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法院实践心得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很高兴能利用暑假时间到人民法院实习,对于即将升入大二的我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活动。首先我要向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法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大学的第一个暑期因为参加社会实践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短短二十天功夫,我投身其中,体验着连续不断的挑战和欣喜,在付出后收获喜悦,心里只愿那一幕幕化作文字,永久留存。

这是我第一次到法院实习,虽然没有实习经验,但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认真自觉的遵守法院的各项规定和工作纪律,按照法院对我们实习同学的要求,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实习当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深有感触。因为是大一,物权法、债权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特别是民诉法等均尚未涉及,而且是到基层法院实习,所以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熟悉法院的办事机构、工作流程以及案件的立案审结过程等层面上的东西,而不可能涉及做笔录、参与案件讨论、起草判决书等实质上的内容。虽没什么实质的收获,但还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第一天开始实习,基本无事可做,除了跑跑腿儿送送卷宗或文件。我的实习老师负责民一庭的内勤工作,所以我学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拿送报纸和信件。书记员收发当事人出庭传票、开庭权利义务通知书、举证通知书、裁定书、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主要是通过特快专递来完成的,所以信件一天分两次及时拿送。拿送时要注意盖章登记信件,这也是工作程序,避免出错。别看这不起眼的小事,仔细研究起来还大有讲究,疏忽不得,一旦出错整个诉讼程序将受到影响。综合部的一位法官是专门负责诉讼对接简报工作的,交给我们

几个实习生校对法院交付打印成册的简报的工作,看看打印样文是否有文字和标点上的错误,也就是找错别字。这使我想起了高考的一道语文题,也是找错字。我不想颂扬可恶的高考题型如何实用,只是想说在学校学的东西到了工作上说不定哪天就会用到,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利用上学时间多学点东西。校对工作需要两种东西,细心和耐心。校对过程中,我们几个讨论了“制定”和“制订”的区别,“装潢”和“装璜”的区别,还查阅了字典。老师告诉我们,曾经因为用词的不同还引发过一场官司。法律的严谨准确又一次实际地印入我的脑海。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送拿卷宗到律师阅卷室,这样我们便有足够的机会来翻翻看似神秘的卷宗里都包含些什么东西,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卷宗分正卷和副卷:副卷是合议庭对案件的讨论意见理由等等,是给法院内部看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是绝对看不到的;正卷里包括立案文书、起诉状、应诉答辩状、送达回证、开庭笔录、质证笔录、双方提供的证据等等,正卷是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看的。卷宗不能带离法院,阅卷完毕后,如需代理人复印案卷,我们应陪同代理人一道去复印,复印完毕后应及时送还案件的承办法官或书记员。

第二件事就是熟悉了一些法院日常工作上的操作。由于每个案宗的排列顺序都是按照法院的操作流程来办理的,这使我掌握了一个案子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接触了一些诉讼文书的写作一类的事情。如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然后还负责这些文件的编排、校对、打印等工作。期间还经常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接听电话以及接待来访客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社会交际能力和耐心热情的品质。而在发出票和运用电脑编排一类事情中,又让我认识到掌握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这些基本素质应该在日

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

第三件事就是旁听给我的感性认识。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法官们的带领下参与旁听。我所见到的庭审与我想象中的庭审差别很大,可能是我电影看多了,脑海中呈现的是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情景,与现实格格不入。在法院看到的审判庭是一个面积狭小、布置简陋的房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

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据“理”力争压倒一切。这使得审批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应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法官压力庞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而上级的指示和干扰无疑又加剧了这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例如,在一次民事共同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原告只有一个,即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而被告有六个,都是小区业主。本来我认为此案会合并审理,因为这样比较方便又简便快捷,结果法官却是一一进行审理的。在我的提问之后,我得到的解释是,经调查这六位业主各持己见、互不统一,若是合并审理就会造成混乱很难控制局面,最后反而会影响审判工作的进行。这使我不得不佩服法官们的经验丰富,表面上看起来法官与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一到工作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厚积薄发和机智灵活。

