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读爱弥儿有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值得来回揣摸的书。卢梭构思奇巧,用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提出了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孩子先后进行的各种教育,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卢梭的教育主张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这种主张反复强调的是教育中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学生,就像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一样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固有规律。卢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本来都是好好的,可一到手里就全坏了。是的,卢梭的观点切中时弊,英国18世纪初期的教育现状不与现代教育有着同样的弊病吗?现代教育固然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在维护某种已有秩序和现存状态上的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在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人类自身的充分发展。那是因为,现代教育没有真正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如此看来,卢梭的“自然人要学会平等、自由、博爱,要体格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做事干练,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保持人的地位,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的教育主张对现时的教育有着多么重要的借鉴意义啊!

阅读了《爱弥儿》,你会发现,我们在教育中有太多愚蒙的行为!

包在襁褓里

不知从何起,一个错误的论点形成了我们的惯有行为:如果让婴儿自由自在地活动,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姿势,长大后四肢会变形。因此,孩子一出生,人们便用襁褓把他束缚起来,两腿伸得笔直,两臂放在身体两旁,用布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只头露在外面,跟粽子似的,俗称“三角包”。卢梭说,可以肯定地说,这一点事毫无根据的。相反,在有的民族中,那些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养起来的孩子,普遍十分健康,应对危险的自主意识很强。是啊,把婴儿包在襁褓里,最终使新生儿在挣扎中耗尽了体力,延迟了发育。这样残酷的束缚,使孩子出生后获得的第一感觉就是痛苦,第一种待遇就是惩罚,第一件生日礼物就是枷锁,比戴着手铐脚镣的犯人还要痛苦难当,就连小猫、小狗都不如,唯一的自由只有哭声!

因此,卢梭认为,从婴儿开始呼吸,就不要把他包在襁褓里,不要给他戴帽子,不要给他系带子,不给他围围巾,一定要给他穿宽大舒适的衣服,让他的小小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等有一天,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他已经拥有超越同龄孩子的健康体质。

让哭成为命令

我们常常会有这些的做法: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当他为伸手却拿不到一样东西而又哭又闹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东西拿给他;对于童年期的孩子,当他头碰肿了,鼻子出血了、手指戳伤了而嚎啕大哭时,我们常常忙去抱他,安慰他。类似前者的情况,虽是小小举动,却会让孩子养成奴役他人的思想。养成了这个“帮助”的习惯,孩子就把周围的人看成是工具,利用他们追求自己的欲望,并逐渐形成依赖心理,就会感觉到奴役他人的幸福与舒适。一旦这种感觉扎下根,即使长大之后也不会消亡。懂得教育之法的人应该在孩子不声不响伸手时把他慢慢抱到那东西前面,而他开始又哭又闹时要假装没有听见,不理会他的哭声,不要使他养成命令人的习惯。类似后者的情况,不忙着抱他或是安慰,要让孩子跟着自己镇静下来,学会忍受伤痛,先忍受轻微的痛苦,逐渐学会忍受更大的痛苦。想尽办法保护孩子,防止他受到伤害,这会导致他长大以后没有勇气和经验去应对伤痛。

如果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假如爱无缘无故地哭,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只要他一直哭,就不要去理他。相反,他不哭时,我马上就到他的身边。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很少哭。

用说理教育

相对于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我们的道德教育显得有些艰涩,很多家长与老师常常这样怨恨孩子:这些道理,我反复说过无数遍了,可他还是不听!英国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洛克强调理性及自我克制教育,他的观点固然值得现今通识教育者的参酌,但是以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并不适合童年期的孩子。洛克的错误是把目的当成了手段。

我们有时候很钦羡幼儿园的老师,拿个铃铛,轻轻一敲,孩子们就井然有序地回到了位子上,或者弹奏一首曲子孩子们知道该做什么了。显然,幼儿园的老师遵循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寓教于游戏中。两岁到十二岁是儿童期,某些老师误把小学阶段的孩子当作成人来教育,却不知犯下了操之过急的错误,在错误的时间想去完成正确的事,结果非但无效,反而是孩子从小对“道理”产生厌恶情绪。

“不要对他们进行任何语言教训,让他们从经验中得到教训”。如果他因为你不答应他的条件而生气,不要批评他,要在他玩得开心的时候也提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让他也学会拒绝。如果他性情暴戾喜欢搞破坏,千万不要生气。先把容

易弄坏的东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如果他打坏了家具,别忙着为他添置,要让他感觉到不方便;他打破窗子,你就让他整晚受风吹,宁可让他着凉,也要改掉他的坏毛病;如果他还继续打破窗子,就把他关进没有窗子的小屋,直到他承认错误。

“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行动都要多于语言。孩子们最容易忘记的是简单的说教,记忆最深刻的是亲身实践。”

无视劳动教育

北京科技大学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有一次新生开学,别的新生都在忙上忙下整理铺盖,一名女生却在那里哭,老师问她怎么了,她说自己不会挂蚊帐??近年来,这样的新闻不断出现,原先被家长看作“小事一桩”的家庭劳动意识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而与农事有关的亲近自然地劳动教育更是成为城市孩子教育的空白。

