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23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李玉桂

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

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我更

加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

作的关键。工作以来,我曾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

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

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

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

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以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

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

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

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

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

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

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

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

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

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

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的品德、

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

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

一举一动。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不需要过

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

积极性。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

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

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

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

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

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

1

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首先是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学生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班级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级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 总之,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读书、学习,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王国武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

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文言简意

赅,喻词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作用,教学的制度体系,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

法,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问

题,其中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为最重要的内

容,精辟的论述,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

宝贵资料,其研究内容对总结中国教育学和教育

心理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教育的作用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治理国家和统治人民,应以兴办教育为首要

任务。从第一节和第二节中可以看出,教育有两

个作用:一是感化和教化众民,养成良好的社会

风俗。二是为了建设国家统治人民。“君子如欲

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

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

才行。而学习也就是通过一步一步的,从小到大

的影响,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先赢得好

的名声,鼓动民众,再到感化和教化民众。有了

良好的社会风俗这就为君子统治国家打下了基

础。“人不学,不知道”其中“道”在《大学》

中有“治国”、“平天下”之意,“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看出统治者对教育

的重视,统治天下不仅靠武力,而且更重要的事

靠教育,用教育来感化和教化民众,重视教育有

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

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把教育作为直接为

社会政治服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

片面性。把教育作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服务,

而不是为了社会政治的发展服务。教育应该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了社会政治服务,二是为了自

身发展服务。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发展自身比为国

家的政治服务更重要。教育培养出于社会和谐发

展的社会成员,培养个体的独特性,只有自己的

和谐发展才能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

中国古代把教育的作用定位于直接服务于统治

阶级,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发

展,同时压抑了个人的创新精神,它更多关心的

2

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然而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对教育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是重要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在《学记》的最后两节中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根本,“察于此事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首尾呼应,前后一贯,令人深思。 二、学校教育系统 《学记》在肯定教育的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关于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从地方到中央都有学校,在不同的地区都可以学习,当然从中央到地方,这些学校的级别是不同的,太学是国家具有博学的人士才可以去学习,而地方的家塾则是比较广泛化的和民众化的。民众可以学习一些通俗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而想要取得更高的学识,成为集大成者,则必须经历几个阶段,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学生每年都可入学,每隔一年必须考查学习成绩。第一年考查分析文章的经文、句章的能力,及辨别决定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是否能结交学友和睦相处,相互研习得益;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博,是否能亲师、尊师;第七年考查能否讨论学业的是非优劣,以及选择贤能之人为友;合格的为小有成就(比六年有成就,比九年不足)。到第九年他们应达到,对知识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推理论事有独立见解,处世处事有行为准则,坚定不移,不失师诲;这时就可称为大有成就。这样,将来就足以能够教化民众,变易旧习,形成良好风俗;使亲近的人心悦诚服,疏远的人心向往之;这是大学教人的道理。 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学记》提出在太学开学的时候,官员及师生们都必须身穿礼服,置备肴馔,祭拜先圣先师,这是为了表示对文化知识的敬重;学习之前,要先演练《小雅》中的《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三首君臣宴乐、相互劳问的诗歌,表示学生进入太学读书,就是意味着做官的开始,暗示学生要爱惜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上课之前,都要击鼓召集学生进入教室,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学记》有感

督促学生尽快打开书箱,拿出书本,开始学习,

以便让学生静心恭顺地研读书本;用槚木和荆条

制成教鞭,置于课堂之上,用来警示学生,树立

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的威仪;没有占卜和祭奠先

祖,官员们就不能随意地进入学校重地来视察,

用以表示政府官员尊重学校,以此来揄扬学生,

使学生安下心志,从容读书;对学生进行入学的

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这是很

有意义的。

三、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 教学相长。《学记》认为通过学习才知道

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教学才知道教学的困难。

知道不足,才勉励自己不断求得进步,才能督促

自己不断地去学习。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

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

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求学者知

不足,才会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教者感

到困惑,才会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

深刻的阐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

相长不仅在于教与学的两方面的关系,而且还意

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促进关系,教师

和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互动。教学相长的提

出,对于认识教育过程的本质,对于提高教学质

量,对于改善师生。

2.启发式教学原则。其一,“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即教师对学生要经常检查指点,但

