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摘要】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

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

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

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

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体验学习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

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

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

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

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

一般规律和方法。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

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

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

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

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体验了一个

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

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

程。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

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

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

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

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

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

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

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

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

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

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

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2.让学生在体验实践操作中“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

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

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

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

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

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

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

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

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

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

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

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

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

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

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

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

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

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

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

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做数学”的快乐。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

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

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

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

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

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

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

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4.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

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

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简便运算125-98,

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

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

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

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习题。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

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

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

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

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

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

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

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马小学校本部 姓名:程 江 联系电话:137xxxxxxxx

作者简介:程江,男,汉,现年24岁,20xx年参加工作,20xx年撰写的论文《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获遵义市论文评选一等奖;20xx年8月参加遵义市骨干教师培训,20xx年5月参加过全国小学实验教学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培训,现担任合马小学校本部科学教学工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是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臵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倡导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本课是通过实验得出磁铁的4个特性:磁铁能吸铁;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磁铁

的同性极相斥,异性极相吸;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按照以前旧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磁铁的4个特性。然后让学生熟记这4个特性。在这个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根据教材把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这种教法的特点是重结论、轻过程,只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我在刚开始的执教中是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模仿演示过程。学生在模仿操作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同行的指点我认识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由?观众?变成了?演员?,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通过操作达到了认知目标。这种教法是学生跟着老师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扶?得太多,?放?得太少,课堂上虽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模仿能力和部分思维能力,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

通过请教前辈、同行,阅读了新的教育教学大纲后,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我又重新执教了这一课。进教室后我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索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

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生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大学生们制作的植物、种子、树叶等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只有会问问题才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知道了蟋蟀是靠煽动翅膀发声的。??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鹅卵石。?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课下能够制作出一株株精美的植物标本,我更是高兴万分,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帮助他们塑封起来,好好的保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像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像力。上《摩擦力》一课时,启发学生想象要是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成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四、通过各种活动,启发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促使他们?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以教学《观察蚂蚁》一课为例,课前我就安排学生去室外对蚂蚁进行观察,并要求每位同学捉几只蚂蚁供课堂上研究。结果这项活动,学生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像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蚂蚁从自己的窝里出来后还能再回去吗?一只蚂蚁发现食

物后怎样通知伙伴……上课时,我问:?你知道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几部分吗??学生有的说三部分,有的说四部分,还有的说五部分,对于学生这些答案,我没有给予正确的指正,而是激励他们借用放大镜再去观察研究,自行探究这些奥秘。几分钟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学生们找答案的思路正确了,也启发了儿童创造精神和爱科学的志趣。在科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扶持学生的创造萌芽,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支持他们的独立研究活动,就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目标,也可以说给了学生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科学教育的需要.

五、充分认识创新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