卢梭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他把劳动教育视为培养能够运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去从事劳动、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如果不去劳动,同强盗没有什么分别。劳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所有的谋生职业中农业是人类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是最有益于人类的职业,也是最高尚的职业。因此,卢梭让爱弥儿从小就懂得干农活,让他学会使用各种农具。卢梭觉得“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有机地融合。”他把爱弥儿培养成既像农民那样劳动,又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在劳动中成为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当然,对于卢梭很多观点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如,卢梭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教育截然分开的方法并非科学。我也不同意他不主张教给学生百科全书的知识,更反对用书本知识来束缚头脑的观点,这是不符合当今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与卢梭的“启发学生思考”、“获得经验”的观点相悖的。因为,知识既能促进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又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他重视获取知识的

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固然正确,但这些因素都与知识紧密相契,无法单立独存。

《爱弥儿》为我们培养子女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启发,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教育孩子的一张良方!

 

第二篇:读爱弥儿有感的几点体会

读《爱弥儿》第一卷的几点感受

说来也奇怪,我这个人从小就对教师情有独钟。小学到高中我的理想就从未改变过,就连高考填志愿时,所选的学校都是师范类。大学了真正开始为成为一名好教师而努力,才知道要成为一名好教师确实不容易。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著作之一的《爱弥儿》,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教育世界。-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时候所没有的,长大后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我们。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真正的教育是从入学才开始,但拜读了卢梭的《爱弥儿》第一卷,才明白教育从人出生就已开始。这种教育方式我之前从未接触过。

幼儿教育,据《爱弥儿》第一章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婴儿很柔嫩,对他的教育应以养护为主。我将其总结为幼儿的看管、幼儿的哺乳、幼儿的行为教育三个方面。

一幼儿的看管

说到对幼儿的看管,我们眼前去浮现出一样东西-襁褓。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年轻的妈妈总是把婴儿紧紧的包裹在襁褓之中,一直以来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抉择。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如果被某样东西紧紧包裹,时间久了我们是不是会出现身体僵硬,行动不便。现在反过来想我们紧紧把婴儿裹在襁褓中,把他的手足束缚起来,以致不能活动,感到十分的拘束,这样只有阻碍血液和体液的流通,防害孩子增强体力和成长,损伤他的体质。《爱弥儿》“当婴儿脱离衣胞,开始呼吸的时候,就不要给他戴什么帽子,不要给他系什么带子,也不要给他包什么襁褓;给他穿上肥大的衣服,让他的四肢能够自由,既不沉重到妨害他的活动,也不暖和到使他感觉不出空气的作用。”是呀!这短短的几句话却字字是金,它指导我们正确的对幼儿实行看管。

二幼儿的哺乳

哺乳动物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乳汁哺育下一代。充足的乳汁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更多更健康的乳汁而提倡肉食。许多的年轻的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量进食钝猪脚、钝鸡汤?可有些又提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提倡素食。卢梭根据自己的经验,并且由人们熟知的食草动物的奶,比食肉动物的奶更甜,对身体也更有益处,从而支持素食法能获得更多更健康的乳汁,素食对婴儿更有好处。我们现代社会,许多年轻的女性为了保持自己的魔鬼身材,产后不愿亲自哺乳,而是选用其它替代品。卢梭热情讴歌亲自哺育自己孩子的年轻妈妈,鼓励人们用母乳来哺育幼儿。也许现代社会这些不愿亲自哺乳的妈妈们有更充足的理由,会说现在不是有专门为幼儿配制的奶粉吗,何必自己伤神?可我不知道这些妈妈是否还记得“三鹿”。有什么能比亲自养大一个孩子更美妙呢?

三行为的教育

一个孩子刚来这个世界时他会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容易回答,没错就是哭。说到幼儿的哭,很有意思。结合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我也在生活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实验。表姐六个月大的孩子自然是我的首选。看到表姐总把他紧紧裹在襁褓里,就极力劝说她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小家伙松绑,呵他哭的次数真比以前少。表姐还告诉我一般在不被打扰时孩子很少哭,还有饿了时哭得很厉害,这些印证了“孩子一般在受到痛苦或渴望得到帮助时他才会哭”。呵呵还有一种情况挺有意思。幼儿往往渴望抓住他们看见的东西,拿不到就会哭。这时我们往往会把东西拿给他,这样做只会让幼儿养成一种习惯-使唤人,幼儿就成了他们的上帝,不给就哭,折磨死你。小

孩子在长牙齿时由于比较痛就喜欢咬东西,这时不能给他硬的东西。人们给幼儿买玩具一下不知简朴,其实孩子天生不知贵贱,几片叶子,几根甘草就是特别棒的玩具。另外在如何教幼儿说话,卢梭幽默而又十分巧妙的技法让我感慨万千。

总体上说来,读完第一章我就深深被吸引,原来教育竟然有如此魅力。我期待着后面跟我专业对接的小孩教育内容更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