不要急于告之原理,为的是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求

知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用心思考的习惯。其二,

教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即是说,教师的讲述应简练、扼要、精辟,并运

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其三,“必也

其听语乎”。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

行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向学生提的问题

要由易到难。“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

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回答学生的问题

也要就其疑难所在解其惑。“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

容,然后尽其声。”如果学生还不懂,就舍弃,

留待以后再讲。“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

不知,虽舍之可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其四,“道而弗牵”,“道”即导,有引导,教导

3

之意。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带领,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引出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促进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探索知识的方向。其告诫教师不要给学生以牵制,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其五,“强而弗抑”,“强”即鼓励,督促之意。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鼓励与督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告诫教师不要强制使学生顺从,不要压制学生的积极性。其六,“开而弗达”,“开”为提出问题之意,“达”有分析与解决问题之意。要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力求学生自己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样使学生更开动脑筋去想问题。不要为学生准备好答案,在学生没有进行思考之前就给予讲解。 3.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教师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而预先加以防止,避免事后去纠正。预还包括“防微杜渐”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的敏感,机智,与事物出现不良情况之前,即加以限制,不使之扩大与发展。《学记》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存在和表现是有差异的,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差异,才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并发扬其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失败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失败是所学过少,孤陋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退,半途而废。产生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和才能不同。所以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才能,然后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 4.及时性原则。《学记》认为,“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教育。“当其可”包含三层意思: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施教的时间要符合学生发展的程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施教的形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学记》有感

式要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后,在

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即是说,教

育最好在学生自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

对于求知并无自觉的要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热情再而衰,三而竭之时,自难望其有成。那时,

教师的劳动即使付出再多,也是徒劳无功的。因

此,必须“当其可”,这就是“时”的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认为:“杂施而不

孙,则坏乱而不修”。要避免不孙,就不要杂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

平,按照教学内容的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首

先,量力教学。对于年幼的和迟钝的学生,教学

内容不可太艰深;对于年长的和聪敏的学生,教

学内容不可太简单太容易,应根据学生的水平进

行教学。“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

后能博喻”。其次,“正业居学”“藏息相辅”。在

规定的时间内上课授业,在休息的时间也要有课

外作业。课外是课内的准备,也是课内的延伸。

学生在学习时要努力读书,在休息时要尽兴游

玩,以达到“安学”“乐学”的目的。同时还有

将课内课外的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学

连续不断地进行,也才能使学生“敬孙务时敏,

厥修乃来”,真正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6.相互性原则。《学记》认为,“相观而善之

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出了

“摩”的原则。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一个双

边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

性、创造性相结合的过程。仅有老师而无学生,或仅有学生而无老师,都谈不上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向老师观摩学习的过程。 四、教师的作用 《学记》对教师的评价为:“三王四代为其师”,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因为教师是教人学习为政的,必须懂得治国安民的道理,培养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做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言人。《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五.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教学的过程一半在教师,一半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还要重视学生的缺点,知道学生的缺点后去积极地改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去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学记》突出的优点在于对先秦的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做了很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鉴赏意义。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23

4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刘淑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活动空间有

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

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

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

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

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

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

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

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

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

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

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

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

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

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

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

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

我是教英语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

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

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

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

精神营养。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

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

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

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

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

“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

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

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

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

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

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

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

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

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

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

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

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

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

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

5

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于我来说,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23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班主任专业成长》心得

读《班主任专业成长》心得

何宏武

我真切感悟到,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以下条件:

需要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对班主任工作系统有清晰的把握。

需要锻炼五种能力:

管理能力(管理班集体,管理学习),组织能力,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洞察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反思的能力。

需要培养“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1、爱心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做为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要雨露均泽,要一视同仁。班主任要继承儒家“有教无类”的泛爱精神,要发扬佛家“普度众生”的博爱精神。如春风化雨,教师的爱应该滋润每一位同学的心田。

教师的爱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为“教师的期待”。教师的期待——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在了解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特点的前提下提出:对班集体的期待: 树立班级德育,学习等奋斗目标。对每个学生的期待:订立纪律,学习等方面的计划。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教师的爱不是溺爱,不是宠爱,包庇不和纵容是对教师的爱的亵渎与误解。《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可以拓展到教学上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爱在心底 ,恩威并施 。《论语 述而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刻画了孔子温厚而又严肃,有威严而不凶猛,恭谨而又安详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伟大教育家形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孔子应该成为我们的楷模。

2、责任心:

韩愈在《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做为一个班主任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扮演人类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外,还要做一个管理者,管理班集体,管理学习;一个组织者,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一个心理医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个社交高手,要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做'家校’联系的桥梁,要做学生和科任之间的纽带。对国家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知识分子的良知负责的那份责任心,是扮演好这些角色的前提。

