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中国与世界

下一个十年 中国与世界

随着欧债危机的演化,美国、日本债券评级遭到下调,全球金融市场似乎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全球债务危机正呈现进一步的扩散趋势,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许会成为新一轮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全球经济局势不确定的大环境也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外需增长难以为继令中国必须走扩大内需的道路,消费领域理所当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周五由南方都市报与招商证券、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举办的“下一个10年中国与世界”系列论坛之消费与零售专场,来自国内外日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商业零售等消费行业巨头与权威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未来十年大消费的品牌力与渠道力趋势。

看好“升级”消费连锁零售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从大众化市场升级,一款包装简单产品就能打遍天下的阶段已经过去。亚商资本创始合伙人兼总裁张琼指出,未来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要把握好消费升级的方向。张琼指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 D P达到一定水平后,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消费升级的方向就会是细分出来的领域,如与健康有关的形态、健身以及与精神层面有关的娱乐等。张琼还强调,在传统消费领域也会由于升级带来新的机会。例如农业养殖在管理精细化提升后,就会衍生出高附加值的领域。

“中国13亿人口4.2亿个家庭,同时每年新组成家庭增长速度很快,这部分成熟的消费阶层对消费市场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以大众消费市场为基础,同时嫁接互联网等新型服务方式的消费类企业会获得资金的关注。”张琼还表示,随着一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对超市购物方式的适应,二三线城市甚至到县城都会出现连锁零售的模式,这也是一项具有深度发展机会的领域。此外,细分领域如母婴连锁零售也是被看好的行业。

品牌修复要靠产品“说话”

近两年消费品市场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令不少知名企业陷入诚信危机,如何重建品牌形象,化危为机亦是论坛中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表示,3·15事件对双汇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对股票市值以及品牌的影响等。“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双汇集团积极采取措施。经过这几个月的经营,市场各方面对双汇产品做了全面的普查,都未发现双汇的任何产品出现问题。”张俊杰表示,双汇产品在市场上还是能够经得起检验。

20xx年乳业发生的“三聚氰氨”事件,光明也被余震震到。危机公关是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弥补,但这种弥补还是会对消费者和品牌带来伤害。光明乳业副总裁罗海强调,整个事件对光明的影响很小。“我们要求每一个员工作出承诺,全心全意为我们消费者提供良心的产品。营销是化装,甚至有些企业是整容,我觉得最注重的还应是产品本身。”罗海表示。

对电子商务前景过度乐观?

移动互联和互联网崛起所造成的消费模式的变化,无论对传统零售业还是网络零售业都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因此零售行业渠道之选,即水泥与鼠标的争论也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全国市场研究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德(微博)寰列举了一组数字说明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程度,移动互联用户中33%的人早上起来拿着手机看东西,也就是说每一天的第一接触点已经开始是移动互联,有62 .7%的移动互联用户晚上睡觉是抱着手机和PA D睡的。而且现在移动互联用户接触最频繁的媒体,每天平均上7.87次。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所难免会对消费零售领域的营销模式带来改变。

不过对于新兴渠道的看法,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王薇认为,电子商务渠道如果考虑到盈亏平衡的时间点问题,所带来的价值也许并非市场预计般的巨大。他认为,目前国内在电子商务这块的投资过热,市场关注的是电子商务品牌企业的成长性,但考虑到盈亏平衡的问题,这个行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市场对电子商务的前景过度乐观了,在服装行业,什么样模式是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最主要是平台商。像淘宝提供的是一个网络的渠道,可以让各种各样的服装在上面销售,这样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单纯的网络品牌商,如果长期要存活下去的话,要考虑到盈亏平衡点的问题,网上不太重视附加值,而是重视价格战,会导致国内风投经历比较惨烈的洗牌。”王薇提醒。

对话

嘉宾主持: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嘉宾:海信集团(微博)副总裁郭庆存、海尔电器首席运营官李华刚、波士顿资讯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叶永辉、克华菲商业有限公司副总裁袁雅芳、淘宝商城电器城总经理谭飙、招商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杨夏、招商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纪敏。

近年零售流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要数电子商务对传统渠道的冲击与融合。品牌渠道公司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下一个十年中国零售业能否诞生世界级的流通企业,在渠道力的讨论中“水泥”与“鼠标”如何融合才能形成最坚固的渠道? 电商与传统渠道融合是正道

吴伯凡:传统渠道和互联网企业的增长方式截然不同,然而任何渠道,任何一种媒介不可能因为新的东西出现以后,旧的东西就会完全死掉。例如家电行业渠道的力量越来越占据主角的位置,围绕渠道力展开话题,下一个十年的渠道会是怎样的?

李华刚:我们谈渠道,始终离不开渠道服务的对象。如果脱离用户,单纯谈电子商务没有意义。单纯卖产品给消费者,与把所有的用户的服务放在第一位,这两者是可以融合起来。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大范围沟通,最快地了解用户信息。

袁雅芳:未来十年中国渠道会多元化,并且会深入到更内陆城市。今年开始我们整个渠道开始深入到三四五线城市以及线上的渠道。我们认为双渠道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渠道也是不容忽视的。

谭飙:首先是对渠道本身的定义,这个渠道包含信息传播的渠道,第二是商业流通的渠道。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冲击的话,真正冲击的不是商业流通的渠道,而是信息流通的渠道,也就是说我们从整个互联网视角看传统行业,更多是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冲击。今天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尤其是信息传播这一块,跟地产有可能会脱离。未来更多解决的是地域和对传统核心商圈的冲击,但是背后真正的商品和商业的流通一定还要依赖于传统的现金流和物流,在这点上,电子商务并没有做真正的改变。所以从互联网角度看,未来商业流通的体系,包括真正运转整个体系里面的所有从业者,我们是一定要融合在一起的。

杨夏:看一个渠道的业态演进,我觉得电子商务以后还是要相互融合,是不能完全起到品牌的替代作用的。我们把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商相比,实际上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变化,当然经营本质还是在于商品和服务。

电商渠道需提升附加值

吴伯凡:电子商务的起源是图书业的电子商务,图书业免费征用了店面书店作为电子商务的体验店,今天的电器也是如此,京东商城很多销售额,国美(微博)和苏宁也对他们作出了免费的贡献,消费者到店里先看产品然后到网上去买。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怎么理解?

郭庆存:市场竞争的最终主宰是技术与消费者,技术决定了产品的属性,技术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各种技术,以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形象和体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时候,渠道的拓宽与流畅就会强化竞争力。渠道的多样化、便捷性,让消费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和途径获得他们所喜爱的产品,这应该是渠道建设的目的。而这种具有破坏性的产品研发和创新,是企业所努力的方向,一旦这一天实现,相信渠道打开,对我们来说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闸门。

吴伯凡:今后十年在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的融合问题上,电子商务即使不完全主导也是占有相当大的成分,你认为融合的关键点在哪里?

叶永辉: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渠道,当今许多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个接触点是在网络,你怎么样通过这个方法影响消费者,让他们有一个对比平台,让他们有更加好的体验,这是更加重要的一点。因为电子商务不单只是一个消费渠道,还要让消费者影响你的品牌,影响他们对你品牌的了解,以达到最后可以影响他们选择产品的决策。你会看到有很多国外公司做得比较成功的,他们不一定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但是他们会很重视消费者在他们的网站,或者别的网站里面的体验,对品牌的历史对品牌的经验有充分的了解,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

吴伯凡:就下一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纵向发展的方面,国内电子商务应该有哪些创新模式,对于商家消费者开发出哪些创新的服务,在国内二三线城市电子商务如何推进?

叶永辉:纵观电子商务过去几年的发展,第一批的消费者可能是为了买便宜的东西,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会看到一批网络消费者,他们不单只是因为价格,更多是为了一个体验,为了这个服务,你会看到他们在这上面花很多钱,有些人一个月花一万块钱在淘宝买东西都有。他们在上面寻找新的产品,或者有一个创新的概念,比如你看到国外有很多体育用品的网站,他们可以允许你自己去设计自己的球鞋,网上消费者不单只是买一个便宜货,更多是想买一个好的体验,买一个好的服务

 

第二篇:下一个10年中国与世界

时间:20xx年8月12日

地点:索菲特大酒店三楼雨果厅

主题:下一个10年中国与世界

主持人: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入世十周年峰会暨南20xx年招商证券论坛”,我是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董益华,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论坛主办方招商证券、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和南方都市报,向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招商证券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其立足中国本土背景、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独特的视角得到了国内外经济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我们这一届论坛的主题是:“下一个十年中国与世界”,旨在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汇集业内专家、行业领袖、投资精英和媒体主编,共同探讨新世纪十年新世纪十年中国崛起的根源,和未来十年的机会和挑战。

今年的论坛其实是一个巡展形式的系列论坛。在上个月,7月8日,我们已经在深圳成功地举办了第一站“通信与互联网”专场,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在今天召开的论坛是第二站“装备制造与汽车”专场,在接下来的3月内,我们还将在上海、武汉和北京举办消费与零售、能源与资源、宏观经济与金融专场。在这里提前预祝我们今天还有接下来的三场论坛圆满成功!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他们是: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先生;

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先生;

金海重工副总裁赵军先生;

德尔福派克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杨晓明先生;

广汽集团乘用车副总经理徐育林先生;

新华信联合总裁、CEO林雷先生;

J.D.power咨询公司亚泰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先生;

出席本次论坛的论坛主办方领导有:

南方报业传媒管委会副主任丘克军先生;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先生;

21世纪传媒股份有司分副总裁乐冰先生;

南方都市报南都传媒研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财富》总编辑余刘文先生; 《21世纪商业评论》副主吴伯凡先生;

招商证券天河被营业部总经理余锦标先生;

理财周报副主编谭昊;

《21世纪商业评论》副主编黄晨女士;

南方都市报品牌中心执行总监陈雪梅女士;

招商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董事、《新财富》机械行业金牌分析师刘荣女士;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汪刘胜先生。

此外还有来自:

长城集团副总经理任峰先生;

广州长城世家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禅玉女士;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出席,同时出席本次论坛还有招商证券尊贵的客户以及来自媒体的各位朋友,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不一一的介绍了。

下面有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丘克军先生致欢迎词。

丘克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美丽的羊城,共同探讨中国入世十年的收获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路径,我谨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参加盛宴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南方报业集团在19xx年正式成立,至今13个念头,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南方报业提出多品牌战略,目前已经形成3个纸报系列,他们是21世纪报系、南方都市报系和南方周末报系,并形成了目前的12报,8刊,4网和一个出版社的媒体军团的格局,我们一直对中国与世界的经过局势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至自中国加入WTO十年,今天南方报系和21实际报系,今天的20xx年的高峰论坛。汇集业内顶级企业高层和行业的权威专家,该论坛对历经经济脉络,梳理产业发展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回顾过去的十年,中国加入WTO的红利是相当巨大的,这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两番,在全球排名由第六位排名到目前的第二位,20xx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哀鸿遍野,中国担当其大国的责任,经过有效的措施,率选从全球经济崛起,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但是华尔街衰退并未消退。美国下调评级导致股市的恐慌就证明了这样。 现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随着加入WTO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避免欧美债务危机,在全球股市,尤其是欧美发达地区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中国A股备受拖累,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对全球的经济是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要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必须做大做强产业,我们的入世十周年的峰会,从互联网头讯、装备制造汽车、消费零售,能源与资源,宏观经济与金融五个纬度出发,探索中国经济的十年和未来十年。寻求商业发展的新动力,为中国的产业,真正做强,提高前瞻性的间接。中国的知识领域能够诞生出世界级的领袖企业,最后再次对各位的嘉宾,朋友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丘克军先生的欢迎词,下面有请丁安华,先生做开幕词,有请。 丁安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莅临20xx年招商证券论坛、同时也非常 高兴能够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财智盛宴上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羊城,我们也算是半个广州人,我在广州都市,也在广州当老师,随着离开和20多年,我对广州这个地方很有感情,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 这一次的论坛,也希望大家多关注高峰证券,这一次是我们成立20周年,20周年见证中国经济市场的兴衰成败,这个是不简单不容易的历程,今天招商证券在全国算是一个比较领先,比较稳健的证券公司,也是一个上市企业,多谢大家对招商证券的支持,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我是讲今天的主题,虽然我自己是从事宏观方面比较多的分析人士,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与汽车行业,为什么我们选定这个主题作为今天论坛的主题,我们知道,中国在经济历程方面走的比我们想象的快。从今天GDP来看我们是一个大国,我们超过日本,成为世界GDP总量的第二,如果用购买力评价的话,这个数字会更加的惊人,在中国在过去进入WTO十年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这个发展在十年前很难想象,我记得当时在讨论入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对中国全球化竞争的前途和未来,表现悲观。从前面看起来,中国算是这一轮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们选择这两个行业,一个是装备制造业,一个是汽车行业,制造业这个领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实力,我们在很多时候对国家产业结构有一些建议的时候,我们认为先进的产业结构是服务业为主,以高端的服务业为主,现在看起来,这一轮全球化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以一些虚拟的或者是纯粹的服务业上,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制造业,现在在美国也在反思。今天我在跟三一重工的何总聊天的时候谈到,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应该是中国制造业的旗帜,早先在过去十年前招商局下面有一个做集装箱的企业,从濒临破产的集装箱企业到全球的知名企业,有很多的知名大学都来研究,中国人做产品能做好很不容易,我们选择这样的主题,也是探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制造业何去何从,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能够走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个主题是非常的有异议。

第三,刚才会议的主办方说了,大家都很关注宏观经济的情况,我也就这个跟大家交流一下,因为时间的管理关系,我不详细的展开。

第一点,这一次美国国债信用下调为什么会对全球的经济,特别是美国的股票市场有如此大的影响,现在看起来,欧美的问题和中国的问题是两种不同的矛盾,欧美的问题是矛盾在于他们需要扩大开支来刺激经济,但是从债权市场,特别是评级机构不认同继续扩大财政开支,因为他们看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把国债债务的总额和规模下调。大家就会问,为什么这些评级公司有如此大的影响,这个评级公司在全球有三家,其中有一家在把美国的国债下调,另外两家还是一样,评级公司下调债务的评价主要的影响叫做抵押品的损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旦你持有这个债务的时候,这个债务本身可以抵押获得短期的资金。美国金融次贷那么产品都是抵押的产品,有很多的抵押产品给的AAA,到后来一下调抵押物没有价值,银行会拖客户,抵押物不够,你短期的借贷有问题,那么你就要补充抵押物,这个就是恶性的循环,美国国债的下调会反映在哪里呢?美国国债的抵押实力不会有影响,美国还是无可选择最安全的债务,这是为什么越是下调,美国国债越涨价的原因,而且十年的收益率是历史最低,说明大家很相信美国国债,但是它有连锁的反应,它会使得主权的评级下调,它会使得它其他的债务下调,市场对它会有一个恐慌性,重新的整理。

欧洲的情况差不多,法国也是要下调国债,政府的财政开支刺激经济的手法,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欧美的情况都是困难的。困难就在于政府的手段不行,这就是奥巴马这一轮谈判失败的原因,第一不能加税,这个是在波斯顿经常反对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反对英国向殖民地收税。就使得美国的政治出现问题,市场对美国政治不信任,欧洲也一样,欧洲寄希望德国人解决希腊人的问题,这个也是一个政策,大家在市场上不太相信这样的政策。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欧美的经济很难有大的气色,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说两年内不加息,大家听了两年内不加息跟QE3有什么关系?量化宽松QE3是有一种可能性,波兰克说了,到20xx年不加息,这样说出来,QE3下降了,这个是美联储把信用赌在这里,我不管通货膨胀到什么样子,我都不改变,他用QE3就会出问题。可能他现在制定了时间表把自己绑住,实际上这个情况已经减少,但是不一定是完全不可能,如果美国限制不了通胀就会出现QE3。中国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中国是货币政策失效的问题。

中国人认为,利率加不加就看存款的贷款利率,其实大家看错了,主要的市场利率是银行间的市场利率,是一个国家主要利率的指标,以及界定国家利率资产定价的标准,可能大家观察一下,在过去一年前,上海的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是什么情况?大家找找这张图,这张图使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巨幅的波动,到年利率

2%到9%之间,美国银行间在0到0.25波动。所以观察中国的货币政策情况,大家要密切关注银行间的利率市场,这个利率一定要处于稳定和可预期的范围内,不能够有跳水式的上升,但是恰恰我们看到就是这样的现象。

资本市场的变化会怎么样呢?总的来我觉得,今天的第四季度,可能有机会,这个机会的信号出发点是在哪里?是政策的改变。政策的改变有三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看通货膨胀的走势,我们认为通货膨胀已经鉴定可能往下走。第二,要看国际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现在国际大宗商品输入性的价格走势是跌得很快,石油已经到了80美元一斤,一个是合适的情况。第三,美国的QE3是否推出,如果不出来,中国政府的央行对冲货币流入的压力减少,货币放松就有机会。 总的来讲中国的资本市场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区域。你要从价值的角度来讲很难找到这样好的价值区域,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出发点的因素,使得中国的市场能火起来,我认为这个机会是存在了,这个是我今天要讲的三点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丁总为我们带来具有专业分析和独到观点的开幕词。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版图中发展迅猛。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的这两个产业依然将起着战略性的意义。接下来我们进行下午的论坛主题部分。

今天下午的论坛将由主旨演讲和对话组成,分上下两场上半场我们讨论中国装备制造和的创新昱发展,下半场我们将反思、展望汽车业的“中国模式”。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将安排了抽奖环节,奖品是长城瓷艺公司提供的价值6800元的“王者”风范骨瓷茶具接下来进行上半年的主题演讲,的主旨演讲。现在请出第一位演讲嘉宾,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屈贤明先生,屈先生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曾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国家级重要文件的制订工作,是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今天制造业的资深我们装备制造业专家,他演讲的主题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否能引领世界》有请屈先生。

屈贤明:各位来宾,女士们机会跟大家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过去的十年,同时我们也想展望一下中国装备制造未来的十年。我的问题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引领世界,,们的回答是,现在还不行,未来十年是可以做到的。

我首先一下过去十年中国装备长足的进步,我们成为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看数据,20xx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20167亿到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这给出了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的装备制造业数据。 第二个数据,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贸易,已经由20xx年的逆差431亿,到了20xx年第一次出现了顺差,到了20xx年这个顺差已经达到了2972亿,这个是第二个形势。我们再来看几个行业,这几个行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佼佼者,首先我们看输变电设备行业,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建成了世界第一条百万千伏的特高压交流示范线,并且投入了商业化运行,这个是在世界上没有的。再看水电行业,大家知道,三峡的26台70万千瓦的水轮机是世界最大的机组,目前西南已在建80万千瓦水电设备的水电站,这是在水电设备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导的水平;在看火电设备,现在国内的电场都买国内生产的机组,现在8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已成为国内建场的主力,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供电煤耗279,这个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现在看看港口机械,大家知道新华钢及集装箱机械已经进入73个国家,占了国际市场

