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 找社工——读《微光处处》有感

有困难 找社工——读《微光处处》有感

社工学堂 > 社工培训 发布时间:2011-4-21 阅读:1198 来源:中国社工时报 作者:黎素云

《微光处处—28位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一书是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和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作个对社会工作没有太多深入的在校大学生,可能他们的诉说我们还不能完全感受和体会,至少它能吸引我,让我读完且读后还是深有感触。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就是大部分作者与社工的关系都经历了了解--学习--深入--实践--成长--创一过程,这也说明了大部分人的社工之路都有相同的经历。

大概的谈一下我对此书的感想。从港澳等地的社会工作者的诉说中我看到了内陆与港澳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当前面一个实际问题。港澳的社会工作发展早于我们,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比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受海外影响更工发展的环境更好。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社工的前景很广阔;社工不是说出来的,社工是做出来的。一直有这说:“有困难,找警察。”让我们换一句:“有困难,找社工!”下面我将从一下方面具体谈我的感受与反思:

一、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

我还清楚的记得当老师要我们解释“助人自助”的时候我的理解:帮助别人,然后自己很快乐,很满足,也即助人乐之本。当时我并不了解社工,有这种理解的同学也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整体上就是助人—自助—助人,这个过程。助人就是帮助案主解决眼前的问题;案主自助:通过帮助案主,使其的潜能得以挖掘,发挥他/她的主观能动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难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社工;社工自助:在社工帮助案主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挑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完善自己的人格,社工在实践中成长,更好地去行使自己的职责。

区结莲在《我只是做自己相信的事》中说道:“于是,我开始觉醒到,若要让对方变得有能力自助,应该从对方自觉醒开始:觉醒自己身处的困境,觉醒自己在生命中有选择的可能,觉醒自己想要些什么,不想要些什么。有了这个,人才可产生帮助自己的动力和能力。缺乏了这股动力,社工没有可能将“自助”的能力加诸对方身上。”我非常赞段话。社工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学雷锋,别人缺粮给粮,缺水给水,而是要强大案主的力量,让他们有能力种粮食,找,也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社工的职责

姬中宪在《社工是谁》中说道:“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不是谁,这是我们这一代社工的身份难题。”确实有人问我社工是干什么的,我并不能说的让人家明白,真的是连自己也诠释不清楚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感觉社工就个好泛的词。

严若芝在《路见不平 助人自助》中说道:“所以我支持社会工作者学习更多知识,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十分鼓励社会工作者运用多元智慧去服务有需要的人。”其实有时候我会想社工的理念适用于好多其他的场合,学好知识也可以有助于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就像老师说的像销售、做生意等等,可能是因为我们社工需要更多的有爱心,心,有信心,有耐心,有决心,有责任心,有同理心,简称“七心”,还有善于言谈,能说会道(这一点我感触很深社工专业的理念与学习让我打开自己的心,学会主动与人交流)。我一直认为社工是需要的是全才,各个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当你的案主想要你帮他解决关于法律方面的难题,你不懂得相关的法律怎么可能呢!这样的是很常见的,但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社工真的很少,不是有激情就可以的,所以做社工真的很难。

三、大陆的社会工作

很欣赏张燕把社工比喻成拾海星的老人,也致力于做拾海星的人。如果在大陆的社工行业中有更多的这样致力于社着于社工的人,那么社工的发展就真的前途光明了。

从大家对社工的了解程度就可以知道社工在大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这样讲,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社工是什其在农村,这说明社工的发展是很缓慢的,也是极不平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家丑不可外扬”响。人们处理问题的程序先是含蓄,然后憋屈,死憋着也不肯主动寻求帮助,再后来不是憋死了,就是出事了,变得重。可能像上海,深圳稍微好一点点,至少认同度要高一些。前一段时间,我去上海参加一个由青翼组织的高校社工训练营,此次的上海之行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看到上海一些社工机构的发展,他一个很好的环境—公益孵化园,这是长沙还没有的,也是长沙赶不上的。

当然,阻碍大陆社工发展的又一因素可能就是政府了。殷妙仲在《从专业说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社工梦》中说道社工专业的功能与政府的支持有着很微妙的关系,社工需要政府支持,政府也需要社工的服务。但两者的关系却并不,无论何等专业的服务,到了政府手上亦逃不过衡工量值的效益评估。基本上,政府操控了社工的社会任务,间接决社工的专业性质。”我在看港澳篇的时候,觉得社工的批判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大陆的社工相对比较温顺,不敢政府,又要做事,所以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多。乐观的是,随着社工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社工,政府购买服务也出现即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社工的春天来了。

