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书笔记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

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第二篇:《爱弥儿》读后感

书名:经典超译本?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

编译:张小意

排版:心弦

美编:木木

ISBN:9787549523764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北京掌中浩阅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简介:《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摘抄:

? 78节 原文: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

? 70节 原文: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

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

? 67节 原文:因此,早期教育是消极的,不在于教育孩子真理或者美德,而是让他的心灵免于恶行和错误的精神污染。

? 14节 原文:纵然他并非死于你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也是错误的。 ? 12节 原文:我们研究的真正的目的是人与环境。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

? 10节 原文:我们经历的人生,一面奋斗一面犹豫,乃至生命结束,还没有找到平静,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能有所作用。

? 7节 原文: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改变人的自然天性,让集体消融个体,这样的人便不会把自己视为个人,只把自己视

为整体的部分,只对公民生活才有意识。

? 5节 原文: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

? 2节 原文: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来不

问孩子们有能力学什么。

? 版权信息 原文:人生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完了《爱弥儿》这本书,有些微感受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感兴趣,如书中的第78小节谈到:“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我想很多小孩子都有向父母撒谎的经历,通常我们只是教育孩子撒谎是不对的,而忽视了其本质问题: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如果能够让孩子顺其天性,不要有那么多的“必须怎样”和惩罚责备,是不是孩子也会像对待他的小伙伴一样,把一切事情都告诉你呢?

书中在谈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时,有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现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在与学生讲话前,不应该去告诉他他要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我们只是一个观察者,只有让孩子自己表现出来,我们才能知道孩子最真实的模样。在听了大三的学姐的实习报告后,我留心到华德福的教育方式中就有这个观点的影子,华德福的老师遇见孩子争抢不会立即去阻止,她们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观察孩子的言行,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他认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再教他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用去学习,要让他到自然中去实践,去感受,而不是把他束缚在各种各样的戒条之中。在他有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后,再让他去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比在他还没有相应的理解能

力时强行灌输给他的效果要好得多。

卢梭还对教育者们说了这样一段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的话:“对于孩子,我们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观念错误,我们愈是前进,于是歧途。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不问孩子有能力学什么。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从现在开始,仔细的研究你们的学生吧,既然对他们的不了解是如此的昭然若揭。”对于孩子,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还现在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爱弥儿》在我眼中可以说是一本堪称伟大的教育著作,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显现着深刻的哲理和卢梭对孩子的爱,即使是放到如今的21世纪也仍然发人深省,对于以后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是珍贵,但我也并不完全认同他书中的所有观点,卢梭致力于放任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自然人的做法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认为培养孩子因立足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现实是,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保留孩子的天性,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孩子们隐藏的,大人们不知道的,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探讨教育问题跟追求真理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需要我们有热情、信心、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我愿意用尽全力去付出。

学前教育2014级4班 刘智

20xx年12月9日 星期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