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心得

2010060103041 朱凌云 掌上媒体

采访心得

周末,为了采访民间艺术家,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在网上找了些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后,准备了采访的问题,考虑了注意的问题后,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南京的历史古文化聚集地——夫子庙。

起先,我们在夫子庙转了很久,一直在寻找我们要采访的目标,但是,我们走了好久,也去了很多地方,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 ,当我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捏面人的民间艺人,我们就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觉得捏面人应该是属于民间文化吧,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们三人先谋划了一下,一开始该怎么去搭讪、找到话题,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录音,明确分工后,就准备去采访了。但是,采访的过程和预想中的大相庭径,我们的采访陷入了困境,我们的采访对象刘师傅,是个不太善于交谈的人,整个过程都是一问一答,很呆板,气氛不怎么热烈,就连之前我们准备好的问题都付之一炬,完全起不了作用。采访很难再进行下去,我们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只会浪费大家时间,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我和另一位同学去另寻目标,还有一位同学则继续采访刘师傅,看看会不会有进展。后来的采访出乎我们意料的好,可能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采访我们就没那么拘谨了,完全放开了去做。我们采访了烫画大师沈师傅,沈师傅和我们一聊开,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和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关于他的烫画和葫芦,现场气氛很好,甚至有时我们一时没想到要说什么,他都会主动地找到话题,采访过程很轻松,采访任务也很顺利地完成了。

从这次的采访任务中,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也锻炼了很多,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从具体实践中得到了经验。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我觉得我勇敢并自信地迈出了第一步,告别了胆怯,也敢于挑战自己了。在人山人海中,找到了要采访的人,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与陌生人搭讪,并且还要让别人不对你存有戒心,真诚地去与你交谈,我觉得这是门艺术,讲话的艺术、沟通的艺术。我们首先需要相信自己,那么别人才会相信你。其次还需要相信别人,对别人付出真诚与友好,才会得到真诚。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胆小、怯懦,不再遮遮掩掩、怕这怕那了,我张开了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听到了自己想听的事了。我觉得一旦融入其中,什么都会忘了,哪还有害怕二字啊,只是很享受,享受这个过程,享受与采访对象很愉悦的沟通氛围。这样,采访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还找到了我们存在的不足。而且,问题不止一个,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只是草草的看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而且范围很大,没有针对哪一门艺术去深入了解,以至于到了采访的时候,与被采访者没有共同语言,让采访走

入了困境,而且采访到的内容都只是很表面的东西,挖不到深的、有趣的事,就像与第一个采访对象的交谈,就是这样。所以采访之前的工作必要做好做足,这是保证采访顺利的前提。再者,就是筛选问题,从我们采访的两个对象就可以看出,于不同的采访对象交谈,感觉不一样,采访效果也大不相同,有的人他善于与人交谈,不管怎样都能找到话题来聊。而有的有人呢,由于生性腼腆,或者是周围的环境等的影响,不爱与人说太多,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人,就很难沟通,更难了解到他的故事。还有在喧闹的环境和安静的环境进行采访,其效果也不一样。所以,经过这两次采访的对比,我知道了无论是人物的选择还是环境的选择,对采访最终的结果都有影响。选择,如何选择,对我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我还要说的就是在采访过程中的主动性,我觉得,在这次采访中,我们的主动性还不够,记者在访谈时,需要要起着牵引、导入的作用,主动地找话题与被采访者聊,但采访沈师傅,大多是他在找话与我们聊,当然双方有互动是好的。但这也让我看到了我在这方面还不够。我想,今后我一定会注意这些细节,努力克服的。

第三、在于师傅们交流时,我了解到了他们特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让我受益匪浅。有梦想的人生是辉煌的、是彩色的、是充满生机的,他们都有源于艺术的梦,他们有钟爱的艺术事业,为了爱好和梦想,他们努力着、奋斗着,即使已白发苍苍,仍旧孜孜不倦,在艺术的殿堂中,他们从没停下他们的脚步。这种精神使我敬佩,也给了我很多鼓舞,给了我很多坚持自己梦想的勇气。还有一种人生态度,

那就是烫画师傅提倡的“顺其自然”让我刮目相看,顺其自然,我们都应该跟随着我们的心走,自然发展,不去强求,每一个梦都不该被束缚,每一种想法都应该得到表达,没有拘束,随心而动、随意而生,多么脱俗与超然。我觉得这些都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少的觉悟与心境。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多的人忘记了最本真的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若没有束缚,顺其自然地生活着,会很不错。听老一辈艺术家讲的话,我学到了好多,也让我我深深思考了好多。

这次的采访,我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擦生出了许多睿智的火花。

 

第二篇:访谈心得1

访谈心得

——访高中英语老师陈老师

8月x日早上回母校走了一圈有幸得以采访高三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陈,就几个关于英语课程的问题进行访问,在这里也要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事先准备的访谈提纲是关于“如何上好一节新课”,分为备课、上课、课后三个环节,之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高三课程的特点和高一高二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也就临时改变了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的我还是很茫然,如何去把握好一节课对于如今的我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也就我自己无法把握的问题向老师进行请教。

因为在大一的时候也观摩过师兄师姐的师范技能比赛,觉得他们的课程十分精彩,但是真正的上课和微格课堂还是有一些区别。对于一节课,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一节课的开展一般也分为复习、新课、总结三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毋庸置疑是新课这个环节,当然,三部分之间的过度和衔接也很重要。在我的实践中,我觉得关于过度和衔接的技巧我始终把握不到,老师也说了,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慢慢地探索,孰能生巧。所以,在未来

的三年里,我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摸索的地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熟悉心理学和教育法的内容,并把这些技巧融汇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心理学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如何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而教育法则是一些比较概念性的东西,我们需要把这些概念分散地融汇到课堂当中,所以,熟能生巧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一个老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明白如何去驾驭自己的学生,学习如何去处理不时会出现的课堂状况。比如说,为了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对它进行“模糊化”。

最后,还有一个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就是英语课程同样也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说词汇课,语法课,讲评课等等。这些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也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归纳和总结,去发现不同课程上课所与众不同的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