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五篇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回忆了小豆豆童年时求学的一段美好时光,在回忆豆豆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童年时的点滴。文章写得很朴实,笔触很细腻。阅读起来很轻松,但又很享受。

文中的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好妈妈,也有一位好老师,在小林宗作先生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下,使一个被退学的“坏孩子”成长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人。

在享受文学美餐的同时,我更关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如何能使这些孩子这么喜欢他?如何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滋养?他很多的事例处理都让我很痴迷:例如:上次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之一、有感之二中提到的二件事,还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做韵律操”“小豆豆掏粪口”“参加泰明的葬礼”“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开始学”等等,无疑都在引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些事例让我觉得很新鲜,通过这些事件让我对这位教育家更加敬佩了。

我在想,他的教学、教育模式生搬硬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是不太可行的,我们不可能一个班不足十个人。但有一点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一定要爱学生。我们不仅要爱学生,我们还必须做到要有智慧的爱学生。做孩子们学习的帮助者,思想的影响者,处事的引路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满腔热忱。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烦恼过、失落过、快乐过也自豪过。相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定、从容。

怎样和家长沟通

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很需要沟通,而真诚对话是最好的沟通桥梁之一。然而,为什么有的老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是否把话说到家长的心坎里。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老师和家长应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这是做好家校工作的的先决条件。

首先,教师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可使教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校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我认为,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的沟通方式。通过它,家长与教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其次,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还要重视家长的差异和孩子的个别性,以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对有些家长可以使用专业术语,而对大部分的家长应使用日常用语,对比较随和的家长,教师可以说得直率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易将谈论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并感到压力,这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的使用,绝不用“迟钝”、“笨”等字眼来形容孩子。另外,教师最好不要在谈话中评论其他孩子,以

免家长误解教师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互比较,说长道短。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能说得过于笼统,而应有针对性。

再次,与家长沟通时要真诚、友善。孩子是联结家长和教师的感情纽带,教师对家长的态度和评价是能否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敏感点,所以教师应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平时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挖掘孩子的优点,教师应虚心向家长学习教育经验,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家长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们也应委婉地向家长说明,这非但不会降低教师威信,反而能赢得家长的敬重,唤起家长的反省。 此外,教师还应树立服务意识。老师坚持向家长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这样家长一旦有什么需求就会很快找到老师,老师就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的诚意就会赢得家长的肯定,这样就巩固和深化了与家长的平等工作关系。

观看《如何做好班主任》后三点感悟

10日参加了幼儿园青年班主任培训,有幸看到魏书生老师的视频《如何做好班主任》,让工作8年的我又一次深刻自查。

一、端正工作态度。

以前的我只是一味的埋怨,为何幼儿园教师会有如此繁重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为何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都这么淘气,个

性十足,管一管就哭,说一说就闹?为何老师的笔头工作这么多,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原来根源所在,这些都是自己的错。就像魏老师说的一样:“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做为幼儿园教师,祖国花朵的启蒙之师,如果每天报以埋怨的态度对着学生,试想一下将来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首先我得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记住这句话:“当你把周围的人全都看成天使的时候,你就天天活在天堂里。”

二、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搞工作。

魏老师说:“很多人之所以无所作为,原因都在于目标太多,自己内心深处一团混乱,没有稳定,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这一点我很赞同,尤其是幼儿园的工作极其繁琐,哪一环节出错都可能打乱孩子们的一日常规。这就需要老师踏踏实实工作,把所有的小事当大事来看,扎扎实实搞好教育。

三、相信孩子,让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班集体的主人。

魏老师用“民主、科学”两把斧来管理班级,这两把斧不但没有劈开班集体,而是让班集体进一步融合起来,真正拧成一个班级。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都是因为“信任”二字,相信你面前的孩子一定可以干这件小事。在他的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是他的助手,同时他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在我们幼儿园里可以这样试行“小事你来做,大事我决策。”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即使是大班的孩子也才6岁,但

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有着强烈的为人服务的精神的。利用这一点来管理班集体,如设立值日生照顾班级的花花草草,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擦洗桌椅。力所能及的活放手让他们自己干,难度稍大的活,由老师一步一步带着干,熟能生巧后在放手。慢慢的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也就解放自由了。

魏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好班主任,更教会我如何做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话说表扬