的78个份额。在有一个亮点的行业是工程机械,出现了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三一重工的产品在智利、日本救灾当中并扬名天下。

我举这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都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或者是进入了先进的。但是我们看到,尽管从总量上看,中国是第一大国,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是有三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是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

第二,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海洋工程装备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航空工业所需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媒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壳可以做,心脏的东西我们做不了。

第三,现在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价值链的高端缺位。现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渡依赖单机、实物量的增长,而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所以大家看到,这三大致命问题的存在,说明中国虽然从产值上是世界第一,但是它引领的不是第一,因为高端装备不行,你的创新能力不行,你核心零部件心脏的控制系统你做不到,还有你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装备来看,我们更多是停留在产品的前半身设计、零部件的装备制造,后半身为它服务的那一块我们是很差。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有这样的经验,买了一套很不错的国外先进的生产线,但是用的时间发现,如果零部件需要换,是非常的昂贵,有问题请专家来维修,那个费用是非常的昂贵,有的一天是几十万一个人。这样我们后续服务出现问题,这三条是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否引领世界的关键。

第三个问题,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之时就是引领世界之日。

什么时候能引领世界,就是刚才我说的三大问题解决了,那个时候中国就引领世界了。装备制造业能够由大变强,引领世界呢?有五大标志。

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第一位。这一点我们已经做到,我们的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因为世界占有已经是第一。

第二,超过一半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三位,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产业。因为我们高端的不行,所以你国际竞争力就不能处在前三位。 第三,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资本和技术输入能力、进入世界500强的旗舰级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第四,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列的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

第五,这一条是最难的,就是要实现原始创新的突破,一批独创、原创装备问世。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或者是仿制国外的产品。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状况就是跟着工业发

达国家的屁股后面是跟随的现状,跟随不可能领跑,你要引领必须要走到他前面,你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开发,这个才可以引领,所以我认为第五条是对中国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最重要,也是目前最难做到的。

要实现这一个宏愿大约需要十年,或者弱微在长一点的时间,这个路径怎么走呢?

我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第一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家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我们要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还有推行绿色制造,最重要是要解决价值链低端的问题。

第二,夯实产业基础。解决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瞄准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需要,解决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及大型主端件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空壳化的问题就解决了,当然还要建立区域性热加工的东西。

第三,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发电设备、职能电网及其设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智能制造装备、工业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及其制造设备、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物联网设备、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加快培育和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令人高兴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作为我国今后要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五大部分: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这是我们今后重点培养的高端制造业装备。这就是解决我们第一个问题,我们目前的装备制造业还是处于低端,我们的高端是什么?就是第五个。

第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你要有原创,要有发明创造,有中国独特的产品,这样才可以。如果是创新能力薄弱,我们只能跟着外国人的后面,去仿制,引进别人的技术,你就没有引领。所以提高创新的能力是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创新能力提高,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高端的装备培养起来了,那么就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是高端市场的问题解决了。当然这个时间我的对大概是十年的时间,到了20xx年所有中国装备制造业,所有的行业都有大店家一个过程,就要在20xx年之前,应该有一批优势的产业率先实现。重点推进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水电还有核电,核电的消化吸收能做好的话,那么我们从发电的行业就做好了,就实现了由大变强。

第二就是高压输变电,我们现在高压输变电做了国际第一的等级,我们建成了国际第一特高压的示范线而且投入了运行。还有煤炭综采设备、工程施工机械、港口机械等已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突破。我认为在20xx年可以率先的突破大变迁,当然不是到那个时候所有的产业都变成世界第一,我们只有一半的产业按照销售计算的话,那么就可以实现由大变强。

最后我想说,我国当前的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目前尚不具备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潮流的能力,但是经过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定能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引领者,对此我很有信心,待会我们听了三一重工何总的演讲之后,我想你们会更有信心,谢谢。

主持人:谢谢屈先生的精彩演讲;

下面有请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风景这边独好——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否引领世界》,演讲时间是20分钟。有请何真临先生。 何真临:刚才屈院长从宏观的角度,把中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勾画了一下,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按照屈院长的定义,我们三一是属于装备制造业优势的产业,也是在中国最具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所以我对未来十年,中国工程机件是否能引领,我的结论是风景这边独好。

我演讲第一个小标题是狂妄的语言。我们的总裁狂妄的说过要把三一重工打造成世界第一的企业,使世界哗然,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笑话,他也被认为是牛皮大将,但是5年以后,三一判上500亿的高峰,而且我们的净资产利率在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里面名列第一,我们基本上每年的幅度超过了60%,综合的发展速度达到68%,更重要的是我们利润的增长大大超过了我们速度的增长,我们利润增长率达到95%,所以说工程机件行业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行业。5年十倍,未来的5年呢?三一的目标是要由现在的500亿上升到3500亿,我告诉大家的喜讯今天三一的的指标已经超额完成达到427个亿,利润达到75个亿,速度是去年的50%以上,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又翻一番,所以说三一的发展,预示了工程机件这个行业在装备制造行业里面就是屈院长讲的是优势的行业,我们未来引领世界,我个人认为,现在已经初见端倪。

第二,风景这边独好。中国为什么未来可以引领世界工程机件的前列,最重要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三一人选择了与共和国共同增长的产业,所以我们5年实现了十倍的增长,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每年大概可以提升1%,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已经80%多,美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造就了2/3的世界500强,未来的中国,将有3150万农民进城,这需要多少大陆、桥梁、住宅,这个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xx年过程机件的产量占世界工程机件产量的很大的比例,以三一优势的产品泥泞土世界的产量是210台,挖掘机是工程机件行业的重头戏,挖掘机去年世界的产量是40万,中国占16万,日本就占了11万,这个广阔市场的前景中国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引领大潮,它的滚滚向前,将带领我们产业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企业家和企业的精神。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在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在于企业家。在工程机件领域里面,有一批优秀支撑羔羊,羔羊理想旗帜的企业家引领整个行业快速的发展。三一重工领军人物梁勇兵(同音)先生是志气高远的人。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洪波先生,最近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佳的CEO。三一除了这一批企业家以外,三一的高管里面也有三个第一,我们管理第一人是集团的总裁,唐秀国(同音)先生,战略第一人是三一重工总裁向洪波先生,技术的第一人是三一首席科学家 ,三一有一批管理家和卓越的领导带领,一个企业的未来,是否前景光明,最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还是其他驱动?这一个行业有一批优秀卓越的企业家引领这个行业狂奔。

第四,人力资本。中国的人力资本,不但价廉,而重要是聪明,勤奋,中国的人力资本,完全温和了这个产业对人才的高度需求,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比喻汽车,汽车是激越性的产业,它更多是一大批优秀的员工来支撑,我们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只相当欧洲的成本是1/20和1/40,中国的员工为了伟大民族的复兴,那一种加班加点的奋斗精神,三一很多的高管说,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就是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老板已经是中国首富,但是他基本上每天都在不停的忙碌,他有2/3的时候是飞来飞去,向洪波先生大概一年有很多天在外面出差,他们的勤奋引领中国团队的勤奋,这个是西方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的劳动不但是价廉,还有就是聪明。大家知道在美国的教授群中,中国人的比重是非常高。在工程机件发展中,由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凸现,更重要的是大家一直是非常勤奋。三一的高管基本上平均工作是12个小时到16个小

时以上,他们把分度当做他们唯一的追求,就是追赶世界。这样一种强劲的精神,也在驱动我们工程机件的狂奔。

第五,创新驱动。刚才屈院长已经讲了,中国的装备业在价值链的低端、在技术创新的低端,但是我们工程机件的情况有一点不同,三一由于把研发和服务提升到了核心竞争力当中,因此三一由简单的微笑曲线低端的尴尬局面走出来,大家只有台湾的史仲文(音)先生有一个微笑的曲线说,三一由于我们把核心竞争力提高到价值链的两个高端,所以我们创造了中国上市公司净资产利润率的第一,我们去年净资产的利润是95.6%,我们把价值提升到两个高端,我们不断实现了跨越式飞速的发展,同样我们也实现了高效的发展,这些是我们有别与其他行业的特点。我们在技术创新上也引领了整个工程机件的发展,66米长的推动在德国的宝马展上,使德国震惊,结果德国推出了70米,我们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们推出72米,我们首席科学家真情豪迈的放眼,三一始终占领第一,66米的横空出世,用我们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个领域标志着三一已经成为技术的跟随着,上升到技术的领跑者,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起用了62米的三一的长部件,其实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关系,肯定没有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关系密切,他们从德国从美国空运一台德国58米的长部件,结果进不去,因为底架太宽了,这说明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最后没有办法向我们求援,我们董事长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救援了他们。这一个事件大大的提高我们三一的知名度和名誉度,更重要是提高中国的国威。我最近在北京的很多讲台发表过演讲,所到之处一片赞誉之声,三一为中国人争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始领跑。我刚才已经讲了我们去年的动车产量是400台,整个世界才2000多台,这证明三一的创新不但是在技术的领域,还有管理的领域,更重要是服务的领域。三一在服务的领域的创新更加是引人注目的。我去年参加了复旦大学的价格服务创造价值的论坛,结果我代表三一发表的演讲,演讲之后他三次的碰到斯戴文(音)先生,他都对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我说为什么赞叹我们的服务?他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如此先进的文化,如此到位的硬件、软件管理他叹为观止,三一的服务现在已经由原来的为客户价值,服务创造感动,服务创造客户,超越行业标准,这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到选择三一一生无忧,我们就是所有混凝土的车,你就一生无忧了。

