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后感

- 1 -

《茶花女》读后感

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1848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被出版,小说原型是小仲马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女主角玛格丽特是巴黎有名的交际花,原本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后来却爱上了真诚善良的男青年阿尔芒,毅然放弃了原来豪华的生活,跟着阿尔芒去了乡下生活,然而阿尔芒的父亲却背着阿尔芒拜托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不要毁她儿子的前途,茶花女被迫不得不重返巴黎的社交场所,阿尔芒却误会可怜的茶花女,对她百般羞辱,使其一病不起,最终含恨而死,也使阿尔芒抱憾终身。

女主角玛格丽特是一个漂亮、善良、聪明,虽沦落风尘,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对真爱奋不顾身的心,为了心爱的人甘愿牺牲自己最珍惜的爱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玛格丽特名字享誉世界,让无数的观众跟着掉眼泪。

然而剧终时玛格丽特的悲惨结局让无数的人思考:是什么扼杀了心灵如此美丽的女主角的唯美爱情,是用钱拴住玛格丽特的男爵,还是逼迫她与阿尔芒分手的阿尔芒父亲,亦或是整个社会的不接受的眼光。。。。。。

在我看来是相爱的人之间最重要的“信任”。当然玛格丽特是完完全全的信任阿尔芒的,她为他抛弃荣华富贵;她为他甘心牺牲自己的最心爱的爱情;她为他的前途,他的父

- 2 -

亲;选择一个人承受被最爱的人误会,羞辱,残忍的对待,甚至自己的生命,她为他抛弃了一切的一切,却没有对阿尔芒提出一点点的要求或是索取回报。再看看自己认为同样爱着茶花女的阿尔芒所作所为:只是一味的要求玛格丽特为他放弃这放弃那,却从未想过自己和心爱的人将来如何度过,对于他们的未来,他一无所知也一点规划也没有,从未想过要给玛格丽特一个真正的名分或是安定的家,她们的爱情就像是现实里的童话,唯美,却又被现实给打击着。最让他们脆弱的爱情之花不堪一击的就是“不信任”——阿尔芒对茶花女的不信任。当阿尔芒的父亲强制让玛格丽特离开去不告诉阿尔芒事实时,阿尔芒丝毫没有疑心这后面的故事,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他无法感受到玛格丽特的真心,在阿尔芒的世界里只相信“眼见为实”,然而他却不懂真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眼”。当阿尔芒看见茶花女再次出现在富豪身边时,他一头发热的对着玛格丽特冷嘲热讽,丝毫没有想一想眼前的这一切是不是就像看到的这样,如果他还对玛格丽特有一丝丝的信任,那他就会冷静下来思考这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像这样像对仇人般对待自己最心爱的人,他忍心用最残忍的方式去伤害自己最爱的人,设想一下,如果让他俩灵魂兑换一下,他两的爱情结局是否是不一样呢,如果茶花女处于阿尔芒情况,她会那样冷嘲热讽吗?答案显然否定的,因为茶花女是完完全全的相信阿尔芒的,当一个人将生

- 3 -

命都置之不理去爱另一个人时,他还会相信眼见为实吗,还感受不到彼此的真爱吗?

“不信任”是他们爱情走向坟墓的主导因素,的确,她们的爱情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阿尔芒的不信任,但处于那个年代的资产阶级当道,一切向钱看齐的时代,又是崇尚纸醉金迷生活的巴黎,阿尔芒的不信任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很大部分也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因素和风气让阿尔芒理所当然的认为:妓女只是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她们的情感是可以用金钱买卖的,交际花是没有所谓的真情与信任可言的。这种思想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当他爱上一个交际花时,他爱她的思想占据了他脑海里的大部分,也就是被爱冲昏了头,没有注意到他脑海里潜意识了的思想是对妓女充满不信任的。所以当玛格丽特“抛弃”他时,他脑海里的思想便不自主的控制着他的脑海,让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妓女薄情寡义,情感可以任人买卖。

无论是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还是普通劳众,生活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即使拥有圣母玛利亚的思想境界也难保会被玷污。然而即使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玛格丽特就像他所佩戴的茶花一样,纯洁,神圣的灵魂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洗涤被物欲熏心的人们的心灵深处。这让我想起了在中国古代常被诗人用在诗中的一种植物:荷花。

- 4 -

就像诗人赋予它的意义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这跟处于肮脏、虚伪、残忍的社会却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为爱无私奉献的玛格丽特十分相似。荷花虽是小小的一朵,但它却给人一种不可亵玩的气势,我想这也是女主角玛格丽特身上所具有的气质:虽流落风尘,却拥有这比任何人都高尚的灵魂。然而纵观玛格丽特的一身却又让我想起了另一种事物来形容她:烟花。首先,她的生命就像是烟火般短暂。玛格丽特一直都有肺病,一直都需要服用药物治疗,然而在被阿尔芒误会并狠狠伤害后离她而去后,玛格丽特就一病不起,完全的放弃了生的希望,因为对她来说阿尔芒就是最好的药,就是最好的医生,因此,年仅23岁的她就香消玉殒了。其次,她的生命就像烟火般炫目。漂亮的外表,众多的追求者,奢华的生活,气派的排场。。。都让玛格丽特的生活像烟火般灿烂,但最抢眼的烟火还是她放弃这令人人称羡的生活却甘愿平穷的与自己心爱的阿尔芒生活在乡下。不顾及世人评论,只为能与心爱的人呆在宁静的乡下,不需要珠宝,不需要豪宅,不需要仆人,甚至不需要医生!就像童话故事般的感人。最后,她的生命尽头就像烟火般凄凉收尾。最终,玛格丽特悲惨、贫病交加的死去,就像灿烂过后的烟火只剩下一堆灰烬,毫无任何的炫目色彩。