说起表扬,我们做老师的多知道,它是一味良药,它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好,用好了,它可以让无谓的人唤起真心,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它可以让软弱的人树立信心。学会了表扬你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我现在要说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你到底把“表扬”这一“武器”用得怎么样了?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学生说真话而奖励糖果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吧,魏书生老师“一月无批评”的教育理念想来你也一定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名家,想必乐于表扬、善于表扬一定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运用且运用到位。

经常运用不难理解,哪什么叫运用到位呢?我想,它无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是魅力无穷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表扬,由于你的表扬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收获,使他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这样的表扬甚至会使他一生都受益。

元旦前夕,收到了好多学生的贺卡,无不表示对老师的新年祝贺。其中有这样一张贺卡,是这样写的:“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六年级的时候是你教我们语文,上六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很一般。一次课上,你要我们谈一谈对《小抄写员》一文中有关语句的感受。我就有一大着胆子说了,我也不知道讲得怎样,你大加赞赏,说是精彩极了。后来又有一次,也是关于谈感悟的,你又表扬了我,并说如果在平时能多写一点这样的感悟,把它集中起来,可以编一本书,题为‘蒋怡文精彩感悟录’。这时,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受到这样的表扬实在不多,而且是连续的两次。也正是你的表扬,使我对语文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致我的语文成绩到现在还相当出色??”这是现在就读于外国语学校的蒋怡文同学写我这位老师的一封短信的部分内容。经她这么一提,我也不禁心动了。不是吗?小小的一两次表扬以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表扬竟有这么大的魅力!

可能我们还远远没有教育家们的风采,反躬自问,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扬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点到心灵上的还是可有可无的?

由此我想,运用表扬并不难,难的是因为一份意想不到的表扬而带给学生一份意想不到惊喜,从而生发出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把特别的关注去给特别需要的学生。这样的表扬,可以给裹足不前者以勇气,让他们扬起风帆;可以给乐于进取者以能量,让他们勇往直前。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要吝啬你那鼓动人心的话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OK”,只要是学生需要的都不会白费。

让学生学会“感恩”

西方有个感恩节,起源于印地安人对玉米、土豆等食物对他们的恩赐,现在美国每当感恩节放假三天,远方的亲人回家于家人团聚,相互感谢亲人的关爱,那隆重热情的程度可与圣诞节媲美。可是,我的学生不会“感恩”。

记得,那是放寒假前的一天,下了一天的雪,孩子们好不惬意,玩雪的学生一群又一群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响彻整个校园。我班小李同学不小心鞋子里进了好多水。看他难受,放饭时,我从家里拿了一双鞋和袜子给他换。他接过换了,二话没说就走了。可能是在办公室里害羞,我也没在意。今天上午到校,我发现这双鞋和袜子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已经放在了我的办公桌旁,一直到那天放学,我又碰上了他,可他还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

前不久,一个学生突然肚子痛得厉害,我把他送到医院,然后又送回家,也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听到。我好奇怪,我们的学生怎么啦?就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呢?我们的学校教育怎么了?礼仪教育经常抓,文明礼貌天天讲,这不是都变成空话了吗?倒不是我有听感谢话的嗜好,而是我在想,我们的思想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这不能不是我们的失败和遗憾,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我想,不管是礼仪教育,还是精神文明就建设,或者是人品、人格教育,都应该从每一件身边小事、每一件我们能做的实事做起。学习“感恩”、学会“感恩”是礼仪教育中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首先,我们应时时先想着别人对我们的好处,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感恩日记”是其中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把每天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在内的人对自己的好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这日记无异于一个“银行”,存下了“本金”——自己的感激之情;获取了“利息”——懂得了做人之道。

其次,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当他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别人感谢他的时候,其内心会是什么滋味呢?我们平常所说的助人为乐的道理就在于此——方便了他人,快乐了自己。同时,一句“谢谢”,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关系融洽了,感情和谐了。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一定会和别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当别人对我们有帮助的时候,我们说一句感谢的话,不光是一个人应有的礼貌的表现,也是起码的做人之道。大家都这样做了,就是一种环境,就是一个地方人们的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

做人,应当会“感恩”。

 