3、耐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收获的是精神成果,对人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熏陶和渗透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班主任不能轻易放弃学生,要有耐心,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从学生细微的进步中体味乐趣。人是世界上思想最复杂的动物。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世界观,

6

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人。每位同学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个性。而且每个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又是在时时刻刻变化的,所以要关注每位同学的成长,要协调班级同学的关系,做为班主任除了爱心和责任心外必须要有耐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同学。

其次,我要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1、 班主任威信丧失的原因。

1)以德治班,缺少相应的纪律约束。以德服人不是宽容,更不应是放纵。一定要在制定班级行为规范 ,并严格执行的基础上,实行有分寸的“尚德不尚力”。

2)班主任角色模糊,语言似是而非。一定要做到微言大义,言必信,行必果。

3)忽略了“备学生”的环节,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

心理原因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班主任往往缺乏一种平和,稳重的心态,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在工作上盲目地认为:人有多大胆,人有多大产,一味急噪,冒进,结果却欲速而不达。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展开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做系统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对学生的要求提的太多,太高,太苛刻,而且是班主任自己主观的提出来的,缺乏民主意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转变的要求,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和转变的速度。结果要求都很难达到,学生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老师提到的要求老师却没有去兑现,老师也丧失了威信。相应补救措施:一定要从细微处抓起,循序渐进终会成正果。在新的高一八班主任和全班同学一起协商,制定班规和触犯班规相应的处罚条例,全班同学共同监督执行。言必信,行必果。

2、班级集体荣誉感不强的原因。

一是班级中缺少一个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过强的班干部团体,群龙无首。缺少一个班级的核心,所以班级的凝聚力不强。相应补救措施:随时把班级中涌现出来的的学习上进,集体荣誉感强的同学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建立班级的核心力量,号召其他同学向榜样靠拢。

二是班级中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集体意识淡漠,只考虑到自己学习的同学太多,特别是女同学,造成了班级中一盘散沙的情况。相应补救措施:做这些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洞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有整体的的班级良好的班风,才有个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还要多组织活动,多鼓励这些同学在班级中发言,让这些同学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如果以上两点做好,班级中有逆反心理的同学就没有了舆论的市场,势必不攻自破。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张银文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十四年的教学生

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

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

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

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

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

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

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年,我有时间

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

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

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

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

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

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

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

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

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

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

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

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

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

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

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

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

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

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

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

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

——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

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

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

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

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

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

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

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

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

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

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

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

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

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

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

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

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

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

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7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一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

李玉霞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

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

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

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

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

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

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

象最深的就是: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

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

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

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

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

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

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

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

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

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

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

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

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文中指出现在

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

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

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

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

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

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

8

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马淑萍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

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

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

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

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

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

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

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

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

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

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

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

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

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

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

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

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

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

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

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

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

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

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

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

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

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

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

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

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

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

9

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张永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仅用两天时间就读完了作

家王宏甲的著作《中国新教育风暴》。它深深地

吸引了我,虽然看得眼睛发胀,仍然手不释卷,

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类似于长

篇报告文学的教育专著作,在我的脑海里、内心

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一、茅塞顿开——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的尴尬境地

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说法已不是什么新鲜

玩意儿了。作为教师,我们从20xx年甚至更早

的时候就不断接触这些字眼了。在认真阅读了

《中国新教育风暴》这本书以后,我从宏观理论

的高度认识到教育改革是世界潮流,我们中国正

处在教育转型的历史时期,而课程改革正是教育

转型的关键所在。课程改革的最集中体现就是综

合课程的使用。透过课改实验区的种种现象,我

深刻认识到那些勇挑实验重担的教师是中国教

育改革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优秀的老

师。这些认识犹如一阵阵清风,拨去我眼前的团

团迷雾,使我对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课改热潮,

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走出了“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

二、一个变教师为导师的时代

“导师”的理解应该为“引导型”老师,就

像《中国新教育风暴》一书中王能智老师所倡导

的教师要“设一个圈套让学生去钻”,“让学生

把手放开,把脑放开。”新教学理念中“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

教师做一个引导型教师,而非“输灌型”教师。

新形势下的教学主体在这里发生了改变,学生真

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里,不再是老师怎么教

我就怎么学,因为老师说的与专家说的可能有很

大分歧,专家说的与网上最新出现的也可能有很

大不同。到底谁是正确的呢?现在,是众多因素

共同作用于每个学生。学生就在我与课本、我与

课堂、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学校、我与家、

我与人们、我与社会、我与环境、我与未来、我

与??中认识我,建设我。这就要求老师是个

“通才”,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本适应,更重

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去,到生

活中去。在这个变教师为导师的时代,我们老师

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三、学习是最好的阶梯

要做好以上这一切并产生效果,有一个前

提,那就是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不断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