上天总是残忍的,在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迷住的茶花女刚刚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时,无情的病魔将她带走;在她

- 5 -

真正知道真爱是什么时,耳根子软的爱人将他视为仇人;在阿尔芒知道茶花女的真心时,留给他的只有一具冰冷的尸体。人生不是在拍电影,错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当你生命中重要的人或机会出现时,你若没能牢牢抓住,遗憾的只有你自己。

设想一下,如果茶花女生在现代,他们的爱情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我想应该会被彻彻底底的改写吧。在今天这个女性独立的时代,追求奢华生活的茶花女完完全全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得她想要的豪华生活。再加上在当今,人是不会被分成三六九等的,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法律也是会保护你的公民基本权利,即便是罪犯也是如此。民主开放的风气让茶花女的爱情不会像那样充满重重阻力,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的悲剧在现代生活中完全可以被拯救。

也许正是在那种只崇尚金钱、地位、名誉的社会环境中,玛格丽特的为爱奉献一切的精神才更加得到大家的钦佩和敬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让人们记住呢,那就是因为有了淤泥的衬托,才更显得荷花的纯洁,若是缺少了淤泥的陪衬,估计荷花也就不会被诗人摆上台面了。若缺少了糜烂的生活环境,那么玛格丽特的故事也就不会流传至今。正是

- 6 -

在这种肮脏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这种鲜有的奉献精神来激励自己越来越堕落的生活,让人们看到人性的光辉的一面,玛格丽特的事迹就适时的出现了,她不断的提醒着堕落或是在堕落路上的人们:事件不仅需要金钱、地位、名声,更需要的是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真情是世间不会变色的宝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论你的职业,无论你的尊卑贵贱,无论你是否拥有豪宅与珠宝。。。。。。

“时代造英雄”,似乎用英雄来形容柔弱的女子有些牵强,但茶花女玛格丽特在我心中确实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她挑战了那个时代世俗的眼光,她挑战了那个时代人们嗤之以鼻的爱情,她挑战了社会对于尊卑的定义,她挑战自己生命的极限。这样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奇女子想不被世人记住也应该是很难的事吧。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像玛格丽特放弃大笔大笔的财富,放弃豪宅,放弃呼来换取的仆人,放弃珠宝首饰,放弃精彩刺激的巴黎社交圈。设想一下,你若拥有花不完的财富,你会舍得放弃吗?你会放下去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乡下吗?你会不计较名分,跟着一个不知道未来的人浪迹天涯吗?你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追随他吗?估计能这样做的人在当今社会也是少有的吧,我猜这也是这部作品能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吧,它是深深的与人们的欲望联系在一起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欲望,将人类战胜欲望

- 7 -

的故事淋漓尽致的描写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描写一个交际花生活的层面,或许证是小仲马写这部书时所想的吧!

 

第二篇:茶花女500字读后感

茶花女500字读后感

《茶花女》的故事发生于19世纪的巴黎,作者得知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去世将拍卖财务,便前往拍卖会,买了一本《玛侬*莱斯科》,并因此与青年阿尔芒结缘,最终根据阿尔芒的故事创作了这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名著。

阿尔芒偶然遇见妓女玛格丽特,被她深深吸引,并开始追求她,最终因真诚的爱俘获了玛格丽特的芳心。当他们爱得乳胶似漆的时候,玛格丽特为了偿还债务偷偷地接待老伯爵等人。这让阿尔芒无法接受,一气之下与她断绝关系,但很快两人又和好如初并在乡间过着平和安宁的田园生活。怎奈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知道了一切,气急败坏的要求他们分开,并设计单独约见玛格丽特,请求他放弃阿尔芒。玛格丽特答应了,还连夜返回了巴黎,不再与阿尔芒相见,最终病故。玛格丽特去世后阿尔芒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悔恨不已。

读完小仲马的名著,我不得已为这位绝世妓女的命运感到悲伤,她与生俱来与其他妓女相比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与优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她绝对不会是一名妓女。她的内心纯洁善良,这与她的命运格格不入。也正是命运与心灵的冲击使得她体弱多病,总有那么一丝凄美流露出来,在此她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楚楚动人俘获了不少有钱人的亲睐。她潜意识的认为每个男人接近她都是为了她的美色,没有人真正的在乎她,疼爱她,她也就这样苟活于人世,经常靠过度的纵情与酒精来麻痹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