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添村五年发展规划

新添堡回族乡

新添村五年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指导本村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经过走访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参照新添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新添村五年发展规划。

一、 基本情况

新添村距会宁县城13公里,是一个纯回族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29户,1542人,现有劳动力867人。农村五保户6户10人,农村低保户132户339人(其中扶贫低保户62户245人),扶贫户72户313人。共有中共党员26名,其中农民党员22名。全村流域面积29.7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7448亩,其中梯田1900亩,有退耕还林2757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2400亩。省道207线(靖天公路)纵贯老街、南马、连五坊3个村民小组,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是新添堡回族乡政府所在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地膜玉米、马铃薯、养牛养羊和劳务输出为主。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2832元。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眼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

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草畜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引导、帮助村民找准一条致富之路,实现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按照“村级班子建设为主线、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发展村域经济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抓好“四个结合”。即:一是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与搞好支部阵地建设、健全村级其他组织相结合;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突破传统种养模式、鼓励扶持种养大户相结合;三是抓好志气、智力、事业、制度、资金投入与实现村民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相结合;四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科教兴村战略相结合。通过5年的努力,使新添村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团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年均粮食增产到300公斤、人年均收入增加到5500元以上。

四、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稳定粮食生产

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提升能力”的原

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种植冬小麦1000亩;加快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每年引进并种植马铃薯2300亩,使户均种植马铃薯10亩以上,人均达到1.5亩以上,每年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面积3000亩,人均达到2亩以上,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2、培育特色产业

(1)加大草畜产业开发力度。稳定饲草面积,提高饲草质量,每年改造优质牧草1000亩,使牧草留床面积每年不少于3000亩;分五年时间,建成标准化人畜分离的养殖示范户180户,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引进肉牛新品种700头,户均2头。到20xx年,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15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3500只,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劳务输转步伐,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每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450人(次)以上,使农民的劳务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3)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全乡的饲草资源优势,推广紫花苜蓿桔杆粉碎及饲草料加工技术,规范会宁县鹏林草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南马组),扩大万林源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老街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当前新添村“两委”无办公室和党员无活动阵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和党员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新建新添村“两委”活动场所,设党员活动室(会议室)1间、图书室1间、办公室3间、计划生育服务室3间共150平方米。

2、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连五坊、南马、老街三组新打大口井6眼,新修蓄水池6座,新建管理房6间,发展灌溉面积2080亩;在连五坊、南马、老街三组新修梯田1500亩,完成地力培肥1500亩,使人均梯田达到2亩以上;在南马组红沟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在红沟新打1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新建泵站2座,安装净水处理设备1套,建成供水分干管道15公里,支管20公里,架设高压线路3公里,完成入户管网配套120户,解决连五坊、南马两组及乡政府所在地各机关单位的安全饮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2)乡村组道路建设。①乡村公路建设。按照农三级公路标准,改造扩建南马至李湾村组道路1条10公里,并配套道路排水设施。②村级道路硬化。硬化南马组至新添中心小学道

路2公里,硬化南马组村镇建设规划路面10公里。

(3)村庄绿化。加大村庄绿化力度,以山脚、渠旁、路旁和房前屋后植树为主,分年度完成村庄绿化植树5万株。

3、改善农户基本条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1)农户住房条件改善。结合乡上集镇规划,对207线所在的南马组街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改造,建成集住宿和商铺两用的二层商品楼30套,对梁湾组、里湾组等特别分散水电路不变的50户群众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建成标准化居民点50户,不断加大村容改造力度,逐步达到和谐文明新村标准。同时,对全村150户困难户的危旧房进行改造,分三年完成。对改造方案和建设规划,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讨论,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2)农电、电信、广播电视建设。以为农民办实事为切入点,进行农网改造10公里,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供排水建设。新建水窖100眼,集流场100处。在全村300户农户中配套低扬程水泵300台(套)。

(4)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广农村“资源产品—废产物—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一池三改”项目250户,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燃料短缺的问题。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

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加强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培训。 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发展草、畜、马铃薯三大产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农业高等院校及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聘请专家争取每年举办4-5期农业技术培训班,使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

2、加强拓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对初高中毕业回村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进行技能培训450人(次),力争年输出劳动力450人左右,使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0%。

3、加强政策法律道德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做到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和改陋习为主题的“四讲一改”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四)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底完成新添寄宿制中心小学新建搬迁工程,设计为1栋4层砖混结构1200平方米教学大楼(其中:教室8间480平方米,教师宿舍16间320平方米,学生宿舍20间300平方米,厕所4间80平方米,其它辅助用房320平方米),对校园进行硬化和绿化,创造良好的教学

及学习环境,配套办公设施、教学仪器和活动器械。完善多功能室、图书室、阅览室,提高语音教学和远程教学水平,到20xx年,力争使新添村中心小学达到省级标准。

2、建立村级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配套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防疫、保健工作正常开展。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受益面,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政策;积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办法,切实搞好救灾救济工作。

3、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农业综合服务所1所,包括农业科技咨询室1间20平方米、畜禽防疫室1间20平方米,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室1间40平方米,认真开展畜禽防疫、农资合法经营等农业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更多方便。

