10%,生后10日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10~14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出生后这些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所致,多于2~3周消退。 部分女婴在生后1~3日后停止。是因母体雌激 5.口腔内改变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

第2页

第二节 早产儿的护理

1.环境 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安全。

2.保暖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36.5~37℃。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合理喂养

(1)开奶时间:出生体重>1.5kg而无青紫的患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6~8小时喂乳。出生体重<1.5kg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

(2)喂奶量:喂乳量应根据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间隔越短,并且根据喂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

(3)喂养方式:由于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酪蛋白比例均高,可使内源性氢离子增加,超过肾小管的排泄能力,引起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4)喂养方法: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4.维持有效呼吸 用浓度30%~40%),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吸氧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发生氧中毒。

5.预防出血 新生儿和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K1,连用3日,预防出血症。

6.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安尔碘或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口腔护理1~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同步练习题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占体重的

A.2%~5%

B.3%~9%

C.5%~10%

D.2%~15%

E.7%~20%

『正确答案』B

2.早产儿有缺氧症状者,常用的氧气浓度是

A.10%~20%

B.20%~30%

C.30%~40%

第3页

D.40%~50%

E.50%~60%

『正确答案』C

3.为预防新生儿出血,维生素K1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口服,连用3天

B.口服,连用5天

C.肌注,连用3天

D.肌注,连用5天

E.肌注,连用7天

『正确答案』C

4.患儿女,15天,早产儿,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体重3.2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正确的是

A.16~18℃

B.20~22℃

C.22~24℃

D.24~26℃

E.28℃

『正确答案』D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病理

胎儿窘迫;胎儿吸入羊水、黏液致呼吸道阻塞,造成气体交换受阻;缺氧、滞产、产钳术使胎儿颅内出血及脑部长时间缺氧致呼吸中枢受到损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接近胎儿娩出时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抑制了呼吸中枢;以及早产、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等都可引起新生儿窒息。

二、临床表现

1.轻度(青紫)窒息 Apgar评分4~7分。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可转为重度窒息。 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出生后5分钟的评分数<3分,则新生儿死亡率及日后发生脑部后遗症的机会明显增加。

三、治疗原则

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抢救,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的 第4页

危险应做好复苏准备,如人员、药品、器械、氧气等。如果发生了窒息,要及时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

四、护理问题

(一)新生儿

1.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道内存在羊水、黏液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抢救操作、脑缺氧有关

(二)母亲

1.功能障碍性悲伤 与现实的或预感的失去孩子及孩子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2.恐惧 与新生儿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五、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吸出新生儿咽部黏液和羊水,必要时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黏膜。 采用自动充气式气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的频率是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刺激心跳用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射;纠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脐静脉缓慢注入;扩容用全血、生理盐水、白蛋白等。

E(评价):复苏过程中要每30秒评价新生儿情况,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

2.保暖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胎儿出生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因为在适宜的温度中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耗氧最低,有利于患儿复苏。

3.复苏后护理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预防感染,做好重症记录。

4.对母亲的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刺激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选择适宜的时间告知新生儿情况,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加重产妇的思想负担。

同步练习题

1.患儿女性,出生8

A.入室后了解Apgar评分情况

B.观察排尿、排胎便时间

C.持续仰卧位,颈部前屈

D.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

E.选择母乳喂养

『正确答案』C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 第5页

区,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一、病因

缺氧原因: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缺血因素有心脏停搏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重度心力衰竭等。

二、临床表现

1.轻度 不出现惊厥。症状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

2.中度 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等。足月儿出现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而早产儿则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

3.重度 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发作,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明显增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差,心率减慢等。此期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6μg/L,神经元受损时此酶活性升高。

3.脑电图根据脑损害程度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轻度脑电图正常;中度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重度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发电位也异常。

4.头颅B超可见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5.CT为生后2~5日。

四、治疗原则

做好围生期保健,减少致病因素。本病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为主。

1.支持疗法 给氧、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血压稳定。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3.治疗脑水肿 控制入量,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

五、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中枢系统损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呼吸衰竭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适宜的给氧方式,维持血氧饱和度的稳定。

2.观察神志、肌张力、前囟张力、瞳孔、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遵 第6页

医嘱应用脱水药物,避免外渗,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后勤洗手,减少探视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3.合理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不能经口喂养者,可鼻饲喂养,保证患儿的生理需要量。

4.有功能障碍者,固定肢体在功能位,病情平稳后,早期开展动作训练,给予感知刺激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训练的内容,坚持有效的功能训练。定期医院随访,根据患儿的康复状态,指导康复训练的内容,促进康复。

第五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性疾病。主因缺氧、早产、外伤引起,以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病因