第四件事是我初步了解了法官这个职业和法官审理案件的基本方法。 法官也属于公务员,特殊之处在于他要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一颗公平正义的良心。据我所知现在要想加入中级法院法官队伍,基本条件是硕士学位,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年龄在23岁以上。可以说条件是

非常苛刻的,一些中级法院公开招录法官,却难觅良才。 很多人以为,法官的形象应该是手持法律之剑,惩恶扬善,定纷止争,冷漠无情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法官应该有抵御各类纷扰的能力,不受利诱。我所见到的法官在法庭上同样是表情严肃,不怒自威。但在庭下或业余,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法官要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他们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在办案中,他们既是有情的又是无情的,他在无情中伸张正义,在有情中彰显人文关怀。 那么法官是如何断案的呢?法官审判案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案件事实,二是法律适用。法官拿到案件就好比拿到一道证明题,首先要弄清楚其中的已知条件,即案件事实。但案件事实要比证明题的已知条件复杂得多,因为案件事实是不充分的,不明确的,不像证明题的已知条件那么一目了然。案件双方当事人利益是对立的,供述的事实和提供的证据都是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谁真谁假在时难以判断。这时法官就要动用智慧和司法技巧,进行甄别、认定。将这些案件事实与从生活经验中积累的自然法则结合起来判断真伪,然后把虚假的事实剔除。另一方面,要细心观察,从当事人言谈举指中获得证据,同时要大胆设计,铺垫审讯条件,抽丝剥茧,让证据从事实中暴露出来。当案件事实确定后,就要找到法律案件的法律依据。这就需要法官运用法律方法,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五件事则是“终审判决不终极”的现象。当事人不服判决,对法院的宣判缺乏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些案子在我们看来是非分明、轻而易举,而且法官也遵照了正当程序,适用法律也毫无错误,当事人却还屡次来法院申诉,也许那些人确实很冤枉,或者他们的确受到了不公正的判决,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里面存在着一些司法腐败问题。但作为一个法院,经过严格程序作出来的终审判决就应当具备其应当享有的权威

性,否则法律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要想法律的作用得到发挥、价值得到体现、精神得到推崇,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法律信仰”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必然架空。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当事人、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我更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老师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基本掌握了一些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达到实习的目的。在此次短暂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局限性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感到非常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所具备的那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以

致用”这四个字的含义是那么深刻。

通过连日来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很多理论上的问题都不是我目前就能够理解的;实践技能也不牢,很多基本社会方面的能力仍欠缺锤炼。而且也不能很好的把二者融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课堂上的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方面却很少涉及。这致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捉襟见肘。很多情况下,一些司法操作过程中的小事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也经常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还是拿整理卷宗来说吧,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所隐含的规律却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其中的每一页诉讼文书都是有其合理的摆放次序的。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这次实习也让我对法学的观念有所改变。以前我曾经认为法学这门学科暗淡无光,现在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愈来愈发现自己对法学有了兴趣和信心。从法官们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他们对法律工作的热爱,而他们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这种强大的信仰力量使他们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如此压力和强度之下始终保持勤奋踏实的状态为社会为人民带来公平与正义。我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的路还很长。当下所能够做的就只有用大量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培养法律思维和其他基本社会人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专研一个问题,

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和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都要为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但却很快乐,不再是不为浮云遮望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是今后工作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不同,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创业,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在现在的社会就业中,往往用人单位希望招聘那些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每年都在关注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便

是如今大学生没有工作经历,而要适应各个用人单位的具体业务操作则需要经过几个月以上的培训,往往用人单位不愿意花时间用于培训业务人员,而是希望在招聘的时候就能够招到已经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招聘的时候,在招聘信息上,常常是有“是否具有本行业工作经历”一拦。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最后,要再次感谢法院为我提供了这次实习机会, 让我收获了无法在学习中获取的财富,这次实践拉近了我和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奋斗目标。这次实践虽然很短,但我从中感悟了很多,我相信它将受益我的整个生涯。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大 学 生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心 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篇:20xx年大学生暑期家教实践报告心得

对中学生家教现状的实践调查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金钱、情感、爱心、呵护……似乎把一切都给了孩子。随着迅猛发展的新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激烈。这就必然对新的经济时期的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然而由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原因,导致社会家长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应试教育,为了孩子成龙成凤,家长把孩子都送去培优。假期,为了准确了解中学生的家教现状,我对1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对中学生家教现状的问卷调查

1、您几年级开始为孩子请家教?

