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长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心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指导老师:刘洋 班级:心理10-1     

学号:10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20111112

摘要

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63人为实验被试,测量每个人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探究年龄、注意广度等与长度差别阈限相关关系,探究长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因素、实验是否对被试造成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结果显示,年龄和注意广度与长度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相关。男女性别在长度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长度差别阈限     注意广度    年龄    相关    显著性差异

前言

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另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被试可以主动地并且连续地调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AE)就代表差别阈限值。公式为:AE=∑│Xi-S│/n,其中X表示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表示标准刺激;n表示测定次数。用此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它测得的阈限值只是阈限的近似值,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是通过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对由象素组成的线段的长度测定是极为准确的。本实验就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一、   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学生为被试,共有63人。有效数据6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8人。

1.2研究工具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1.3研究方法

平均差误法会带来动作误差,应注意克服。在本实验中,有一半次数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简称“长”),另一半次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简称“短”)。同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应将一半次数在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另一半次数在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因此,组合上述4种方法,可得到“右短”、“右长”、“左短”、“左长”四种方式。实验中每种方式作10次测定,为了消除顺序误差,每种方式又分为两个5次进行,如下表:

  

  

  ①、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应向被试指明反应键(红键和绿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②、提醒被试分清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在标准刺激的下面印有“标准刺激”的字样)。

  ③、被试每次调整完毕后,按反应键盒上的黄键表示确认。

  

  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160个象素单位(每次变异为1个象素单位)。

1.4实验步骤

1.         在“PsyKey系统”中选择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开始进行实验。

2.         根据标准刺激的线段长度调节变异刺激的线段长度,变异刺激短时按绿色按钮,变异刺激长时按红色按钮。

3.         当背时认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时,按黄色按钮结束实验。

1.5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在SPSS16.0上进行录入及相关数据处理。

二、   实验结果

2.1个人实验结果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4.37%

绝对差别阈限:     7

备  注:

测验耗时:563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    始  终                       变异刺激    始  终


右 短      132 161

右 短      119 162

右 短      144 175

右 短      114 178

右 短      114 172

右 长      179 162

右 长      186 159

右 长      205 147

右 长      190 161

右 长      177 157

左 长      176 149

左 长      187 154

左 长      202 150

左 长      201 155

左 长      180 150

左 短      137 166

左 短      148 156

左 短      141 171

左 短      149 157

左 短      122 158

左 短      129 162

左 短      115 165

左 短      137 169

左 短      127 165

左 短      114 171

左 长      174 151

左 长      175 147

左 长      197 154

左 长      202 153

左 长      181 156

右 长      175 157

右 长      203 164

右 长      195 167

右 长      181 165

右 长      183 161

右 短      138 167

右 短      127 174

右 短      141 169

右 短      150 168

右 短      134 175


2.2全系实验结果

表1  全系数据描述性统计

全系同学相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3.4081,标准差为1.11189。绝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5.45,标准差为1.780

图1   相对差别阈限频数统计

图2   绝对差别阈限频数分析

表2  男女性别在线段长度差别阈限上的差异分析

男女性别在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低于0.05。

表3   年龄对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年龄对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年龄和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的相关分析

年龄和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年龄越大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值越大。

表5   不同年龄的差异性检验

结果显示,22岁的长度差别阈限和19、20岁的长度差别阈限结果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表6  差别阈限和注意广度、工作效率、简单反应时、明度差别阈限的相关分析

**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相关 (双尾)。

*. 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相关(双尾)。

线段长度的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和注意广度存在0.05水平上显著性负相关,注意广度值越大,差别阈限值越小。

2.3小组实验结果

表7  小组数据描述性统计

小组成员相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3.84,标准差为0.75584。绝对差别阈限的平均值为6.14,,标准差为1.215。

表8  小组男女性别在差别阈限上的显著性分析

小组中有男生3人,女生4人。但差别阈限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9   小组相对差别阈限和全系数据的差异分析

小组的相对差别阈限和全系的相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0   小组的绝对差别阈限和全系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小组的相对差别阈限和全系的相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1   标准刺激的位置对差别阈限的影响

标准刺激的位置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表12   标准刺激的长短对差别阈限的影响

标准刺激的长短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3   标准刺激的位置和长短对差别阈限的影响

1:左长    2:左短    3:右长    4:右短

结果显示,标准刺激的位置和长短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表14   小组成员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检测

结果显示,小组成员的数据不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三、 讨论

3.1实验结果讨论

1.   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显示,性别对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和以往的实验相比,这次的实验有了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差别阈限显著高于女生。这次的实验需要通过视觉观察和自己的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在这次试验中,当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差别较小时,如果被试不仔细判断,很难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相对于观察,女生比男生观察更仔细一点。同时,被试的心态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被试比较着急,差别阈限就会比较大。女生比男生更稳重一点,所以女生做实验比男生更仔细,女生的差别阈限也比男生要小很多。

2.   表3、4、5的结果显示,年龄对差别阈限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影响。根据表5年龄与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的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相对差别阈限和绝对差别阈限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被试年龄越大,被试的差别阈限值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年龄大的被试差别阈限值比较大。另外在这次实验中,大多数的被试年龄在19、20岁,大于20岁的被试只有6个,年龄比较大的被试数量比较少。如果这些年龄比较大的被试做实验时不太认真,那么对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根据表6的结果,22岁被试的差别阈限和19、20岁的被试的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差异,而19、20、21岁的被试的差别阈限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实验还不能准确判断年龄对长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如果想探索一些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年龄比较大的被试。

