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心得体会

与儿子一起读书

谈起读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读一些与业务有关的实用的书籍。另一个就是为了给儿子带个好头,培养他读书的好习惯,开扩视野,提高素养。作为一名母亲来讲,后者的责任似乎更重一些。

我认为读书并不一定非要读《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托夫》等世界名著,要紧的是,读符合个人成长阶段的口味与思想的书,对于孩子尤其如此。

在儿子还不会识字的时候,我每天在他临睡前,都要给他讲或读一段童话故事、寓言等,爱听的故事他常要缠着我讲好多遍,久而久之,许多故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狼来了》等他都能够活灵活现地讲给其它小朋友听,故事的内涵也许他当时并无多少理解,但从他讲故事的神情中我知道他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什么该同情,什么该憎恨。

在他上小学刚学拼音的时候,我在新华书店专门挑选了两本少儿版有拼音带彩色插图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编者把原著分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人物描写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很适合孩子阅读。每天我给他把故事的前半段读完(避免小孩因为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他想知道结果就得把后面一部分通过拼音读完,有读错的地方我再随时给他纠正,这样即提高了他的拼音水平,也让他对这部古典名著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小学三年级时,我又给他买了部由原著改编的漫画版的《水浒传》,吸引了他更深的阅读兴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读这些版本都太小儿科了,自己提出来要看原著。我很高兴,我想如果我在一开始就买来原著让他读,他肯定会觉得语言生僻难懂,半途而废的,这让我有一种“鱼儿上钩”后的成就感。书买来后,他爱不释手的样子超出了我的预期,他还时不时地和我就书里的人物进行讨论,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他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

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后来的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儿子对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佩服之至,从这些方面他看出了曹操好的一面。但他对曹操的残暴不仁,嫉贤妒能又很是痛恨。“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由此,他又看出曹操不好的一面。所以我对儿子说,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应该放在历史中来看。

儿子学的语文课本中有他认为特别好的文章,也会推荐给我读,让我和他共享。我和儿子多次读过《背影》一篇,我感触颇深的是朱自清对父亲的一往情深,儿子颇为感慨的是父亲对儿子拳拳之心和无私关怀。朱自清在文章最后深情地提到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凝聚了作家

多么深刻感情啊!儿子每每读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都是感慨万千。他说我们平时为他做过的一切,有很多和朱自清的爸爸有惊人相似的地方。

今年暑假里,我和儿子读了中学生新课标推荐书目中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草房子》,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书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一开始是我用笔把它们画了出来,渐渐地,我发现儿子不用我说,一读到好的句子,他自己就画了下来。例如:“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的四处飘散。几枝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象几枝硕大的毛笔,黑黑的竖

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的开放。” “今晚的月亮不耀眼,一副迷离恍惚的样子。”“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儿子还把有的句子融进了他的作文里。

看到儿子在读书中一点一滴的成长变化,我很欣慰,相信在他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有书为伴,生命定会精彩无限。

 

第二篇:读好书有感

读一本好书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焉耆县第二小学 马淼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好书呢?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能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人就会落后、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句话是我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学到的,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苏联当代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每当我遇到困难和困惑时,轻轻的翻开这本书细细的品味着精神食粮,我的心就豁然开朗,就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布满信心??他对我的教学生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共有一百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每读他的一个故事我就在深深的思考着,怎样将他的想法用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依靠他的理论分析进行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尝试,我认为效果很好,同时对我的启发和促进也很大。在看书的同时进行思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提高,从而使我的教学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进步。现就个人的一点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下:

苏霍姆林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我校实施永威中学的“洋思”模式后我觉得就特别适合这点,在“当堂训练”这个环节中我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就分成三类作业,即基

本训练满足全班同学的胃口,要求最基本的全班去掌握,第二类是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做自己会的,第三类即提高题:让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去够一够。这样就既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使那些优等生的能力有所提高,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的家长和一些老师却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是这本书的第二条建议,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看到这里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无限的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永远是新鲜的营养,这才是读书的关键---读以致用,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扎实而又博学的老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小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学习”包含着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阅读能力、

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这些能力就好比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要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段话正告诉了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做什么?在我的课堂中,先让学生根据我的自学指导进行有效自学,自学完后就进行检测,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在议一议这个环节中,全班一起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也渐渐的学会了自学,现在的教师不是要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要学生会学习,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从中掌握学习的技巧。我们在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时也要时时培养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做个引路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充实我的生活,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