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期末论文

2010~2011学年度下半学期

临床医学导论期末论文

题目:医学教育之我见

姓名:黄韬

学号:106132

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二班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医生」和「患者」仅仅代表着医疗与被医疗,病人藉由医生的帮助而维持健康,而医生则藉由当下的医疗制度获得回馈。

但是在我眼中的「医生」和「患者」,其实牵涉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牵绊,包括了相互的信任、医生为病人设想的同理心、以及驱动医生去了解病人的热诚、病人体谅医院以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等等… ,当医生或病人其中有一方对对方失去了信赖时,往往会造成某一方的损失,更可能造成悲剧的发生。

还记得之前看了一部和医学有关的电视剧,让我目击了当医生不把病人当作是应该被帮助的人而是医院发展的绊脚石,而病人完全对医院失望的那种惨状,我并不知道目前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情况是否普遍,但我由衷的希望我能够在我的医学生涯中永远站在正确的一方。

在近代,世界对于医学的目的已经有了进步的共识,新的健康指标从生理健康的范围拓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换句话说,人类对医学所提出的要求,已经不容许恶劣的「医患关系」,目前家庭医学、支持医学等重视医患关系的医学模式的

出现和蓬勃发展,正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进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持续性的增快,社会上各阶层的族群承受的压力也是有增无减,学生要为自己未来的成就和社会地位担忧,一般的上班族要承受养家餬口的责任,基层医疗必须面对的精神问题和精神崩溃的患者相较于过去比重是越来越大,所以医生在治疗的同时,也必须表现的更能让患者信赖,才能让患者们能够全方位的从治疗中恢复,有时候我会想:一个就读于医学院的学生,要如何才能培养出上述的这种特质?因为我不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在现有的实习系统下体会到这个医生特质的必要性,我想许多的医学院学生在实习期间相较于培育正确的面对病人的心态,会更把自己的重心摆在增进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更好的机会和地位,毕竟由于竞争我们常常会迷失自我;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乍看之下是人人能够很自然做到的,但是放眼看去,无数的医闹、医疗疏失、医疗诉讼一次又一次的增加了我的疑虑,到底…真正成为医疗人员后的我们会被这个社会和这个医疗制度及体系影响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还是能带着和当初踏入这块领域时一样的心境継续当一个医生?

緃然未来我会遇到一个怎么样看待医学的社会我并不知道,但我认为先不提学术上的教育,一个可以将学生们引向并实践这个新时代的医疗关念的教育体系对于新时代的病人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总归来说,与其说

医疗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医生们开设还不如说是为了病人们开设。

那么应该要如何才能逹到上述的目的呢?答案是品德教育;在我的心目中品德教育的地位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地位比学术还有技术的都还要高出许多,医疗工作因涉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判断等严肃问题,简单的说,医疗工作者对他人的生命可说「操生杀大权」,因而医学生(医、药、护…)的人格养成(品德)教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第一步,通识课程中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皆强调人格的陶冶、心性的涵养、精神生活的提升,是人格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人文教育亦即心灵教育、情感教育与思维教育,也可说是种「同理心」的教育。但是在我来到中国之后,学校在这方面的课程并不是没有,而是教授们教这类课程的方式让我很有意见,因为我不认为把这些和人格养成有关的内容死板的一条条写在教科书上能够给学生们什么启发,我觉得学院方面应该用更灵活、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方式来教授这类课程,比如说,加重平日实践课程的比重,与其整个学期都坐在教室里面呆滞的看着教授的投影片,还不如多多到医院里去做一些与义工相似、更能亲近患者、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或着平日指定学生多去接触和品格养成有关的书籍或影片,再定期要求口头或书面上的心得分享,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平时冗长没有效率的频繁课程,还可以让学生有必须主动去自行在心灵上求进步的自觉。或许有些人会说:既然已有假期中为学

生安排的实践课程,为何要选择动用平日学期中学生们的时间呢?教科书都读不完了,怎么还有时间去做去写那些报告、论文、甚至是读教科书以外的读物?就我平日对中国本地生们的观察…我想一定会有人如此的抱怨,我无意冒犯也不想批评任何人,但我认为针对我的第一个建议,我为它辨护的理由是:将平时以投影片授课的课程时数调降,把实践课程安排到平日的课程中,一来同学们能够真正的学到如何去贴近病人、关怀病人、培育「同理心」,二来也不须再花费宝贵的假期再特别去医院进行己在学期中进行过的实践课程,可以利用时间自行进修;而我支持我的第二个建议的理由是:当一个人自己专心的阅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的时候,相较于在课堂上上课,我相信前者更能让学生吸收并消化,变成自己将来成长所伴随的信念,留学生也好,中国本地生也好,大家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于人格培养、品德培养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定见,所以我想教授所必须要提供的:就是理念上的分享和传递,基于这些想法,足够改变目前课堂授课的现状,我理想中的医疗品格教育,已经由死板的大班授课,变成了时数更少、自主学习性更多、教授能用最短的时间逹到最确实的效果的模式,以上是我对医学品憄教育方面的想法。

至于学术方面,对于目前既有的医学基础知识教育,我认为能够去修改和革新的空间有些狭小,毕竟这是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发展的最长时间的领域之一,所以,我在这方面的建议就是确保医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优秀师

资,让学生能够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更高层级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的世界网络的联通相当的发逹,信息的更替也越来越迅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过去时都可能伴随重大医疗的发现或理论的产生,生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年代的医学生也因此必须养成随时接收最新信息的习惯,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我的想法是:最晚由研究生时期开始,以医学为专业的学生必须定期针对该时期的重大医疗信息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形式接受考核,藉此让学生有吸收新知的自觉;此外,也可以提高学生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的基础,自然而然的学生就渐渐的会有自己的想法及思考模式,也能增加提出批判和质疑的自信、勇气,我相信这对于学生的未来不论是从事外科还是研究都有相当的帮助。

另外,懂得团队合作也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很重要的一环,我知道有许多医生虽有着高超的技术,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却逐渐使他们变得傲慢,而渐渐忘记了团队的重要性,无论是医学研究还是外科手术,全都离不开「团队」这两个字,在某部和医疗相关的作品里我听过这么一句话: 「做手术就像是作乘法,无论一个团队里面有一个多大的正数,只要其它人中有一个是零,那么很遗憾的手术的成果也将会是零。」

对于这项素质的培养,我建议在教学方面可以在许多课程上增加学生分组合作的机会,而每一次的分组都要是完全随机的分组而非让学生自行分组,其用意是有鉴于往后学生们会在医疗社会中遭遇未知的同侪,因此

提前让学生们体会并适应这样的情况,摸清楚自身的不足而加以改进,特别是实践学习的相关课程,在拥有较多实际操作的学习机会下,每个学生在天资上的差距也会被以较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情况下团队意识教育的另外一个优点就出现了:学生可以透过互相帮助甚或是互补不足来完成学习,在互助的过程中,相信学生们更能体会到团队意识的好处。

以上我对于医疗教育的品德教育和学术教育阐述了我的看法和期待,期望能对于未来的教育革新成为些微的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