第六,神气的魔掌就是资本市场的利润。今天的7月1号是共 产 党90周年,正是在这一天,三一被英国精英时报评上世界全球500强,我们是431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现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都是世界500强,其实这个财富的500强是世界大国,他蝉联第一是沃尔玛,沃尔玛去年达到4484亿美元,但是它利润不到2个亿,我分析一下世界500强,其中有69家是亏损,他的亏损相当于营业额的480亿,这个上市的公司500强我简单把它命名为财富的500强,他亏损的企业只有10家,最大的亏损只为营业额的0.5%,因为上市公司的500强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也可以说它是财富的体现。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吨出来的,而不是简单体量的大小,而是财富的象征。我们觉得三一能够进入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是资本神气的魔杖造成了。由于三一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中,掌握了它的良性互动,所以有效的解决了中国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错位的矛盾。所以我们用虚拟经济不断的提升、裂变实体经济,用实体经济不断提升理念。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三一已经汇聚了200多股票名从47到20多名,站在我们前列全部是国有大型企业,所以三一作为一个零部件的民营企业,能够跻身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前20名,我们是非常骄傲的,它也推进中国零部件的快速发展。

第七,我就过去了。第八也过去。

第九,如果有幸你到三一的话,我带你去看看两个三一的特点,第一是EEC,我们通过GPS把每一台我们出差的机器,都有效掌控在控制室里面,它的工房、运转的毛病甚至维修,我们都在很短内时间解决。我们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把服务提升到极致。未来的工程机件装备的发展是要从生产型发展到服务型,我们工程机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我们还要进行ERP系统、财务管理全面的提升,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所处的时代使我们有了厚发的优势,有了赶超的可能。 第十,独具特色国际化的三一。三一的发展得益于共和国的发展,还有国际化。三一国际化的历年是用国际化的资源提升国际化的三一,三一的国际化是适于供应链的国际化,由于我们站在世界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们有中国人继承创新的优势,中国的软肋是在原创,这个是与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中国特别聪明,他在所有的创新当中,对继承创新是最得手,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尖端配件,来武装我们传统的制造装备业,使它上升为国际化的品牌,这也奠定了中国的装备机件可以高速的发展。未来5年三一的目标是最少销售达到3500个亿,力争5000亿,按照我们董事长的宏图大志是到五年之后的市值要达到1万亿,那个是什么概念?现在占第一的是美国企业,去年的销售是2070个亿,如果我们三一的任务能够成真的话,那么我们到20xx年,我们的销售尤其是市值甚至可以超过它。当然这个是美梦,我们称作中国高峰发展的东风能够美梦成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何总给我们带来的演讲,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第一位的优势在哪里!如何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中国企业是否拥有定价权?下一个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否诞生世界级领袖公司、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的话题。 下面进入对话环节。有请屈贤明先生、何真临先生、金海重工副总裁赵军先生、德尔福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杨晓明先生、招商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董事、《新财富》机械行业金牌分析师刘荣女士,以及本场对话的主持人,理财收报副主编谭昊先生。

谭昊:各位嘉宾好!刚才听了长和何总充分激情的演讲,今天我们在这里对于中国的装备制造是坐而论道,其实在两个月之前我有一次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在调研市公司的调了,我们去是很多的地方,我们参观了中联和三一基60米、70米的泵车,现场看是非常的震撼,作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感到非常的骄傲,我们由此讨论,刚才两位嘉宾讲得很充分,接下来想请一下三位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嘉宾说法,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到今天有什么样的优势,我想请赵总谈一下您的看法。

赵军:刚才屈院长和何总他们都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作为机械制造领先我们是充分信心,但是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另一个行业,我们是造船行业,作为中国造船行业,我们目前是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但是十年以后,如果要领先世界的话,这个可能是有的。主要是我们现在衡量一个造船企业的级别,或者是领先世界指标的话,我觉得首次定单和年造船总量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我们发展造船也是很短,我们20xx年7月的时候,给海航集团收购以后,成为海航旗下的一个现代化造船企业,现在这个企业被浙江省政府定位引领浙江省发展装备制造业关键的项目的企业,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们公司手持定单是世界造船的十位,国内的第三位,从我们的企业可以折射出现在造反企业的规模和首次定单的量很大,但是作为中国造船企业,要领先世界达到第一的后十年的

发展,我觉得我们发展的优势在于五个方面。

第一是政策的优势。

第二,区委的优势。

第三,产业行业的优势。

第四,管理的优势。

第五,技术的优势。前面三个优势是其他国家造船企业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上个月,我们国家把舟山市定位国家级的海洋开发区,这个开发区相当于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和天下的滨海新区一样的功能定位,这样为中国造船制造业插上一个新的翅膀,这个是为后十年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区委的支持包括造船企业在浙江的话,舟山群岛区域用280公里的生水岸线没有开发,这个也是一个优势。造船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一员,今后的十年内可以冲击世界第一的目标地。 谭昊:赵总刚才讲的造船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德尔福是外企,您的视角跟本土的企业有一点不一样,我想请您谈一下本土装备制造业的想法。

杨晓明:德尔福在汽车零部件是世界级的灵通企业,但是我们在装备方面很小,没有办法跟何总和赵总的企业比,在下半年徐总讲汽车,我只想谈一下,我不觉得德尔福是外国的企业,这个跟我们制造业下十年可不可以成为装备制造业领先,只要在中国生产就是中国的企业,刚才宏观的方面屈院长和何总讲的很清楚,中国制造业一定可以领先,从零部件的形势来看,我们的制造业相对小一点,但是我们的行业对吸收技术、消化技术、资本的运作、创造方面我们相对在中国的制造业里面比较领先。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能不能领先世界已经不是梦想,这个十年虽然是很长,但是它是可以看到,肯定有一些企业可以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我觉得更多是在花在如何成为世界企业。我说一个微观的东西,精益生产,这个产品为了生产世界级的产业,你只差一节就很容易让你成不了世界的企业,何总刚才已经谈到了,中国人的企业是非常的灵活,包括劳动力使用的灵活,这个是世界上很多的国家想不到的,美国的企业换一个东西下来,有一个水要掉走,需要三个工种,但是在中国一个人就可以做到。我们往往的优势体会不出来,是因为某一些地方我们没有系统化的看东西。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库存的控制,我们不能让徐总停产,但是你压的越多,资金流动的成本都上去了。19xx年我们在中国办企业,光库存的概念,多少天不用,多少天没有预测,我们就把它报废掉,我们企业的工人拿麻袋扔到总经理的办公室里面,说你浪费。前几年我们已经做到2天的成本库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准备4个小时的库存,这样做的话,对精益生产的链条,这个是系统,是服务的理念,我们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如果不去系统的改善,就会出现问题。还有就是知识产权的创新,比如说德尔福多少年是10%的投入到研发当中,我们在中国去年的研发是70万亿,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那么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会成为它的一个障碍。

谭昊:杨总谈的这个趋势非常的正确,有的企业会倒下,有的会成长,这个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下面我们跟刘总讨论一下,你作为分析师,你怎么看当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行业。

刘荣:谈到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我觉得有四个方面,首先是要提中国的市场,因为有这么多的外资企业把触角真触角很多人说中国的制造业的零部件是外购,我觉得最重要是中国的市场培育了这么多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从未来来看,很多人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增速会放缓,我觉得这个有可能,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内省动力生没有结束,比如说成长华的需求和人口的周期没

有结束,本身制造业的投入,还有消费,,对节减排设备的升级提高需求,我觉得市场还是比较好。第二,

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在于人。国外的成本大概是有几个系列的产品,他确实是很高很但是产品的系列和延伸是比中国慢很多,中国刚才前面的几位专家和企业家已经讲到,中国从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能力非常强,这个是第二点优势。 第三,政治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相比的其他一些金融动荡政治部稳定的国家,我们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时候,外资,投入非常强,尤其是“十二五”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谭昊:刚才讲的市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上一次我从长沙回来之后,我跟机几个特点,这个是刘总讲的市场是非常大,利润非常高,其次传统的人口的集,刚才何总说的价格低廉,而且人才聪明,在当下的市场的资本集也是可以做到,金融具的完善。现在同时具备市场人力资本都密集的条件,中国下面临很大的宏观的机遇我觉得大家对这是未来5到10年信心的根源。具体到企业的话,我们说未来的十年,中国能不能出现世界级的共识,衡量这些公司有一个标准,用管理界常说的话是基业常青,从宏观的看,一个公一个宏观调控能相对能看周期,因为期间行业是一个周期很高的行业,每一次宏观调控在经济衰退出现大的问题,长期下来不去出现大的增长,我想请何总谈一谈三一重工的经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三一重工已经超额的完成回顾20xx年的金融危机到更遭一千早以前调控,三一重工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超越周期,这个有什么何总经验跟我们分享一下?