佩服的、过硬的教学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艺术,

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

机灵,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有高尚的人格魅

力和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这个目标很高,因此

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相信,树立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目标,偶然的

收获只能是昙花一现。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

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我们永

10

远的老师。只有不断研究、体会、反复感悟,才能深刻理解并把握教材。其次,作为老师,要向学生学习。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本活的书 本。他们有不同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学习方式。第三,同行之间,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作为青年教师,就更应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因为他们有许许多多的经验,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另外,老师要向社会学习。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好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杂志等。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拓宽自己有限的知识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做老师的往往自己寻找客观理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看书,没有时间去和学生交流。同事间往往不能坦诚相待等等。我们正在自我封闭,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 作为一个教师,平时光读自己所订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高瞻远瞩,要适时阅读一些大部头的,专家著作的、前瞻性较强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我们要做真正为工作而生活的事业人。 四、勇做课改前沿的弄潮人 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课改要改革,但也不能把过去我们所有的做法都抛弃,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活用好的东西,因为课改与传统教学不是对立的。新型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课堂的气氛应是祥和轻松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融洽的。而这种课堂气氛的创造,就需要我们具备三心:仁者之心、智者之心、宽容之心。仁者之心就是要爱学生。学生的行为有时确实让我们做老师的很生气,但此时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不能动气,要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些事。 而智者之心就是要看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美。要懂得运用学科的美丽所在,以美育德,让学生较好,较容易受到感染,才能使之更快更好融入到学习中。宽容之心是什么?我每个人都是非常清楚的。 在如今的形式下,我们要真正的做到这三心,用真心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新型课堂的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和爱心;在这个美丽的大环境中,依据新课标的内容,运用新课改的新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不断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对新课改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和教学都上一个台阶。为了推进新课改,让我们共同进步,勇立课改潮头,共同撑起小学课改的一片蓝天。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宁继红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

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

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

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

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

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

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

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

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

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

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

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

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

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

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

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

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

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爱究竟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不停的诠释

着、延伸着、升华着。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

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

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她的意义已经融入

我们的生命。爱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就是

春雨,能滋生万物;爱就是桥梁,能沟通人们的

心灵;爱就是力量,能推动着人们的成长与进步;

爱还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

真正的教育。

教师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的爱是神圣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

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

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

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

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

迁就。教师爱的的情感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

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

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

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

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与贵贱。教师会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及时的关爱,会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情感的支撑。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她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给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以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甚至如潭千秋一样舍生忘死的去呵护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导的不理智、误解、歧视、压迫等,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教师的爱是神奇的,她能开导孩子的心智,让孩子更聪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鼓励,连同作文本子上的几条波浪线,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世界。 教师的爱是高尚的,教师的爱又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孩子装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孩子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合适的时间、在合理的场合下及时给孩子们指点方向,教师的爱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相信就像一首歌曲唱道的:”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11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爱弥儿》读书心得

《爱弥儿》读书心得

董霞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

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

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卢梭的《爱

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

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

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

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今天,

我们重新阅读和理解这本书的内在含义,对实际教

学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一.通过学

习卢梭的《爱弥儿》后,对其提出的自然教育法在

当今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儿童在刚出生时,本

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和父母是第一个被描绘在

这张白纸上的人和事。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

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

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

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随着年

龄的增加,各种信息不断地涌入,儿童不具备明辩

社会道德等抽象事物的思维分辨能力,无法辨别事

物的对与错。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

了解儿童的个性及心理活动,利用儿童所特有的心

理特征,运用自然教育法,发挥儿童的天性,合理

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挥扩展,因人而异,因

材施教。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

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

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二. 在文

章中我发现卢梭采取在实际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我感触颇深。例如:观察蒙

莫朗西北方森林位置,当爱弥儿问:“做这种事有

什么用呢?”我说:“这事是空闲时做的,如你认为

不好,我们就可以不做,因为其他有益的事还多着

呢。”那一天,我们就不再研究地理位置。第二天

早晨,我们一起散步至森林,却找不到回家路,我

就设法让爱弥儿通过昨天说的森林在蒙莫朗西之

北,找出蒙莫朗西必定位于森林的南方,通过以前

学习的根据太阳找出北方的位置,找到判断南方位

置的方法,走出森林。使爱弥儿认识到天文地理还

真有点用处。这样一来,那天的事情,爱弥儿将终

生不忘。如在家里用这件事教育爱弥儿,他第二天

必定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用行动去教育学

生,只有教所不承做到的才用言教。从上述例文中

可以看出,卢梭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却起着不简

单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

儿童对社会及周围事物的认知欲望,在力所能及的

范围内,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挥儿童的想象

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

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兴趣。当前提倡“素质教育”

