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622    更新时间:20##-8-18


摘  要: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渡时期 ,大学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和矛盾困惑。本文在分析大学新生刘某适应不良的表现以及内心矛盾困惑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生活的心理调适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   适应不良   一般心理问题   情绪ABC理论

一般资料
刘某,女,21岁,某大学二年级化工系学生。爱好写作。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均为企业职员,自小对刘某要求严格。刘某为家中独女。刘某小学时成绩优秀,其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到中学后,成绩不如从前。由于高考时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在新的学校适应不良前来就诊。
一、 求助者主诉
这是什么学校啊?就跟高中似的,要求我们上晚自习,新校区周围什么都没有,学校的配套设施也不全。还有,学习气氛一点都不好,班上的学生经常逃课、不上晚自习、谈恋爱,没人学习。我很看不惯他们这样的做法。感觉自己被骗了一样,那些同学的高考分数比我低那么多,好像还有一些没有上线的也都进来了。以前跟我一起的朋友最次的都去了工大这样的本科院校。每次听她们说她们学习有多紧张,大学的生活有多么的丰富,我就很难过。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学生,以前成绩一直在中上,我应该在一个学习氛围很好的大学里,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这样一所破学校。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现在也没有人关注我这些了,我也懒得写东西了。我觉得自己十分的堕落。这段时间,我根本不能好好学习。我真是受不了,想回去复读,可是担心压力太大,也怕自己来年考不好,可在这边又待不下去,真是烦恼。现在和宿舍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除非天气突然变得很好,或者家里有重大喜事,以及老同学来找我玩以外,我都高兴不起来。我都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一个学期了,觉得很难受,希望可以得到帮助。
二、 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求助者父母:女儿自小成绩就不错,很好强,家里对她期望很高,高考时可能发挥不好,没能上一本线,连本科线都没上,录取时家里气氛很沉重,但听说这所学校的就业情况很好,还是让她去读了。可实际情况好像不是太好,她回家总说学校的不好,说自己学不进去,为此也骂过她几次,但还是不见效,听说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而且这种情况可以来做心理咨询,所以就带她来看看。
咨询师的观察:刘某来咨询时,衣着得体,皱着眉头,话说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时语速很快,语气中带有很多无奈带有焦虑的情绪反映。在说明情况时反复说明自己不应该待在现在的学校。
心理检测结果:选择测验为SDS,检测结果总粗分为45分,标准分为56。
三、 评估与诊断
根据临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合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同意,属于主动求医,自知力完整,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而且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是由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所引起,间断性出现不良情绪反映半年,在偶尔的新刺激下可以自行缓解,未发生泛化。而且依据心理测验分数,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带有抑郁情绪。
1、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刘某的心理问题是由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所引起,并未发生泛化,因此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
(2)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刘某的心理问题与现实的生活环境有关,并且含有道德色彩,属于常型冲突,可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加之刘某未出现运动神经系统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障碍,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刘某的心理问题与其现实的生活环境有关,并且含有道德色彩,属于常型冲突,加之刘某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的可能。
2、求助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环境适应不良
(2)认知偏差
(3)带有抑郁情绪
四、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降低刘某的抑郁情绪,使求助者适应新的环境,改善其认知偏差,恢复原有的兴趣,改善现在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五、 咨询方案的制定
1、 主要咨询方法及使用原则
(1)合理情绪里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评价和解释。
结合求助者自身的情况,其心理问题主要由对新的生活适应不良引起,而引起适应不良主要是因为求助者认为现实的情况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是在求助者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其中存在着认知偏差或不合理的因素。加之求助者的情况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伴有抑郁情绪,以及她求助愿望强烈,都比较适合采用如上的咨询方法。
2、 双方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 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 遵守执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六、 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心理诊断阶段