何真临:20xx年的调控,在20xx年调控的时候我们布局了上海、北京、沈阳,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新的增长级,所以一个企业,中国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忧,三一就是能够抓住中国调整的机遇,到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所以每一次调整都是重投资金,另外三一人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20xx年的金融海啸,我们对后果想的非常严重,所以我们的高管是纷纷降薪,结果我们20xx年出现了0.8的增长,这个是因为国家的拉动,但是我们三一任的危机意识又促进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当年在成本节约已经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所以说三一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第一方面是取决于共和国的共同发展。美国的工业化冲升了世界500强2/3,中国的世界化风险为耀,我们怎么把握好决策,这个是我们三一人分享的经验。

谭昊:其实我跟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交流过,您刚才提到一周期扩张,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包括万科,前一阵我万科交流的时候,每一次宏观调控他们是受益者,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想在低价的拿地在银行拿不到钱,你在扩展的时候钱从哪里来?

何真临:三一不缺钱,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是银行追逐你,不是你追逐银行,这是第一。而且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融资平台,为什么我们的净资产利润率能够达到59.6%呢?我们是非常的保守,我们对资金的吸引能力是非常强。一个企业一旦步入了良性循环,更重要的优势的东西都荟萃了,但他进入逆势循环的时候,屋漏又遭连下雨,这就是三一人觉得资本是我们的动力。比如说未来的“十二五”,清洁能源我们在北京布局,这些布局都不是通过兼并,而是通自建设场,我们的国际化我们没有兼并,我们都是自己老老实实在异国他乡,资建设场,所以三一人把资本当成动力。

谭昊:屈院长您觉得3500亿是什么概念?

屈贤明:对此我是半信半疑,因为20xx年的时候,三一重工给我半天的时

候让我讲讲装备制造业的情况,他们的目前是要扩张,我就去了,去了一个很大的会议室,一看坐了6-7个人,后来又请我到沈阳做顾问,正好那个时候是中长期规划,在北京会计学院,他们当时说那就在会计学院找一个旅馆策划,我说不行,他讲的这些情况我都了解过,沈阳、北京、上海,去年三一的计划我都跟着做了,所以对三一重工的发展,我是非常高的关注。为什么是半信呢?首先从三一的那种活力和创新精神,我认为做3500亿是可能。他讲的日本等等企业,国内现在是井喷式的发展,我有疑问,但是他刚才讲的更具体的一些,他是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事业,所以我希望他成功,希望泥的部分到逐步出来的结果。总部的来说对三一重工是抱着非常关心,非常的关注。

谭昊:谢谢屈院长,三一重工是目前国内装备制造是一面大旗帜,所以今天讨论5年之后三一重工能不能做到3500亿,某一种程度上也是说整个行业会做到多大,所以我想跟刘总交流一下,刚才屈院长说50%信,50%不信,您是几分信呢?

刘荣:刚才讲的是三一集团的规划,三一重工的规划是在这个当中,我觉得未来50%的增长增速是放缓的,未来国内的市场还是要看国内的市场,就要看未来近几年国际市场开拓的情况。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我认为是增速放缓的,但是上市公司是有分化,行业的集中度也要提高,各个公司的产品战略,尤其是在调控或者是危机时刻的反应和战略也不同,所以这个是边走边看。你说将信将疑也是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心态。每天三一重工都提出50%的增长目标,分析师也是不相信,每天都在调控房地产,没有人相信,但是到最后预测都会慢慢的往上调到这样的目标,我还是比较有信心。

谭昊:刚才讨论的是中国未来5到1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优秀的公司能够发展到有多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这个不确定的大趋势下,还有另一面,我们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挑战,需要克服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优秀的公司。我想请何总来说,你想达到3500亿讨论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如何克服?

何真临:经济界总是在争论多元化、一体化,其实很简单,当一个自成高原公司碰到天花板的时候一定要做多元化,要不然就完成不了宏图大致,单一化是一个企业成长初级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升一口井如何能做好其他的。三一在这个问题做的比较好,首先我们是升空工程机件,我们是把所有工程机件的优秀产业都放到了三一重工,沈阳的三一国际已经上市,现在已经是300亿了,谁能相信三一在5年的时候能够打造出新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个上市公司本身在香港是突破了很多东西,而且当时香港的资本市场是非常的低迷,我们的出现是振奋了香港市场,我们当天飙升了16%,都打破了很多的常规,三一这些年是反常、叛逆以非常规的面孔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以前的历史会证明未来的预想,刚才讲的3500亿是我们最低的预测,向洪波先生的政策力争达到5000亿,都跟不上我们老板的思路,更何况你们。所以我们3500个亿,我们几位主要的决策人是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这就包括我们新的布局,包括我们在业内的引领,包括我们在资本市场卓越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讲到这里时,也不能说中国制造业不可能一片相好,它元气是高端、精益、原始的部件,包括柴油机等这个是我们最大的部分,如果中国人突不破这三个领域,那么我们体量不断的庞大会遇到世界激烈竞争的阻碍,现在世界上最厉害的公司是德国的力斯洛(同音),德国的力斯洛(同音)现在是计划经济,你先付1年的钱,一年之后还会拖你,如果中国不克服这个软肋的话,我们未来还会碰到天花板,我们三一人对实现3500亿是充满了信心。我们现在正在全国进行招标,我们也在自发的研究产品,

我们相信通过中国人智慧、勤劳可以克服这个。第二,中国还有一个软肋是在经济市场,如果三一的市场已经超过德国显然是吹牛皮,我们三一有很多的外国人,我问分析师,日本超过德国,日本人说要20,中国要日本还要20年,我们要超过还需要很多年,我们以前的核心竞争力是讲研发和服务,我们去年把精益制造提升为我们竞争力,这个是聪明就能功课,这个是文化的底蕴,德国人的文化就是在制造,德国人要做到世界第一是轻而易举,我们怎么追,除了精益制造的追,更重要是服务创新,用服务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说三一未来的前途我们是充分信心的,我们高管的充满信心,董事也有充满信心。核心零部件的问题这个是第三,精益制造能不能在短期内跟上世界精益水平,但是我们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干,我们相信一定可以肯下这个硬骨头。

谭昊:刚才讲的三点是非常的好,但是具体在未来的时间我们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请杨总谈谈您的看法?

杨晓明:刚才很多的方面已经讲过,另外有几个点我想提一下,第一就是人才,现在面临一个大的挑战就是人才。这个人才还不光是管理人才,我们的教育体系出来的人才,有时候相对的消化吸收比较快,让我们创新比较慢一点。在国际上有经验的人才更加的缺乏,在这方面我觉得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作为合资企业,有一个体会,早期的时候用外来的人有人带,后来变成了大学一样,中国目前的人才还是有一些浮躁,这是第一。

第二,三一重工是良性循环,我们德尔福深深的吃一亏,企业本身的效益不够的话,将来的基金迟早会出现问题。企业能不能产生现金,这个关系到企业运作的效果。因为目前政府的拉动,市场快速的膨胀,总有一天会下去。刚才也提到调整的问题,这个时候要求企业是一种自身运转非常良好的企业,你能够产生现金,你能用你的生产扩充生产技术。要不然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瓶颈,这两点也是需要我们研究怎么样跟国际的企业去学习的东西。人才的问题有一个好的现象是出来的人才比较多,人才的局面出现了变化,人才怎么不浮躁,不是在这个企业干3天,干5天就走了,我想说的就是怎么把核心的人才做一个长期的发展,这个是对企业有一个根本的影响。

谭昊: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精彩的论点没有展开,我想最后五位嘉宾用非常简短的话,说在未来一年之内,你们最想做一件事是什么事,从屈院长开始? 屈贤明:希望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能够从生产型到服务型转变。如果三一重工3500亿,如果我们服务在这里面占到30%,这个在国际上不算高,你有1000亿是买服务,那样的话3500亿不多。

何真临:我希望我们三一能够结束高速发展的列车,早日实现我们的美梦。 杨晓明:我一年的计划已经很具体了,就是希望在一年之内把亚太的研发能力变成全球最大,而且这个已经有计划正在实施。

赵军:一年内想做的事情,我想随着中国航空母舰的这次试航,中国造船企业在这一年内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的竞争能力。

刘荣:我谈一下未来一年当中看好的具体行业,前面几年有很多大的龙头企业已经成长,我们未来关注一些正在成长的新型行业,工业的机器人、农业装备服务业,还有海洋工程,很多小的行业或者是中小的公司,他们也在正在成长,所以提示大家关注。

谭昊:我们刚才讨论当下的中国处在市场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特殊机遇,这个是历史给机遇的窗口,给在座的各位提供非常好的机遇,再次我祝愿在座的各位乘风破浪,基业常青。最后用热烈的掌声谢谢各位嘉宾。

主持人:再次感谢几位嘉宾为我们分享他们对行业独到深刻的认识,接下来让我们进行第一轮的抽奖,下面请出抽奖嘉宾,南方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丘克军先生,有请丘总,这位幸运观众将获得由长城瓷艺公司提供的价值6800元的“王者风范”骨瓷茶具。有请丘总抽出这个幸运的听众。幸运听众叫梁亮高级分析师来自马可波罗的资产管理,恭喜你。我们请出丘总为我们幸运听众颁奖。谢谢丘总再次共析幸运听众梁亮,现在在中场休息的时间,大家可以透透气,喝口水,5分钟以后回到现场。

主持人:下面进行下半场主旨的演讲,下面有请广州乘用车集团副总经理徐育林先生演讲,他的主题是《自主创新,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有请徐育林先生!