的形势下,减轻学生负担,使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

发挥其天性,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增强感觉教育

的投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上

心得比较肤浅,但是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在

现代教育仍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由于卢梭所

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现代不同,他的教育思

想和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运

用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所扬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

12

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所能。 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今天,我们重新阅读和理解这本书的内在含义,对实际教学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一.通过学习卢梭的《爱弥儿》后,对其提出的自然教育法在当今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儿童在刚出生时,本就是一张白纸。家庭环境和父母是第一个被描绘在这张白纸上的人和事。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的一举一行都将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每个儿童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每个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信息不断地涌入,儿童不具备明辩社会道德等抽象事物的思维分辨能力,无法辨别事物的对与错。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个性及心理活动,利用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运用自然教育法,发挥儿童的天性,合理地引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发挥扩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二. 在文章中我发现卢梭采取在实际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我感触颇深。例如:观察蒙莫朗西北方森林位置,当爱弥儿问:“做这种事有什么用呢?”我说:“这事是空闲时做的,如你认为不好,我们就可以不做,因为其他有益的事还多着呢。”那一天,我们就不再研究地理位置。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散步至森林,却找不到回家路,我就设法让爱弥儿通过昨天说的森林在蒙莫朗西之北,找出蒙莫朗西必定位于森林的南方,通过以前学习的根据太阳找出北方的位置,找到判断南方位置的方法,走出森林。使爱弥儿认识到天文地理还真有点用处。这样一来,那天的事情,爱弥儿将终生不忘。如在家里用这件事教育爱弥儿,他第二天必定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用行动去教育学生,只有教所不承做到的才用言教。从上述例文中可以看出,卢梭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却起着不简单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儿童对社会及周围事物的认知欲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兴趣。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减轻学生负担,使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发挥其天性,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增强感觉教育的投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上心得比较肤浅,但是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仍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由于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现代不同,他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所扬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所能。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杨天才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机械原理安排的,是有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一切秩序良好的东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和力量。在他看来,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座组合得很巧妙的钟一样,有自己的秩序。夸美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纽斯举例说,人模仿鱼在水里游的方式而学会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开始读泳和造船,人模仿动物的发声器官而学会制造笛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子、哨子及其他管乐器,等等。因此,教育也可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以模仿和借鉴自然的秩序。其次,教育要根据人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教育的了。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感受确实到充分的发展。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的万物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 都在自己合适的时机生长发展,例如,鸟儿在春

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 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同样,童年是人类的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天,是读书的好时光。自然分为春、夏、秋、冬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四季,学校教育也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的教育家。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效果。

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这正如我们中国提倡的“润物细无声”的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育思想、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异曲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同工之妙。这样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是有益的。 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由此我想到我们工作室的课题《构建自然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语言课堂,培养合理儿童》,我们的思想和夸美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纽斯的思想不期而遇,教师的教要合乎自然,学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生的学也要合乎自然,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显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现出生命的活力。

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四、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念的。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这个复自已的努力就行。 合世界是按照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设计的,比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较而言,学生学到的知识浅显但却复杂,不太规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范但却鲜活、生动,带着强烈的个人体验性。这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个世界中,学校、教师、教材与现实生活同等重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要。

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讲读课文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已有的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他认为:“人最家庭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把学生的现实生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活引入到课文中来。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自己的家庭生活。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他认为一切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兄弟姐妹情永远是温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馨甜蜜、款款动人的;母爱、父爱、爷爷、奶奶、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公、外婆的爱,甚至是继父养母的爱,总是博

的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想使我们大精深、牵魂系魄的。把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就必须加快培养建设祖国所家庭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需人才的步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优先学情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发展教育,我们的强国之梦才能早日实现。 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

三、教育要适应自然 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

生俱来的天性。首先,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总之,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更要走进生活。通法则为依据,步自然的后尘,找出教育的普遍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 “改良学校的基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应当是万物的秩序。”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连接起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艺来,把学生经验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起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 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机器,认