1.32因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脆弱,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缺血缺氧窒息时,引起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2.外伤 多次吸引器助产等,均可使胎儿头部受挤压而导致小脑天幕撕裂而致硬脑膜下出血,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 高渗透压的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均可引起颅内出血;还有少数颅内出血者,是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形引起。

二、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左右出现。中枢神经以兴奋症状为主时,枢神经以抑制症状为主时,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并出现青紫等。查体可见前囟饱满、骨缝开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由于出血部位不同,24~72症状,出血量大者,24小时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以足月巨大儿多见,生后24小时可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急性期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出生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

2.CT和B超 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

四、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 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维持正常Pa02、PaC02、pH等。

2.止血及对症处理(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或侧脑室引流。

第7页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与颅内出血有关

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压迫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1.

2.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少量多餐,保证患儿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药、止血药,观察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如皮肤弹性、黏膜湿润的程度等。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发现有后遗症时,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轻脑损伤影响。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同步练习题

A3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早产儿男,日龄1天。有窒息史,主要表现嗜睡,反应差,肌力低,查体,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初步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可能出现脑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大脑前脚

C.大脑基底节

D.大脑矢状窦

E.脑室周围白质

『正确答案』E

2.欲行CT检查,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

A.生后1~6天

B.生后2~5天

C.生后1周左右

D.生后10天左右

E.生后2周左右

『正确答案』B

3.该患儿病情平稳后,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护理是

A.固定肢体在功能位

B.维持氧饱和度的稳定

C.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第8页

D.减少探视次数

E.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

『正确答案』E

第六节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①胎儿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②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③其他: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①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5~10天后才达成人水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地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一、病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AB0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发生率0.5%~2%;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不引起其他疾病。⑤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囊性纤维病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樟脑丸等药物引起。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疸。

二、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

2.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 第9页

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有以上任何一项者均可视为病理性黄疸。不同日龄的新生儿确定为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不同。

3.胆红素脑病 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可穿透脑脊液屏障,使大脑神经核黄染、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

1. 2.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可鉴别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四、治疗要点

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适当输入血浆和白蛋白,应用蓝光疗法,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潜在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等

六、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胎便排出。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3.采用光照疗法时按光照疗法护理。

4.遵医嘱用药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七、健康教育

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日,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红细胞

同步练习题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每日黄疸上升超过

A.1.5mg/dl(26μmol/L)

B.2.5mg/dl(43μmol/L)

C.3.5mg/dl(60μmol/L)

D.5mg/dl(85μmol/L)

E.12mg/dl(205.2μmol/L)

『正确答案』D

2.患儿女,生后7天,近日来,巩膜、皮肤黄染明显,来医院就诊。查体:T36.8℃、P132次/分、R24次/分。精神、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其黄疸可能是

第10页

A.病理性黄疸

B.生理性黄疸

C.胆道闭锁

D.新生儿脐炎

E.新生儿败血症

『正确答案』B

3.患儿女,生后7天,近日来,皮肤发黄明显,来医院就诊。查体:T36.8℃、P132次/分、R24次/分,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诊断生理性黄疸。正确指导是

A.给予白蛋白注射液

B.给予光照疗法

C.多晒太阳,减轻黄疸

D.注意保暖,多穿衣服

E.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胎便排出

『正确答案』E

第七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组疾病。以早产儿发病率高。由于新生儿棕色脂肪产热不足;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全身多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衰竭。

一、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般以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夏季发病者,大多是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重者患儿低于30℃。皮肤者可导致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硬肿可分轻、中、重三度,常与硬肿发生的范围有关。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

三、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动脉血气等。

四、治疗原则

复温;支持疗法;合理用药;对症处理。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棕色脂肪少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局部循环不良有关

3.营养失调 与喂养困难有关

4.潜在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第11页

六、护理措施

1.复温 是治疗护理的关键措施,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如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25~26℃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从40℃逐渐升至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温度,每小时升高1℃,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于

2.合理喂养 提供能量与水分,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3.预防感染 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性。

4.观察病情 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嘱母亲坚持排乳、保持母乳通畅,避免因患儿住院而造成断奶,介绍相关保暖、喂养、防感染、预防接种等育儿知识。

同步练习题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硬肿发生的顺序是

A.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B.臀部-面颊-下肢-上肢-全身

C.上肢-臀部-面颊-下肢-全身

D.面颊-臀部-上肢-下肢-全身

E.面颊-下肢-臀部-上肢-全身

『正确答案』A

2.患儿男,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后5天,两日来发现患儿不哭,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0℃,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属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其损伤的面积为

A.5%~10%

B.10%~15%

C.20%~30%

D.30%~40%

E.大于50%

『正确答案』E

3.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6天,近3日患儿哭声减弱,活动减少,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4℃,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属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恢复正常体温需要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8~10小时