徐育林: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广汽集团的徐育林,非常感谢南方都市报和21评论主办的这一次论坛,让我有机会跟大家论坛探讨十年制造业的变革和汽车变革,20xx年入世以后,政府和媒体讨论最多是中国怎么应对国际的应征,狼来了怎么办?他们当时认为农业、汽车业和金融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入世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20xx年中国经济赶上法国,20xx年超过英国,20xx年超过德国,20xx年超过日本。从金融来看2000的时候五中曲折,到20xx年的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首屈一指,汽车行业有20xx年的270万发展到20xx年260万,由世界第八上升到第一,入世以来行业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在政府的引导上,充分的把握全球的机会。然而十年以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毋庸置疑,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品牌中国的产业地位逐渐提升,跨国贸易的摩擦越来越多,面对全新的环境,我们要认真的研究,下面我从汽车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交流,第一是汽车目前的现状,十年前汽车总部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产业不大,竞争力不强,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有很多大的影响,这也是产业行业内外普通关心的问题,现在看来WTO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好,也是最快的十年,在开放中逐步确立了中国汽车大国竞争的优势。从入世之初令人担忧的行业,变成了如今令人兴奋的产业,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支柱产业,其特点第一是总体规模的扩大。20xx年的时候是207万,去年是1800万,十年增长了9倍,特别是乘用车轿车的产量从60万,发展到949万辆,十年间增长了16倍,汽车市场超乎寻常的发展,包括日产总裁前一段时间讲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汽车的预测都是错的,高盛20xx年做出预测,当时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风险还很大,而且还有中介的机构评价亚洲的车市稍微乐观一点,也不过是预测中国20xx年轿车是600万,但是与实际的情况是相差很大。中国的扩大汽车集团,充分把握发展的势头,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起,以广汽集团为利,19xx年广汽第一台雅阁下线,当时的利润是9.4亿,到20xx年广汽集团的产销达到23万辆,利润是150亿,而且在发展汽车的同时,广汽来零部件汽车的金融、保险、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起来,打造了完成的产业链集群,而且走出广州在长沙、杭州、沈阳、山东等地进行产业布局,从地方性的企业汽车集团,发展成全国性的产业平台。

第二,自主品牌快速发展。20xx年生产自主乘用车的企业发展14个,市场占有率接近40%,微型车自主的份额是46%,20xx年自主品牌的比例高于合资品牌的比例,到20xx年达到55.5%的飞速增长,中国的汽车不断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到低端到高端的汽车发展。第一,汽车品质水平大幅提升。汽车品质的差异从20xx年的时候是396个PP100,下降到20xx年的116个PP100,十

年间取得了240%品质的提升,十年以来总体的竞争力稳步提升,由于在价值和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因此造就自主品牌在微型车取得主导的地位。第二方面想说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趋势,20xx年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xx年汽车持续的增长达到2126万辆,中国的汽车仍然有20到30年相对较快的发展趋势,从宏观方面是汽车发展的新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持续的提高,汽车成为改善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显著之一。保有量达到每千人的时候进入普通的家庭,美国是1965达到普及期,那个美国从15万到273万,韩国从1986进入汽车消费普及期,从19xx年到1997乘用车的15万辆达到115万辆。日本的人口只有1.3个亿,韩国的增速也比日本慢,20xx年中国千人的保有量是21辆,进入汽车消费普及期,而中国有13亿的人口,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韩国和日本。

另外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东部、中部、西部呈阶梯的发展,现在长沙和武汉的GDP相当于5年前的广州和北京,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市群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的汽车市场要达到饱和还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从20xx年20xx年汽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如果未来经济发展稳定,即使每年汽车市场的增幅达到10%,那么到20xx年汽车市场的总额仍然可以达到超过300万的规模。

第三,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中国的模式应该是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重大的突破,汽车产业的前景是美好,但当下中国汽车的繁荣景象,显然不能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真实的水平,当时的形势不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良性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在过去20年来中国汽车允许的发展得益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制造工艺的人才,对中国汽车工艺的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跨国品牌进一步对中国的渗透,汽车市场跨国公司的品牌以40%的投入占据了中国市场50%以上的份额,涉及了70%以上的力量,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加大了谋划中国的布局,加上地方利益的驱动,全球巨头在中国如鱼得水。我们在韩国看到大部分是韩国车,在日本跑的是日本车,但是在中国很少跑得的是中国品牌的车,我们并不反对全球化,全球化促进中国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可是这么大市场增长的机会,应该成为我们发展自主品牌的契机,实现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转变,由制造向创造的飞跃,现在市场的中高端都被跨国公司占据,如不牢牢把握历史的机遇,上一代我们是搬工,我们下一代仍然是搬工,那么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十年的技术和积累不能沉淀,就不能令国人感到骄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核心的技术,在技术创新,新车型的开发上面,长期以来与合作方,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巨大的机会和商业的利润,只是实现合资合作不断的重复,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逐渐增强,我们生产管理方面是成年人,但是研发还是婴儿期,对中国汽车产业大国的地位和国民的要求源源不适应,更重要是中国汽车市场由高速增长变成稳定增长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自主品牌将会逐渐进入良机。因此中国汽车产业要强盛,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批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自主发展的品牌,华威等对中国大国的崛起到了非常强大的支撑作用,全球化的市场当中,竞争指挥更加激烈,没有强大的品牌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会处处被动,受制于人,又会断送企业的将来。

广汽也深深明白以上的道理,同时作为有责任感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广汽必须自主创新,必须拥有核心的技术,这样广汽才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广汽

集团从20xx年开始,谋划自主品牌的战略,20xx年成立了项目组,投资68个亿,全面推行自主品牌的建设,20xx年成立了广汽乘用车公司,自主承担乘用车品牌的创新。市场没有耐心和时间等待我们的成长,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和突破,必须要有三种创新的能力。

第一,资源整合的能力,只有立足于巨人的肩膀以世界的眼光,具备以我为数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实现高起点,传奇是广汽自主研发的首款中高级轿车,我们充分消化吸收成熟技术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广汽研究院成立专业的团队,联合国际商知名的设计机构和公司,对整车内外的造型进行重新的设计,同时积极的推行同步工艺改造,在发动机和整车的领域进行了500到600项的技术改造,最后终于打造传奇轿车的品质。

第二,推动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探索新时代的管理模式,对供应链的管理营销管理创新出新的道路,在供应链的管理上面,我们认真分析了当今主流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出适度竞争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即在供应链构造时候,引进充分的竞争,在降低整车配套成本的同时,跟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从2007开始,广汽乘用车与150家建立同盟,目前排名前十的供应商有9位跟广汽传奇配套,世界级的配套体系保证了传奇的质量水平。在营销管理上面,我们创造性的提出,继承网络营销的模式,在中心城市建立4S店但是在周边位居五行点,逐步扩大模式。实现低成本,快速度最大范围的覆盖市场。在服务方面,广汽本田是在国内首先倡导五位一体概念的企业,广汽可乘用车在全新的汽车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将汽车的营销和服务引起改革,我们今天乘用车第一款上市的时候,就引起重视服务的概念,在上市的同时提出了加分服务,我们要有好的服务价值,提供每一个顾客好的服务。

最后我们深刻领悟到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当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尽快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广汽已经建立国家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基本掌握了核心的研发制造能力,引用传奇的平台正在开始的产品,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等多种类型,计划上“十二五”期间推出。另外还有纯电动板的传奇。今后我们每推出一款专车的同时,我们都会在传奇的车自上面进行电动的标配。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入世的成功带给我们更多的机遇,同时有不少的挑战,我们都懂得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有十年的突飞猛进,未来还有更多的机遇,这些机遇留给顺应时代环境发展的群体,汽车行业将会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充分洗牌,未来汽车行业谁与成浮,域陈腐,或者十年20年以后我们才会有分享,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总精采演讲。下面是第二场对话环节。有请徐育徐育林先生、德尔福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杨晓明先生、新华信联合总裁林雷先生、J ·D·Power咨询公司亚太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先生、招商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汪刘胜先生,同时有请本场对话的主持人《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先生。

吴伯凡:我们进行下半场的下半场演讲对话,对话的主题是比较存在争议的话题是汽车业的中国模式,首先这个说法就是有争议,每一个人即使同意有一个模式,每一个对它的理解和解读肯定不一样,刚才我们听了徐总的演讲,有的地方我个人听了以后觉得热血沸腾,回过头来想,中国面临这样大的产业,而且它的传统已经是一个有100多年,像标志公司要庆祝他们的200周年,而中国最早的汽车企业,也超不过60年,像吉利等时间更短,还有一些历史比较长,但是

生产中国自己品牌的汽车的企业年头就更短了,还有一起企业一直是处于合资的状态,所以中国模式,中国是不是可以告别漫长的学徒期,逐渐走向自主、自立,让中国模式可以在世界上说得出、叫得响的模式,我从这个方向来,你先说说对中国模式的理解,为什么在这入世的十年间,我们最担心的产业,获得这么奇迹般的增长,这里面还有哪些的隐忧,以及是不是在形成一种中国的模式。

汪刘胜:汽车有特殊的背景,至于汽车市场来说,行业的发展带动汽车的发展,在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商用车的竞争力会相对强一些。自主品牌的乘用车相对发展得比较弱一些,我们从20xx年开始发展到现在,接近有十年到九年的快速增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好的成长期,接下来如果按照徐总讲的增长的话,企业的竞争是非常大,这样就会有很多的企业面临生存的压力。

