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100分

一、辩析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 中国共 产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的时期采取联合政策,有的时期采取斗争政策。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不是有的时期联合,有的时期斗争,而是同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应该联合它,又因为这个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所以应该对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只联合不斗争,或只斗争不联合,都是错误的。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这种说法正确。(1)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和客体之间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此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在反映客体过程中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深刻性等特点。(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因此,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为什么改革,怎样改革?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人们,我们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答: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3、简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内涵。

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三、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3题每题15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答:(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共 产 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国后,我们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有中国共 产 党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

(3)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从19xx年到19xx年,按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答: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 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虽然二者有区别,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总之,从真理的两重性看,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一面,又有相对性一面;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绝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者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

性。它们都割裂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其次,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因而, 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需要发展。

3、“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首先,“一国两制”构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实际。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既要有利于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又要有利于改革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尊重历史,尊重实际,谁也不吃掉谁,实行“一国两制”。中国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容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使统一后的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相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性决策。

其次,“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建立在中国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扩大和提高。在国际交往中,新中国坚持反对霸权,维护和平,主持正义,捍卫主权,保持尊严,不畏强权,恪守信义,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于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信念。我们党和政府有胆识、有勇气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发展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我们的人民有信心、有力量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正是基于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有勇气把“一国两制”下的资本主义不是当作对手,而是当作补充力量看待。

 

第二篇:东北师范大学20xx年秋季《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

答:错。应该是个案研究法的结果不容易相互比较。

2.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

答:错。应该是离差智商是由韦克斯勒提出来的。

3.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

答:错。应该是高级情感是指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

4.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

答:错。应该是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青少年品德的内部矛盾。

5.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 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

答:对。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青少年心理研究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矛盾性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早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早熟对于不同性别的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同的。早熟的男孩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与正常成熟的同龄女生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喜欢、愿意与同龄女生交往。由于他们身体上成熟,体魄健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同伴的敬佩、羡慕、尊重;也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青睐,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或当上班级干部。 早熟的女孩与早熟男孩相比,早熟女孩体会到了更多的麻烦、苦恼。对这种在时间上早成熟3~4年的女孩来说,会品尝到周围同伴都未曾有过的体验、感受与变化,会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因而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3.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答:青少年动机的特点表现出4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 (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 (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过渡性: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 (2)闭锁性: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含蓄、内隐的特点;(3)矛盾动荡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表现出各种矛盾的心理现象;(4)社会性:在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变成具有社会性。

5.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性生理知识 (2)性心理知识 (3)性伦理知识 (4)性法律知识 (5)性病防治知识 (6)人格教育。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我们如何认识青少年的早恋危机?

答:(1)早恋的表现 早恋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地由性意识觉醒导致以结婚为目标建立恋爱关系的倾向和行为。 ①他们的年龄偏小; ②盲目性; ③交往的对象不稳定。 (2)早恋的成因 ①生理因素 ②逆反心理 ③社会因素 (3)早恋的引导对策 ①学习必要的性知识 ②增强理智锻炼意志 ③培养广泛的兴趣,及时转移情感 ④正视异性交往。

2.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答:(1)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反映在: ①道德概念的掌握; ②道德评价的发展; ③道德信念的确立。

(2)道德认识的培养

①营造向善的道德氛围 ②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③加强道德实践。

(3)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①寓教于乐,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这是校园文化建设、活跃生活、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组织学雷锋,开展上街便民服务活动,这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化的需要。 ③组织学生义务植树和生产劳动活动,这是增强劳动观念,进行爱劳动教育的需要。 ④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民情和国情,这是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