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有感

外出学习有感

盐池五小 裴增香

20xx年5月3日、4日我和学校的领导及几位老师有幸到连江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共观摩了七节语文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带给我的是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尤其是在与实验一小的教研活动中聆听实验一小刘仁增副校长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感觉很惭愧。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与教育大家距离太远。教育大家之所以称为家,因为他的关注点是“人的发展”,而我们普通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功利性的教学。尤其是刘校长在教研活动中提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是“教语文还是教课文”的问题令人深思。

语文教师都认同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来教(学)语文”,但是不可否认,“教课文”却是当下许多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我国现代语文以“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上嬗变而来。读经教育虽然包含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伦理教化,当归属于道德伦理课程。作为道德伦理课程理所当然地指向文本主旨的解读。尽管现代语文课程在属性上与传统读经教育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沿续千百年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这种课程形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文教化功能,但显然不利于学生母语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客观上很容易造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

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就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例如实验一小陈芳老师执教的《买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她主要是教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很明显,这是语文课程内容;而一般老师用《买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让学生感悟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以及中非两国友好的国际关系,很明显,这是教材内容,而非语文课程内容。当下很多老师是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了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同样一篇课文,老师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全不一样。比如教《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会侧重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刘校长认为教学重点是首先让学生明白,童话类的课文与其它课的不同。因为童话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神奇的、特别的。其次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表情达意、语言意境、写作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创设情景迁移运用这些语言,重在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当然,由于语文课本提供的只是教材内容,至于这篇课文“教什么”,也就是课程内容,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相当部分教师包括大多数入职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肤浅,难以区分“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甚至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

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

在现行语文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呢?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我最近琢磨《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的教案,开始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目标指向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目标应该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程内容。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很多,这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解读文本时认为有价值的都要教,但都是教过,不求教会。比如我曾执教的《桥》这篇课文。设计《桥》这篇课文可以教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老师认为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很突出;还有位教师说这篇课文是层层推进,一层一层揭示这个老支书高大的形象,崇高的思想;另一位教师说这篇课文结尾揭开悬念,所以结尾非常精彩。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教,再加上这篇课文字词教学要求,那么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其实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所以我认为就是要学会舍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结尾揭开悬念”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可以学会的,这篇课文教学可以围绕这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同

学想,前面如果点出他们是父子关系,行不行?当然也可以,你读一读,现在这样写了,有什么好?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课文最后揭开悬念,能够增强文章吸引力,有悬念感。那么这个方法怎么用?老师另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结果,让学生模仿课文修改,最后揭开谜底,这篇文章该怎么改?改了以后有什么效果?这样就把这堂课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操练了一下,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这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

然后,依据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要教会学生,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都应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比如学习“结尾揭开悬念”,首先是理解的知识的表征,这时学生理解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然后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才能上升为程序性的知识,学会一种写作方法;最后还需要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去迁移、去运用。这是学习方法的教学流程。如果是课文语言的学习,那么首先是要理解、积累,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的语文课花在词语理解上的时间不少,所以学生学到的是消极词汇,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如果教师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那么每篇课文教学都应该设计有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这样就能够促进消极语汇向积极语汇的转化,学生的积极词汇量增加了,语言的质量就能够大大提高。以上只是我这次外出学习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的环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漫步在校园中,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书香四溢,沁人心脾。从各教室、各功能室的精心设计,到墙壁甚至走廊上的精巧布置都显得那么地精雕细琢,那么地充满了文化气息,这处处无不透出经营者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参观这样一所富有人文文化布置的精品校园,真令人驻足,令人留恋。

总而言之,参加这次培训后,我如同读了一本经典中的经典,它鼓舞了我,鞭策了我,激发了我,震撼了我,相信它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我将在教育这片乐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篇:听我校教师外出学习汇报会后的感受

听我校教师外出学习汇报会后的感受

王婷霞

昨天下午我校外出2位老师给我们全校教师做了汇报,我听了之后感受颇深。

这2名参加外出学习的教师的汇报中,都提到了在工作态度上进行了转变,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更新,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得到提升。她们深有感触地体会到,此次外出培训学习使人耳目一新,思想得到洗礼,观念得到更新,增长了见识,获取了不少新的信息。他们学习虽然结束,但他们结束又意味着新的开始,听了他们的收获后对我们单位教师做的汇报,对我产生很深的影响:就是我们教师的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作为当代教师,要学无止境,不断充电和改善自己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读专业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在教学中能够深入的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对待学生的管理上,也要向导师学习,注意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和其他教师的交往中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交流,相互提升。

1、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

2、改进教法,指导学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好的提问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

4、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5、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6、评价有条理,注重学生的平时评价,生生评价。

20xx年10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