A小学三年级 B小学五年级C初一D或是-------

2、您通常给孩子请哪方面的家教?

A语、数、外三门主课B成绩薄弱的那科C他喜欢学的那科D不请家教

3、 您给孩子请家教的动机是什么?

A在孩子没学之前就先学了,赢在起跑线上

B能弥补孩子课上没听懂的部分,及时查缺补漏

C比别人多学了一遍,记的会更好

D看别的孩子都请了,咱们也不能亏了孩子

4、您周围的家长都给孩子请家教吗?

A是的,都请了 B大部分都请 C少部分会请 D几乎没有请家教的

5、您的孩子喜欢家教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态度一般,不反感 D不喜欢

6、您给孩子请家教之后,孩子的成绩有提高吗?

A有很大提高 B有一点进步 C成绩不明显,但也没下降 D成绩反而下降了

7、您对所请老师有什么要求?

A重点学校在职教师 B在职教师 C大学生

8、 您觉得现在家教的费用怎么样?

A费用十分合理,完全可以接受 B费用比较合理,基本可以接受

C费用有点偏高,勉强可以接受 D费用严重偏高,无法接受

9、 您请的家教都是通过什么渠道呢?

A家教公司 B报纸上的广告 C朋友介绍 D在街上看见相关宣传

10、 您觉得家教公司介绍的家教可信吗?

A非常可信,渠道正规 B比较可信 C没意见 D不可信,骗子很多

二、中学生家教现状的调查结果

1、现实高考的影响,80%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语、数、外三门主课全部聘请家教,随后针对自己偏弱的课程再聘请相应的家教,这也是因为语、数、外三门主课在高考所占分数比例高。

2、63%家长就是通过同事、亲友的介绍确定家教,认为家教公司介绍的老师可行度不高,21%通过家教中心寻找,16%学生通过同学的口耳相传来寻找。70%要求请重点学校在职教师,但是否真是重点学校教师不清楚。

3、92%家长和孩子认为请家教之后,成绩不明显、但也没下降,2%成绩反而下降了, 5%有一点进步,3%有很大提高。

4、家长认为家教的费用随着年级不断上涨,费用严重偏高,其中70%家庭勉强可以接受,26%家庭无法接受,4%基本可以接受,但费用严重偏高。

5、 52%的家长给孩子请家教的动机是看别的孩子都培优了,以及不陪怕落后,23%认为孩子接受慢,提前学一遍,记的会更好,25%认为能弥补孩子课上没听懂的部分,及时查缺补漏。

6、95%培优的学生培优是提前学一遍;5%是学习较差,进行查缺补漏。

三、结论与建议

         

  通观所有中国人的父母,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毫无疑问愿望肯定是好的,可问题是怎样让孩子成龙成凤,怎样把握关键时期和小孩在成人后进入社会所需关键要素,不同的时期和要素的形成应该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最科学,这些问题对中国大多数的父母来说仍没有解决。他们的教育方法却是无知的、盲目的、无能为力的、不科学的,有的甚至于是极其错误的。抱有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家长不但不能帮助小孩,反而是害了小孩一辈子甚至成为社会的罪人。更可怕而又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由于父母的不知和简单从事,只一个劲地从小就把子女送去培优。试想,一个老师有那么多的学生需要教育,他(她)能像父母自己一样来教育小孩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实践证明,每个有出息的小孩都有一个良好精神素质的家庭教育。然而针对每个小孩来讲,没有针对性的科学地进行精神素质的教育、优势定位及其兴趣培养与学习引导而盲目地培优,很多培优的小孩在学校里成绩并不好,相反在家里培养了小孩的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不培优,成绩也好,好多培优名则培优,实则是补课和提前上课,从效果来看也不好,反而使小孩在学校里不认真听讲,认为总是要“培优”的。这样做,既搞错了方向,偏离了真正培养人才的轨迹,是害人的,是劳命伤财,弄得小孩子也辛苦,家长压力也很大。在此家长要想一个问题,怎样做一个轻松成功教育小孩的父母?有家长会问,能解决这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能!那就是家长要好好学习怎样培育小孩的精神素质、知晓小孩的智能优势,并根据小孩的优势进行兴趣培养和学习指导,小孩一定会轻松快乐地成大才,而且成才成本也是最低的。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这样说,现在家长投点资自己提高教育小孩的能力,既提高了自己,又教育了小孩,还创建了先进的家庭文化,使家庭长久发达,一学数得,可谓是好举,好策,好景,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又实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还让小孩轻松快乐地实现了理想,于国,于家,于小孩都好,做父母的怎么不这样去思考,用这种新的家教观念区教育你的后代呢?!

