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有感

孤独是永恒呈现的姿态

一部拉丁美洲血泪史,一部魔幻主义开山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将他用想象力构建的名叫马孔多的奇特小镇鲜活地呈在人们面前,从一个家族传奇色彩的兴衰史映射出穿透了人类从洪荒到繁荣从愚昧到文明都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孤独。

孤独作为人类的重大命题之一,于文学于人生,有着不同于爱情、死亡的意义。它植根于人性的最深处,驱使着人们终其一生寻找归宿。《百年孤独》写的正是这种人性的孤独,而不仅仅是人际、人情、人伦的孤独。马尔克斯为“孤独”作传,实际上也就是在为“人性”作传。有人说这部书是悲剧,也许是吧。但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悲剧,《百年孤独》也是一出天才的悲剧,因为其字里行间充盈着对人性的深刻悲悯。平庸的悲剧往往写天灾人祸、生离死别,是偶然事件和概率事件的悲剧。当然,我并不是否认现实中这些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巨大创痛,而是说在文学的世界里,一部伟大作品的成就还需要更多。天才的悲剧必然是人性的悲剧,是人类以自身的局限面对无限时无可奈何的悲剧。比如俄狄浦斯王对命运的无望抗争,比如阿玛兰塔一次又一次放弃甚至摧毁即将到来的幸福不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而是因为她自身的悲剧性人格。因此我认为,如果说《百年孤独》是悲剧,那么绝不仅仅是因为马孔多遭受了战争和掠夺的创伤,不仅仅是因为布恩地亚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栗子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而是因为书中充斥着的孤独的人性、绝望的人性、无可奈何的人性。墨尔基阿德斯预言了一切的羊皮纸卷是一个宿命性的象征。

布雷地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惊人的相似。时间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或者说,时间都在转圈圈。可是,时间并不是我们想忽视它就不存在,相反,它无所不在。所以,布雷地亚家族失败了,这个家族将永不出现了。

但是时间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拥有孤独,我们让孤独流淌在时间中。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然而,小说的一切悲惨结局皆源于马孔多居民的落后、愚昧。他们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薄,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 他的小说,满足了我们永不餍足的想象需求;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能体验到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什么高于现实也高于幻想。

当然一百个读此书的人心中有一百个《百年孤独》,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 。我也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第二篇: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读《百年孤独》有感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读《百年孤独》有感这是属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马贡多小镇,的布恩地亚家族。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拉丁美洲。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以及拉美生来的孤独感和某些人曾经的努力,在他的笔下,他们的孤独,有的是因为不满足现状,想要改变马贡多的情况;有的是在吉普赛人长期的孤独中长大,从小就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洞察力和掩藏自己的本领;有的明明有着强烈的欲望,可是在那种气氛中只能压抑自己;有的则用一种挑战世俗和躲避世人的方法表示着自己的抗议,最后却只能用离开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有的将自己整日禁锢在炼金室和那一卷羊皮书中,借此忘记现实中的孤独,更满足了自己骨子里那一种孤独的本质。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