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P个人心得体会

SRTP个人心得

在这次SRTP活动中,我参加了东南大学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

在实习工作比较紧张的情况,需要按时完成这样一个项目,感觉难度很大。好在这是一个团队在战斗,大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也互相体谅。尤其是在开题之初,大家要互相迁就时间,只能每天晚上在网络上通过腾讯软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思路,并且去说服别人或者是试图想要理解别人的思路,或者是起了争执的时候等等,大家几乎都要被这种强烈的挫折感给打败了,几次想过要放弃。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是对的。当看到大家负责的模块合在一起,并且最终调试成功后,那种成就感比起大家在一起分工合作出一个项目更胜了好几倍。网络使用调查,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团队的协同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保证写出有质量的问卷,有质量的软件项目.企图一个人进行全部工作那绝对是件自虐的事情,除非那是个天才.如此繁多的工作,全部指望一个人完成,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一个项目还是应该由一个项目组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因该不断的保持联系(特别是在出现比较大的改动和出错的时候);小组本身的人员一定要在主要的意见方面达成一致,才不会的开发的过程中走弯路.

这次我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感触最深的一点,遇到困难,一定要坚持.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的心得体会.总体来讲,本次srtp经历对我来

说的确受益匪浅。所获心得一定会对我以后的项目进行和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东南大学学生会管理系统SRTP项目开发心得体会

东南大学学生会管理系统——SRTP项目开发心得体会

SRTP是锻炼大学生课外研究学习能力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学以致用”。在这“收获颇丰”的半年里,我学到的,感受到的,深刻印入脑海,将伴随我人生中不断迈进??

说起项目,这是一个基于.Net平台,利用WebService提供网络服务,由企业发布的完成其特别商务需求的在线应用服务,其他应用软件能够通过Internet来访问并使用这项应用服务。Web Service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技术,用于在Internet 或者Intranet上通过使用标准的XML协议和信息格式来展现商业应用服务。使用标准的XML协议使得Web Service平台、语言和发布者能够互相独立,这是协作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一个理想的候选者。在开发初期,由于没有实际的经验,导致在设计及实现屡屡碰壁,最常见的就是,对结构的规划意见不统一,对精密算法的不熟练。在这样那样的打击下,我和其他组员常常“备受煎熬”,经常性的讨论,经常性的争执,和老师的交流亦是如此,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的确灰心不已。更加让人头疼的是,在开发过程中,很多预先订下的方案在不断地改变,这就构成一个一个的难题,也是我们在刚涉及项目时所未曾想到的。可是,我要申明一点,就是我们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从来没想过放弃,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会花上很大的代价去解决,投身其中。还记得当时遇到的一个关于词条拼音搜索的问题。其实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有种找不到北的感觉,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概念,不过幸好有Internet,让我们能从网上借鉴很多高人的意见,于是,我开始四处搜寻。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虽然众说纷纭,甚至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出于对项目要求的严密性考虑,几乎没有能够匹配的方案,只能提供一些算法和库资料。于是,我决定自己写代码,利用以上资源,当然,当时心里依然没什么底。有意思的是,由于深入研究,很多没有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都显现出来,对功能的实现,和说对我本人都成为宝贵的经验。由于大量的试验,和对问题理解的深入,在后期的工作中,明显轻松了许多。

能力是我所缺乏的技能,纵使你有再高的技术,如果表达能力不行,你的技术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你甚至可能被淘汰,因为这是一个团队的时代,在团队合作期间,我们的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不仅体现在Brain Storm中的对自己的观点的表达,还习惯了把交流后的结论以文字的形式的纪录下来,这样以后项目交接的时候可以作为文档的一部分方便别人理解我们程序的设计的可理解性。而且在和公司的工程师交流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些项目的开发流程,文档规范,这些势必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产生很好的影响。后来在服务器的迁移过程,我们整理了一份文档对可能出现的系统配置问题,IIS配置问题,Sql配置问题都罗列了起来,方便发布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感觉到一份表达清晰的翔实的文档能为我们的发布,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在代码的创作过程中,我改掉了以前注释很少的坏习惯,基本上实现了代码的40%为注释的原则。我们把代码看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创作的乐趣,而不再是单纯的写一堆东西。这些注释其实也并不会拖慢工程的进度,因为注释多了,文档就可以相应的少了很多累赘的部分。现在写注释成了我们写代码的必需组成部分。

我在项目开发中的总结了一些书籍中学不到的东西,如项目需求在程序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次我们凭自己的主观去考虑客户可能的操作习惯,结果违背了需求分析,结果最终还是需要重新去分析需求,去获取需求,去重构我们的项目,这样反而会拉慢项目的进度,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懂的了项目需求分析对程序员的重要作用。而且我们懂得客户的思维方式永远不可能与程序员相同,也就是说不要以我们的思考决定给客户是么,而应该去从需求分析中获取。

以前一直以为只要能写代码,能够掌握几种语言,能够实现界面功能就能当一名很好的程序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写代码实现界面功能只是很基本的技

能,而一个优秀的以IT为职业的毕业者,不是简单掌握几种语言,掌握几种IDE开发工具所能达到的。因为一个一个很少搞软件开发的工科毕业生,只要一二个月就能掌握一门语言,熟悉某个IDE做基本的开发工作,而真正区分我们“科班”出身的是:我们必须扎实的掌握数据结构,算法,即使在硬件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快的时候,好的算法好的数据结构能很大程度提高产品的性能,在如今IT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能让客户选择我们程序的理由也许就是那比同类产品高一点点的性能。

代码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我们在书本学来的HelloWorld中所学不到的东西,感觉设计模式真的很重要,因为无论项目怎么改,只要我们能按照设计模式,不仅使我们的维护工作变得很容易,而且由于我们的代码底层可以很好的封装起来,对于界面的改动,我们甚至可以由一些懂一点编程知识的人去给我们作维护。很重要的一点,那些封装起来的底层,就好像建大厦的砖一样,可以通过一点修改在其它项目中得到很好的重用,提高了开发效率。 最后总结自己在社会实践后发现的自己在后面一年努力的方向:

1,遇到一个项目,学习怎么系统的分析项目作适当的模块划分。

2,在完成一个模块时,多用OO的思想,考虑使用别人有成功案例的设计模式来将自己模块的层次分离。重用积累的代码,和为以后的项目做积累。

3,重视算法,数据结构的学习,毕竟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如同我们使用的IDE一样,而真正的算法,数据结构是跨语言的。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是个团队的时代,抓住每次交流的机会,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