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训心得

参加“全国名校创新优质课堂”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威宁县羊街中学教师 李寿全

黔西北的三月,已是春风暖人,叶绿花开的景象。

在威宁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于20xx年3月底到云南省昭通市参加了“全国名校创新优质课堂”培训学习。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却受益匪浅。主要心得有:

一、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东庐中学陈校长在《让孩子热爱学习》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平等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关爱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都有过和学生关系不太和谐的现象发生。面对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身份自居,缺失平等精神,缺失教育民主精神,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最终使教师的教学业绩下降或教学业绩平庸,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理解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陈校长谈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强调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在于控制,而是吸引。这句话打动了我,警醒了我,教育了我。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在组织教学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机械的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和控制。其实不然。创新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的 各个环节,寓教于乐,靠教学艺术和精彩的情景吸引学生。

三、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了新感悟

江苏省洋思中学和上述两所中学一样都是全国名校。对洋思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早已耳闻,并在教学中曾经尝试过,可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对 “先学后教” 的实质还没有理解和把握。

其一、“先学 ”是在课堂学,而不是预习,不是在课外学习;“先学 ”不是一般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下学习。

其二、“后教 ” 不是传统的教师之教,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教学生,教师作适当引导。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体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教育公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都有较大收获。

我深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威宁县新课程改革的原野上,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呈现出“红梅花儿开,多多放光彩”的景象。

 

第二篇: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心得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材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觉得它把计算机基础知识、最新的应用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融合了在一起,且它的超前性更是督促我再学习的动力。通过这次的培训,我个人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教材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且计算机的交互性,使计算机在教学软件的控制下,部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从“被灌输”状态转向“自主”状态,每个学生都能在计算机的适当引导下,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交互式教学既能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

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这种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表现力和重视力,在组合的现代环境技术中它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在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心理实验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套教材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校园网、因特网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人机交互,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不断创新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高中教材中明显地体现出了这点,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