第二篇:五篇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在现实中,某些人却不能坚持,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生活窘迫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挫折。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自暴自弃。在那时候,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他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会释然许多。 别人与大海,与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对抗,而我们现在只是面临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挫折,与老渔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他的手已经沾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那种。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最后一次捕鱼,他抓到了一条大鱼,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鲨鱼攻击,他毅然拿起鱼叉捍卫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果实。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渔夫那种不言败的精神,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为,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而且我们的手没有老茧,皮肤没有晒出斑点,夏天在家里吹冷气,衣服是父母帮忙洗,每天放学回家就有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我们实在是没有生活的压力,我们也真的没有受到过那些可以成为挫折的东西。我们的烦恼、挫折,只能说是少年时代的那小小的不满意而已。我们暂时还没有要为生活而奔劳,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艰难,也就将自己那点小小的不满意当作挫折,而且好像还不得了了一样。我们不了解,在社会中,有许多人像那个老渔夫一样,艰难的活着,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那些农民工、小贩、修补匠……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活着。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城市的建设,是依靠他们那坚实的臂膀挑着一担担的砖石垒。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尊敬他们、也学习他们,他们就是《老人与海》的一种现实演义,他们也是那么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了,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的挫折。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在今后我们会遇到比曾经更加多的,更加严重的挫折与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他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会学着坚强,自己面对困难!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

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杜拉拉的经历就像是电影重放般,种种苦干后的一无所获,说到痛处让人忍不住有些upset。只是杜拉拉有一点幸运是她有大老板的赏识,而我们这里没有大老板。公司结构太简单,看来也未必是好。杜拉拉曾经的原则也本是我的原则,我越来越怀疑这些原则,只是我喜欢规则,喜欢直接,不懂得伎俩,不会装模做样,所以还没有把它们打翻。

年纪渐大越对生活和工作进行反思,尤其是看了越多的实例越无法安心。就这样混下去还是去开拓一个新境界?继续目前的日子,打发打发也就是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跳出去,则要筑好铜墙铁壁来抵挡未知的风雨。

忽然想到一个不算题外的话,即所谓企业文化。不晓得我们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样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靠老员工做lecture 动员?还是该有点别的福利?

若上班成为一种负担和痛苦;若空气中凝结的是一种紧压力;若老板一面说work and pleasure,一面板着脸孔锱铢必较,我们的热情又该怎样才不被冷却! 职业的环境和发展,竟然让杜拉拉这样在每天的地铁里提到了我眼前,不得不看不好好思考。

现在我已经看完这本书,我先是仔细的看了一遍,在过了一遍我认为在书中精彩之处,由此得到以下学得的知识点:

1. 当自己对直接上司有意见时,应积极沟通,而不是先考虑越级申诉,这在大企业中是大忌。

2. 面对新的老板,要尽快找到游戏规则。

3. 做任何事要以上级为主,与上级建立一致性

4. 积极给上司提供善意的信息

5. 和老板谈话之前要理清思路,先想好要占用老板多少时间谈话的主题是什么,内容简洁明要。

6. 摸清老板问话的常见规律,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7. 干了活,却得不到老板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与上司沟通不够。解决方案有: 根据以上所学到的知识点,我总结出这样的理论:要想成为好的员工,要做到适应能力强,快速与上级建立一致性,思路清晰,主动快速完成任务并积极汇报工作情况,坚持学习,在压力和困难中快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由于杜拉拉在外企上班,里面也有很多的外企中常用的英语单词,在此就不多说了。

看到杜拉拉一个柔弱的南方女子在一家全球500的大企业中打拼的过程,让我明显的感觉到职场上危机四伏,任何一个人在企业中随时都有被炒的可能,要想在企业中有所成就光靠技术和一张嘴皮子是完全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比别人转的更久更快的脑袋!

用一句话概括吧: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写出苏联时期斗争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保尔?柯察金。这是一个在俄国革命的暴风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保尔在幼年饱偿了人间的心酸,目睹了腐朽的旧社会中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他被严酷的瓦西里神甫赶出学校后,迫于生活压力来到车站食堂打工。在那里,他目睹了堂倌们的的丑恶嘴脸,腐朽社会里的不平等与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体会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这就使他萌发了打破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的愿望。

保尔经历了工作、生活、家庭、爱情、朋友种种考验,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成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最后在残忍的战争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无私无畏,为革命事来奋不顾身拜态度,他的精神是可佳的,是永不被后世所遗忘的。

对于情感,保尔抛弃了自己的爱情。自己少时便相识的女友冬妮亚在保尔的心目中一度是无比重要的,可当冬妮亚的价值观与自己的党发生冲突而自己无力

调解时,他无可奈何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下自己的爱情,去加入到解放全人类的行列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保尔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为了拯救更多的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自由,他毅然地放下了。