2、 领悟阶段
3、 修通阶段
4、 再教育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目的:
(1) 了解刘某基本情况
(2) 与刘某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3) 探寻改变意愿
(4) 初步探讨刘某的主要问题
(5) 向刘某初步介绍情绪ABC理论
方法:会谈
过程
(1)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 与刘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 向刘某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与刘某一起明确她的问题,初步澄清求助者目前的心理状态C,以及使她产生这样心理问题的现实原因A(即对新环境的反感),并对二者之间的认知因素B进行初步分析。
小结:该求助者有很强烈的改变意愿,经过会谈初步明确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确了ABC理论,初步了解了她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由自己的错误观念所引起。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目的:
(1) 加深咨询关系。
(2) 进一步明确刘某不合理信念,初步改变求助者认知偏差。
方法:会谈
过程:在前一次咨询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对照埃利斯对不合理情绪的归类,刘某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如果事情并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事情。在刘某看来,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算是成功的表现,因为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所以产生了挫败感,并由此导致了抑郁情绪;
②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支配和控制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带来的困扰也无法改变。在刘某看来,引起她情绪困扰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学习气氛不好,并且她认为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她的消极情绪也无法改变并持续的困扰着她;
③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决定了她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刘某认为她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在也应该是,而丝毫没有考虑到新的环境或许向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刘某的信念中确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特征。在这一阶段,应使刘某确信是自己的信念导致了现在的心理问题,自己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消除目前的不良情绪。为了检测求助者是否领悟,让她自己举例进一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
小结:刘某已经说明了自己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自己存在一些过分偏激的想法,认识到自己对现在的环境有很多负性的评价,对自己的同学也抱有很多的偏见,也就是这样的观念,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都很不愉快。她还举例说:“我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觉得事情都要很完美才可以,否则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有时候确实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想法,这令我很苦恼,因为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不尽人意。尤其是自己上了大学以后,更是觉得我的生活糟透了。可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目的:
修正刘某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家庭作业
过程:与刘某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为其改变不合理信念提供指导。在咨询结束时向刘某布置家庭作业完成RSA自我分析报告。
咨询师:你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了,有试着去改变吗?
刘  某:虽然知道有些想法很不合理,可是,我觉得那样也没什么不对的呀!每个人都不一样,追求良好的学习环境没错啊!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为了追求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自己的同学就必须跟自己一样努力,学校就必须为你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是这样的吗?
刘  某:没什么不对啊!每个人来到大学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的,既然这样,就应该无条件的好好学习,学校既然都招生了,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否则就不要招生。
咨询师:你刚才说,每个人来到大学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这是你自己认为还是别的同学也这样想?
刘  某:(沉默)我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
咨询师:你说是你觉的,可是别人是不是也这样想呢?
刘  某:(沉默)但是他们的做法我很不喜欢啊!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你来到大学希望能好好学习,为了让你开心的学习,所以别的同学也必须跟你想的一样吗?
刘  某:(沉默)
咨询师:他们平时的行为会妨碍到你吗?
刘  某:这到不会,就是很看不惯,接着心情就会不好,影响自己的学习。
咨询师:其实大学很不同于中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除了学习,还能从很多方面完善自己,当然了,我并不是说你喜欢学习是不对的。只是你想想,别的同学或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他们会觉得在大学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之类的。你说呢?