四、社工需要实务能力

张燕在《社工如同拾海星的老人》中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社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深化理论。同时张燕己有这样的评价:实践的过程缺乏专业性作为一名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限。这也就告诫我们以后参加学校实践过注重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经验,让事情会有实际性的转变,而不是一味的做事,更重要的是反思与总结。

我们学校的社工专业在实务上并不比本科院校差,甚至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有些本科院校的实务能力还不及我们(去与各高校社工领袖聊天中了解一些关于各校的社工的发展得知),同时,作为一所专科院校,我们的成果也得到了认是我们值得继续发扬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老师一直强调社工要注重实务,要从一线做起,是实际性的行动。

五、社工需要“七心”

爱心:助人的前提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的人是不能成为一名好的社工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工的。

恒心:恒心是持续的动力。社工需要有持续的观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心:信心是支撑。虽然说社工的道路还很崎岖,但是我们要对社工有信心,就像游达裕说的“一步一脚印”。 耐心:因为社工不是短暂的行动,很多情况下都是持续性的,甚至会做一些重复的事情,但是一定不可缺少的是耐 决心:社工要坚持,要持之以恒。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会有受挫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决心改变自己充电。

责任心:责任心不仅仅只是社工需要。作为一个人,有责任是必须的,责任是必须遵守的准则。

同理心:对于同理心,社工是尤其要关注的。社工面对的服务对象可能会有很敏感的,或其他的。社工首先要接纳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你的服务对象,当你不能接纳时,最好转介。

这“七心”是我学了这么久的社工以及参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能我还没有完全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在努力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有时候我还是会怀疑社工的发展及自己的前途,我有时候还是会迷茫,我想这都是很正常

句话:社工的曲折道路需要我们来抚平。一个信念:有困难,找社工

 

第二篇:读《旷野的微光》有感

品经典好书,悟人生价值

——读《旷野的微光》有感

翻开一本充满油墨香味的书,一篇篇优美秀丽的散文映入眼帘,在细细品读之中,感受赵丽宏《旷野的微光》无穷的的魅力。在这个浮躁焦虑的时代里,赵丽宏先生的这些求真向美,启智养心的文字,如一杯清茶,能够给人以清凉的慰藉,淡淡清香,回味无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多样的风格,典雅的语言,深入的思考,高远的视野书写了这些抒情和哲理意味浓郁的散文,包含了他对天地人生的关怀思考,以及对生活点滴的富有启示意义的描写。《旷野的微光》这部书就像奔腾不息的长河,把周围美好风景都卷入随波逐流的浪花之中。

一边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享受阅读的乐趣,心灵也收到极大地升华,一边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放飞自己的思绪,逐步走向艺术殿堂,和一位拥有高尚思想的人对话,同时悟得对天地人生的启迪。在《合欢树》中,作者以深情的笔调刻画出合欢树的高大形象,自己的情感抒发无不与和花束密不可分,引发读者一系列深沉思考。“求真”使得本文自认情切,动人。他的散文“求善”,无论在艰苦的插队生活中,写贩夫走卒的忙碌,还是写三峡的渔夫,他的文字中悲悯的情怀油然而生,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位作者对劳苦百姓和生活的同情,这是他高洁的人性的表达。不知不觉中,我的思想情操早已随着作者文字的倾泻无意之中得到了升华,仿佛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领悟到非同一般的含义。此外,便是“求美”,行云流水中,彰显了作者对文字语

言的锤炼的功夫,无论是诗意盎然的抒发,朴素的陈述,还是典雅的描写和议论,都安排得恰到好处,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赏析。

《旷野的微光》就像一樽醇香的清酒,只要从中细细品味,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绝对是大有裨益的。赵丽宏的散文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闪烁着耐人寻味的光辉。

他的散文“求真”“求善”“求美”,在他的笔下总能把人带入真善美的意境之中去,字里行间不无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我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立足使自己变为真和善的一部分,要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这应是每一个青少年,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能够做得到的;追求真善美,共创和谐美好社会,这是作者用文字所诠释的真正内涵,更应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