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

书名:经典超译本?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

编译:张小意

排版:心弦

美编:木木

ISBN:9787549523764

本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北京掌中浩阅科技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简介:《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摘抄:

? 78节 原文: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

? 70节 原文: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

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

? 67节 原文:因此,早期教育是消极的,不在于教育孩子真理或者美德,而是让他的心灵免于恶行和错误的精神污染。

? 14节 原文:纵然他并非死于你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也是错误的。 ? 12节 原文:我们研究的真正的目的是人与环境。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

? 10节 原文:我们经历的人生,一面奋斗一面犹豫,乃至生命结束,还没有找到平静,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能有所作用。

? 7节 原文: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改变人的自然天性,让集体消融个体,这样的人便不会把自己视为个人,只把自己视

为整体的部分,只对公民生活才有意识。

? 5节 原文: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

? 2节 原文: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来不

问孩子们有能力学什么。

? 版权信息 原文:人生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完了《爱弥儿》这本书,有些微感受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感兴趣,如书中的第78小节谈到:“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是顺从的义务迫使他们必须撒谎,既然顺从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孩子们自然能不顺从就不顺从。”我想很多小孩子都有向父母撒谎的经历,通常我们只是教育孩子撒谎是不对的,而忽视了其本质问题: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如果能够让孩子顺其天性,不要有那么多的“必须怎样”和惩罚责备,是不是孩子也会像对待他的小伙伴一样,把一切事情都告诉你呢?

书中在谈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时,有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现提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明智的人花时间观察自然的状态,在你对他讲话之前,就要好好观察你的学生,先让他性格的萌芽自由自在的表现,不要去束缚他,仔细地看看他真实的模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在与学生讲话前,不应该去告诉他他要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我们只是一个观察者,只有让孩子自己表现出来,我们才能知道孩子最真实的模样。在听了大三的学姐的实习报告后,我留心到华德福的教育方式中就有这个观点的影子,华德福的老师遇见孩子争抢不会立即去阻止,她们每天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观察孩子的言行,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戒条,而在于实践。”他认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再教他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用去学习,要让他到自然中去实践,去感受,而不是把他束缚在各种各样的戒条之中。在他有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后,再让他去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做的效果可能比在他还没有相应的理解能

力时强行灌输给他的效果要好得多。

卢梭还对教育者们说了这样一段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的话:“对于孩子,我们一无所知,正是由于观念错误,我们愈是前进,于是歧途。最有智慧的作家总是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从不问孩子有能力学什么。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从现在开始,仔细的研究你们的学生吧,既然对他们的不了解是如此的昭然若揭。”对于孩子,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还现在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爱弥儿》在我眼中可以说是一本堪称伟大的教育著作,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显现着深刻的哲理和卢梭对孩子的爱,即使是放到如今的21世纪也仍然发人深省,对于以后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更是珍贵,但我也并不完全认同他书中的所有观点,卢梭致力于放任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自然人的做法我并不完全认同。我认为培养孩子因立足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现实是,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保留孩子的天性,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孩子们隐藏的,大人们不知道的,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探讨教育问题跟追求真理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需要我们有热情、信心、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我愿意用尽全力去付出。

学前教育2014级4班 刘智

20xx年12月9日 星期日

 

第二篇:读爱弥儿的感想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的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对教育的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巨著。

此书写于1757 年,发表于1762年,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

这是爱弥儿给我最大的一种触动,也是卢梭精神的至高境界。

在本书中,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开篇他便讲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们破坏自然之态,随意改变、扭曲其天性,颠倒一切,但是,卢梭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裁剪,人类的处境可能会更糟一些。 ”我们可以把他说的裁剪看作是教育,即使人生下来便是善的,但并不代表他天生就是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一个幸福的人。因此,教育是必要的,一直到现在,教育仍然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顺

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这种思想和我国伟大教育家孟子的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对后世的影响颇大。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卢梭代表资产阶级下的新生态教育观,而孟子则是奴隶社会时期想封建社会过渡期的教育,虽然独有开明性,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结合社会的发展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学习。

卢梭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这句话体现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但这只是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应该使其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教育是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假如生活在社会的人都不会感到幸福,那这样的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生活需要快乐,而教育也需要快乐。

“热情可以弥补才能的不足”,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才能多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有热情,这样才有能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才能,帮助其成为幸福的人。在此,他也为老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个好老师最为根本的品质就是,他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雇佣的人,有些职业是如何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那么表明他们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这是对我们以后所从事职业的最大的肯定。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不应当对他们的心灵有所教化,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应该把成人当作成人,孩子看作孩子,按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反对为了不确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这具有多么深远的现实意义啊!但是,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

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不知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卢梭对此提出,在他们的心灵还不具备各种能力以前,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性的,不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个人认为,这样太过于极端,而且要想这样也不太现实。所以,这阶段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生活知识。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卢梭主要讲了三点,

(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中国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一个人只有了学习的欲望,才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要让他们有求知欲,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

(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追求的理想殿堂。那何谓对其有用的知识,这其实是不好评价的。有的知识对其现在有用,有些又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用。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思维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我们却无法评价。但学习的能力确实终生的。

(三)“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一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一个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更为庞大。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教育适应每个人的发展呢?我觉得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系统,这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控制班级的规模,优化教师精力。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

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这段时期他们已经进入到大学阶段,指导和教育成年人,所采取单独的方法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完全相反,你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你精心隐瞒了如此之久的危险的神秘事情告诉他。让他们积极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大浪淘沙。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教育也应该有别。但也应该是教育方式而不是地位不平等。但是,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再者,觉得卢梭的爱情教育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我觉得我们的学校缺少爱情教育这一方面,或是是对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现在的孩子又很早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对爱情,对恋爱的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禁止。所以,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读完本书,我对教育对教师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尽管有些地方会比较片面,但还是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像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论转化为现实总是不那么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大家的教育思想,希望有一天能做一名让他人觉得幸福并且自我也幸福的教师!

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

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一无可取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