刘  某:确实是的,我们宿舍有个同学就是学生会的,特别喜欢交际,还说过要趁大学三年好好培养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其实这女生也不错,就是平时老忙着其他的事情,都不看书,我看了很不舒服。
咨询师:是啊,既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那你还会要求你的同学跟你一样了吗?
刘  某:这样想,那我也没什么可气的了。但是想到我中学时的朋友都在很好的学校,会觉得很自卑,又很委屈。
咨询师:你觉得大学就是你人生的终点吗?
刘  某:(惊讶)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当然不是。
咨询师:这就对了,既然你觉得大学不是你的终点,那你面对你的同学还自卑什么呢?他们在努力,你也在努力不是吗?只不过你们在不同的地方奋斗着。
刘  某:可是你不知道,好的大学师资又强,硬件又好,我都落下别人很多了吧?
咨询师:你是说只要师资雄厚,硬件设施好,那么学生就一定出色吗?
刘  某:是啊!要不怎么会划分那么多等级的学校呢?好学校的学生一定比一般的要好一些的。
咨询师:那在你现在的班级里,有来自中学时比你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吗?
刘  某:有啊!有人还是重点中学毕业的呢。
咨询师:你看,有人来自条件比你好的学校,现在不也坐在同一个教室吗?好的环境固然重要,可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在人为嘛,再好的学校,你不愿意努力,那你还不是不能很好的成长。相反的,在一般的条件里,只有你努力,是没有理由不成长的。相信你也知道,在每年高考的队伍里,考上清华、北大的并不一定都是名牌中学的学生,你说呢?
刘  某:道理是这样的,可是条件没别人好是事实啊!
咨询师:你说的确实也不错,但是,你想想,在普通的环境下努力成功的人与在优越的环境下努力成功的人相比,哪个更可贵呢?
刘  某:当然是在一般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要可贵,毕竟他没有别人那么好的环境,却有着与别人一样的成就嘛!
咨询师:那你还会因为自己的朋友上好大学而自卑了吗?
刘  某:(笑)不会了,听了你的话,我还得感激我现在的环境,否则我就没有条件证明我自己了。现在我觉得开心了好多啊!谢谢你!
咨询师: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你自己的功劳,我只是帮助你认清你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罢了。还有,写作是你的特长,现在学校、社会上各类的刊物很多,你可以继续写作,发挥你的特长啊。
刘  某:你不说我都忘了,原来一直觉得,书都读不下去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可是我现在决定重新拾起我的笔了。
咨询师:现在能再谈谈你的感受吗?
刘  某:觉得很释放,心里闷闷的感觉没有了。自己来到现在的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我要是再像之前那样怨天尤人,只会耽误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
咨询师:很高兴你能这样想,我看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如果你愿意,我们下星期再见一次可以吗?
刘  某:当然,谢谢你!
咨询师:好的,还有,我希望你下回来的时候可以给我带一份你自己的自我分析报告,就是根据我之前给你介绍过的ABC理论,思考你生活中令你烦恼的事件,然后用这一理论自己进行分析,要找出引发你情绪问题的事件A,你出现的行为和情绪反应C,以及导致C的信念B,并对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D,从而建立起新的观念E,其中要以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为主,可以吗?
刘  某:好的。
小结:刘某已经基本用合理信念代替了不合理信念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目的:
(1) 巩固前几阶段所取得的效果,确认刘某可以与自己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个性有所发展。
(2)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 检查家庭作业
(2) 确认一周以来她的情绪确实得到改善
(3) 指导其将来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调整自己的观念
小结:
刘某很好的完成了上次布置的作业,确定她已经可以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从谈话中明确了刘某的情绪确实转变不少。并且走出了她固守的信念,开始认清上好的大学并不是唯一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并且不再总是把一切行为后果归因于外界不可变的因素,并且愿意自己调整应对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
七、 咨询效果评估
1、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我很高兴,觉得心里闷闷的感觉没有了,原来会很看不惯同学的做法跟我的想法不一致,现在好多了。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的情绪不应该被别人的生活所牵制。原来跟宿舍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疏远,现在我也开始慢慢的接近她们,发现她们没我原来想的那么糟,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大家一起鼓励还挺好的。我这学期还加入了我们学校团委的《学报》编辑部,和一些喜欢写作的同学共同经营《学报》。
2、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的客观现实
刘某原来拒绝参加任何社团活动,认为那些是浪费时间。第二学期开始后,加入了《学报》编辑部,成为《学报》的主要供稿者。
刘某现在经常到图书馆看书,还说发现学校里喜欢学习的人也挺多的。
3、 求助者周围人员的评定
宿舍同学:刘某这学期看上去比上学期精神多了,态度也和善了很多。
家长:回家不再抱怨读不进去书了,还经常说一些在社团里开心的事情。
4、 咨询师的评定
联系最后一次咨询与上述评定,并通过回访与追踪,认为刘某已经适应的新的环境,原来困扰刘某的负性情绪已经消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按照现在的状况,断定刘某已经有能力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 刘某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验结果比较
咨询结束后测验SDS总粗分为27,标准分为33。与咨询前的标准分56相比明显下降