     一、中学生家教所处的现状

2.调查范围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

5.结论与建议


  今年暑假我在亲戚邻居的嘱托下组办了一个暑期家教班。学生虽然不多但收获是很丰硕的。作为我们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做家教无疑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前的一次很好的洗礼。在这次家教的短短一个月中,我体味到了很多。于是,家教经历为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这道风景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何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何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何谓“十年寒窗苦”……
  
   通过这次家教实践让我对现如今“家教热”这个现象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通过了解让我对中国家教有了更多切身的认识:
    家教所处的现状
    受高考考纲的影响,30%的学生选择语数外三门主课全部聘请家教,随后针对自己偏弱的课程再聘请相应的家教,这也是因为语数外三门主课在高考所占分数比例高。
    聘请家教的途径,63%的学生通过亲友介绍,21%通过家教中心寻找,16%学生通过同学的口耳相传来寻找。舆论的力量是大的,许多家长就是通过同事、亲友的介绍来为孩子确定家教的,同学之间也会相传哪些家教的确“肚中有货”。
   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也要为孩子请一个家教,即使家中并不富有,然而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都要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把大把的送给家教。从一个层面上来说,这是出于每一个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片热情,然后每每如此,养成了这种社会家教成风的习气,究竟是好是坏,对孩子的学习究竟是否有帮助,为什么现在需要补课的孩子会如此之多,为什么在学校里他们不能够把老师讲的学好?难道是老师故意在课堂上不讲,为了让自己能够多补些课?我想应该不是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的都需要补课?为什么在课堂上他们听不进去?以往只有差生需要补课?难不成现在学生的主流都是差生了?这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
  
  我想很大一部份是社会形成的这种补课风气,使得家长看到人家孩子补了,想到自己孩子没补就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会比别人家差,于是明明自己孩子成绩不是很差,也让孩子去补课,这样孩子明明懂了的东西还要去补,纯粹是浪费了时间,没有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成绩还是没有提高,甚至还不如从前。这样,补课便成了孩子日后必修的功课,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渐渐消失。
  
  当然,我不是指责这些家长拼命的给自己孩子补课,毕竟他们也是想让孩子成绩更好,只是,也许他们的方法不对,诚然这一点也不是我可以去改变或纠正的,甚至我的看法也并不一定就是对,可是这种全社会都兴冲冲的去补课,我想的确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如果要花如此多的钱去自己补课,那么学校这种东西似乎可以不存在了,还免得你花这么多钱,直接去考试就可以了,所以花最少的钱让孩子在学校就学好,回家要做的就只是复习了。这才是上策。
  
  丰厚回报使做家教火爆
  
  当问到一些暑期留校做家教的同学时,他们直言不讳,甚至还主动为我算了一笔账:一份家教一般收费是30元/时,一次最少2个小时,如果以全天做4个小时计算的话,那么一天的收入就是120元,一个月下来就能拿到3600元。这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两个月下来赚足6000元,下半年的学费就不成问题了。
  
  我想正是如此丰厚的回报促使得大学生家教十分火爆。每年暑假留校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他们除了报考各种学习班之外,大多数都是留在学校成为“打工一族”。
  
