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于丹之《庄子心得》 - 觅渡教育集团-数字化校园

浅谈于丹之《庄子心得》

最近父亲单位里发回来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说句实话,我并不是很欣赏于丹,虽然她在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虽然她有那么多的追捧者。耳闻过她的《论语心得》,似乎是为其带来成功的书作,如今手捧她的《庄子心得》,用一个晚上囫囵吞枣,觉得她的迅速窜红也在常理之中,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于丹的父亲正是曾担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的于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给于丹的成名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恰逢“百家讲坛”风靡全国,登上讲坛的一张年轻女性的脸孔带来了新鲜感;如今中国大地流行的是快餐文化,将经典用平民化的语言说出来,满足了那些既想了解经典却又不想阅读之人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却有点不知该说什么好的感觉。从整体风格上看,和《于丹论语心得》是很接近的,从对《庄子》的解读看,除了引用了其中的一些寓言和典故之外,没有更多的介绍。既然不知该说什么好,就不准备多讲了,谈两点感受。

1.《庄子》的写作风格

《庄子》一书,包含了深邃的道家的思想,因为深邃,所以很难为世人所理解。《庄子》采用了“以卮言为曼衍,以 1

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卮言”是指出于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所谓“重言”就是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寓言”则是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是最有名的,通览全书,无一篇不涉及寓言故事的创作,并且这些寓言故事都是独出心裁,着意为之。于丹在她的心得之中,引用最多的也就是这些故事。重言也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借孔子之口来诠释道家观点的做法,经常可以看到。于丹也举了不少例子来加以说明。

道家避世自修的态度与儒家积极入世的行为显然是矛盾的,但为什么庄子仍然会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呢?说得通俗一点,可能就是那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名人了,庄子要想传播自己的思想,不借助于名人的“重言”可能难以让同时代的人信服。这就像现在很多人写文章一样,总喜欢摘录一些名家的“名言”在其中,来说明自己的做法或者观点的正确性。如果这样的推想正确地话,那么庄子也未脱俗啊!

再看看《于丹庄子心得》,可以看到其写作风格很有点类似于《庄子》一书。用《庄子》书中的阐述作为“重言”,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知的故事和童话作为“寓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点。这是不是可以解释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有关《庄子》注释的书籍到处都是,但于丹却让自己的 2

《庄子》心得红火起来了?

2.心得是一个人的读后感

心得是一个人的读后感,在读他人心得时候,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说《于丹庄子心得》中,有一些说法就值得商榷。现摘录一段如下:

“其实,我们有多少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某种潜能从来没有被开发出来。

比如,你从来没有遇到过你真正热爱的职业,可以让你用心去做。你没有在这个职业中体会到被激发的乐趣,没有享受自己得到提升的快乐,所以有一些技能永远地被遮蔽了。

比如,在这个世界上,你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爱人,你的爱情的力量一生可能是被遮蔽了。尽管你有家庭,有儿女,过着寻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但是,你的生命没有燃烧过,仅仅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个人。

我们需要认真想一想,我们需要不断地追问:这一生我们曾经多少次错失过自己?我们真正找到了被开发的那个机会了吗?怎么样才能找到那个机会呢?”

我不知道别人读了这段话如何想。我自己在想,一个人在某一岗位上工作的时候,如果总是在追问自己,这个岗位是否是最适合自己的,是否到一个新的岗位可以做的更好,那你说该人的工作能做好吗?很多人一生之中转换了不少 3

的岗位,但却讲不出他最得意的成绩是什么,是不是和这样的不安心有关?

如果某一家庭中的夫妻二人每天都在想,睡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我真正心爱的人吗?我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多一些比较的机会,让生命燃烧一次,找到自己的真爱,也不枉来世一场。那么这样的家庭能够长久吗?

人的身上确实有不少的潜能,但我们要开发的就是这样的潜能吗?

当然,这并非说《于丹庄子心得》这本书就不好,就一无是处,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从我内心深处来说,对老庄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推崇。年轻时曾经迷惑于“庄生化蝶”,羡慕于他的超脱自然,倾心于他的不羁于世。世人熙熙又攘攘,无非名和利。这是那些清客闲士避世之道理。可如今想想,倘若那些有才之人,都是如此不屑入世,要躲避这世间庸俗的名与利。那么人才都去隐于林、隐于市,只留下那些无能之庸才在世间碌碌,那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恐怕是迈不开了。庄子不欲与惠子争做梁国宰相,说起来是为了其人心的自由,不愿成为名利的奴隶。可现在我看来恐怕是庄子更多的是自知之明,自己并不是可以谈笑于朝堂间的人物,真正治国之人才并不是那些思想家,更多的是实干家。如若自己有上位的才干何不一争,不为名利,也是自己为人之价值所在。人生当生如夏花之绚 4

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既是梦中所得,那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一切都是空想而不实际的,人终是要从梦中醒来的,还是要有点精神来生活的。

既是浅谈,自然是深探不了;既是心得,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搏方家一笑。

5

 

第二篇:公 示 - 觅渡教育集团-数字化校园

公 示

拟推荐朱兰萍老师参

加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特此公示。公示期为五天。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20xx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