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读后感

《父母课堂》读后感

——三、1刘佳佩

每次,女儿把《父母课堂》带回家,都会满脸惊喜地对我说:“妈妈,这是我们学校送你的礼物,你一定会喜欢。”的确,这是一份让家长和孩子终身受益的礼物。茶余饭后随手翻看,都会有很多教育方面的触动。

我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自认为在家教方面比外行更谨慎和理智一些,总是打着“为了孩子的前途”的旗号,对孩子进行简单粗暴的说教。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少有些主观、独断,甚至有些居高临下。

那天孩子找出一篇文章极力向我推荐——《请给孩子争辩的权利》。看完之后我想笑但是笑不出来。这无疑是女儿在向我提出抗议。因为年幼,无力和父母抗衡,所以借助文字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反复读了这篇文章:文中所提到的父亲也是位老师,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却常常施以暴力。我很理解父母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而且大多数家长,尤其做母亲的,由于虚荣心作祟,这种心理尤其迫切。读完文章,我一方面对文中孩子表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被孩子的话所触动,“我恨啊!”“骂你魔鬼!”是啊,家长的暴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无异于“魔鬼”。父子之间居然会产生“恨”的情绪,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小则影响两代人的亲情,大则毁掉孩子的前程。

回想一下我对女儿的教育,虽然大多数时候能心平气和的询问、解答,或者循循善诱讲道理,但是在学习上我总认为没有有什么道理可讲。一个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应该是最基本的天职。所以每当女儿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都尽量让她自己去解决,主要是不想给她依赖感,而且想培养她做事情的专注度。但是我往往忽略,教育孩子不是捏橡皮泥,而更像是“打乒乓球”式的博弈。记得有一次,孩子刚学了“面积的计算”,因为老师有言在先:“面积是一项难点,希望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不要掉队啊!”因此,我对女儿这一部分的学习格外关注。但是最不想看到的问题终于还是出现了,关于周长,边长,面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已经搞成了一锅粥。虽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恼火,我一方面一遍一遍的教给她,另一方面也在训斥她:“怎么这么简单的东西,你都想不出来,怎么学的!!?”到最后,我已经是极度没有耐心,而女儿在我的斥责声中,慢慢的变得垂头丧气,耷拉着眼皮,撅着嘴。看到女儿这样,我逐渐地火气也消了。后来,在和老师的沟通中,老师说:“就是很难,不要用你们大人的思维来衡量孩子。”我听完之后,又一次后悔用最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回到家,我重新打开孩子的课本,对孩子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咱刚开始没学会,不要紧,熟能生巧嘛,多练练,多想想,肯定没问题。”看到孩子眼中重新释放出的光芒,我悔恨孩子的自信,差点被淹没在我的粗暴中。

我想,如果早些看到这篇文章,或许能避免更多教育上的过失,给孩子陈述的权利,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让孩子有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就应该是一种互动,而不是一种单边的施教动作。这是《请给孩子争辩的权利》一文给我的启示,希望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贯穿始终。

 

第二篇:《父母课堂》读后感20xx新

《父母课堂》读后感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都不知如去解决。学习之后,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孩子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我对孩子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训,要求这要求那,却不愿听听她的需求。读了《您真的爱孩子吗》后,我真实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发现了我作为父母的不足之处。

到底需要怎样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我经过认真考虑后得出几项结论:

一、尽量少出去应酬,抽时间陪孩子打球、做游戏等她喜欢的事。每天尽量在一起吃饭一次,可以说说她遇见的趣事,聊聊上班时的糗事。

二、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处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多进行阅读,家庭的学习氛围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三、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他的需要。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平和细致地问清原因。

四、 孩子做作业拖拉,学习自觉性较差。对此我们将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加以改善:首先与她进行讨论并且做出约定,只要她能自觉并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允许她提出适当附加条件。随着她自觉性的提高,附加条件将逐渐减少,直到不允许有任何条件, 她也

能自觉进行学习。

五、循序渐进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形成为她人服务和参加家庭劳动的意识。我会要求她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图书、衣物的整理),父母做清洁工作时做小助手等。

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将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孩子成才需要靠高压,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树立起来的。我觉得那只是个例,并不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父母赢得尊重,要靠与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来建立。父母同孩子面对面、目光平视着说话,特别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孩子说话时,父母最好专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蔼可亲,可以信赖。父母像朋友,她就会无话不谈,无拘无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里,孩子就会养成活泼开朗、自信和勇于创新的健康个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