  据我所知,暑假市场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譬如推销、市场调查、发传单、制作网页等,但这些都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消耗很大的精力,相比之下,做家教就显得很轻松了。“去学生家里又吹空调又喝饮料的,学生在一边做题,随时指点一下,而且教的内容很浅显,两个小时下来过得挺舒服的。”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就对我说:“这是用我们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赚钱,很轻松、很满足。”
  
  现在这炒作出来的几十块一小时,的确让当家教的学生们都大赚了一把,想想当一个暑假的家教就把下学期的学费赚来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其实我们都懂,但是我们很多大学生就是缺乏责任心,所以在赚大钱的同时,陪养我们对学生的责任心,是让我们找到丰厚家教的不二法宝。
  
  做家教赚的不只是钱
  
  谈到做家教的体会,许多当过家教的大学生说:“其实,暑假做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能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知识的肯定。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的确,大学生做家教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贴补,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肯定,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信心。
  
  当家教的过程中,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在这之中,大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下社会是什么样的,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你可以明白雇主和员工之间大概就是这样了,你要拿钱,你就要搞好和雇主的关系,这样你才能够让雇主心甘情愿的把钱给你,把孩子放心的交到你手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在教导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改进,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让他们真真正正的在你教的过程中,在脑中领悟到知识的本质,而不再局限于浅显的表层。搞好你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喜欢你,搞不好,你就多了份固定的工作了,父母听到孩子说你补的好,以后就定了,就是你了,给我孩子补课。
  
  综上,谈到做家教的最大感受,这位同学说得很简单,“用心和学生沟通,做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和我倒是持相同观点。我们都要用心的去做每一份事,做家教如此,做任何其它的事都是这样。
  
  这次的社会实践,真的,收获还是不少的,在和一位同学的母亲接触的过程中,真真正正感受到了做为一位母亲的辛苦,对自己孩子不争气的成绩,母亲的白头了都出来了不少,这位母亲说:“以后你回来了就找你给我孩子补课了。”我的回答是,我给她补了这一次,希望以后的就能靠她自己学好了,不需要再补课了。的确,我认为在学校学到才是最好的,也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从小到大都没有补过课的学生吧,所以,在老师教授的过程中尝到知识才是最好的。而和这位女生成为朋友,算是我这次暑假实践的最大收获了。以后在我的人生中,会有一位同学一直把我当做她的好姐姐了,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关于中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报告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同时,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准确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最近,笔者对临湘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 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   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10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如果走在街上,看到名目繁多的招工广告、购物广告等,你对它们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14%,70%以下的占86%。

(5)如果你在摊位上购物,与店主讨价还价时,店主说你所购商品进价太高,没有钱赚,实在不能再便宜了,你会不会相信?结果认为“会”的占7%,认为“不会”的占93%。

(6)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7)你有没有在社会上受过骗?结果填“有”的占65%,填“没有”的占35%。

(8)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9)你认为现代社会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32%,70%以下的占68%。

(10)你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大部分认为现代社会风气不正,骗子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

2、   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   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亲戚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87%,70%以下的占13%。

(2)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3)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4)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

通过国家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思想,不断侵蚀着当今中学生。爆炸、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影片、音响及图片资料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中学生纯真的心灵,在他们洁白的思想天空里朦上了一片阴云。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2、   社会虚假事物过多,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

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事物,或真或假,很难分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遇上江湖骗子。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上受过欺骗的中学生占65%,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在问卷调查表中,关于“你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骗子多,并且骗术非常高明,让人防不胜防;还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要学会骗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4、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接班人,国家的未来就撑握在他们的手中。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提高中学生诚信度的几点措施。

1、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交给中学生一把做人、学习的钥匙,以今后适应各种环境。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2、严防不健康的广告入侵校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科技、新产品的出现,广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一些广告内容“华而不实”,甚至是“黄色广告”、“传播封建迷信广告”,  四处”泛滥“,充斥校园这块净土,严重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甚至还会扭曲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全社会都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谨防一些不健康的广告侵入校园。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只有身心健全,才算健康。我们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4、  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教育的对象是下一代,而下一代又要去教育他(她)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这一代教育没有搞好,影响的不是下一代,而且下一代的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如此,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我们应共同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