吴伯凡:好像不是那么的乐观,即使行业的蛋糕越来越大,但是每一个企业的命运不一样,杨总,你是做上游的。

杨晓明:我是做下游的。首先是中国的模式,我刚才听了徐总的演讲是非常的激动,首先我们要肯定这个模式是非常的成功,否则我们不会成为目前全世界的第一大汽车市场,这个模式一定是非常的成功。你观察我们的邻居,它当年走过的道路,中国的模式绝对不需要他们那么长的时候就会走向世界,但是现在都在谈中国的市场,其实走出去的话,我刚刚从美国回来,美国天天谈论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你飞到巴西去,圣保罗机场一下来是奇瑞的广告,所以中国模式的成功,不但是国内的成功。中国的模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比我们邻居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我绝对有信心。为什么这么讲呢?有很多的原因我只说其中一个原因。中国的模式,刚才徐总提到,我们的自主产权是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们看两个邻居60年代日本占领市场,他们的企业没有中国模式,别看日本企业现在那么强大,当年走出过门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跟你的自主品牌,它没有经历一个中国的模式,在我们自己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来淘汰和整合,它全是在政府保护一下,包括我们现在的邻居都是在政府帮助下壮大起来。我相信中国的模式会把我们的企业在非常短的时候内带向世界。

吴伯凡:您是绝对乐观的,刚才提到一个是市场,本身中国巨大市场的优势,跟汽车业本身的发展模式有很强的相关度,但是在座的嘉宾可能跟你有一些分歧,你是不是该乐观了一点,曾总很理性的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对中国模式的见解。 曾志凌:跟杨总比起来,我们做分析的角度来讲,中国的模式我们单论汽车市场来说这个是非常成功,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题目对中国自己而言,这个模式是否成功。如果从中国自主品牌角度来说,中国跟巴西的模式有一些相似,有日韩模式,还有美国中间的模式,巴西是政府放任不管,就放任外国企业进来,俄罗斯是适当的保护,日韩的保护是非常强,中国是偏向巴西。巴西的模式走到今天是失败的,基本上本土企业没有任何的东西,杨总讲的奇瑞和江淮都在更新,从这点来看,我们的模式是向巴西模式靠近,而不是日韩模式。刚才徐总也提到,过去的十年我们看到IPS的指标,还有一个指标叫新车魅力之处,这个是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喜好度,我们看到十年里的差距度没有任何的缩小。乘用车是一个消费品,消费品品牌会起到很主要的作用,没有品牌,没有网络,未来可能技术上赶上国际品牌,但是缺少了品牌和网络也很难生存下去。这个也是自主品牌很为难的地方。到今时今日,成熟的经销商被大品牌纳入旗下,在城市里面开一个经销店是恩成本非常高,但是没有保养量的话,新的品牌吸引不了经销商,所以这个市场会越来越难,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显示。我研发有一个双离合,但是还不可能拿来跟其他大品牌来对比,这个要想一想。

吴伯凡:这种放任国外的巨头进来,最后导致某种产业的空心化,或者是形成马太效应,我们没有在单个方面突破的话,即使是在本土的市场也有可能丧失机会,更不要说在国际的市场上,这个也许是过分的担忧,但是也是必要提醒的。 徐育林:我做了8年的标志,标志关门之后我们做了广汽本田,现在我们做了自主品牌,现在传奇上市了半年,传奇是切入十万块钱以下低端的品牌,我们是做高端的自主品牌。国内有一汽的奔腾和广汽的传奇是15万的区间段,打起来是非常的艰难。说到网络方面合资的品牌非常强,中国的第一个4S店是本人建立起来,所以我们看到广州的本田建立了多少个亿,确确实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难,我能提醒一点,今天在这有很多的投资人,真实的情况下,曾总讲他们赚了很多钱,也很强大,包括最近上市的几家公司,你要明白,他们的老板非常聪明,他们非常看中自主品牌的发展,他讲那么多的道理都没有用,自主的品牌在国内必须占主导的地位,这个不容任何人讨论。我们国内的人很怀疑自主能行吗?反倒是像从美国回来的话,而不是讨论中国能不能行,而是什么时候能打除。像很多的公司不需要鬼子的帮助,就可以把一台车,造出来。只是他技术的高点与前端有一点距离。既然德尔福可以把零件卖给我们,而且是便宜的买给我们。所以我们没有意义再问自主品牌是否在中国大乘,我们只是路不一样,我前面是干广汽本田,他总是广州日,他首先是合资企业里面的自主品牌,他是有理念的轿车,在合资里面双方各占50%股份的里面创造一个新的品牌,这个品牌100%属于本地。我们现在是由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己的品牌像传奇、芮玮、奔腾,但是最后的归结点不一样,中国人拥有完全自主品牌的车,是占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回过来讲,北京政策的制定者他们是聪明的,首先让所有的巨头进来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像中国的乘用车排在全球竞争的行业,有哪一个行业有中国汽车竞争这么激烈,特别是乘用车。其实很多的贸易壁垒中国所有的合资企业,现在仍然是5:5的比例,包括一汽正在往5:5靠近,我们是在约束它在中国的发展。刚才林总在讲,我们只是在等待翻拍的时候。日本也好,韩国也好,走的是政府的支持。我也很佩服我们的前辈,其奇瑞在向前冲,中国人疯狂的制造排量,基本上别的国家都不用生产车,中国人生产完了,那个时候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的问题。所以汽车的发展,不可能每年10%的增长,中国发展到8000万,9000万,那个不可能,首先是立足于自己的市场。每一个首先要收住自己的家门,合资企业比早会回到自己的家里面。我经历了中国汽车20年的发展,我现在打的非常艰难,所以摆脱各位支持自主品牌,尤其是高端自主品牌的发展,我相信一定打成,可能不是我,可能在我后代的人当中,但是一定可以打成。 吴伯凡:他们四位有乐观的,悲观的,有激进的,有保守的您怎么看? 林雷: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得到提升,所以叫消费升级,无论是汽车行还是其他的行业,最核心的概念是满足消费者对物质文明的享受,为物质文明的增长提需求。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汽车工业是成功的,不管是用什么模式,一个国家首要的任务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要求,我们现在基本上实现了第一步,使我们家庭开始拥有车。如果在北京的话,前移(同音)出了200量,现在已经进入汽车的社会,汽车文明的时代到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模式是成功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我们是从什么模式来完成这个目标呢?

第一是合资模式。刚才徐总提到5:5比的模式。

第二,我们要做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有两个阵营。一个是民营企业的阵营,还有一个国有企业的阵营。现在还有合资的模式。现在我们基本上能出现的模式

基本上都已经出现了。下面的就是这几种模式在中国市场上的变化和调整,中国民营企业向A级和B级进军,另外国有企业大型集团没有从低端进入,它从是中高端进入,这个概念为自主品牌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早期的自主品牌就是A00级多一些,给消费者的形象来说,我们的自主品牌是偏低端的车,但国有企业进来以后,我们也可以生产中高端的车,大大改善了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改善是根本的作用,刺激市场的发展。我们有合资的国外品牌,我们也有自主品牌,所生产的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车型,未来的中国市场还是会是多种形式并存,也有可能是5:5会不会突破?

吴伯凡:你说是朝哪个方向突破?

林雷:我们的国有集团会增加股,有可能是外资集团增股。还有我们自己的品牌还有并购的模式,把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全部拿进来,同时实现两方面的进步,一个是有产品,一个是品牌,品牌要有进步,产品和品牌双面的进步。未来就是这两方面竞争速度的模式。中国的汽车市场政府的引导力度非常大,从产能的安排到合资自主,自主品牌,还有自主的股比问题,政府都有比较大的掌控和引领的方向,我自己的观点是,未来乘用车的市场,未来这两股力量有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我认为自主品牌的力量在未来会得以加强。

第二,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有速度会到5-10%之间,比徐总的10%低一点。这个速度会给自主品牌留下很多的空间。

吴伯凡:这里面有几个容易引起界限不明的概念,一个是品牌,一个是产品,一个是产品竞争力,还有再一个体系化的竞争力,有时候我们谈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比如说中高端的产品和中高端的品牌,可能不是一码事,我们可能很快生产中高端的产品,但是品牌它不是生产出来的,它是由系统,由时间、空间、文化、社会、经济等所有的变量化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品牌的。所以品牌在汽车行业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一个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一个企业的品牌归结为国家的品牌,德汽车、日汽车,你说到哪一个车的时候在别人瞬间的联想和认知当中总是跟国家连接起来。如果一个国家的品牌起不来,或者是你品牌本身联想不好,中国制造的企业首先联想到吉利和奇瑞,吉利和奇瑞让你想的什么想象呢?如何从低端到高端,不是几万块钱到十几万简单的定位,而是一个品牌本身好像是无形又是实实在在的突破,如果完不成东西,一切模式都会陷到控盘里面。

汪刘胜:中凯和大重客确实是出口是比较好,还有一些做工程机械的,他们对品牌的要求程度,不是特别的高,他是生产工具,是讲究性价比,但是对乘用车来讲,乘用车是大宗产品可选的消费者奢侈品,而且中国人买车一定有一个攀比的心里,目前洋品牌,不管是从历史发展和口碑来讲,肯定比奇瑞高很多,我个人觉得,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会把中国的零配件提升到一个档次,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时候,零配件一定会提升在生产设备的构造,所以在生产水平一定会增长。整车一块我希望也能够做得好,但是这个需要时间沉淀,需要空间沉淀。