3.   表6的结果显示,线段的差别阈限与注意广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注意广度值越大差别阈限值越小。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越大的人,在一定时间内储存的信息比平常人多。对于线段的长度,因为我们不能用工具去测量,线段也不能平移,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观察去感知线段的长度,这点和注意广度的实验很像。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异在本实验中使用像素来表示,每按一次按钮,像素变化1。注意广度越大的人,越能发现两个刺激的差异,所以他们的差别阈限值越小。

4.   表11、12、13结果显示,标准刺激的位置和长短对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影响。无论标准刺激在哪个位置,标准刺激一直没变一直出现在屏幕上,所以对我们的判断不存在任何影响。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做实验时如果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长度相差不大,我会很难判断如何调整长度是两条线段保持相等。但是当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别不大时,及时不做什么调整,对整体的差别阈限也不存在太大的影响。

5.   表13的结果显示,本小组成员前20次和后20次的实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本小组成员的实验结果不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说明实验过程比较合理。但是从小组的个人数据分析,我们小组有3个人前20次的差别阈限高于后20次的差别阈限,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有3个人的前20次的差别阈限低于后20次的差别阈限,可能存在疲劳效应。从我个人做实验的结果看,当我做到后面时,我感觉比较疲劳,想尽早结束实验,所以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做的比较快,没有认真对待实验。

3.2延展

1.   本次实验是在白色背景下,比较两条黑色线段的长短。如果将黑色的线段换成红色线段或蓝色线段等,实验结果是否会存在差异。

2.   在这次实验中,我想通过选择找一条对称轴来判断两条线段的长短是否相等,但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屏幕上的两条线段,只有“标准刺激”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否对我们判断的结果有影响,如果这四个字出现在其他的地方或者不出现,实验结果不知道会不会有改变。

3.   做本次实验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性格比较急,对于判断两条线段长度是否相等可能会有很大的误差。我们生活中有急性子,也有慢性子。如果我们将被试按这个条件分类,急性子和慢性子的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4.   本次实验对被试的心态要求比较高,如果被试比较着急,那么被试的差别阈限更定比较大,所以这些数据肯定有一部分是不够真实的。

四、  结论

1.   男女性别在线段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差别阈限显著小于男生的差别阈限。

2.   在18-22这个年龄段,年龄对线段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影响,年龄与差别阈限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3.   长度的差别阈限与注意广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4.   标准刺激的位置和长短对线段差别阈限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5.   小组成员的实验结果不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30-34页

 

第二篇:适应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实验报告

适应明度差别阈限的测量

1、引言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取决定物体照明程度,而且取决定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简单说,明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例如黄色就比蓝色的明度高,在一个画面中如何安排不同明度的色块也可以帮助表达画作的感情,如果天空比地面明度低,就会产生压抑的感觉。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不同的人对于不同强度光有不同的反应和判断。

2、实验目的

1、测定睁眼闭眼时学习效果的不同。

2、学习效果随实验次数的变化。

3、实验仪器:EP405 明度实验仪

3、实验设计

采用统一光源,通过调节左右调节转盘上的刻度来调节两通道的光通量,设置标准剌激或标定变异剌激,以所通过的光通量大小,确定明度辨定的差异。

3.1 变量控制

     (1)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性。

    (2)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其保持不变。

(3) 在实验进行前,已看了操作说明书, 并事先熟悉、练习一遍,以排除熟悉度对于动作稳定实验的影响。

3、2实验过程

1.接通电源,观察窗可见光照。

2.主试者现在通过旋转左边的明度刻度盘来设置左边观察窗的光通量,顺时针旋转明度刻度盘明度增强,逆时针旋转明度刻度盘则明度减弱,并且不让被试者看到刻度。

3.被试者通过观察左边窗口的亮度,再旋转右边的明度刻度盘来调节右边窗口的亮度,等到被试者判断两者亮度一致时停止。

4.记录左右两边刻度盘的度数。

4、 实验结果

4.1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4.2 实验结果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明度差别阈限,是用一个标准明度刺激为基准,调节另一个变异刺激的光强度或颜色,与基准加以比较,测得差别阈限。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测试者测试后的误差不同,测试者1的平均误差是16.33,测试者2的平均误差是3.67,测试者3的平均误差是12.33.

由图可知,不同测试者对于不同的明度刺激的反应程度不同,随着刺激的增大,误差也逐渐增大,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误差趋于平缓。误差的大小随个人而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测试者对明度刺激的灵敏度。

5、实验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分析

被试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如下两点:

(1)     测试过程中,如果标准刺激调到最暗或者最亮的时候,则被试者调节起来误差会大很多;

(2)     实验过程中会有练习效应,在分析数据时候很难排除;

(3)     测试过程中,实验环境中的光线可能对测试产生一定的影响。

6、实验讨论

  5.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标准刺激的刻度。

  5.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因变量是明度差别阈限,通过对它的分析,得出人可以感觉到的明度的变化的临界值,可以探究出,明度变化在多少区间内人眼是感觉不到的,在多少区间外,人眼能很明显得感觉到。

7、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

(1) 实验的次数较少,被试只有一个,数据代表性不足,导致实验结果也没太多的说服力。

(2) 实验时候有他人在旁边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