13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朱艳

这个寒假我认真地读完了世界名著《爱的教

育》。说实话,很多教育名著,我读了几页就读不

下去了。原因是大道理太多,有时候读来读去,不

知所云。而《爱的教育》,我抱着侥幸的试试看的

心里,试着读了第一篇。嗬!这一读就让我爱不释

手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我国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翻译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

安利柯一年(10个月)中,以日记的形式来畅叙

的。书中描写了自己班上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

上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

有的缺乏父爱;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之中

的。这群孩子中有的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有的是傲

气十足的绅士样;有的是被学校开除过的厚颜无耻

狡猾之极的孩子;有的是体弱多病,谦恭卑微的老

实忠厚的孩子;有的是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父

母的孝心之子??一篇篇的日记以最真实的日常

生活来反应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父母之情,兄弟姐

妹之情,爱乡之情,同学朋友之情,邻里同乡之情,

爱国之情??细腻的笔触散发出人性的温情,是一

部洗礼人的灵魂精髓的好书。一边读着,一边想着

我是怎样对待我的学生的,我是怎样教育我的学生

我的孩子的,我是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人——我的父

母兄妹,我的亲朋好友,我的邻里乡亲,我的同事

领导的??

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父母之情:叙利亚,一个

12岁的孩子。为了帮年迈有病的父亲减轻家庭负

担,连续三个月深夜起来帮父亲为报社抄签条。致

使自己身体欠佳,成绩下滑。父亲原本对孩子的未

来充满了希望,看到孩子精神不振,成绩也下降,

逐渐对儿子失去了信心。继而直到孩子病得厉害也

不再像以前那样关爱孩子了。叙利亚看到父亲的冷

落,心疼如刀割。但为了帮助父亲,还是保守了深

夜起来抄签条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深夜叙利亚正在

灯下抄签条时,父亲悄悄地站在了儿子的身后,父

亲用颤抖的手抱着儿子啜泣起来?? 《六千里

寻母》,这是安利柯的老师在每个月中跟同学们讲

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马尔可只有13岁,

因家庭负债累累,母亲只好背井离乡,离开意大利

到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去给一个富人家做女

14

佣。据说工资丰厚,可赚很多钱回来。母亲刚去时还寄钱回来,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可后来只说自己身体有点不适,就一直杳无音信。13岁的马尔可思母心切,说服父亲,决定漂洋过海,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找回自己的母亲。一路上,辗转曲折,历尽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遇到了难以预料的种种艰难险阻,找遍了阿根廷各地的大小城市,尝遍了一个13岁孩子不能承受的酸甜苦辣,才终于找到了病榻中奄奄一息的母亲。母亲本不准备接受治疗,准备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当看到自己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孩子找到自己的面前来了之后,就接受治疗。这个孩子挽救了母亲的生命。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母爱是伟大的。可如此爱母亲的孩子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该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学生来如此执着地爱自己的父母呢? 其次是深厚的师生之情:安利柯的父亲带着他去另一个城市,拜访父亲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已经八十四岁了,教了六十年的书。老师教他父亲的时候是40岁。当父亲到老师家里,说是他教过的学生时,老师竟然记起了他父亲的名字,还拿出了他父亲写的作业。时隔44年了,老师竟然把教过的学生的作业都还保存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惊叹佩服!同时也为安利柯的父亲如此尊敬老师而感动。也可见这个老师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称职的老师。想想自己,要是自己那么大岁数还有学生来家里看望自己的话,那当一辈子老师也就无怨无悔了。可我称职吗?我可能会记不起孩子的名字,也绝对拿不出一本学生的作业来。因为我们如果要保存学生的作业的话,那可得修建一座宫殿了。不过我从现在起,一定要跟我教过的每一届学生编一本优秀作文集,上面有每个学生的文章,有每个学生的照片,有老师和全班学生的签名。通过电脑打印成一本小书,全班同学人手一本。 师生之情还表现在平常的生活中,比如一个老师死了以后,所有学生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手中举着蜡烛去送葬。这是家长多老师的尊敬。再看看老师对学生的爱吧!老师正在报生字听写,一个学生乘老师不注意,跳上椅子模仿木偶的的动作,恰好老师回过头,那学生赶忙坐下,垂着脑袋等着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挨批。可老师却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只说了一句:

“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了”。而我也许会大发雷霆,

或者严厉批评。其实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

宽容一些,包容一些,平和一些,指出缺点,孩子

就会明白事理的。也许宽容比批评的力量更伟大,

更神奇!再听听那老师的话语吧:“孩子们听着:

我们从此要度过一年时光,我们要好好度过这一

年!大家要好好学习,要守规矩。??你们是我的

孩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爱我!我不愿责罚你们

中的每一人,因为你们是真诚善良的孩子!请你们

全班作为一个大家庭,你们给我安慰,给我荣耀!