吴伯凡:这也是中国品牌在基层之上,功能效应基础方面,这一方面如果比重占非常大的话,我们是能够在短期的突破,三一重工就是例子。因为大家就是要看着发展做事而不是一种情感印象,一些带有很强的身份意味,这一种就是品牌另外的层面,但是在基本的功能上,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民间说的怕不死的捷达,修不好的奇瑞,首先基本的东西要突破,然后还要在情感认知上,甚至是精神层面上能够有一种感召力,这是两个东西,这方面杨总您应该是非常有感触

的。

杨晓明:如果纯粹谈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这个是非常的清楚,有的品牌是代表质量,有的品牌是代表享受水平,我们混淆的是前面加一个自主品牌,我们就老谈不清楚,比如说沃尔沃是不是自主品牌,我们百分之百控股。另外一个例子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我们以前是自主品牌车的汽车,巴菲特投资那还是不是自主品牌呢?我们把自主加上去的时候,自主品牌只是中国模式的一种办法,只是暂时的现象,怎么去实现中国的品牌,有各种办法。比如说吉利的有实力他可以直接的创造品牌,可以去并购,还有直接去外国。有没有知识产权这个是最大的问题,刚才徐总提了这个问题。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合资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从头到尾发展它的车系,这个出来就是中国拥有的产权。如果有一天广汽把另一方卖掉就变成了中国品牌,所以我们要把暂时的中国模式弄来吓唬自己,必须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搞品牌,然后把品牌提高到某一个消费层次,而不是想我们怎么把这个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怎么样有能力从头到尾可以自己搞,至于你想把品牌做成什么样,那是后面的事情。B、C档次的品牌,这个往往取决于中国人怎么去运作品牌的问题。所以我非常有信心的觉得,把自主品牌的叫法搞清楚之后,我们肯定能做成。我们自主产权品牌是非常的清楚,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企业都在说这个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就会有自己的品牌,会有把A做好的,会把B、C做好。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自主产权,自主产权是需要时间,没有办法用一两天就解决。

吴伯凡:你说的是比较激进,有一天中国有了钱,我们把大众、保时捷把他们的控股买到67%,这个就是我们的品牌了,是不是这样?

汪刘胜:这个是一种办法。

吴伯凡:我们说的品牌认知的问题,就是刚才曾总说的,我们现在国产汽车量在国内市场上有一个稳步的上升,但是2000到20xx年这十年间,大家对品牌的认知还没有改进。就是这几辆便宜一点也可以,贵一点也行,消费者对品牌没有一个认知,这个问题怎么来突破,曾总您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深化一下? 曾志凌:品牌的问题,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覆盖的区间,我们举例子,我们的邻国——韩国,如果以中级车为例如,它在美国做了40年,才把它的车买出来,去年已经可以跟凯美瑞锐相比了,但是他今天想把汽车卖到中国来,但是不可能。打造一个品牌,从韩国人的经验来看,它是需要整整两三代人的时间来打造,不是通过简单的短时间见效。购买的模式,我觉得也有一些问题,资本的运作可以操控一些公司,比如说凯美瑞最大的股东是沙特王子,但是它还是德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做自主品牌没有捷径,我们研究产品,一个品牌要提升,首先是产品力,产品力需要两到三代的时间,我们以5年为一个周期,消费者认可你的消费质量才会反映想到品牌。广汽的汽车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第一代产品是建立品牌,第二代产品的时候老百姓这个不错,经过两三代的产品积累才会比较信任你。我们做调查的时候有一个方法,我们不提示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车?中国的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大众,宝马、奔驰,所以品牌真的是需要我们尝试。 吴伯凡:市场占有率相对简单一下,心灵的占有率是可能就难得多。

曾志凌:品牌最终会反应在价值上面,自主品牌的量是占30%,但是价值链上面占了18%,你生产30%的车,在整个的价值链只占到18%,你可以看到低端的一个现实。另外在中国做品牌有什么难度呢?中国最好的几家国有企业,东风、一汽等好资源都去拿合资了,中方交给外方的品牌管理费和使用费不会低于600亿。

吴伯凡:刚才徐总讲拿到60%、70%左右。

曾志凌:这个是每年交的品牌使用费,这一块不会低于600亿。另外你要要加是外方推广品牌,中方还要投入,所以就造成了追赶,这样在投资力度是不平等了,因为国家最好的公司,它有最好的政府关系,它有最多的钱,所以从国家来讲政府是倾向于外企。比如说采购,政府已经取消了。

吴伯凡:你是想说未来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就是买国产车不限购,买进口车就限购。

曾志凌:不是这样讲,买自主品牌是惯例,但是在中国就是成问题,在美国的警车一定是美国车,在法国也一样,但是在中国就成为一个问题。

吴伯凡:我们的公关能力、文化素质和真正的爱国主义没有,像韩国当年的推广,为了防止日本彩电入侵韩国,当时韩国发射黑白的信号,你买了索尼的也用不了。

徐育林:做品牌也要良好的口碑和时间的积累,以奇瑞现在目前达到的境界可以超过其他的国家,而且汽车是安全的产品,关乎人的生命,所以汽车行业的品牌,说穿了就是品质,我非常赞成主持人说的话,要提高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就不要部分粗制滥造,我们更多的肩负这样的使命,让别人觉得中国人造出的东西产品是好样子,刚才讲奇瑞到国外搏杀,其实在搏杀的中间他们还在打造形象,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打造形象,因为它是品质不太好的形象再播。如果是我,我宁愿不去做,而是以比较低的品质占领市场,将来要花十倍的力量攻打阵地,其实所谓的品牌就是品质,品质决定一切。另外回应刚才政府采购的方面,如何打造一个新车的品牌,新车的厂家,不可能靠政府的支持活下去,但是刚才大家已经说,人家生活了200年,你刚刚出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支持肯定起不来,他们全部都要散伙,因为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刚才讲到在今天两会的压力下,北京今天所谓的政府采购,我个人来说汽车采购是比较惨,结果两会开过之后,每一个官员的车上都安装一个GPS,要监督官员,北京还在晒帐单,现在整个公车都要压低了,我希望他放开。它也没有取消,主要的原因是一刀切,目前自主品牌里面能够符合条件的,我本身非常感谢政府的愿望,跟北京的官员我们也有很多的沟通,他出台政策确实想帮助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的车,品质不足以覆盖政府的官员能够去选择,这里面有一个实地的困难,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们生产更多型号的车子,满足各个地区不同官员对车的需求。 吴伯凡:刚才徐总的话可以要把它打成黑体字,把它发出来。汽车是人命关天的东西,我们来在说木桶里面价值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实际上我一直认同桶底理论,不管这个桶装少水,短版长班这个是其次的东西,关键是桶底不漏,如果桶底漏上面的长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品牌的品质这个东西,是非常关键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漏底的这一层,其他的就不要多谈。刚才一个观点我们非常认同,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开拓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化,如果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你传播得越远越担心,因为你打的是国际形象,国际形象一旦形成第一印象的话,我们以后用3倍、5倍的努力洗白自己都很难。因为向日本索尼的一样,当时索尼第一任务是改变世界对日本产品的看法。林总你是咨询公司,你对自主品牌应该是最有见解的。

林雷:谈到韩国品牌联想结果,同时也做了一个国别细分,其实中国消费者就是这么思考问题的,一款车你是德系代表品质,日细代表性价比,韩系代表后起之秀。确实是在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是长期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由于不同的企业集团在上面所做的工

作,其实已经在改变。品牌的概念就是消费者联想的结果,消费者凭什么有这种联想呢?肯定是对产品使用的体验,其次还有营销工作,营销工作就是消费者尽快产生联想的结果。但是无论如何会落实到消费者体验上,因此你的营销和品质间的差距越大,其实有时越有反作用,你把产品说到天上,但是消费者说是地上,所以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就会有一个不好的定义。所以你的产品跟你的宣传要一致,让消费者会一致的认同。下一步就是认知的一致,最后形成对品牌有一个好的认知。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不停的一代一代升级自己产品的品质,最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当中,一代一代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形象感,最后达到非常好的境界。如果中国制造是很好的联想,这个不仅是汽车要做的工作,包括所有的设备都要做,像我们的消费品的结果,这才是能够完成中国制造的概念。下面我想谈另外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出台一个政策说买自主车,有一个原因,我们国家是目前全球制造工程,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贸易的自由化,因为我们是全球的最大供应商,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内部说这个可以买,那个不可以买,这个会使提供全球货物的国家不能进来,你是不能够在自己国家采用这种作用,如果采用的话反作用会更大。作为开放的世界,你要想取得好的竞争力,最终的是你的产品要也好的竞争力,最终使你政府决策上有更大的透明度。

吴伯凡:自主品牌之外还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而自主知识产权又比较麻烦,这里面有硬件的问题,有软件的问题,还有技术的问题,电子的升本已经在汽车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某种程度上,汽车正在变成一种电子产品,刚刚报出一个新闻,苹果成为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它无论是硬件软件设计上,它取得的成功是以5%的销量,赢得了22%的销售额,然后占有了整个手机产业的55%,例如,这才是有自主产权的利润。我们这一论是对自主产权的问题讨论。现在所有的技术都一定是它自己了,这种触屏的技术,还有照片放大的技术,这两个技术据说来自中国,但是它可以继承从软件到硬件这些自主产权能够成为自己引以为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