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浅谈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学校单位:遂溪三中 姓名:汤伙金

担任高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个别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呢?引起了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一些最基本和重要的知识点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甚至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下降现像,数学学习屡受挫折。他们普遍觉得高中数学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必修一的第二章“函数”。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初高中教材的跨度过大。

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的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的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难度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难度没有降低,同时又增加了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因此,我们必须要弥补新旧教材交替时期产生的鸿沟;在高一数学课上要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像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

二、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就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2两本书,时间紧,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求学生做到: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

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三、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进行几次单元测试后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为了学习情况多次和学生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听课听得明白就以为学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对多。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学生明白,但是学生不注重知识的迁移,一味地被动接受,以为听懂例题就掌握该知识点。因此我们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四、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上课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会动脑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上了高中后,特别是高一,认为可以松口气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认为高中数学也可以像初中数学一样,在高一、高二时不用认真学,等到高三的时候努力就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以上这些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根据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想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以下措施:1、高一全体数学教师集体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以及高考要求,制订出相对应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2、根据高考内容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高一课程总体看来比较难,根据实践我认为必修一的第二章“函数”和必修2第三章的“直线的方程”课时应该适当增加。必修1的第二章是“函数”,学生普遍对“函数”这章的内容不理解,对求定义域、值域和解释式等问题也觉得有难度。所以我们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对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把问题设置由浅入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当的题目作为单元测试题。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改进教法,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做好阶段性的过渡,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第二篇:谈谈新教师对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谈新教师对高一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成为学生活动学习的引导者。同时在教材的内容上,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关键词】 衔接初高中、关注高中生、分析新大纲、挖掘新教材

现在我们的高一数学使用的教材,是根据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试验教材。而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化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材方面,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减少。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我们新教师怎样通过新教材和新大纲,按照现代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年的教学,我谈谈一些心得体会,在此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1 、比较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

高中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高中学生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高中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高中学生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目标形成的实现,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我采用的训练思维的办法有: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促使学生思索,使学生思维经常保持活跃状态;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采用题组训练、变式训练、一题多解训练、多题一解训练、纠错训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品尝解题中的闪光点。

2 、比较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

高一新教材,有许多内容都是以初中的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初中的教材,进行升华与提高。例如在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中,将初中的二次函数进行升华。在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学习中,我联系到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正、余弦定理的教学中,我由初中解直角三角形中学到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入到斜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小、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加以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我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运用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3、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我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有多少种分 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 ,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我对他们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搞模仿性的证明,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 的正常教学。同时,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我要求他们限期改正。对学生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我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 、测验。课前5分钟小测经常化,用以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上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了解高中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进入一个新环境,遇到的全是新事物,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或困扰。而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转折点是高一,并且高中数学学习课时紧、容量大、进度快,他们的学习基本上变成了被动的听课、练习、记忆、考试等单调的过程,甚至认为数学学习不再是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导致他们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安情绪,遇到问题也不敢问,以至于考试成绩下降,对抽象难懂的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我认真按照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数学史,开展一定的数学活动等。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师怎样调动、培养和发挥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

二、努力学习、实践新课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功能。我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整体性、一致性、针对性等原则,准确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活动中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所以我认为对课标的分析和了解是必要的,并在教学中坚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

刚过去的20 世纪,我国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基本停留在18 、19 世纪的旧知识体系上,不少陈旧知识占去了学生相当多的学习时间,学习知识老化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极不相

称。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近代和现代的数学成果,我们要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19 一20 世纪发展起来的“向量数学”,在物理学和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很快形成了一套具有优良运算通法的数学体系,现已被纳入中学数学基础教程中,成为数学新教材改革的一大闪光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止1980 年,当代人类知识体系中,人类有史以来100 多万年积累的知识占10 % ,近30 年积累的占90 % ,而90 年代后,人类知识积累速度更加迅速。显然人类新知识体系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膨胀的短周期效应,这就使人类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呢?现代化的电子媒介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的新的广阔前景,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教学相长”吧,教育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进步了的科学技术反过来又会推动教育向更高层面上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辅以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如网络、电子读物、多媒体手段等。

三、新教材的挖掘

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密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 定理(或性质、公式)一一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往往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善的结论。新教材在更适合学生阅读上作了大幅度的改革。鉴于此,我们对新教材必须进行较深的挖掘。

具体来说,对于新课引入,我在教学中一般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即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的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我们在使用了高中新教材后,应该进一步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更加具体地、深入细致地研究,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教师更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