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感悟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是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怎样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呢?赵老师鼓励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读,议议,写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读写融情的设计,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升华的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语言中,心灵获得了爱的感动。此时,引读全文结尾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读出父子可亲可敬的爱,读出由爱创造的幸福,读出自己心底深处爱的震撼。

恰当、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做的精心用的适时,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在讲到圆明园被毁灭部分,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跟深刻的认识的侵略者的无耻、贪婪、横行霸道。这种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好的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第五:教学基本功扎实。仪态端庄,声音洪亮,授课自然,在课堂中语言准确清楚,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课堂效果好。

张老师课中有不少亮点值得学习,也有一点疑问和张老师商讨交流,张老师预设了几个有价值问题,是否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园林艺术时,提到了七个有,学生没说准确,是否应该让每个学生读一个有,并启发:你认为七个有把圆明园的美景写完了么,为什么?学生会自然的更深刻理解“天南海北、流连、饱览”等词表现的圆明园的美景多,数不胜数。另外,在评价读书时,是否让学生互相评价读书效果会更深刻激发情感?最后,课文讲完是否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以此升华中心,增强爱国教育。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心得

《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评课心得

20xx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星期一,当听到乌兰哈达中心小学两位老师来我校进行城乡小学汇报课交流的消息后,又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星期一。

杨清玲老师在五年二班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杨老师课前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朴实的话语深入人心,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我心想,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果然不出所料,“课如其人”,杨老师的课清新自然,无论从老师的基本功、还是对教材的理解把握都非常成熟、灵活。杨老师特别善于情境的创设,对孩子们融入文本,理解课文都很有帮助。

听杨老师的课,不仅在业务上有一定收获,针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些思考和收获,还在为人师的方面有所收益。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师,不仅要讲好每一节课,更要和孩子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他们的心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快乐忧伤。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招学生喜欢的老师。

相关推荐