我现在并不要求你们用语言来向我保证,我相信你

们已经在心里向我保证。我谢谢你们!”多么平和

朴实的语言。我们有时候夸大了孩子的错误,放大

了孩子的缺点。所以我们无法容忍孩子犯错。如果

我们像这个老师这样平和些,宽容些。我们会像这

个老师一样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爱戴的。这不,刚刚

那个跳到椅子上做木偶动作的孩子听完老师的这

番话以后,悄悄来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

请原谅我这次吧!”可见,老师的高尚之处就在于

此。

然后是爱国之情让我由衷地感叹:小哨兵,一

个12岁上下的男孩,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

意大利战争的胜利,他爬到树上去帮意大利军官观

察敌情,结果被奥国兵击中,从树上掉下来死了。

当意大利军官命令他从树上下来“下来,孩子,你

已被敌人看见了”。他却说:“我不怕”。多么勇敢

多么爱国的孩子啊!小鼓手,一个14岁的孩子,

意大利军受到奥地利二中队的突然袭击。敌军从四

面八方袭来。意大利军官只好派这个小鼓手送信到

山下自己的大部队请求支援。小鼓手冒着枪林弹

雨,子弹击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稍作停留,又不

顾一切地冲下山去。他知道:只要迟到一分钟,这

包围的60人中就会多死一个人。安利柯的父亲教

育安利柯:“我爱意大利,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

为我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中流的是意大

利的血,因为我母亲为之哭泣、父亲为之敬仰的死

者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出生的城市是意大利,

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学,我生活在其中的伟大的

人民,我周围的大自然,我所见、所爱、所学、所

钦佩的一切都是意大利,所以我爱意大利!”“有一

天,你为国征战,我愿见你平安归来——因为你是

15

我的骨肉,愿你安然无恙地归来,自不必说。但是,当我知道你为了生还苟且偷生,那么,现在你从学校回来时这样欢迎你的父亲,将以万斛之泪来迎接你,我将不再爱你,我将心如刀割,悲愤死去。”想想我们平时的爱国教育都是些大道理。而从来没有这样细腻地教育过学生。学生品德意识的淡薄和爱国意识的冷淡,无不与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 你看看,意大利对于见义勇为,舍身相救的孩子是这样做的:把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亲一起请来,号召全市的人民聚集到广场上开颁奖大会。市长上台亲自演说。书中讲了有一个少年看见自己的朋友会被波河的河水卷走,面对大人都害怕的河水,少年别开大人的劝阻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奋力救起了自己的朋友。市长不但亲自颁奖,还亲自把这件事讲给全市人民听,亲自把公民荣誉奖的勋章挂在了少年的胸前,然后又和他亲吻,并和少年父母握手,又把奖状递给母亲。这种场面这样做能不鼓舞人心,伸张正义,激励人们去做勇敢的人高尚的人吗? 总之,《爱的教育》能让每个人生阅历不同的人体会到曾经我们都经历过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理解可能不同而已。我们总是在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恩大德,其实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平凡而温暖的瞬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其实周围时刻都布满着温馨的爱,只有能感受别人的细微的爱的人,才会给予别人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会关爱老师,其实学生是非常爱老师的,非常听老师的话的。老师的一句话胜过父母的几句话。课堂上老师需要用笔写什么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学生都会拿着自己的铅笔拼命地跑到前面来,把自己的笔送到老师的手中。我们忽视了这些细节,把它视为应该的。其实这难道不是学生爱老师的具体表现吗?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用爱的力量来浇灌花朵。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爱,也用心给予学生爱。有了爱,教育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有了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像阳光一样的灿烂。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韩静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新教育之

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

节》和《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

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

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

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

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

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

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

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

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

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

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

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

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

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

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

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

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

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

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

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

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

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

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

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

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

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

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

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习这个过程

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

点: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勤,天天

读一点。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3.新,追踪前

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

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第二,读书

要坚持内化: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

的积淀;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

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

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论语》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

