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心得体会

与儿子一起读书

谈起读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读一些与业务有关的实用的书籍。另一个就是为了给儿子带个好头,培养他读书的好习惯,开扩视野,提高素养。作为一名母亲来讲,后者的责任似乎更重一些。

我认为读书并不一定非要读《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托夫》等世界名著,要紧的是,读符合个人成长阶段的口味与思想的书,对于孩子尤其如此。

在儿子还不会识字的时候,我每天在他临睡前,都要给他讲或读一段童话故事、寓言等,爱听的故事他常要缠着我讲好多遍,久而久之,许多故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等他都能够活灵活现地讲给其它小朋友听,故事的内涵也许他当时并无多少理解,但从他讲故事的神情中我知道他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什么该同情,什么该憎恨。

在他上小学刚学拼音的时候,我在新华书店专门挑选了两本少儿版有拼音带彩色插图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编者把原著分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人物描写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很适合孩子阅读。每天我给他把故事的前半段读完(避免小孩因为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他想知道结果就得把后面一部分通过拼音读完,有读错的地方我再随时给他纠正,这样即提高了他的拼音水平,也让他对这部古典名著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小学三年级时,我又给他买了部由原著改编的漫画版的《水浒传》,吸引了他更深的阅读兴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读这些版本都太小儿科了,自己提出来要看原著。我很高兴,我想如果我在一开始就买来原著让他读,他肯定会觉得语言生僻难懂,半途而废的,这让我有一种“鱼儿上钩”后的成就感。书买来后,他爱不释手的样子超出了我的预期,他还时不时地和我就书里的人物进行讨论,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

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后来的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儿子对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佩服之至,从这些方面他看出了曹操好的一面。但他对曹操的残暴不仁,嫉贤妒能又很是痛恨。“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由此,他又看出曹操不好的一面。所以我对儿子说,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应该放在历史中来看。

儿子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他认为特别好的文章,也会推荐给我读,让我和他共享。我和儿子多次读过《背影》一篇,我感触颇深的是朱自清对父亲的一往情深,儿子颇为感慨的是父亲对儿子拳拳之心和无私关怀。朱自清在文章最后深情地提到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凝聚了作家

多么深刻感情啊!儿子每每读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都是感慨万千。他说我们平时为他做过的一切,有很多和朱自清的爸爸有惊人相似的地方。

今年暑假里,我和儿子读了中学生新课标推荐书目中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草房子》,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书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一开始是我用笔把它们画了出来,渐渐地,我发现儿子不用我说,一读到好的句子,他自己就画了下来。例如:“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的四处飘散。几枝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象几枝硕大的毛笔,黑黑的竖

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的开放。” “今晚的月亮不耀眼,一副迷离恍惚的样子。”“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儿子还把有的句子融进了他的作文里。

看到儿子在读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变化,我很欣慰,相信在他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有书为伴,生命定会精彩无限。

西游记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老人与海读后感 ?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桑提亚哥(Santiago)是个可怜的老头——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老渔夫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marlin),这是一条比他的渔船还长2英尺的鱼,是在拖着渔船整整两天两夜之后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运似乎并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鲨鱼,经过殊死的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这个硬汉面对挑战如是说。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义所在,还有他趋向坚韧的力量。故事的头尾,都出现了名叫明诺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继承老人的事业。何止捕鱼的事业要被传承,这副铮铮铁骨又何尝不为我们所崇敬、所供奉、所学习呢。在老人的故事里为什么有这个孩子的出现?年轻,象征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内心同样是年轻的。文中多次描写到狮子,阿非利加海滩上,狮子在笑闹嬉戏,它们浮现在老人的梦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样揭示了老人永远不会老的意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