保尔的内心是高傲不羁的,但在工作中,他面对外界的攻击,没有像旧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选择了忍耐,放下了自己的急性子。他在患腿疾修筑铁路、演习时,多次遭到他人的冷嘲热讽,可他没有选择反击,争辩,因为他知道着也是无济于事的。他默默地忍受了一切,只为了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在革命的队伍中,保尔选择了收敛起自己的性格而融入集体,这是识大体之举。

对于个人人生态度,保尔最令人肃然起敬之处便是坚强与乐观。他参加了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弹片击伤右眼失明尔险些丧命。可他仍凭着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在离开战场后,他加入省肃反委员为解放而奔波。他先后加入并退出“工人反对派”,并在患腿疾时仍在工地上修铁路,最终积劳成疾全身瘫痪。但他不甘心这样被命运击垮。他在病床上以笔为矛,开始写作。可花费了他几个月时间,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手稿却在邮寄中丢失了。这对于病床上的保尔来说完全就是是灭顶之灾,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只是坦然地面对。经过又一次漫长的写作,一部名为《暴风雨的儿女》,赞颂科托夫斯基英勇骑兵师的不朽小说诞生了,保尔拿起了新的武器,加入了新的战斗行列,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如书中所云:“钢铁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中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这句话蕴涵了比生命更深层的意蕴。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生命之旅中,都不会一帆风顺的。当你“冷却”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引经据典,以长篇道理来安慰自己。首先,应该让自己站起来,直着身子走路,去听一听水滴是如何汇成河流的,闻一闻梅花在苦寒中散发怎样的香味。体会发现,生命之美来自于自身的自强不息,钢铁,是经过无数大起大落的考验后炼成的。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然而最近重读这本经典著作,却对安娜是否真正懂得爱情产生了疑问,甚至还从安娜身上看出了许多当代女性所具有的四大通病,或者叫着导致婚姻和爱情失败的四大错误。现分析如下:

有评论文章把安娜以一个妙龄美女的身份嫁给年长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说成是安娜悲剧的根源,也把这说成是安娜缺乏婚内爱情的主要原因,以及追求婚外情合理的主要依据,个人觉得这些观点是不很正确的。只要略微调查一下古今中外的婚姻史就不难发现,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嫁给三十几岁的男人,是不会有太大的生理和心理上障碍的,而年龄差距也不会成为爱情的障碍,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二十八岁的女硕士生嫁给八十二岁的科学家还能被称之为爱情。用另外一个与安娜的婚姻更加近似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年岭相差二十七岁的“松霞配”,目前正幸福甜蜜地生活在全国人民的眼前,还在结婚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先后生了两个孩子。

从书中介绍的情况来看,我可以大胆地推测,安娜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是幸福的。当时她和卡列宁已经幸福地生活了八九年,有了一位八岁的儿子。安娜以

青春和美貌获得了财富、地位、家庭幸福等,甚至因此为哥哥在官场谋得了官职。她从一位一无所有的普通女孩,成为贵妇人,家中奴仆成群,她什么事也不需要做,还拥有三个不同的社交圈可以调剂生活的乐趣,甚至可以自由地在那些社交圈子里与别人谈情说爱。她的丈夫除了缺乏英俊的外貌和年龄比她大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缺陷,他不赌不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生活非常有规律,几乎是准时上下班,准时就餐就寝,难能可贵的是还有每晚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艺术哲学等书籍的好习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卡列宁是一个有品位的男人。

我们的社会历来对年轻女孩嫁给有钱有势的年长者颇有微辞,甚至将此称之为“傍大款”。我倒是觉得这种婚姻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一种契约行为,只要契约双方是自觉自愿的,而且明码标价,彼此无欺无骗,男的出售财富和权势,女的出售青春和美貌,是没有什么可谴责的。因此,我并不觉得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有什么不妥,也不认为安娜嫁给卡列宁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事实上如果我们有勇气实话实说,就不得不承认,不论古今中外,像卡列宁这样的男人都是许多美貌女孩的理想丈夫。

安娜的错误在于她拥有了卡列宁所给予的一切之后又想再拥有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因为这不仅违反了婚姻的契约原则,也违反了爱情的原则。长期以来,主张婚外情合理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这一点是没有错,错的是这是有限制的。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有性爱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像动物那样随时随地做爱。

安娜在没有和卡列宁结婚之前,与其他人一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她用青春和美貌换取了与卡列宁的婚姻之后,她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和冻结,否则,就属于违约行为,就是一种错误。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凡是结婚的人就都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我觉得这种权利只是暂时受到了限制和冻结。只要其婚姻关系一旦消除,就能自然恢复其追求爱情的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