4、活跃村民文化。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新建多功能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新建群众活动中心广场1处,硬化面积3000平方米,配臵相关健身活动器材,发展村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三贴近”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

5、提高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内闲臵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好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提高国家投资效益,建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和有一定实力的能人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村庄改造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新添村养殖协会。依托现有营销人员,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组织产品对外销售,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建设步骤

从20xx年3月开始到20xx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5月)。成立村镇建设工作领

导小组;研究制定新添村镇建设规划,报县住建局和新农村办审定;根据规划,做好启动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围绕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阶段性工作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完成建设任务。

3、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根据规划内容,对照《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自查,查漏补缺,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迎接县上对相关项目的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落实在乡(镇)、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要求,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村党支部负总责,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落实机制,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整合项目资源。及早安排,主动衔接,整合扶贫开发、易地搬迁、产业增收等项目资源,充分发挥项目在试点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对口帮扶,促进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试点村倾斜,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试点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对通村公路、小型水利等一些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村民集体表决,引导农民自觉自

愿筹措配套资金,义务投工投劳。

(三)落实好各项政策。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把政策用足用好,做到该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变,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兑现到农户。不断完善贯彻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使各项方针政策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四)创新工作方法。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增强工作的实效性。通过上下联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镇区建设。

附件:1、新添村重点项目建设规划表

2、新添堡回族乡集镇区建设规划图

新添村党支部、村委会

20xx年3月10日

 

第二篇:贫困村第一书记五年发展规划

****县***镇**村五年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为了深入贯彻区、市、县有关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好***镇**村未来五年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政府西面,***至****县城的二级公路从村中经过。村民以壮族为主,全村有5个自然寨,分为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30户,总人口973人。除龙冲片区外,其他四个自然寨的村民基本都是水库移民。全村有一所村级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6年级,80多名学生,连校长在内仅6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移民村。全村共有水田248.8亩,人均水田只有0.26亩,旱地145亩,人均不足0.15亩,山场林地9500亩,人均9.7亩,林木大都是生态林,周家水库的水源林,经济林所占比重很小。

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从公路通往各村寨的主路基本都用水泥硬化,20xx年兴建了90平方米的卫生室,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120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茶叶、松树其他经济作物为辅;工业方面,只有两家引资驻村的茶 1

叶加工小厂。20xx年,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两户(三人)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该三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采割松脂,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300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村里有养殖山蛙一户,养殖竹鼠两户,养牛两户,但五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二、村级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村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至****县城的二级公路从村中经过,从公路通往各村寨的主路基本都用水泥硬化,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二是**村***风景区不到三公里的路程,地理优势明显。三是村种植有50多亩的茶叶基地,而***镇内的其他村及周边村均没有茶叶种植,**村有生态旅游开展的基础。四是库区移民占全村人口的85%左右,是典型的库区移民村,可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从**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是贫困村,与***镇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还比较落后。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村为库区移民村,人均占有水田、旱地、山场极少。而且资源贫瘠,村委没有集体用地,没有任何经济实体。二是产业结构单一,我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二、三产业没有发展,产业比严重不协调,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 2

含量不高。三是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住在村上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四是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三、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发展目标,遵循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手段,以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 二)奋斗目标。到20xx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完成1-2个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使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健康发展、生活比较富裕、村风明显改善、村容整洁有序、民主法治进步”的目标,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先行者。

四、具体规划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臵下来的工作要 3

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年发展1到2名党员,三年内争取发展1名女党员。

(二)产业发展

抓住上级重视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村情,创新思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的输出劳动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利用劳务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并利用特色农产品发展深加工业,建立1--2个合作经济组织。

3、继续推广农业种植,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4

4、培育村民对山蛙、竹鼠、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对已在试产的五家养殖户给予各方面的支持,通过调研、实验、论证,找出一项适合**村村民发展的产业进行全面推广。

(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争取资金的方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在2012至20xx年陆续完成村内道路硬化的全覆盖,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同时,结合联村联户工作,依托建设资金扶持,建设完成部分公路亮化绿化工程。

2、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召集村民维修水渠,将现有水利设施整治好,确保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并计划在20xx年10月份,拿出目前需筹建的四条三面光渠道(东潭水库至龙冲水田、东潭水库至桐油、东潭水库至文保、东潭水库至六香)的初步测量资料及预算上报,争取列入县级扶贫计划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农业生产用水难。

3、解决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现状。积极向上级党委、相关部门申请,争取在**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4、改善村委的办公条件。争取扶贫资金扩建村级卫生室,增加各种功能室(党员活动室、调解室、培训室等),改变所有功能室集中在一个办公室的现状。

(四)招商引资。

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工作,搞好村里的投资环境。对村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立项,力争在两年内为**村引进一至二个开发项目。 5

(五)精神文明建设

1、年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到2

次,到 20xx年底,70%以上的适龄劳动力基本掌握 1— 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 。

2、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教育宣传力度 ,计划生育率达 100%。

3、建立具有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无重大型事案件发生,无重

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村民治安满意率达 90%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4、村里每年开展卫生文明评比,如 “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

户”等评比活动。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

**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成为一个人

民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县***镇**村

党支部

****县***镇**村

委员会

20xx年4月20日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