 

第二篇: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刘某。因人际关系不良引发心理问题主动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理问题归类和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咨询目标。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达到上述咨询目标。经历六次的咨询时程,经过评估,该案例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 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18岁,大一学生,身高164cm,长相端正,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从小在县城长大,家中有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工人,家庭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思想上、心理上压力都很大,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静心学习,内心痛苦、焦虑、烦躁一月有余。

个人陈述: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除了学习,基本上很少参加活动。一个半月前,自己晚上一个人去上自习,刚好那天下了大雨,却忘记了自己在宿舍阳台上(露天的)晾的衣服和被褥。等到晚上回宿舍时被褥都被淋湿了衣服也被风吹丢了一件,感到非常生气,觉得几个室友都在宿舍却没有人帮忙收一下,想发作但是又觉得和她们争论很无聊,于是便忍住了。随便又拿了一套被子爬上了床,却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系复杂,难以相处。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就经常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越发沉默寡言。临近期末考试,她们平时不好好学习,上课也不记笔记,现在临时抱佛脚,就来拉拢自己,要求一起上自习,抄写课堂笔记,自己虽然不愿帮助她们,但也没办法,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来访者刚进入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稍微有些内向,情绪较低落。坐下后心神不定,不愿与咨询师对视,交流还是比较配合的,比较紧张,情感表现压抑。在咨询师的询问下开始叙述,说话声音比较小,犹豫不决而不时的停顿,明显缺乏自信。表达能力尚可,叙述问题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叙述过程注意力能够集中,思维、记忆力都好。自感这样持续下去不是办法主动前来进行咨询,对咨询结果怀有良好期望。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来访者刘某的父母都是工人,平时上班都比较忙。来访者出生后父母无暇照顾,一直由奶奶将她抚养长大。父母对她幼时的学习与生活较少过问,而在物质方面对她补偿较多。来访者养成了任性、固执等不良习惯。来访者有一个妹妹学习很好,因此父母经常夸妹妹。于是觉得父母偏爱妹妹而不喜欢自己。比较自卑,平时话语不多,在家中沉默寡言,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一起玩耍。小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回家不敢、也不愿告诉父母,曾经有一次试图告诉父母学校的事情,父母却认为出现问题是双方的责任她也有错,因此来访者认为就算告诉父母,也得不到任何帮助与关心,还可能被责骂。和妹妹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因为任何事情父母照顾妹妹,而且要求自己也要处处让着妹妹。她念高二时妹妹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亲戚朋友都夸妹妹聪明上进。父母更是逢人便夸。觉得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都看不起自己,从此与父母之间更加生疏,隔阂更深了。初中、高中与同学交流都很少,几乎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来访者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经常去上自习,就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她觉得班级的同学也都不喜欢她。平时也不怎么主动与他人交谈,吃饭、学习、上课都是一个人,但是一个半月前的那次被褥和衣服被淋湿的事件更是对她产生了刺激,内心痛苦,烦躁,无法静心复习,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为此很焦虑,所以前来咨询。

五、评估与鉴别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智能完整,感知觉正常,注意力能够集中,烦恼、焦虑,情绪比较低落,记忆和学习效率下降,意志行为一致,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

(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及其诊断依据:

来访者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心理问题在近期发生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轻,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来访者因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焦虑烦躁、内心痛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及内感性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三)与其他相关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行为,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心冲突与现实没有联系,也不具有道德色彩。该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也不足三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内心冲突与现实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来访者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但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1、生物原因:来访者18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人际关系敏感,但无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1)大学期间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雨晚归时室友没有帮其收被褥和衣服。(2)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保护与关爱。(3)幼时常受到同伴

的欺负;(4)妹妹考上市重点高中;

3、心理原因:(1)存在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冷漠的;(2)性格内向、胆小、自卑;(3)情绪方面的原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不愿与人积极主动交往,缺少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通过以上诊断分析,根据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纠正该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技巧,改善其睡眠状况。

2、中期目标:进一步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认知,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 、原因及发展过程。

3、最终目标:促进该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来访者的潜能,达到个性的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

根据来访者的临床表现及咨询师的观察,通过与来访者协商,最终确定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二)咨询时间安排与费用:

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与来访者协商确立每周一次,每次约50分钟,大概咨询6次。由于本案例属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范围,故免费咨询。但要向来访者说明,虽然咨询是免费,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请其重视咨询过程并积极主动参与咨询。

九、具体实施步骤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咨询阶段

3、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时间:20xx年4月20日,时间约50分钟

目的:

(1)建立信任关系。

(2)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来访者相关资料。

(3)明确来访者心理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4)制定咨询方案,介绍有关情况。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通过摄入性会谈,咨询师观察,对来访者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4)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她在会谈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认识及理解。把会谈时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效果:

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双方建立了信任关系。来访者通过陈述加上咨询师的内容反应和内容表达,明白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本身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而咨询师富于意义的话,使来访者感到很受鼓舞,对自己走出困境充满了信心。

第2次咨询:

时间:20xx年4月27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帮助来访者更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

(2)引导帮助来访者树立走出心理困境的信心。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作业反馈:来访者写了很多自己内心的感受,也试着用学来的方法引导自己的情绪合理化渲泄。觉得对自己的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成长中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

(2)根据来访者陈述,针对其心理焦虑、压抑的现状,运用真诚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导来访者认真剖析自己的内心现状,对困扰内心的各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析。

(3)用共情技术影响来访者,使其树立起走出困境的信心。

(4)家庭作业:

①走出课堂,试着做一些自己原来喜欢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或打羽毛球。 ②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咨询后的每一点感受。

第3次咨询:

时间:20xx年5月4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其梳理与人交往过程中的矛盾,缓解其不良情绪。

(2)向来访者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咨询作业反馈: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使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程度的宣泄。

(2)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之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明白别人否认自己的建议、在宿舍无人理睬并非是别人轻视自己,而是自己头脑中对人际关系问题的看法中:“我在众人面前的建议被人否认是不是完全因为自己能力差”、“ 我在宿舍无人理睬是不是意味着我无足轻重,别人轻视我”等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然后帮助来访者与这种不合理信念辨论:“自己的建议真得非常完美、无可挑剔吗?”、“别人否认自己的意见是针对自己吗?”、“现在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度关注有必要吗?”、“过度关注别人是否对自己回应那么重要吗?”。另外,根据来访者怀疑同学轻视她的想法,咨询者与来访者和她认为轻视她的同学一起做一次充分的沟通。通过谈话

沟通,来访者明白自己有太多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目前改变处境最有效的办法是想开一点,学习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多跟人沟通交流。即使心里存在一些困扰也是没有关系的,最重要的是马上行动。并初步树立起合理的信念,认清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审视分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家庭作业:找出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其它不合理的信念,以及所引起的不良情绪。

第4~5次咨询:

时间:20xx年5月11日和20xx年5月17日,时间各为50分钟

目的:

(1)讨论来访者的作业,识别错误认知,尝试同错误认知进行辩论,建立正确的认知,疏导不良情绪。

(2)简单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识别负性认知观念;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技巧;认知行为干预,让求助者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并帮助其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但不知为什么自己会形成这种看法;

(2)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3)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

(4)认知分析;

(5)进一步商讨:幼年时因缺少父母保护,受同伴欺负进而形成错误认知,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6)探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问题,让其意识到人际关系并不是像其想象的那样复杂多变,引导其看到人际关系良好一面;

(7)布置家庭作业:

①多参与班级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尝试主动和同学交流。

②让求助者认真练习放松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第6次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

时间:20xx年5月25日,时间约为50分钟

目的:

(1)巩固求助者正确的认知观念,让合理的思维取代错误的认知。

(2)鼓励来访者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会用各种放松方法去应对各种生活压力,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让来访者详细描述敢怒不敢言的情景,以及与室友矛盾时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2)分析负性认知观念,引入“合理的观念”,重新看待人之间的关系;

(3)咨询目标基本达到,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

十、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自我评价:自述不像以前那样压抑自己,不再认为自己很孤单,没有人理解;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亲密相处的;觉得父母、妹妹还是爱自己的;开始重新尝试和室友融洽相处;睡眠质量也有所好转;较能安心学习;有时还同室友一起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来访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室友说来访者在宿舍中开始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了;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遇到事情不再憋在心里能够跟大家很好的沟通;晚上睡觉也不再翻来覆去的了,常叫上室友一起自习,复习备考。

3、咨询师的评估:来访者已经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建立起合理认知;情绪不再是大量积压,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与室友的关系也缓和下来,睡眠不良也基本消除,能够平静下来积极备考。

十一、总结

本案例中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之后,来访者的长期压抑情绪得以缓解,睡眠不良得以改善,备考状态尚佳,更重要的是与室友的紧张关系得以改善,错误观念得以矫正。

通过心理咨询发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行业,它让每一颗蒙上灰尘的珍珠重新焕发光彩。另外,心理咨询需要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朱建军.我是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第1版

[4]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

[5]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第1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