16

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的心得体会

读《教你如何赏识孩子》的心得体会

周德玲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

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

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

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

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

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

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

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

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

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早在1968

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

人赏识会促其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

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识的泄露后,他们

个性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我国的聋哑女孩周婷婷也是在赏识教育的氛围

中走向成功的典型。她自幼又聋又哑,但在父亲

周弘“赏识—成功”法的教育下,在老师的帮助

下,周婷婷走出了无声的世界。她不仅能言善辩,

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

幸福和成就感。目前,正留学于美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从最初对

孩子的赏识而渐渐地走入失败的误区。周弘老师

说:“小孩子学说话,随便说得多模糊,父母都

给予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世界上

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

光去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诚然,当

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便对他的第一声充满了惊喜

与幸福。当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其发

音多么含糊,我们都欣喜万分。而当孩子稍稍长

大,我们的老师、家长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

吝啬于赞美与微笑。对许多优点视而不见,对错

误或缺点却狠狠地予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

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

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

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

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

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

“你真棒”, 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

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

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

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

17

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孩子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在某次考试中考出了好成绩,从此就爱上了该门课程;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孩子对该门课程的憎恶。可见,成功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么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更容许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孩子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扩大差异。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去的科举制度,都具有淘汰性,每年仅有50%的同龄人考上大学,却有92.8%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硕士,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黑色的六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埋没了多少具有特长的英才;期望值过高的父母们面对着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无数悲剧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接受失败,面对差异,而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来激励孩子。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 “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心得体会

王国武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面积 。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尾的“痴呆生”。 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差的效果。 这本书值得一看。

18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心得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心得

陈浩礼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

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

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

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

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

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

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

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

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

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

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

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

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

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

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

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

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

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

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

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

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

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 文中指

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

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

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

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

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

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

19

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体会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体会

赵秀兰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家。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的心得。 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趣与热情。

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些。 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子。"

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收到相反的结果。

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特别强烈。 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是当教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教师不得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不把刚才讲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讲述之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前,教师常常不无愤怒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教师并没有明确告诉为有用的人才。

20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有感

张晓玲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享受。假期里我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

教育之梦》,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

触,有了共鸣。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

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

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

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

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

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

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

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

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

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

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

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

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

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

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意味着她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

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

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

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

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

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

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

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

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21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有感

读教育名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有感

曾文英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一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

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

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

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

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

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

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

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

人。那时候,在与同学交往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

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人家既然求我肯定就有

难处,因此我就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小时,

我家里也不富裕,全家六口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

薪水维持生活,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

同学跟我借钱或学习用品,只要我有,我就一定

会立即借给他。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看到别

人舒展的眉头,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

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

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

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教师﹙班主任﹚。在教

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因

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己融

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

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

了关爱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我从我的老师那

听来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

22

康成长至关重要,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曾说过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读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

王玉梅

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学习教

育名著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最

终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

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

学习应当是“研读”,应当“求甚解”,并且把

“研读”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

做到学有所得。

我认为“研读”教育名著的原则应该是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

承与创新相结合,生动有趣与治学严谨相结合。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

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

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

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

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

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

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

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

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

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

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

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

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

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

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

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

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

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

何尝少呢?

本世纪初,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

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鲁迅先生也曾针对时弊发

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在今天,重温这声呐

喊决不是危言耸听。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取决于父

母、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老师、

父母应首先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把

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与关心孩子成绩同等

23

重要的地位。有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发现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尿裤子,就细心地观察了好几天,发现是由于课间贪玩,忘记去厕所造成的。这位教师就在班上开展了“不让我们的小朋友尿裤子”的教育活动。每天课间都有同学主动提醒,让大家先去厕所,然后再玩。两个星期过去了,这个小朋友克服了因课间贪玩而忘了去厕所的毛病。再也不会尿裤子了。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处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的时期,这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老师是儿童知识的启蒙者,儿童智力的开拓者、儿童心灵的陶冶者、儿童健康的监护人。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工作,它的特殊就特殊在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上,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形成,主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熏陶影响。老师像春风化雨一样,辛勤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不少问题学生正是由于老师的辛勤教育而转化为好学生的。 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的时代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独立、进创新、热情、合作、负责、自信、勇敢、刚毅、效率??。新时代,学生眼界开阔,见多识广,社会上许多形形色色的事物、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等通过各种途径展现在天真烂漫的学生面前,使他们接触到许许多多与他们年龄相去甚远的问题,诸如金钱问题、权力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风尚问题等等。他们并非一张白纸,对许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因此,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