第12页

E.12~24小时

『正确答案』E

第八节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一、病因

多由断脐时或生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细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多并带有臭味;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非特异性表现。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重症者白细胞增高;脐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必须有脐炎表现)。

四、治疗原则

清除局部感染灶,选用适宜抗生素,对症治疗。

五、护理问题

2.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脐部损伤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彻底清除感染伤口,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轻者可用安尔碘或0.5%碘附及75%酒精,每日2~3次;重度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3.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炎症明显者可外敷抗生素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七、健康教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接触患儿要洗手,污染物品要焚毁消灭,防止污染。

同步练习题

1.患儿女,足月儿,生后5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7.8℃。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此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溶血性链球菌

第13页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D

2.患儿女,4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T36℃,脐部红肿伴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新生儿脐炎。局部皮肤常用的消毒药物是

A.30%酒精

B.95%酒精

C.0.1%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3%双氧水

E.0.5%碘附

『正确答案』E

第九节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一、病因

新生儿低血糖分为暂时性或持久性两类。

1.暂时性低血糖 息缺氧、败血症、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心脏病等。②葡萄糖利用增加,多见于患有糖尿病母亲的婴儿、Rh溶血病等。

2.持续性低血糖 谢病等。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低血糖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如喂养困难、淡漠、嗜睡、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易激惹、肌张力减低,甚至惊厥、呼吸暂停等非特异性表现。在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上述症状消失、血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高危儿应在生后4小时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1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

2.持续性低血糖者,根据病情测定血胰岛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

四、治疗原则

保持血糖稳定,防止低血糖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者,可口服葡萄糖。如无效改为静脉注射;有症状低血糖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足月儿3~5mg/(kg·min),早产适于胎龄儿4~6mg/(kg·min),早产松、胰高糖素治疗。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惊厥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有关

第14页

六、护理措施

1.定期监测患儿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2.无症状能进食者,可先进食。并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如口服不能纠正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整静脉滴注葡萄糖的速度。

3.静脉输入葡萄糖时,需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保证血糖浓度稳定。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解释病因与预后,让家长了解低血糖发生时的表现,定期门诊复查。

同步练习题

(1-3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32周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出现哭声异常,阵发性青紫,肢体抖动,实验室检查:血糖1.7m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1.常见病因是

A.足月儿

B.巨大儿

C.早产儿

D.过渡期新生儿

E.过期产新生儿

『正确答案』C

2.如果患儿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静脉补充葡萄糖,其速度是

A.1~2mg/(kg·min)

B.3~4mg/(kg·min)

C.4~5mg/(kg·min)

D.6~8mg /(kg·min)

E.9~10mg/(kg·min)

『正确答案』D

3.输入葡萄糖时,主要的措施是

A.给予高糖饮食

B.给予高蛋白饮食

C.监测血糖变化

D.防止外伤

E.注意保暖

『正确答案』C

第十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惊厥常见原因之一。主要与暂时的生理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有关。

第15页

一、病因

妊娠晚期母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分娩时脐血总钙和游离钙均高于母血水平,使胎儿和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出生后,母体供钙停止、外源性供钙不足,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质钙不能入血,导致低钙血症。

72小时内发生。常见于早产儿、小样儿、感染、窒息等新生儿。

72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X连锁性隐性遗传)等。

二、临床表现

症状多出现在生后5~10动及震颤,可见惊跳、手足搐搦,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和青紫等,严重时呼吸暂停、喉痉

三、辅助检查

血清总钙<1.8mmol/L(7mg/dl)或血清游离钙<0.9mmol/L(3.5mg/dl),血清磷>2.6mmol/L(8mg/dl),碱性磷酸酶多正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早产儿>0.2秒,足月儿>1.9秒)。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针对病因静脉或口服补充钙剂及抗惊厥治疗。

五、护理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 与血清钙降低、喉痉挛有关

六、护理措施

1.迅速提高血清总钙水平,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患儿发生惊厥,遵医嘱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或滴注稀释的10%葡萄糖酸钙。如心率低于80次/分,应暂停注射。避免钙浓度过高抑制窦房结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2.尽量选择粗直、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静脉,穿刺成功后,连接含钙液体进行滴注或推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拔针,以保证钙剂完全进入血管。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3.口服氯化钙溶液时,可稀释后服用,较小婴儿服用此药一般不宜超过1周。

4.提倡母乳喂养或母乳化奶粉喂养,保持适宜的钙、磷比例,防止低钙血症发生。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抢救物品及器械,避免不必要操作,防止惊厥和喉痉挛的发生。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解释病因及预后,鼓励母乳喂养,合理搭配营养素,坚持户外活动,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第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