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昭苏县三中 袁地芬

从02年我校从7年级开始全面实施了教学改革,去年8年级物理也正式使用了新教材,经过1年的实践我县的物理课程改革已逐步纳入正常轨道,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改革有了可喜进步。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是“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让新教材反过来适应业已形成的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点。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首先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教学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包涵着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3、培养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所有参与教学改革的领导和教师必须明确上述理念,并用于指导实验工作,这是这次教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1. 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 1

学习习惯。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

2. 营造物理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程标准》下完成教学任务呢?首先,教师要转变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观,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 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能够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

4.在教学中要体现因人而异的思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2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喜悦

5.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引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去分析、实验、探究、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学生接受起来也较容易。教学过程中引进一些时代新科技。如:“b超”、“y刀”、“红外线”“双声道立体声”等,体现出物理的特点。

6.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和培养。

要注意深化学生探究程序和思维程序的理解和应用。对教科书中的验证性实验尽可能地变成探究性实验。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绝不只满足于学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取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在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教育的同时,不忘科学知识的严谨和规范,对每单元或章在探究学习完后,教师都要作总结性归纳,让学生作好学习心得、体会等。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探究式教学。

基础教育要发生质的改革,从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来.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因此对课堂探究的各要素必须深刻领会。

3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探究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A. 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

B.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

C. 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可以给学生补充“光圈”、“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能提出很多问题。

D. 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一般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学生就能顺利地提 4

出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再进行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在新的世纪,更加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辜负国家和时代对教师的厚望.

5

 

第二篇:初二语文教改实验计划

姜疃中心初级中学

初二语文学科教改实验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张 伟

20xx年3月1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85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农村学生很少有阅读习惯,阅读兴致不高,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

三、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课题研究 四、教改实验步骤

1、确定“三读式”的教学模式为向导,以读为主,协调多种感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读式”的教学模式由“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联结的板块构成。最后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听、说、读、写的创新能力。

2、“读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运用,以读为主要方式,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这就是“读懂”。最后,“读好”是让学生把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五、教改实验措施

1调控课堂时间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把一堂课安排得非常紧凑,强调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而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只有20分钟多点,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设计好,将教学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然后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生字词语通过查字典去解决,课文可以通过读、议、圈、点去发现问题,作文水平要让他们从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使用语言,并能流利的表达。

2、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纯围绕考试死抠教材,而是进行适当的拓展。以课本名人名作为面,使知识不断拓宽。语文教材集中了中国现代、当代名家名作,又容纳了世界名家的一些作品,是艺朮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集合体。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广泛向学生推荐可读的好书、名篇。另外,课本中也有一些

非名家作品,可以把报刊上与课本中相应的文章推荐给学生,使他们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读其它作品时得到巩固、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倡学生多读课外名著,以名著积累的课外知识作为作文的载体,解决学生作文没材料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作的欢乐”。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地欢乐。承接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鼓励最好是不定期的、看似偶然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学生的错误,增强他们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4、倡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转到课外延伸

①要求学生坚持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的节目。这里,浓缩了人生的精华,是了解社会生活的捷径,小小荧屏可尽览天下风物。

②指导学生订阅一份价值高的报纸。报纸信息新,信息足,负载着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方便学生的剪贴、积累。

③结合教材,增读一些课外精品时文。课文虽大都是传统名篇,但或因年代久远,或缺乏生活的活水,不少篇目不受学生的欢迎,而教师或学生推荐的文章会弥补这一缺陷。

④利用节假日做社会调查。或调查一家企业,或采访一个人物,或走访一户农家,或研究一种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项目,写出调查报告。

⑤留意观察周围生活。人间处处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如商店购物、家中来客、集市见闻、奇闻异事等,处处留意,时时动笔。

六、预计效果:

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养成自觉的“我要学”的学习习惯,并在生活中努力地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创新能力;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成绩,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